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人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住《滕王阁序》的悲剧

世人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住《滕王阁序》的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364 更新时间:2024/2/23 16:28:46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朝当时的文化、经济、艺术等呈现多元开放的趋势发展。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

在诗词这方面最为著名的有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圣杜甫等人。诗人的生活总是充满坎坷和困难的,因为有了各种困难,人才能成长和感悟人生。他们早年的、中年的、晚年的诗的风格不尽相同。

然而,有一位诗人英年早逝,但是人们却深深地记住了他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被称为千古绝句,世人提到王勃总是会想起这句诗,不由感叹他英年早逝。王勃从小才华出众,六岁时就能写诗,十六岁时入朝做官。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世人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四人的文风与当时不同,当时流行宫廷风,他们四人逐渐将文风引向市井、江山、边塞。扩大了写诗的题材,创新了风格。经过他们和当代的人共同努力下,创造出新的独具特色的风格。

知乎上有人这样评价王勃:“滕王阁临江而建,气势宏伟而壮观。王勃作序闻天下,举世无双美文佳”。王勃才华横溢,写了许多像《滕王阁序》中有名的诗词,但是,在光彩照人的背后,天才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我们只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背后的悲剧。

年少成名,意气风发

王勃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王福畴曾担任朝廷命官,和大文豪杜易简等许多文人骚客有很深的交情。王勃的爷爷王通曾教过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的薛收、做了唐朝的宰相的温彦博、唐朝的吏部尚书杜淹。王福畴爱好读书,因此自己的孩子王勃的功课尤为上心,经常亲自教导王勃。

王勃从小聪慧过人,受父亲和周围人的影响,在诗歌方面有很大的兴趣爱好。六岁,在其它孩童还在玩耍的时候,王勃已经会作一些简单的诗了。

九岁时,王勃读书时发现书中有误,向老师指出错误,老师夸他细心博学多才。十二岁时,学习《周易》、《难经》、《黄帝内经》,饱览群书,融会贯通。

十六岁时,被人称为“神童”提拔去长安做官,在长安结识了一大群好友。其中一位姓杜的好友,因为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任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为百姓着想,被朝廷提拔去四川当官。这位好友出发前,王勃在长安城外送他,好友劝他行事要低调。

因为年少成名王勃行事总是带着些属于年轻人的意气,然而在官场如战场,许多当官的人都谨小慎微,怕节外生枝。王勃却不以为意,敷衍地点了点头。

因为好友要去四川任职,此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古代交通不便,这一别可能就是一辈子。当时送别流行写诗,王勃当时就现场作了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就是王勃当场发挥的这首诗被世人传颂了上千年。

因《斗鸡赋》被贬

王勃当上朝散郎之后,被派遣到沛王府李贤任修篆一职。从此在沛王身边一群年轻人好不快活。当时有钱有权有势的人都喜欢斗鸡,沛王和英王更是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为了斗鸡不惜花下重金买最好的斗鸡。还让王勃为斗鸡这件事写诗,为沛王助兴,王勃在沛王跟前做事,自然要为沛王分忧解难。

随后就写了一首《缴英王鸡》,当天这首诗就被人传遍整个长安城。

自然,皇帝也有所耳闻,皇帝亲自看了这首诗后,龙颜大怒,其中这句“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让唐高宗想到了玄武门之变和自己的哥哥兄弟相残的事,对外说王勃不仅仅不劝诫两位王爷,反而写檄文,故意虚构夸大比事,认为王勃挑拨离间,立刻就把王勃逐出长安城。

就这样,因为王勃的年轻气盛,不懂得人心难测、世事难料把自己的仕途毁于一旦。

再次被贬

然而,年轻的王勃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王勃离开长安城后,去了四川。因为当时王勃已经非常有名了,收获了一大群“粉丝”这一路走来竟没画花过自己的盘缠。

在四川时写了一首送别“粉丝”的诗——《江亭夜月送别》,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彻,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在四川想念自己的好友又写了一首《寒夜怀友》,表达自己自己虽然被贬,但是自己还年轻,以后一定有机会有所作为。

王勃懂药理,被朋友推荐做官,在王勃做官时,因为他善良心软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官奴曹达,后来想到了私藏官奴触犯了法律,既不能自首,又不能报官,不知如何决策,又怕走漏了风声就把这个官奴杀了。

事情暴露后,王勃犯了死罪。王勃被关进了大牢里,正好遇到唐高宗大赦天下,这才捡回一条命。

其实,这件事不一定就是王勃做错了,可能是别人设的计。但经过此次事件,不仅自己前途被断送,还连累了父亲被贬到南荒之外。

《滕王阁序》,一字千金

不论是被陷害还是真的,王勃还是被沉重地打击到了,王勃为人放浪不羁,但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他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决定远离仕途。

675年,南昌城新建的滕王阁刚好完工,当地最高官员利用宴请全国名人大力推荐自己的女婿,为自己的女婿笼络人脉,好让他能接班自己的官职。王勃此时正好路过此地,也被请去参观滕王阁。那个人是为自己的女婿铺路,不想却被不谙世事的王勃抢占了风头。

王勃回忆之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因为斗鸡触犯了皇上的逆鳞;当年不懂事,私下杀人;连累父亲被贬受苦。觉得自己太年少轻狂,不知轻重,“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在滕王阁有感而发,写出了千古奇文《滕王阁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不懂人情世故,从小饱读诗书,仕途本坦荡,光耀门楣,而如今却连累家人和自己受苦。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将自己的痛苦和不甘全倾诉在这篇文章里。

英年早逝,令人叹惋

次年,王勃在搭船去南海的路上遭遇台风,不幸去世。一代才子就此陨落。王勃在他年少的时候表现出了非常出众的才智,但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年,但是王勃对初唐赋的贡献不可谓不大,王勃算是当时初唐赋的标志性人物。

王勃的思想具有多元化,继承了爷爷王通儒家思想,他有一颗渴望功名的内心。王勃志向高远,才智双全,文采斐然,才华横溢。

当《滕王阁序》被唐高宗欣赏拍案叫绝时,唐高宗对王勃所做的事都表示可以原谅,觉得他是栋梁之材。当年自己因为斗鸡的文章贬斥了王勃是他的错。随后就要召王勃入宫,然而,王勃已命丧南海。唐高宗叹惋,直呼可惜。

王勃才华横溢,《滕王阁序》却是他经历过人生百态所创作出的,也是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最后一篇令世人传颂上千年的千古奇文。

更多文章

  • 关于《唐诗三百首》的两大疑问:为何没有李贺和任何女诗人的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贺的资料,南园李贺注音版,丁英和李贺现在生活好吗

    首先现在最流行的这部《唐诗三百首》并不是唐人编订,而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所编,所以他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清人对唐诗的喜好。其次《三百首》中的诗作数量并不是整300,而是311首,这是蘅塘退士为了向共有311首诗作的《诗经》致敬。虽然《三百首》自1765完成后,已在我国风靡了254年,但关于它一直都有不

  • 内蒙发掘一古墓,专家发现杨贵妃真容,难怪李隆基愿为她废弃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30年前的杨贵妃墓,杨贵妃殷桃和李隆基喝酒,李隆基送杨贵妃的碧玺

    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带杨贵妃逃跑,途经马嵬驿,太子李亨协、禁军将领陈玄礼等众将士要求杀死杨家祸乱朝纲的几个人,其中就包括杨贵妃。尽管唐玄宗一万个不舍得,但被逼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杨贵妃吊死在马嵬坡。唐玄宗回到长安后皇位被太子李亨取代,他被打到一处偏远的宫殿,日日夜夜沉浸在失去

  • 杜甫生前穷苦潦倒无人问津,死后数百年却得到宋朝所有人的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甫最著名的40首古诗,忆昔杜甫,杜甫三吏三别全文

    杜甫生前寂寂无闻,但在后世备受名臣尊崇。他为宋朝文坛注入许多奇闻轶事,也为朝臣熔铸赤子之心,成为砥砺名臣的精神支柱。南宋 赵葵《杜甫诗意图》以杜为师 天下风靡宋朝时,无论在诗坛,还是在朝廷,讨论杜甫的诗一时蔚然成风。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说:“年轻时,我读杜甫的

  • 五胡乱华:晋都被破怀帝被捉,刘曜所逼羊后委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女主叫苏妧男主叫刘曜,五胡乱华是被谁平定,刘曜百科

    晋怀帝因司马越已病死,改任大臣,进太子太傅傅祗为司徒,尚书令荀藩为司空,进幽州都督王浚为大司马,都督幽冀诸军事,南阳王司马模为太尉,凉州刺史张轨为车骑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兼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复颁诏四方,促令勤王。可奈神州鼎沸,世乱益滋,两河南北,胡骑充斥,各镇将自顾不遑,怎能入卫

  • 唐高宗李治夜宠日本妙龄公主,黎明惊醒后大怒,两女子被关进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学习交流,关注公众号:稀饭资料库。我们是知识搬运工,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推出优质视频课程。知识进阶,各类学习课程应有尽有 虽然提到李治,许多人想起的都是他和武媚娘的感情事,但是人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帝王,强盛时期的大唐领土,在他手中达到了最大的版图。不但接近了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地,还平定了周边的其他政

  • 杨贵妃自杀后,唐玄宗的日子怎么过?茶饭不思,每天对着香囊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士兵们哗变处死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他们担心杨贵妃会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于是硬逼着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迫于无奈,唐玄宗只能赐杨贵妃一条白绫,令她自尽。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精气神彻底没了,他把朝政大事全部交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李亨。李亨在得到兵权之后立刻登基,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当时光顾着伤心了,对于

  •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要殉葬,当唐高宗李治得知时大发雷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学习交流,关注公众号:稀饭资料库。我们是知识搬运工,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推出优质视频课程。知识进阶,各类学习课程应有尽有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要殉葬。当这件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时,李治大发雷霆,立即派人前去接文成公主,没有想到文成公主宁愿寡居都不愿意回到大唐。贞观十四年,吐蕃向大唐发

  • 一口气看完五胡十六国之西秦37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今天要讲的西秦就是十六国之一,建立于公元385年,短暂亡于公元400年,后于公元409年复国,公元431年再次灭亡,国祚共37年,传3世4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西秦的历史。公元385年,前秦宣昭帝苻坚被后秦武昭帝姚苌擒杀,鲜卑族乞伏部落首领乞伏国仁趁机扬言天命转移,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

  • 新见《李范墓志》对契丹与唐朝关系的有何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李范,唐朝墓志反映唐朝现状,岐王李范有哪些儿子

    A. 契丹与唐朝的关系历史概述契丹和唐朝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在唐朝初期,契丹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在今天的辽宁、内蒙古等地区活动。唐朝在统一北方后,与契丹建立了比较友好的关系,契丹族也向唐朝朝贡,并被赐姓“李”。然而,唐朝的衰落与分裂,使得契丹开始逐渐崛起。契丹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先后灭亡

  • 李渊为何不立李世民为太子,这一细节暴露真相,网友: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唐朝历史上面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引领唐朝迎来了大唐盛世,如果没有李世民估计就不会有后来的大唐盛世了吧!可见李世民对于整个唐朝历史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开始李世民却并不是唐朝的下一任继承人,李渊而是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李建成。后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害了自己的亲兄弟,李渊因此被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