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山水画的审美趣味

北宋山水画的审美趣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11 更新时间:2024/2/21 15:01:03

南宋王栐说:“国朝待遇士大夫甚厚,皆前代所无。”(宋王栐著,诚刚点校:《燕翼诒谋录》卷五,中华书局1981年,第46页。)即使熟读二十二史的清人赵翼也不否认这一事实,在《廿二史札记》中曾专述宋代的制禄之厚、祠禄之制、恩荫之滥、恩赏之厚等,并直言宋制不可效法:“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二十五,中华书局2005年,第534页。)如此丰厚的待遇,加上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客观上刺激了士人文化的生长与消费。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局部))128×103cm

清人王夫之曾对北宋过度膨胀的士人文化进行过反思,但客观上说明了这种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他说:“一时人士相趋以成乎风尚者,章醮也,花鸟也,竹石也,钟鼎也,图画也。清歌妙舞,狭邪冶游,终日疲役而不知倦。”(清王夫之著,舒士彦点校:《宋论》卷八,中华书局2009年,第154页。)实际上,宋人的文化活动要比王夫之所列举的还要更多。士人文化的风行必然伴随着符合这一阶层审美趣味的生成。

最近热播的《清平乐》电视剧就以繁荣的北宋文化为背景,讲述了宋仁宗时代的人情世故。在《清平乐》中,出现了多幅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如传为李成的《寒鸦图》《晴峦萧寺图》,以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李成、范宽再加上同时代的关仝,被宋人誉为山水三大家,是百代标程性的人物(宋郭若虚《论三家山水》说:“画山水惟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图画见闻志》,王伯敏、任道斌主编《画学集成》[六朝~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320页)。他们的画作深受皇室乃至王公贵族们的青睐。兹以北宋山水画品鉴为例,以窥宋代美学之一斑。

《清平乐》剧照

李成与山水画审美的高尚人品

北宋山水画的审美趣味,与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发挥他们在创作与品鉴领域的特长、才华以及闲情逸致有很大关系。术业有专攻,绘画作品的生成与流传,本应体现为专业画家的能事,在中国绘画史上,被认为是“隶家”的士人画家却占据了主流地位,这离不开唐宋以来,士人审美趣味在画学中的长期浸润。

唐代较有名的画家如李思训、李昭道、王维等人,均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属于地道的士大夫阶层。其画作的流传与接受进一步扩大了士人审美趣味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山水画领域,唐人法度成为宋人规模的典范。苏轼说:“唐人王摩诘、李思训之流,画山川峰麓,自成变态。虽萧然有出尘之姿,然颇以云物间之,作浮云杳霭与孤鸿落照,灭没于江天之外,举世宗之,而唐人之典刑尽矣。”(宋苏轼:《又跋汉杰画山》,《东坡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638页。)

在北宋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山水画科,被认为是大大超越了前人。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官修《宣和画谱》记载:“自唐至本朝,以画山水得名者,类非画家者流,而多出于缙绅士大夫……至唐有李思训、卢鸿、王维、张璪辈,五代有荆浩、关仝,是皆不独画造其妙,而人品甚高若不可及者。至本朝李成一出,虽师法荆浩而擅出蓝之誉,数子之法遂亦扫地无余。如范宽、郭熙、王诜之流,固已各自名家,而皆得其一体,不足以窥其奥也。”(《宣和画谱》卷十《山水叙论》,《画学集成》[六朝~元],第505、506页。)

▼ 横屏赏析 ▼

北宋 李成 《寒鸦图卷》(全卷)绢本27.1×11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可以说,李成被官方描述为唐五代以来几乎最伟大一位山水画家。即使在士林中,李成的声誉也是至高无上的。北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中说:“成画平远寒林,前人所未尝为,气韵萧洒,烟林清旷,笔势颖脱,墨法精绝,高妙入神,古今一人,真画家百世师也。”(宋王闢之撰,吕友仁点校:《渑水燕谈录》卷七,中华书局1981年,第90页。)《宣和画谱》所录御府收藏的李成绘画就有159幅,米芾所见民间伪作亦达300本,可见其影响之大。由习李成笔法而成名的郭熙,在宋神宗的器重与推崇下,更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流派的知名度。

李成山水画所获得的至高声誉,反映着北宋士人审美的一种主流趋向,即对士大夫高尚人品的肯定。李成是唐宗室后人,主要生活在五代时期,虽以儒业为生,但郁郁不得志。他有着明确的儒者身份认知,绘事对其来说,只是博涉经史之外的余事,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而已。

据北宋嘉祐年间刘道醇的《宋朝名画评》记载,宋初显贵兼收藏家孙四皓曾有意招揽李成为门客,却遭到了李成的拒绝。李成说:“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与工技同处哉。”(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评》卷二,《画学集成》(六朝~元),第259页。)李成的回答显示着不屈权贵而安贫乐道的士人气节,这种气节在儒家看来即为高尚的人品操守。李成拒画的高尚情操,在《宣和画谱》那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其言:“成得书,且愤且叹曰:自古四民不相杂处,吾本儒生,虽游心艺事,然适意而已,奈何使人羁致入戚里宾馆,研吮丹粉,而与画史冗人同列乎!此戴逵之所以碎琴也。”(《宣和画谱》卷十一《山水二》《画学集成》[六朝~元],第515页。)

戴逵是东晋名士,又是著名画家,秉性高洁,淡泊名利,是魏晋时代名士风流的典型代表。关于他碎琴的典故见于《晋书•隐逸传》,是说武陵王司马晞听闻戴逵擅长抚琴,便派人召他到家里来演奏。戴逵深以为耻,当着使者的面将琴砸碎,并说绝对不做权贵府上的艺人。《宣和画谱》在《宋朝名画评》基础上增入了戴逵碎琴的典故,更加显示出李成有类于东晋名士的高尚人品。这正是为李成及其绘画带来至高声誉的主要原因。北宋绘画审美看重“人品”。“人品”是绘画作品气韵生成的关键,亦可视为“心画”。高尚的人品基于深厚的学识修养,是识见夐出流俗、胸襟坦荡磊落的呈现。在绘事中,高尚的人品既可以不拘法度,也可以不求形似,核心在于写出萧散的士人情怀。北宋郭若虚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宋郭若虚:《论气韵非师》,《图画见闻志》,《画学集成》[六朝~元],第317页。)无疑,李成是具备这种素质的。

董逌评论道:“营丘李咸熙,士流清放者也,故于画妙入三昧,至于无蹊辙可求,亦不知下笔处,故能无蓬块气。”又说:“观咸熙画者,执于形相,忽若忘之,世人方且惊疑以为神矣,其有寓而见邪!咸熙盖稷下诸生,其于山林泉石,岩栖而谷隐,层峦叠嶂,嵌攲崒嵂,盖其生而好也。积好在心,久则化之,凝念不释,遂与物忘,则磊落奇特蟠于胸中,不得遁而藏也。”(宋董逌:《书李营丘山水图》、《书李成画后》,《广川画跋》卷四、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第831、842页。)

北宋 李成 《茂林远岫图》

董逌是北宋著名的藏书家和鉴赏家,官至中书舍人,其所著《广川画跋》凡六卷,收录题跋百余篇。他对李成山水画的品鉴,代表着士人审美的一个重要取向。在董逌看来,李成清放的士人品性,是其绘画艺术逃遁技法,呈现脱俗之气的根本,这体现出由人品而画品的品鉴思维。同时,他还肯定地指出,李成的绘画在本质上是感物兴情,有所寄托的。其妙绝之处在于脱略形相之际,于烟霞岚雾之间,感受那种气韵周流中的真性情,如此才能领会李成性爱山水林泉,抒写胸中磊落的创作精神。

诗画互动与文艺创作的“尚意”倾向

李成寓兴于画的抒情色彩,与诗歌创作的肌理是相通的。因此,北宋山水画品鉴中的诗画互动,成为士人审美的又一重要特征。诗与画的互动,最为明显的就是题画诗的创作。中国较早的一部题画诗总集形成于南宋时期,即孙绍远编辑的《声画集》。单从书名上看,就能显示出宋人对诗画关系的一种特殊理解。

《声画集》所录北宋高僧慧洪在为画家宋迪《潇湘八景图》题诗时写道:“宋迪作八景绝妙,人谓之无声诗,演上人戏余,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声画集》的题名当是孙绍远汲取北宋诗画审美的经验而来。又录黄庭坚题画诗“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说明诗画间的密切关系已为时人所共知。(慧洪、黄庭坚题画诗,见宋孙绍远编《声画集》卷三、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代的张舜民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提法。(宋张舜民:《跋百之诗画》,《画墁集》卷一,清知不足斋丛书本。)未若“无声诗与有声画”更为贴近诗画所具有的韵律感与节奏感。这也是后代题画文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组概念,元代杨公远将自撰诗集名为《野趣有声画》,清代姜绍书以《无声诗史》名其画史著作,均可看出“无声诗与有声画”的概念有着广泛的社会认可度。

北宋的诗画关系论要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欧阳修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苏轼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宋欧阳修《盘车图》、宋苏轼《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声画集》卷六。)欧、苏二人均以辨析形似来谈诗画关系。形似固然是绘画创作的基本功,没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是不可能的,但形似又非绘画艺术表现的最终目的。模写形似同样也不是真正的诗歌艺术。在诗歌传统中,虽不乏刻意雕琢、模拟古人之作,但言志与缘情一直以来都是诗歌创作的主流。在欧、苏看来,脱略形似,以写意为目的才是诗画通观的关键。无论“忘形得意”或是“天工与清新”,都旨在说明诗画可以在逃遁技法,抒写胸臆层面上实现一律,这体现了宋代文艺创作的“尚意”倾向。

北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局部)绢本120.8×167.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山水画风行的北宋时代,诗画尽管属于两种不同的文艺体系,但其创作可以相互感发。在李成的后继者、士人画家郭熙看来,画意的获得往往需要借助古人的秀词佳句来加以迪。郭熙说:“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装出人目前之景,然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画之主意亦岂易及乎!”从其子郭思所记录的郭熙较为重视的古人佳句来看,描写山水林泉的写景诗句正是画家感发佳思的重要素材,例如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宋]郭熙:《画意》,《林泉高致》,《画学集成》[六朝~元],第299、300页。)

然而,诗歌写景亦非单纯的咏物,而是流露着作者深沉的情感。所以,郭熙认为要想体悟诗人的“腹中之事”,便要在窗明几净中沉思静虑,透过景语深度把握、领会诗中的情语。这情语便是绘画的“主意”。在诗人那里,山水画所呈现的山林气象也是感发诗人情思的绝佳素材。苏轼、黄庭坚都曾题写过郭熙的《秋山平远图》,苏轼诗云:“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此间有句无人识,送与襄阳孟浩然。”黄庭坚诗云:“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宋苏轼《郭熙秋山平远》、宋黄庭坚《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声画集》卷三。)

很显然,在苏、黄看来,郭熙的山水画就是无声之诗,那种缘物会心的兴发感动,正是诗歌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无论是诗中的山水,还是画中的山水,都是外物与内心的相互激荡,亦都寄寓着作者的幽深情思。

总而言之,由重人品到抒写胸臆,由诗画通观到相互感发,北宋山水画的这种审美趣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一大批追随者,也深深影响了宋以后的诗人画家们,特别是元代的文艺审美倾向。开启元代书画新风的赵孟頫,在改革近世士夫画的努力中,所强调的正是高尚的人品,而元代诗人善题画,画家善写诗也成为那个时代普遍的文艺现象。

标签:

更多文章

  • 关羽想杀曹操,是因为曹操抢了关羽喜欢的女人?没这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那么真实的历史上,关羽有没有想杀曹操呢?关羽想杀曹操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关羽的确想杀曹操《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建安五年,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妻子及关羽见获。公壮羽勇锐,拜偏将军。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于濮阳,时奉宜禄为布求救于张杨。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及至城门,复白。公疑

  • 堪称明朝“诸葛亮”被魏忠贤陷害,如果不死明朝至少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对诸葛亮的评价,明朝魏忠贤的影响,明朝太监魏忠贤简介

    其实此人就是明朝末期东阁大学士孙承宗。孙承宗出生在河北高阳贫困家庭,依靠给有钱人家孩子补课赚取生活费。孙承宗去明朝北境的大同地区做家教途中时,碰到军事边防就产生浓厚兴趣,从此走向研究兵法的道路。公元1604年,孙承宗以第二名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就职。孙承宗56岁时,成为明熹宗朱由校老师,负责教授四

  • 刘邦去世15年后,托孤大臣们为何要灭了他的5位嫡孙?担心被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最后杀了哪些兄弟,刘邦生前的三位辅臣,刘邦死后的历史

    周勃好歹也是跟着刘邦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咋能干得出这种损色的事情呢?周勃两手一摊:不干不行啊,晚上睡不着觉,等这帮老刘家的仔长大了,我老周家可就倒大霉了!一、刘邦的嫡孙们,指的就是汉惠帝刘盈的6个儿子。汉惠帝刘盈登基以后,吕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想了很多缺德的办法,其中一个就是把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嫁给了

  • 地主题诗炫富,朱元璋看不惯,把他的诗给改了,地主最终家破人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老头藏了一幅画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演义全传免费听书,朱元璋微服私访38集

    据说当时民间有一个叫做张村的地方,村子里面有一个叫做张百万的大地主,他家里面有百亩良田,而且仆人无数,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而且他经常欺压下面的农户,村子里面大多数人对他都非常的痛恨,但是又不得不指望着他生活。 张百万的家里面修建得非常的好,据说规格简直比朱元璋的宫殿还要气派,而且在这方圆十几里,所

  • 他是泰国的董卓,逼老国王退位,又是杀害新国王的第一疑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是谁导致了拉玛七世和拉玛八世的悲剧?当然是銮披汶·颂堪元帅!是銮披汶·颂堪元帅发动政变,把拉玛七世赶下王位,把幼童拉玛八世扶上王位,而拉玛八世20岁出头在卧室里暴毙,銮披汶·颂堪元帅是第一疑凶。1897年7月14日,銮披汶·颂堪元帅出生于泰国暖武里府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他的祖先是华人,祖籍广东潮州,

  • 印度洋捞出明代石碑,翻译其内容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而在中国古代史中,规模最大、航行最远的对大洋的探索就是郑和下西洋了。郑和曾经七下西洋,一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都在下西洋。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耗费巨额的钱财。有记载说郑和携带的船只中,大的船只长44到4尺,宽18丈;中等的船只长37尺,宽15丈。每艘船的造价就要成千上万两白银,更何况船里还载满了丝绸陶瓷等

  • 刘伯温作为明朝第一高人,为何逃不过朱元璋的魔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刘伯温天资聪慧,是当时有名的神算子。朱元璋也是有所听闻,正值起兵反抗元朝,故此,相邀刘伯温为他的第一谋士、军师。刘伯温见到朱元璋,便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这是把朱元璋比作汉高祖刘邦,自己自喻为留侯张良,即朱元璋有天子的面相,就凭这两句诗,朱元璋高兴不已,对他以礼相待。朱元璋登上帝位

  • 北宋皇帝赵匡胤明明篡位,为何却被很多后人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赵匡胤“篡位”,众望所归如果站在后世卫道士的角度上看,赵匡胤篡位的举动,无论谁听了都会嗤之以鼻。但站在当时的角度上看,赵匡胤的上位却又是众望所归。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五个政权都是的短命王朝,赵匡胤所在的后周还是太祖郭威(当时北汉大将军),篡的北汉政权建立北周,由于郭威的子嗣都被北汉皇帝诛杀,所以只能

  • 历史上武将四大美男子排行榜:三国独占其三,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第四位、赵云,身高八尺的他,长着浓眉大眼睛,十分的有精神,更是威风凌凌,骑着白马手持银枪的他,被人们称为常胜大将军,同时赵云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男子!第三位、周瑜,周瑜被人们称为美周郎,他不仅英姿飒爽,而且还擅长琴棋书画。而根据史料记载,当年,周瑜因“曲有误,周郎顾”这句话,就引得了无数女子的喜爱,

  • 他是朱元璋的老丈人,却常常入宫私会宫女?洪都之战前背叛陈友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朱元璋原来叫做朱重八,但是大家知道他还有一个字吗?那就是国瑞。朱元璋字国瑞这可能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明朝开国功臣胡延瑞就必须要避讳朱元璋的字,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胡美。胡美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朱元璋的老丈人,他的女儿是朱元璋的贵妃。不过胡美却因为这一层关系,最终遭至杀身之祸。01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