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这样的弹幕:
“一边看一边查资料,我上学都没有这么用功过”。
“原来秦国王室姓赵?他们和赵国有什么关系?”
其实,秦国和赵国的王室都是嬴姓赵氏,因为他们原本就属于同根同源。
而据史料记载,秦国的先祖是商纣王时期名将蜚廉之子恶来的后人;赵国的先祖是蜚廉次子季胜的后人。
可是,从三家分晋开始,赵国就活跃在抗击秦国的第一线,也算是同室操戈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除此之外都是虚妄。
连几代联姻的晋国都成了秦国进攻的目标,更何况赵国这种几百年前的亲戚呢?
不过在与秦国的对抗中,赵国并不怎么吃亏。
[var1]
我们熟知的“战国四大名将”中,除了秦国的白起、王翦之外,剩下的两人廉颇、李牧则都出自赵国。
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赵国名将李牧之死。
01
提到李牧,很多人就会想起一句谚语“李牧死,赵国亡”。
但李牧早年在赵国籍籍无名,谈及赵国名将,大家只知道廉颇,谁也没听过一个叫李牧的人。
当时的李牧,只是在北地防守匈奴的一名普通边将。
后来虽然一战成名,却也得罪了赵王,给自己的惨死埋下了雷。
当时,赵王让李牧戍边,是为了打败匈奴,为此还把驻地的租税都交给他做军费。
可李牧倒好,他公然违抗赵王的命令。
[var1]
每次匈奴人入侵,李牧总是让大军退守营垒,从不迎战。
几年之后,不但匈奴人知道李牧怯战,自己人也认为他胆小如鼠。
赵王知道后大发雷霆,很快就派人替代了李牧。
这时候,李牧依旧不慌不忙,气定神闲地与新来的将领办了交割。
此后的一年,匈奴依旧入侵劫掠,而新任的赵国将领每次都领军出击。
虽然战士们不惧牺牲,但屡战屡败必然会打击士气动摇军心。
不得已,赵王只好再次请李牧出山。
此时的李牧摆足了气势,几次拒绝赵王的征召。
最后勉强答应了,还提出必须按照自己的章程来办,赵王不能插手指挥。
“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
而暗地里,李牧已经训练了10万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