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拱找张居正密谋干掉政敌,张转身就去告密:权力斗争中没有友情

高拱找张居正密谋干掉政敌,张转身就去告密:权力斗争中没有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84 更新时间:2023/12/13 17:03:54

我们注意下这三位顾命大臣的名字的顺序,高拱张居正、高仪,这实际上就是他们在当时权力体系中的排名,高拱是内阁首辅,相当于实际意义上的宰相;张居正是内阁次辅,位于高拱之下,其他人之上;高仪是内阁群辅,地位更低。

今天讲的事情和他关系不大,高仪这个群辅可以理解为群众演员,所以我们先简单介绍下主角高拱和张居正。

高拱生于正德七年(1512年),“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 ,就算不是天才,也妥妥地是一个学霸。他二十八岁时和父亲一起考中进士,在当时传为佳话。穆宗还是裕王时,高拱到王府当侍讲学士,相当于王府的老师,和穆宗关系处得很好。穆宗登基后,他当然跟着飞黄腾达。

高拱剧照

不过高拱的崛起,并非只因为裙带关系,实际上他这个人非常有政治手腕。当时,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正互相倾轧,斗争得很激烈,但高拱在两人面前保持得不偏不倚,所以两人都很欣赏他,联名推荐他担任翰林侍讲学士,可见高拱的水平。

穆宗皇帝继位后不久,首辅徐阶退休,李春芳任首辅,高拱在一番运作后担任次辅。李春芳这人魄力、才气都不足,所以高拱在次辅的位置上行首辅之事,可以说是“以天下为己任”,也可以说是“越俎代庖”。另外,徐阶退休后,高拱曾经找过他很多麻烦,让徐老爷子的退休生活过得很不愉快。

隆庆五年,李春芳退休,高拱正式成了首辅。

张居正在历史上比高拱名气大得多,他出生于嘉靖四年(1525年),传闻出生时有吉兆:曾祖父梦见“一只白龟从水中慢慢浮起”,所以给他取个乳名“白圭”,认为他能够光宗耀祖。

张居正剧照

23岁时,张居正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徐阶当过他的老师。注意这层关系,后面要考。

39岁时,张居正像高拱一样,也进了裕王当老师。这时,张居正还担任国子监司业,认识了将来很多可能进入官场的人,积累了大量的人脉。

穆宗登基后,张居正进入内阁。在穆宗去世前,他在权力体系中排名已经很高,仅次于高拱,位居次辅。张居正后面的政治生涯,包括如何主导改革,如何被政治清算,就不多介绍了,和今天的故事无关。

我们回到主线故事。穆宗去世前,召见高拱、张居正和高仪三位大臣交代后事,他拉着高拱的手,说:“以天下累先生”。注意拉手这个亲密动作,意思是表示对高拱的绝对信任。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穆宗还留了一手。他在遗诏中说:

“阁臣和司礼监同受顾命。”

什么意思呢?就是顾命大臣不仅仅是内阁的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还有个司礼监的首领,也就是大太监冯保

领导核心一下子从三个人变成了四个人,这让高拱很不爽。

首先,高拱和冯保关系很差。

穆宗在位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按资历按能力都应该冯保升任,但高拱两次推荐了别的人选。虽然冯保最后还是当上了掌印太监,但心中已经暗自恨上了高拱,高拱对此也心知肚明。

其次,冯保在权力机构内占据一席之地,是对内阁、尤其是对高拱有很大的制衡能力。

高拱和高仪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有“同年之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同学关系,而且高仪入阁都是高拱推荐的。所以权力机构如果就内阁三人的话,有不同意见时,二高2:1可以轻松搞定张居正。

但现在权力机构中加了一个高拱的对立面冯保,大概率会投反对票,高拱高仪2:1冯保没问题,但这时如果张居正也投个反对票,那就是2:2,高拱的权力就被极大的制衡了。

说到这,你可以理解穆宗临死前“留一手”的厉害了吧。

高拱想尽快破这个局,打算从冯保太监的身份着手干掉他。

我们都知道,明朝时太监们惹了不少祸,文官们看太监很不爽。尤其是万历皇帝和冯保关系很亲密,称他为“大伴”,甚至登基时冯保都站在皇座旁边。台阶下的文官们在山呼“万岁”的同时,都斜着眼睛看冯保,担心他会成为下一个祸国殃民的坏太监。

高拱抓住这个机会,联名一些官员上书,想要驱逐冯保。行动时,高拱担心力量不够,于是派人问张居正:你要不要参与一下?咱俩一起上书,保证万无一失。

高拱这么做,在某种程度上,是拿张居正当朋友的。因为两人以前一起在裕王府共事,关系很不错。徐阶退休后,张居正还参与了运作高拱重回内阁的行动。现在两人又同为顾命大臣,所以高拱觉得,面对共同敌人司礼监首领,张居正是会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然而高拱错了,张居正从来没拿高拱当朋友,他只是表现出“是高拱的朋友”。

张居正藏得很深。

我们上面说过,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他从徐阶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简单说,就是内心有立场,但对外不表现出来,找准机会时发动致命一击。

张居正不拿高拱做朋友,首先是因为高拱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屡次攻击徐阶。我们总会听到一句话,叫“对事不对人”,但在官场上是不可能的,对事就是对人。

张居正拿徐阶当老师,当然就不能拿高拱当朋友;他或许曾为高拱做过一些事,但都是为了在恰当时机发动反击。

比起情感上不能接受高拱,更重要的是利益分配问题。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张居正面临的形式:

假如张居正配合高拱干掉冯保,他最多还是内阁次辅,而且必然会受到高拱和高仪的夹击,以后日子未必会好过。

但假如张居正反戈一击,联合冯保干掉高拱,那张居正就能升任为内阁首辅,获得巨大权力,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负都有了实现的可能。

你是张居正,你怎么选?

张居正早就选好了,并且为这一天做好了准备。实际上,他早就暗中和冯保结盟,但高拱毫不知情。所以,张居得到“高拱要对冯保动手”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到宫中告诉了冯保。

冯保轻松完成了反击。他跑到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那里,只说了一句话:“高拱说十岁的孩子,如何能当皇帝呢。”

十岁的孩子不能当皇帝,那是你高拱当,还是你要选别人当呢?李太后勃然大怒,很快就下旨:

“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便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据说,当时高拱听了圣旨后,汗如雨下,趴在地上爬不起来,是张居正扶了他一把,他才站起来,自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从高拱担任顾命大臣到罢官,一共只有七天时间。

那高拱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呢?当然没有。实际上,高拱原话是这么说的:“十岁的太子,如何治天下啊!”这话顶多表明,高拱认为一个毫无经验的小孩子去治理那么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有些困难。

但冯保把“如何治天下”,改成“如何能当皇帝”,那味道完全不一样了,高拱是万劫不复。

顺便说一下,这句话高拱没有当着冯保面说,是当着张居正面说的,被张居正用小本本记了下来。

高拱没有二心,他只是没搞明白:成人的世界不讲感情,只有利益。

故事还有一小段后续。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回乡葬父路过高拱家,专程探望了高拱,两人相见掩面而泣,感慨不已。

可感慨不能抹平昔日的仇恨。临终前,高拱写了《病榻遗言》四卷,记述张居正勾结冯保阴夺首辅之位的经过,认为张阴险毒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这个《病榻遗言》后来在清算张居正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高拱也算报了一箭之仇。

标签:

更多文章

  • 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徐滨”,朱祁镇:随便打,留个活口就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祁镇和徐滨最后对话,穿越成朱祁镇的小说叫什么,张艺兴演的朱祁镇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因为朱瞻基去世得较早,朱祁镇九岁就登基了。不过,也正是因为朱祁镇登基时年纪过小,所以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是他的奶奶张氏。张氏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很开明的掌权者,她在世时,一不重用自己的外戚,给将来皇帝掌权找麻烦,二没有要压制自己孙子的野心,自己霸占朝政。所以,当时明朝朝堂上下

  • 明熹宗非但没有惩治阉党,反而持续打压东林党,到底出于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没有人劝诫明熹宗吗,阉党是什么意思,朝内阉党

    蔡东藩曾说"魏忠贤恶贯满盈,中外切齿,但伪恭不及王莽,善诈不及曹操,无拳无勇"。这个明朝第一太监,竟然能够被称之为"九千九百岁",离万岁只差一步。各地的百姓,还都纷纷为他建立生祠。甚至有人都大胆到说"只知有魏公公,而不知有皇帝"。他比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兴起是在明熹宗朱由校执政期

  • 永乐年间一书生状告准岳父“逐婿嫁女”,明仁宗:无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永乐二十二年(1424),真定府府衙(今河北正定)收到廪生赵龙的一纸状书:一、状告他的准岳父,财主隋育宝私自悔婚;二、状告正四品指挥官张忠不守律法,强娶已婚女。因涉及武官,此案被移交到明仁宗朱高炽的手中,后来仁宗做出了以下批示:隋育宝仗七十,张忠不予追责。永乐年间,真定府有一商人,名叫隋育宝,家中开

  • 欧阳修为避嫌将苏轼取为第二名,导致苏轼错失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公元1057年,时逢加冠之年的苏轼,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辉煌时刻。人说人有四大喜事,谓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这一年,苏轼就“好事成双”,占尽后两条,一是他与王弗新婚,两人情意绵绵、深情款款;二是参加科举,一举高中。可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过在科举高中的背后,还有一件

  •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如何对待朱祁钰的5位娇妻?汪皇后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祁钰死后汪皇后怎样了,明朝皇帝朱祁镇朱祁钰关系,朱祁镇和朱祁钰皇位交替

    朱祁钰的后宫妃嫔其实并不多,因为他个人的身体不怎么好,再加上国事繁忙,没什么时间给自己找乐子。因此有史记载的妃嫔,也就2位皇后3位妃子。其中2位皇后分别是汪皇后、杭皇后,3位妃子分别是唐皇贵妃、李贤妃、李惜儿。朱祁钰只做了8年皇帝,就在夺门之变中,被哥哥朱祁镇给赶下了台。明英宗朱祁镇复位以后,是怎么

  • 明朝第一个异姓王,明太祖表面对他很好,实际收拾了他的所有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两个异姓兄弟下场,明朝第二个异姓王,大宋异姓王爷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明朝的藩王很多,大多是朱元璋的子嗣,但也有例外,比如黔宁王沐英、延平王郑成功等,这些就是异姓的藩王。其实明朝还有一位异姓王,而且二百多年享受祭祀、香火从未中断,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要说郭子兴是朱元璋的引路人一点都不夸张,朱元璋完全是靠着郭子兴才掘得“第一桶金”的

  • 李自成向崇祯提了三个条件,答应就投降,后崇祯拒绝,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自成攻破京城后救了崇祯的小说,李自成江苏版08崇祯借饷,崇祯和李自成年纪

    尤其是声势浩大的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此时已经兵临北京城下,虎视眈眈。落寞的崇祯皇帝站在高处,看着城外的农民起义军,再看看四周惶惶不可终日的太监、宫女,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此时的大明帝国真正是大势去矣,无力回天。事实上,在很多年以前,崇祯皇帝就已经意识到积重难返的大明王朝前途堪忧。为了不让祖宗

  • 大宋宫词:赵祯大婚,郭清悟为皇后,曹汝为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宋宫词赵祯接曹汝霖当贵妃,刘涛演大宋宫词赵祯,大宋宫词里的皇帝赵祯

    由刘涛、周渝民等主演的《大宋宫词》即将大结局,赵祯怀疑刘娥也是知道了所有的真相,还向刘娥道歉,也是多亏了在李婉儿的棺材里发现了赵恒的遗诏,否则刘娥和赵祯的心结也是很难解开的,赵祯也答应自己的婚事全部由大娘娘做主,只是有一件事情希望大娘娘答应,就是娶曹汝为皇贵妃。刘娥当然答应了,刘娥还告诉赵祯娶郭清悟

  • 元朝灭亡180多年后,成吉思汗17世孙卷土重来差点攻入明朝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灭亡后成吉思汗会先抽谁,成吉思汗对元朝灭亡的影响,元朝为什么被成吉思汗打下来

    项羽虽然没能卷土重来,但卷土重来的战例在历史上却真真切切发生过一次。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一代枭雄朱元璋乘势而起,血战数十年,终于扫灭众多竞争对手,并在1368年,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发起北伐之战,一举攻克元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就此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以元顺帝为首的残余势力,逃回漠北草原

  • 柳永此词通篇犯了大忌,晏殊当面批评,在民间却很受欢迎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晏殊怎么看待柳永,柳永最受赞赏的一首词,晏殊为什么要害柳永

    多数情况下,晏殊对柳永词的评价都挺高,但有一首词却让他看不下去了,这就是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定风波·自春来》。这是柳永平生独具匠心之作,当时他写完颇为得意,拿给晏殊看。晏殊读完却很瞧不起他,当面批评他:“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意思是:我晏殊虽不才,也写了不少曲词,但却从来没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