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的母亲是谁,她为什么会知道赵括究竟是不是纸上谈兵?

赵括的母亲是谁,她为什么会知道赵括究竟是不是纸上谈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4/2/4 0:11:27

[var1]

长平之战

当时赵奢已死,赵王误信秦国计谋,撤下廉颇,欲任用赵括为大将军。虽经蔺相如极力劝阻,但赵王心意已决,不听蔺相如的意见。赵括之母为人正直无欺,当她得到赵王要任用她的儿子赵括担任大将的消息,日夜坐卧不安。一是为赵国的安危考虑,二是为儿子的性命担忧。

她知道儿子不是大将的材料,这样的重任,他担不起。特别让赵母不放心的是,眼下赵国的军队,正在长平地区,与秦军对峙,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换了忠勇正义的大将廉颇,却让没有实战经验的儿子赵括走马上任,这样一定会打败仗。

[var1]

长平之战

如果打了败仗,丢城失地,这将会严重伤害国家,也会害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决定写封信给赵王,陈述利害得失。

赵母在信上写道:“我的儿子赵括,没有能力担任大将。大王不要以为他是大将赵奢的儿子,他就一定也有大将的才能。其实,他们父子之间,差距大着呢!他父亲赵奢在世时,做大将,每次得到大王的赏赐,从不留给自己和家里的人,全部分赏给作战勇敢的将士们。受命之日,整个身心都在带兵打仗上,从不过问家里的事。可是,我的儿子赵括,全然不像他的父亲,大王奖赏给他的金银财物,他都藏在家里,还时时准备着购置房屋田产。他的志向这样短浅,心胸这样狭窄,怎么能当好大将呢?我是从赵国的安危出发,请求大王不要委任我的儿子为大将。”

王接到赵母的信,摇摇头说:“天下哪有做母亲的,不为自己儿子升官而高兴的呢?赵括的母亲,不赞成儿子做大将,真是个怪人!我不能听她的话。”

赵军被坑杀

赵母知道赵王不听自己的劝告,一定要任用赵括为将,生气地又给赵王写了一封信,说道:“我了解自己的儿子,可是大王您不听我的话,日后赵括打了败仗,这可不是我的责任了,请不要连累我!”赵王只得同意了。

果然不出赵母所料,赵括担任大将后,把廉颇原来制订的军纪都废除了。加上指挥失误,结果兵败身死,可怜赵国几十万士卒,都被坑埋了。赵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没有株连她。

当时,人们都称赞她:身为赵国子民,为人爱国、正直,有先见之明,不愿国家因自己的儿子而吃败仗!身为人母,她更不愿儿子战死沙场,可惜冒死进谏,无功而返。最终白发人送黑发人,乃是人间至痛!

更多文章

  • 赵国如果在长平之战的时候取得了胜利结局会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国如何解开长平死局,皓镧传赵国长平,赵国长平指的是哪儿

    当时的格局是这样的,魏韩刚在伊阙败于秦国,国力大损,自保尚可,不会主动发起战争,楚国虽大,但经过郢都之战后,连国都都丢了,元气大伤。燕国弱小,远在东北,不予考虑。齐国之前被乐毅联军打败,但国力尚存,底蕴尚在,眼下不明局势,不积极救援赵国,坐山观虎斗,想坐收渔利。[var1]在各国各扫门前雪的情况下,

  • 端午节粽子是给屈原吃的吗 ?大诗人闻一多认为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潮新闻客户端 实习生 单予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感谢屈原”环节。这位爱国诗人在四溢的粽香中被一代代人反复咀嚼、纪念。不过,你有想到过,古人一开始往水里扔粽子是给屈原吃的吗?端午起于屈原——你可能一直被古人这个伤心而美丽的传说迷惑了。首先站出来发言的,是大诗人闻一多先生。[var1]图源视觉中国 01

  • 兰陵王高长恭、吴王李恪、睿亲王多尔衮,谁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第一个就是都是皇子。第二个就是都离皇位很近。第三个都很有能力。他们都是他们所处的年代时候都为国家立下了不少功劳,可以说都是那个时代的强者,如果真正要说谁最强只能说他们中没有谁最强,因为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佼佼者。[var1]第一位:兰陵王高长恭。兰陵王高长恭他拥有成功男人想有的一切,但是,他最终死在一杯

  • 了解中国端午节: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var1]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相传,在古代的时候,屈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和政治家。然而,他的政敌背叛了他,屈原不得不流放到了南方。在他流放的时候,他非常担心百姓的疾苦,所以他写下了许多悲愤的诗歌。当他听说了自己的故乡被攻陷时,他非常悲痛,最终选择在江汉投江自尽,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 被称为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拥有万乘,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七雄最先灭掉的国,万乘燕国,战国七雄中经度最小的国家

    [var1]中山华并不是中原民族建立的,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鲜虞部落,为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也就说中山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由于东周群雄并起,中山国才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国家。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建立了新都。这标志着中山国

  • 万毅和曾克林被换下,李天佑、韩先楚接任纵队司令员,提升战斗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兴元和万毅,韩先楚与曾克林之争是哪一集,韩先楚曾克林电影全集

    [var1]万毅曾于1944年率部加入八路军,成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来到八路军部队,他感受的自己是被重用的,罗荣桓对他委以重任,让很多老将协助他打仗,为培养他成为高级指挥员。在一次围剿伪军时,因缺乏对敌经验,被伪军花言巧语蒙蔽,导致敌人从身边溜走。他这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罗荣桓让他

  • 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遇发小闲聊,对方直言:你这官咋当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先楚抢仓库是哪一集,老连长韩先楚电视剧,战将韩先楚打八十九师第几集

    在湖北的一个小县城里,出了许多红军的将军,原叫黄安县,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红安县,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例以“红”命名褒奖的县。而在这样英豪辈出的县内,有一位常胜将军很特别,他从来没打过败仗,还被毛泽东破格提升为了开国上将,功劳可见一斑,他就是韩先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位韩上将无论是

  • 孔子因为什么事情,把少正卯杀了?后人还专门写了一本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var1]一、少正卯到底是因为什么被弄死?历史上怎么记载的?历史上有多处记载了这个事情,其中最早的是《荀子》,最有力的记载是《史记》,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不一一列举,就拿《荀子》的记录来分析: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

  • 商鞅--恶政的肇始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司马迁为商鞅作传,取名曰《商君列传》。所以取名“商君”,有两个原因,一是商鞅西进相秦,助秦孝公破魏,秦酬其功,将於、商十五邑作为其封地,封号为“商君”。二是“君”字象形,从尹从口,“尹”者掌权者也,“口”者施号令也。故此“君”者,绝非誉其德行良好君子之义,仅表征商鞅曾是一个发号施令的掌权者而已。不信

  • 纵横家的形成对春秋战国时期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即合纵就是众弱合攻一强,连横就是以一强为核心结成联盟攻打弱国,实现“强者兼人而弱者图存”的双赢战略意图。在韩非的论述中,纵横有其特定的含义。后来这一概念逐渐泛化,人们也将那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去对抗百万雄师的智谋之士称为纵横家。[var1]二、纵横家的形成和发展纵横家的出现与兴盛一方面可能与夏商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