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进入南京,杨荣拦住他问道:您先拜太祖,还是先即位?

朱棣进入南京,杨荣拦住他问道:您先拜太祖,还是先即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71 更新时间:2024/2/27 12:29:56

1402年,朱棣正兴冲冲地率领人马进入南京城,突然有一个人拦住他的去路,直接问了这个问题。

这个胆子大、敢于直接向朱棣发问的人正是杨荣,明朝重要的辅政大臣“三杨”之一。

不得不说,杨荣的问题的确让志得意满的朱棣突然警醒,他马上回答道: “先拜谒太祖陵墓!”

此时的朱棣刚刚取得天下,把这件事做好显然对他十分重要,可以解决别人质疑他“得位不正”的问题。

当初,燕王朱棣以藩王的身份打着“靖难”的旗号进攻南京,目标直指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奸臣”齐泰黄子澄,最后的结果却是包括建文帝和他的妻子儿女在内的君臣多人都以身殉难。

从国家角度来讲,燕王朱棣起兵是以臣谋君,从家族来讲,他则是以叔欺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占理。但是,善于顺应人心的朱棣打起了“靖难”的名号,这让他的不利形势发生逆转:按照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 “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朱棣自诩是遵从《祖训》做事,所以他取得胜利之后当然还应该一以贯之,这样才算善始善终。但是,取得胜利之后的朱棣显然忽略了这一点,幸亏杨荣当头拦马提醒,这才让朱棣继续做出正确的选择。

经过这件事,杨荣得到朱棣的器重与任用。朱棣即位后,将杨荣选入文渊阁,成为文渊阁最年轻的成员。

杨荣遇事判断十分准确。有一天晚上,杨荣当值,恰好宁夏送来城池被围的战报。朱棣连忙召来杨荣询问对策。

杨荣稍加思索之后立刻得出结论,他说道: “宁夏城池坚固,人们又都擅长作战,现在这封战报是十几天前写的,估计现在宁夏城已经成功解围。”

夜半时分,奏报又到,果然宁夏城已经成功解围。

如是者几次,杨荣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朱棣不能不佩服杨荣精准的判断力,于是就提拔他做了侍讲。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之后,朱棣派杨荣担任太子右谕德,同时兼任前职。

和杨荣一样担任太子官职的还有另外一位“三杨”成员,杨溥,他担任的是太子洗马之职。

杨溥比杨荣小一岁,他们都是建文二年的进士,又同时被授予翰林编修的职位,有相同的仕途起点,之后又几乎同进同退,一起成为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的朝廷重臣。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他的弟弟朱高煦经常在朱棣面前说他的坏话。有一次,朱棣返回京城之时,朱高炽迎驾来迟,于是再次被朱高煦构陷。

朱棣相信了朱高煦毁谤太子的话,一气之下他下旨将太子府的官属全部逮捕入狱,这些人随时都有被处决的危险。

杨溥作为太子洗马,当然也在被捕入狱之列。但是与众不同的是,杨溥虽然身处监狱之中态度却仍然十分从容,他继续着自己之前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在狱中十年时间,他把经史子集等经典著作通读了好几遍。

杨溥为人从容淡定、治学勤奋由此可见。

1424年,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他当即下旨释放当初因为自己入狱的大臣,其中就包括杨溥。

在狱中被关了整整十年之后,杨溥终于获得了自由。很快,杨溥获得了明仁宗委任的职位—翰林学士。不久,杨溥被选入弘文阁,之后又升任太常寺卿。

杨溥数月之内连升三级,其中虽然有明仁宗的补偿心理起作用,杨溥本人的才能与学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三杨”中还有一位重要成员,那就是杨士奇。和杨荣、杨溥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不同,杨士奇并非进士出身,他是因为被推荐编撰《太祖实录》而进入翰林院,成为编纂官之一。

杨士奇从小就学习勤奋,知识渊博,因此,从编撰《明太祖实录》开始,之后的《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杨士奇都担任总裁官,其才能与学识深受当时人们的认可与推崇。

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汉王朱高煦起兵被明宣宗平定,当时不少大臣认为,赵王朱高燧和朱高煦是亲兄弟,两个人一向同声共气,汉王谋反,也应该乘机将赵王擒获。

“三杨”之中,杨荣赞成大臣们的意见,但是杨士奇却认为,赵王朱高燧没有谋反的真凭实据,不应该违背常理做事。

杨溥和杨士奇的意见相同。

面对大臣们的意见不一,朱瞻基始终拿不定主意。

杨士奇看出了明宣宗的心思,于是他说道: “太宗(朱棣)只有三个嫡子(明宣宗的父亲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陛下您也只有两位亲叔叔。汉王有罪不可饶恕,但是赵王没有罪过就应该厚待他。假如陛下贸然对他用兵,恐怕有伤皇祖在天之意!”

最终,朱瞻基听从杨士奇的建议,派使者带着书信前去安抚赵王朱高燧。

朱高燧看到朱瞻基的书信之后,高兴得直掉眼泪,从此诚心归服明宣宗。叔侄间的猜疑与芥蒂就此冰消瓦解。

明宣宗十分感激杨士奇,他感慨地说道: “赵王之所以能够保全,全都是因为你的功劳!”然后赐给杨士奇不少金币。

杨士奇待人宽容由此可见,而对于他的同僚杨荣,他也持此宽容态度。

杨荣有时会在明宣宗面前说杨士奇的坏话,但是杨士奇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有一次,明宣宗召见杨士奇,询问他关于杨荣接受边关将领馈赠一事。

杨荣以前经常跟随明成祖朱棣出征,所以和边疆将领颇为熟悉,作为朝廷重臣,接受这些将领的礼物是常有的事。

杨士奇显然对杨荣这类事比较了解,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揭穿杨荣,而是委婉地对明宣宗说道: “杨荣熟悉边务,这一点我们任何人都比不上。希望陛下不要介意他的这点小错误。”

明宣宗对杨士奇这种态度颇为吃惊,他问道: “杨荣曾经在我面前说你和夏原吉的坏话,为什么现在你反倒为他说好话呢?”

杨士奇回答道: “希望陛下能够像包容我一样包容杨荣。”

明宣宗对杨士奇的态度和意见十分认可。

后来杨荣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自己有愧于杨士奇,两个人的关系反倒比之前更加亲密。

明宣宗显然也乐于看到重臣之间的和睦相处,对待他们也更加亲厚。

杨士奇从明仁宗时成为内阁首辅,明宣宗即位后是首席顾命大臣,明英宗即位之后,张太皇太后摄政,以杨士奇为首的“三杨”仍然是张太后十分倚重的对象。 “三杨”虽然日渐年迈,但是却仍然忠诚地履行职责,为当时巩固边防、稳定政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参考《明史·列传三十六》

更多文章

  • 猫曾是古代社会吉祥物,为何在隋朝被丑化?原来和这个案件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引言 在封建时代,中国的一些动物总是能和鬼神文化扯上关系,比如老虎、鹿或者牛之类,这些生物有的作为祥瑞的代名词,有的则作为邪祟的存在。比如猫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比较尴尬的存在,在隋朝之前猫的作用和牛羊一样,在人类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到了隋朝之后,猫的形象就开始被恶化,成为邪恶的代名词,而这背后牵

  • 神棍令北宋灭亡?宋钦宗为何轻信骗子郭京?4个类似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郭京的“神兵”乃孙傅的剧本,维持士气的强心剂 不同于第一次开封保卫战,金军已是孤军深入后的强弩之末。第二次开封保卫战从开始就注定凶多吉少,这是当时许多重臣的共识。禅让的宋徽宗在金人撤军后,顿感安全,妄想讨回权力。而在位的宋钦宗则对其父严加看守,父子间的勾心斗角瞬间摆上台面,最终引发了一系列让人窒息的

  • 朱瞻基原配胡善祥,26岁被废为仙师,如今被黑成恶毒女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那么,历史上的胡善祥真有这么坏吗?翻阅《清史》,我们不难发现胡善祥是被这部电视剧严重黑化了。历史上的她不但不恶毒,反而颇有贤名,这也是明成祖朱棣选中她做孙媳的原因之一。或许胡善祥也曾憧憬过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毕竟老朱家在这方面还是有家传的,朱元璋和原配马氏、朱棣和原配徐氏、朱高炽和原配张氏都是夫妻

  • 包拯究竟是怎么死的?专家挖开包拯墓,揭开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包拯怎么死的简介,皇上审包拯包拯不服,包拯死了的真相

    历史上的包拯和电视剧中的形象基本吻合,也是廉洁公正、敢于替百姓做主的好官,所以被民间称为“包青天”“包公”。但电视上也不是完全准确的,比如关于包拯的外貌。上世纪70年代,专家对包拯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在其中发现了包拯家族墓群,还有不少墓志铭,其中记载了包拯生前的许多事迹,包括死后迁至合肥的经过都描述

  • 王保保:朱元璋都得不到的奇男子,墓碑出土,才知他被冤枉6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明史》中评价王保保:“扩廓百战不屈,欲继先志,而赍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朱元璋在《明史》中对王保保的评价是:“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朱元璋说:使其能知礼义,欲为一代中兴名将,则必尽忠于元,凡阃外生杀之权,专之可也。更是多次说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

  • 断案如神的“狄仁杰”,放现在是个多大的官职?说了你可能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因为狄仁杰工作出色: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所谓法曹便相当于如今法院中检察官的角色,早在唐朝就使用了,一般是各地主管直接聘任,属于各地主官的亲信,时至今日在日语中的ほうそう依旧是法曹,指法官、检察官。随后因为在地方是表现出色《旧唐书》记载:仁杰,

  • 水浒中混的最好的人,不是宋江也不是卢俊义,而是这位好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水浒里最无耻的人宋江,宋江收服卢俊义的典故成语,宋江救卢俊义

    这个人功成身退,可以说找到了一片世外桃源,最后还做了国王。他就是“混江龙”李俊,他曾经也立下了许多功劳,指挥得当,大大增强了梁山的实力,他还是天罡星的幸存者之一。梁山好汉招安后,死的死、伤的伤,没几个有好下场,及时抽身的几个人,樊瑞和朱武跟了公孙胜学道,过上了隐士生活;燕青带上美女李师师也消失了,不

  • 《大明风华》朱元璋鞋拔子脸,隔着屏都吓人,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的两个版本画像,朱元璋脸型鞋拔子脸博主,鞋拔子脸朱元璋

    电视剧《大明风华》讲述了朱棣、朱高炽、朱高煦和朱瞻基之间的故事。因为故事是从靖难之役切入的,所以此时朱元璋已经驾崩好几年了,“朱元璋”是没有戏份的,但是因朱棣梦到了朱元璋,所以朱元璋还是出来了几分钟。关于朱元璋的外貌到底该怎么塑造,是很多剧都绕不开的问题。因为历史上关于朱元璋的画像、朱元璋的长相分歧

  • “剥皮揎草”,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的法外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肃贪这件事上,我们之所以要说朱元璋的手段最重,那是因为他除了会运用《大明律》中常规的手段之外,还喜欢运用一些法外之刑,而这些法外之刑往往异常残酷,甚至可以说是惨无人道!“剥皮揎草”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专用于反贪肃贪的法外之刑。“剥皮揎草”,源自于佛教传说,是地狱当中对罪大恶极的灵魂所施的酷刑。后被朱

  • 李建成陵墓中刻有55个字,但却诠释了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历史上,废太子的例子层出不穷,其余的兄弟都会视这位太子为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兄弟相残的战争在古代的每一个王朝几乎都会发生。皇位只有一个,但人人都想做皇帝。在古代,除了嫡长子之外,还有许多的庶子,这些庶子也不愿意终身只为臣子,都想取代太子而代之。庶子若想要取代嫡长子,唯一的方式就只有夺嫡。这也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