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压垮大明王朝最后一根稻草,敲响了大清帝国的丧钟——鼠疫

压垮大明王朝最后一根稻草,敲响了大清帝国的丧钟——鼠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93 更新时间:2024/2/12 0:07:38

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疫乱。两个帝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罗马帝国经过安东尼瘟疫的打击开始衰落,而东汉朝则在天灾、瘟疫的影响下激发了黄巾大起义。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它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此次瘟疫对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破坏程度很深,其极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国人口下降明显,劳动力和兵力锐减,罗马帝国复兴的希望就此落空。

欧洲中世纪大瘟疫则是鼠疫的第二次大流行,这次被欧洲人称作黑死病的瘟疫,导致欧洲2500万人死·亡,占欧洲人口的1/3,在世界范围内更是造成了7500万人的死·亡。虽然黑死病导致欧洲死了1/3的人口,但却对欧洲明发展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它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蒙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有学者认为,明末大鼠疫可以算作鼠疫第二次大流行的一部分,我感觉有些牵强,但是明末的鼠疫影响更加深远。

明末鼠疫可以说是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京城,造成北京人口的大量感染。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所以当1644年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所谓小冰河时代)。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异常寒冷的气候频繁引发水灾、旱灾、蝗灾、鼠疫等,成为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成为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所以不要过分吹嘘什么满清铁骑,这些客观因素也是导致大明覆灭的重要原因。

甚至有学者认为,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北京城后,几十万大军也有不少感染了鼠疫。所以才会在满清军队和吴三桂的面前不堪一击,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大清的入主中原,离不开这场鼠疫的帮忙。不过,鼠疫可不管你是汉族还是满族,甚至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它向来是一视同仁的。所以仅仅过了200多年后,鼠疫又为大清帝国敲响了丧钟!

鼠疫第三次大流行,现在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1855年中国云南首先发生的大型鼠疫是根源。1894年传到广东,接着传至香港,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估计在中国便导致约300万人丧生,印度约有900万人死·亡。此次全球大流行一直维持至1959年,全球死·亡人数在1200万左右。这次鼠疫肆虐或许没有伤及清朝的根本,但也给清朝造成了重大损失。

1910年鼠疫事件可以说是为大清帝国敲响了丧钟!这样说可能有些牵强,因为这次鼠疫事件,垂死的大清王朝其实应对的还不错。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这场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造成了6万多人丧生。当时清朝政府英明的决定让伍连德博士,作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是第一个拥有剑桥医学博士的华人,在他的带领下,成功地遏制了这次鼠疫。

1911年4月底,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尽管清朝政府在这次鼠疫事件中应对得还算及时、妥当,但是大清王朝也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参考:《明史》、《瘟疫与人》、《1910年哈尔滨特大鼠疫防治情况》

更多文章

  • 入京42天的李自成,只做了1天皇帝?8000万两白银的宝藏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要我说,这件事不赖人家李自成,要怪就怪崇祯皇帝。造反的百姓不纳粮,不造反的百姓最起码也得嘉奖一下吧?可是连个屁嘉奖没有就算了,崇祯皇帝还给这帮人增加了大量赋税,当然都是杨嗣昌这个家伙出的主意。人家又不是傻瓜,白白给你当提款机吗?不玩了,摊牌了,一个个都跟着李自成造反去了,所以李自成能够闯关夺寨,斩杀

  • 南宋风云文璧降元,文天祥被俘慷慨就义,为何却默许兄弟变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然而南宋灭亡已成定局,文天祥根本无力回天,最终兵败被俘,元军感念文天祥的忠勇和才气,百般劝说文天祥投降元朝均被其严词拒绝。后来元军要求文天祥写信劝降另外一位南宋抗元名将张世杰,文天祥却奋笔疾书写下了荡气回肠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文家本是南宋时期的大家族,到了文天祥一

  • 百年巢县人物:汪胜友 · 吴屏周 · 张本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巢县名人一览表,解放后巢县历届县长,张本禹巢县图片

    汪胜友(1870-1925),巢湖市槐林镇大汪村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汪胜友进郑州铁路大工厂做工,后加入工会组织。因其性耿直,富胆识,时有“汪胜友为工人打冲锋”之誉。1926年2月,工人群众推选汪胜友任京汉铁路总工会郑州分会会长。8月30日夜,与郑州铁路工务处工人总代表司文德同时被捕,9月9

  • 花脚大仙分享:《“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系列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系列之二花脚大仙分享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在良渚博物院落幕。本次展览由山西省文物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办,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承办。展览共展出西周时期文物170余件(组),玉器为主,

  • 从运河入江水道的变迁看禹王河通航的可能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禹王河会议短视频】巫晨向会议提交了论文,以下是论文全文,为适合阅读,脚注内容未加展现。从运河入江水道的变迁看禹王河通航的可能性内容摘要:禹王河是古代实际存在过的一条河,北起盱眙圣人山淮口,南讫仪征白茅坂江口,途径盱眙、天长、六合、仪征四县,沟通江淮,与里运河平行。一般认为禹王河始于大禹治水,该河是

  • 谁说波尔布特和乔森潘英俊?不,西哈莫尼国王和夏卡武王子更英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有人说,波尔布特的罪行可以用“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来形容。而乔森潘最少也是帮凶。百姓陷于苦难,他们坐享荣华富贵。和乔森潘一起投奔波尔布特的知识分子胡荣、符宁都被波尔布特下令杀掉,而乔森潘这个机会主义者却活着。不得不说,乔森潘对柬埔寨百姓的苦难应该负责任。在有关柬埔寨近代历史的

  • 《绍兴日报》丨携手中国水利博物馆 绍兴打造升级版禹迹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绍兴打造升级版禹迹图文/沈卫莉 童 波本文刊登于2023年4月19日《绍兴日报·新周刊》明天是农历谷雨,又到了祭祀大禹的日子,在纪念日到来之际,绍兴市鉴湖研究会携手中国水利博物馆,启动编纂升级版《中国禹迹图》,在原图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实地考证,用文字进一步综合全面地描述中华大地上的大禹遗址和禹迹风

  • 角文化 欧洲青铜时代人们对角的迷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对于当时的人而言可能是为了安全,但是现代人看到这些头盔更像是艺术品,似乎并不能起到安全的作用。就像青铜时代的欧洲人,他们的头盔上普遍都会有“角”的存在。薇克索头盔是丹麦1942年在一个沼泽中发现的,这个青铜头盔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也不属于战场上用的头盔,而是作为一种祭品被扔进水中。伊比利亚西南部

  • 启笛 · 外国史书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启 笛 北京大学出版社旗下新厂牌。在阅读中被照亮外国史甄选(6种)01《犹太人三千年》以色列驻华使馆官方审核、推荐,犹太人动荡频仍的复杂历史,一本也能弄清楚。 02《巴尔干两千年》最好的游记一定是历史,最好的历史一定需要作者去经历。这是一本迄今为止,最好的巴尔干历史读本,生动得让人有切肤之痛。 03

  • 民间传说:苏妲己为讨纣王欢心,发明一件东西,如今我们都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但咱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妲己怎么诱惑纣王干坏事,而是一个民间传说。她曾经发明了一样东西,和吃有关。《舌尖上的中国》第3季播出的时候,讲了美食的“器物”。既然提到和美食有关的器物,那么最代表我国文化的的就是筷子了。最先是由我国发明的,后来才被传到了我国周边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地。然而就是这我们平时用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