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王之乱,混战了140年的五胡,是如何融入到了汉族之中?

八王之乱,混战了140年的五胡,是如何融入到了汉族之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31 更新时间:2024/1/4 22:29:54

然而,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之后,北方游牧部族不断迁徙南下,最终导致“永嘉之乱”的爆发,以及大批士人衣冠南渡。

从八王之乱开始,到北魏统一北方,一共经历了140年的战乱。可是这些在北方连年混战的部族,却后来迅速融入到汉族当中。

尤其是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所创立的政权,与汉族正统差别不大。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北方民族很快地融入汉族呢?

可能在不少朋友的印象里,诸如鲜卑、匈奴、乌桓、羌族,这些叱咤北方的游牧部族,其实是过着茹毛饮血,半社会半原始的生活。

然而史书却记载,东汉末年,南匈奴、羌族、鲜卑、乌桓等北方民族就已定居中原。司马氏建立晋朝之后,以武帝司马炎为首的统治阶层,对这些北方部族“编户齐民”,让这些人从事农业生产。

所以两晋时期,这些北方部族早已经迁居中原多年,生活习惯和文化交流方面与正统汉人差异并不大。比如建立汉赵政权的刘渊,他就是匈奴铁弗部后代。

公元285年左右,刘渊来到西晋都城洛阳生活和学习,等到八王之乱时,刘渊趁机建立汉赵政权。据史书记载,刘渊通晓汉史,其生活习惯,与人交流的方式与汉人并无差异。

除此之外,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更是加速了南北融合进程。北魏政权起源于河西走廊,前秦在淝水大战中不敌东晋,此时拓跋族趁乱而上拉起一支队伍,这就是北魏政权的雏形。

公元398年,拓跋珪定都山西大同,史称魏道武帝。到了孝文帝拓跋宏时期,他与胡太后所实行的全面汉化改革,废除了不少北方鲜卑的陋习。

同时,孝文帝还设立五经笥学,迁都河南洛阳,更使得北朝典章制度靠拢中原政权。

到了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他很快便实行了均田制,建太庙祭拜孔子,全面提拔南方士族,重用有才学的年轻官员。

当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他命令所有北方部族,包括鲜卑、匈奴、羌族、氐族等所有进入中原的游牧部族,让他们使用汉语,改为汉姓,与汉族通婚,穿汉族服装。

不论上朝还是日常生活中,皆要使用汉语,书写汉文,摒弃此前不足陋习。从孝文帝拓跋宏之后,北方民族已彻底融入到汉族中。

或许不少同学会觉得不解:为何作为鲜卑族后裔的孝文帝拓跋弘,会如此大张旗鼓地推行南北文化的融合呢?

其实这还要追溯到拓跋宏的先祖拓跋珪,前文简单说过,拓跋珪定都山西大同,他也是创建北魏政权的始祖。

拓跋珪执政时期,他效仿魏晋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并且让所有北方部族接受汉化教育。经过拓跋珪这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北魏迅速站稳脚跟。

拓跋珪去世之后,他的两位继任者拓跋嗣拓跋焘同样坚持汉化改革。

到了450年,北魏灭掉大夏、北凉、北燕,击败不可一世的刘宋政权后,彻底成为北方霸主。到了孝文帝这一辈,北魏在是否坚持南北融合的基调上,出现不同意见。

部分鲜卑贵族认为,此时北魏实力冠绝天下,也没有必要再进行什么南北融合。

而为了平衡北魏内部南北集团的势力均衡,孝文帝之前的两位继任者,更是倾向于支持鲜卑贵族,导致南方士族抬不起头。

等到胡太后、孝文帝执掌朝政时发现,还是要延续老祖宗拓跋珪的改革基调,便继续推行南北融合。

因此,孝文帝执政时期,他希望北魏更加繁荣昌盛,才会制定一系列政治和礼仪改革。

祭拜孔子、迎春东郊、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这其实就是孝文帝拓跋宏希望让北方游牧民族能彻底和汉族融为一体。

倒并不是说孝文帝十分仰慕汉族文化,他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希望能今后征战天下时,得到南方士族支持,取得正统政权的延续性。

虽说北魏其后一分为二,宇文氏和高氏家族分别建立北周和北齐。宇文氏掌权的北周政权击败北齐之后,实力得到增强。反观北方陈后主陈叔宝,则是不思朝政。

杨坚取代自己外孙成为北周实际领导人后,隋朝的建立也被提上日程。等到唐朝建立,我国南北文化早已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中华文明推向巅峰。

直至宋明时期,早已不存在北方部族和南方汉族的融合问题。

综合来说,大家不要认为西晋时期那些北方部族,属于没有教养,没有文化的野蛮人。其实在东汉末年,就有无数北方民族来到中原定居生活。

等到隋朝建立,隋文帝杨坚又是全面承袭北周朝政制度,唐朝亦是如此。

所以在北方打了这么多年仗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经过拓跋鲜卑的领导,早就全面汉化成功。

当然,鲜卑拓跋之所以会推行汉化改革,主要还是希望借助南方士族的力量,实现一统。

历史上的每一次民族的融合,背后都伴随着战争的破坏,这也会导致民族矛盾不断尖锐,引起社会动乱。所以,和平发展,才是趋势!

更多文章

  • 别看诸葛亮和司马懿是死敌,其实东晋诸葛家是司马家族的死忠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静姝和司马懿吻戏,诸葛亮和司马懿历史上的关系,司马懿十句经典语录

    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宗族观念最浓厚的时代,大江南北的世家大族教育子弟都说过只要是五百年内的同姓老乡都是兄弟长辈(“河北士人,虽二三十辈,犹呼为从叔从伯”;江南风俗……虽百世犹称兄弟),因此大家千万别认为诸葛诞和诸葛亮关系远就认为他们不是一家人,同姓族人有互相帮扶的义务。同样在乱世之中大家族的成员分

  • 写“鹅鹅鹅”的骆宾王,骂武则天狐媚乱春宫,为何武则天不怒反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为了巩固帝位,武则天称帝后,首先做的事情便是整治吏治,排除异己并对李唐朝宗室成员进行大清洗。与此同时,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为朝中网罗为她所用的人才。但武则天的称帝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经侵入人心,加之武则天不太光彩的成长之路,还是有很多人不认可武则天,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儒

  • 世人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住《滕王阁序》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有多厉害,老梁讲王勃滕王阁,王勃滕王阁水天相接的句子是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朝当时的文化、经济、艺术等呈现多元开放的趋势发展。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在诗词这方面最为著名的有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圣杜甫等人。诗人的生活总是充满坎坷和困难的,因为有了各种困难,人才能成长和感悟人生。他们早年的、中年的、晚年的诗的风格

  • 关于《唐诗三百首》的两大疑问:为何没有李贺和任何女诗人的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贺的资料,南园李贺注音版,丁英和李贺现在生活好吗

    首先现在最流行的这部《唐诗三百首》并不是唐人编订,而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所编,所以他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清人对唐诗的喜好。其次《三百首》中的诗作数量并不是整300,而是311首,这是蘅塘退士为了向共有311首诗作的《诗经》致敬。虽然《三百首》自1765完成后,已在我国风靡了254年,但关于它一直都有不

  • 内蒙发掘一古墓,专家发现杨贵妃真容,难怪李隆基愿为她废弃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30年前的杨贵妃墓,杨贵妃殷桃和李隆基喝酒,李隆基送杨贵妃的碧玺

    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带杨贵妃逃跑,途经马嵬驿,太子李亨协、禁军将领陈玄礼等众将士要求杀死杨家祸乱朝纲的几个人,其中就包括杨贵妃。尽管唐玄宗一万个不舍得,但被逼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杨贵妃吊死在马嵬坡。唐玄宗回到长安后皇位被太子李亨取代,他被打到一处偏远的宫殿,日日夜夜沉浸在失去

  • 杜甫生前穷苦潦倒无人问津,死后数百年却得到宋朝所有人的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甫最著名的40首古诗,忆昔杜甫,杜甫三吏三别全文

    杜甫生前寂寂无闻,但在后世备受名臣尊崇。他为宋朝文坛注入许多奇闻轶事,也为朝臣熔铸赤子之心,成为砥砺名臣的精神支柱。南宋 赵葵《杜甫诗意图》以杜为师 天下风靡宋朝时,无论在诗坛,还是在朝廷,讨论杜甫的诗一时蔚然成风。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说:“年轻时,我读杜甫的

  • 五胡乱华:晋都被破怀帝被捉,刘曜所逼羊后委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女主叫苏妧男主叫刘曜,五胡乱华是被谁平定,刘曜百科

    晋怀帝因司马越已病死,改任大臣,进太子太傅傅祗为司徒,尚书令荀藩为司空,进幽州都督王浚为大司马,都督幽冀诸军事,南阳王司马模为太尉,凉州刺史张轨为车骑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兼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复颁诏四方,促令勤王。可奈神州鼎沸,世乱益滋,两河南北,胡骑充斥,各镇将自顾不遑,怎能入卫

  • 唐高宗李治夜宠日本妙龄公主,黎明惊醒后大怒,两女子被关进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学习交流,关注公众号:稀饭资料库。我们是知识搬运工,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推出优质视频课程。知识进阶,各类学习课程应有尽有 虽然提到李治,许多人想起的都是他和武媚娘的感情事,但是人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帝王,强盛时期的大唐领土,在他手中达到了最大的版图。不但接近了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地,还平定了周边的其他政

  • 杨贵妃自杀后,唐玄宗的日子怎么过?茶饭不思,每天对着香囊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士兵们哗变处死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他们担心杨贵妃会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于是硬逼着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迫于无奈,唐玄宗只能赐杨贵妃一条白绫,令她自尽。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精气神彻底没了,他把朝政大事全部交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李亨。李亨在得到兵权之后立刻登基,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当时光顾着伤心了,对于

  •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要殉葬,当唐高宗李治得知时大发雷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学习交流,关注公众号:稀饭资料库。我们是知识搬运工,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推出优质视频课程。知识进阶,各类学习课程应有尽有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要殉葬。当这件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时,李治大发雷霆,立即派人前去接文成公主,没有想到文成公主宁愿寡居都不愿意回到大唐。贞观十四年,吐蕃向大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