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屈原: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家国情怀

屈原: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家国情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15 更新时间:2024/2/17 4:00:20

只见他纵身一跃,跳入江中,以死殉国。

相传,为了救屈原,老百姓们纷纷划龙舟赶往屈原跳江的地点,这才有了后来的“赛龙舟”;因为害怕屈原的尸身被江中的鱼虾啃咬,老百姓们做了很多的饭团投入江中,这便是“粽子”的雏形。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屈原的伟大,不仅仅是因为他以身殉国,还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一位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

如今汨罗江的河水依旧奔腾流淌,却早已不见屈子的身影,然而屈子的灵魂沉睡在那里,每一代中国人怀念屈子的步伐从未断绝。

[var1]

01 心怀天下

屈原出身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家族姓氏为芈,就是《芈月传》的那个芈,屈氏,名平,字原。

虽身份显赫,但屈原身上没有那种骄横跋扈的傲气,有的是踏实学习、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当时,时局动荡,正值七国争雄,世界一片混乱。

从小生在楚国,长在楚国的屈原,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希望自己的国家楚国可以一统天下,于是他发奋图强,饱读诗书,想要有朝一日可以为国效力,一展抱负。

爱吃橘子的屈原,深受《诗经》的影响,写下了一首《橘颂》,并将它献给了楚怀王。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对一颗橘子的描写,不仅仅勾起了屈原的幼时回忆,见证了楚怀王和屈原之间的深厚情谊,更表达了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他将自己比作橘树,扎根故土,难以迁移,表达了他立志要辅佐楚怀王,做一个贤能之士的伟大理想。

这首《橘颂》让楚怀王对屈原颇为赏识,并任命他为三闾大夫,后又被任命为左徒。

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的屈原用《橘颂》表达了自己“美政”的愿望,然而历史并没有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var1]

02 家国情怀

当时的天下,楚国虽大,但秦国最强。

楚国想要一统天下,必须要联合其它国家共同抗秦,才能让自己成就霸业。

苏秦游说列国,提出“合纵”抗秦的战略思想,楚国也参与其中,屈原是大力支持的,他认为自己实现理想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因为看到秦国在“商鞅变法”的促进下一跃成为第一强国,屈原更明白了,想要让楚国更加强大,必须也要进行变法。

他开始制订各种法令,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希望能人异士为国家效力,通过举贤任能,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

屈原更是鼓励平民百姓开垦土地,参军征战,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崛起一批新贵族,而冲击旧贵族。

这样的变法也意味着贵族重臣的历史将被打破,仕途不再被他们垄断,贵族的利益就这样被撬动了,而这也是屈原悲惨命运的开始。

楚怀王因为听信了谗言,将屈原的左徒之职罢免,渐渐疏远屈原。

合纵抗秦原本就艰难重重,张仪又来游说楚怀王,用“秦国愿意归还六百里商於之地”为诱饵,劝楚怀王和齐国断交。

很显然,这是个骗局,六百里最后变成了六里地。

在屈原的不懈努力下,齐楚两国重修旧好,然而楚王缺乏明辨是非的智慧,一次次否定屈原的政策,最终将他流放至汉北。

一心装着家国情怀的屈原,伤心之余,写下了一句令人耳熟能详的诗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整个世道都是污秽浑浊的,只有我是清廉的,众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才会被放逐。

[var1]

03 殉国就义

在汉北流放的日子里,屈原看到了流离失所的百姓,看到了曾经的橘林满目疮痍,内心悲痛万分,却又做不了什么。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始终如一,却换来了楚怀王的不信任。

他期待着楚怀王能够理解自己,能够重新重用自己,就这么在汉北历经重重磨难,煎熬着,等待着。

历时五年的流放生涯,屈原终于被召回宫中,重新做回了三闾大夫。

屈原的一生都在为“美政”殚精竭虑,在楚怀王因不愿意割让土地而客死秦国后,他依然寄希望于新国君楚顷襄王。

可新国君是一个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贪图享乐的皇帝,且身边小人环伺,屈原再度被流放,而这一次他回不去了。

多次被流放的屈原一边困惑着,一边又坚定着自己的理想,还写下了让后世无数次引经据典的诗句: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按照心中所愿,去追寻心中的大道!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背道而驰。

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攻打楚国都城,一时间山河破碎,尸横遍野,屈原没有“家”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追寻大道的路总是艰难而漫长的,屈原为了他的家国大义和美政理想,即使付出生命也无怨无悔。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彭咸是殷朝的贤大夫,因直谏其君不听,最后投水而死。屈原效仿先人,舍弃性命,他是一个民族的遗憾,虽死却永不坠落,依然在时间长河中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var1]

04 永恒的纪念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很少有人既承载着家仇国恨,又能用情感宣泄的诗作惊艳众人,屈原就是这样的人。

如今的荆楚大地,一片祥和,屈原已经无法再看到那郁郁葱葱,骄阳似火的橘林,品尝到甜美的柑橘,更无法得知后人的敬仰之情。

然而屈原那伟岸的身影,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都已经成为后人前行的目标,犹如磐石,从未动摇。

世人总说,乱世出英才,屈原注定是最耀眼的那颗恒星,他心怀远志,即便是被放逐也要保持做人的高洁,不愿意同流合污。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屈原,更为后世留下诸多名篇,《橘颂》、《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西汉文学家刘向将屈原和其弟子宋玉的作品编订成《楚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殷殷情深,钟灵毓秀,造物育人,流芳千古。

他出生于乱世之中,博学多才,也曾走上人生巅峰,却在悲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如同一抹喷薄欲出的朝阳,洋洋洒洒地照耀在世人的身上,并散发出明媚而闪耀的光辉。

流芳百世的屈原精神,代代相传,如同江流一般滋润万方。

郭沫若认为屈原与《楚辞》滋养了后世百代的民族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文溢于辞的文学高度,注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2009年,端午进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单,屈原的遗憾和悲伤,终究以一种传奇的方式得以万古流芳。

纪念他,纪念他的骄傲和浪漫,纪念他始终如一的忠诚,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端午安康!

标签:

更多文章

  • 楚辞—结集情况之辑录1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var1]

  • 最新公布!山西长治战国陶器墓为晋文化研究提供新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上村遗址位于上党区北呈乡上村西北、浊漳河南源支流陶清河北岸二级台地上,地处山西东南部上党盆地西南缘,文物部门在此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竖穴土坑墓,编号M1、M2。[var1]其中,M1出土遗物共21件,随葬的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放置在棺椁之间西、南部的回廊内,铜剑横置在墓主人身侧,带钩发现于墓主下身。计

  • 世界潮我看丨在屈原怀沙殉国2300年之际,来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端午节必看的100个屈原,屈原之旅,屈原的端午旅游

    ——习近平每个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屈原他以自己独特的浪漫方式爱祖国,爱家乡,上下求索他矢志不渝的忠诚是中华民族的骨骼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var1]2300年前屈原在战火纷飞的溆浦写下《国殇》不朽的诗篇而今我们再次踏上屈原走过的土地6月21日18:20湖南国际频道《世界潮我看》栏目播出端午特别节目《

  • 龙舟极简史丨出现早于屈原,划入亚运奥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var1]编辑 代文佳设计 师春雷校对 刘越 陈荻雁

  • 赵王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自毁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王安养园封园了吗,赵王为什么这么厉害,赵俏怎么当上赵王的

    [var1]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这样的弹幕:“一边看一边查资料,我上学都没有这么用功过”。“原来秦国王室姓赵?他们和赵国有什么关系?”其实,秦国和赵国的王室都是嬴姓赵氏,因为他们原本就属于同根同源。而据史料记载,秦国的先祖是商纣王时期名将蜚廉之子恶来的后人;赵国的先祖是蜚廉次子季胜的后人。可是,从三家

  • 赵括的母亲是谁,她为什么会知道赵括究竟是不是纸上谈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括的老婆简介,赵括纸上谈兵文言文翻译及答案,赵括为什么和他父亲不一样

    [var1]长平之战当时赵奢已死,赵王误信秦国计谋,撤下廉颇,欲任用赵括为大将军。虽经蔺相如极力劝阻,但赵王心意已决,不听蔺相如的意见。赵括之母为人正直无欺,当她得到赵王要任用她的儿子赵括担任大将的消息,日夜坐卧不安。一是为赵国的安危考虑,二是为儿子的性命担忧。她知道儿子不是大将的材料,这样的重任,

  • 赵国如果在长平之战的时候取得了胜利结局会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国如何解开长平死局,皓镧传赵国长平,赵国长平指的是哪儿

    当时的格局是这样的,魏韩刚在伊阙败于秦国,国力大损,自保尚可,不会主动发起战争,楚国虽大,但经过郢都之战后,连国都都丢了,元气大伤。燕国弱小,远在东北,不予考虑。齐国之前被乐毅联军打败,但国力尚存,底蕴尚在,眼下不明局势,不积极救援赵国,坐山观虎斗,想坐收渔利。[var1]在各国各扫门前雪的情况下,

  • 端午节粽子是给屈原吃的吗 ?大诗人闻一多认为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潮新闻客户端 实习生 单予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感谢屈原”环节。这位爱国诗人在四溢的粽香中被一代代人反复咀嚼、纪念。不过,你有想到过,古人一开始往水里扔粽子是给屈原吃的吗?端午起于屈原——你可能一直被古人这个伤心而美丽的传说迷惑了。首先站出来发言的,是大诗人闻一多先生。[var1]图源视觉中国 01

  • 兰陵王高长恭、吴王李恪、睿亲王多尔衮,谁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第一个就是都是皇子。第二个就是都离皇位很近。第三个都很有能力。他们都是他们所处的年代时候都为国家立下了不少功劳,可以说都是那个时代的强者,如果真正要说谁最强只能说他们中没有谁最强,因为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佼佼者。[var1]第一位:兰陵王高长恭。兰陵王高长恭他拥有成功男人想有的一切,但是,他最终死在一杯

  • 了解中国端午节: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var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相传,在古代的时候,屈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和政治家。然而,他的政敌背叛了他,屈原不得不流放到了南方。在他流放的时候,他非常担心百姓的疾苦,所以他写下了许多悲愤的诗歌。当他听说了自己的故乡被攻陷时,他非常悲痛,最终选择在江汉投江自尽,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