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廉家风故事】《司马光的家风 》

【清廉家风故事】《司马光的家风 》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75 更新时间:2024/1/22 20:42:51

(来源:介休市妇联)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更是关系党风政风。

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共同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良好氛围,特别推出《清廉家风故事》系列,今天推送的是《司马光的家风》。

司马光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常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家训故事

1026年,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位年仅7岁的聪慧少年因“砸缸救人”的故事而声名远播。如今这个故事以小学课文、连环画、动画、动漫等方式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故事中的这位少年就是众所周知的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当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在司马光6岁时,司马池就教他读书。7岁时,司马光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司马光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时,司马池总是把他带在身边。因从小耳濡目染,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司马光在15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

司马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在历史上,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合法度,每一言行都符合礼节。

司马光为官清廉,他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于是另辟一地下室用作读书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3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3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为官近40年,且位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着实令人感叹不已。

司马光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对学术的贡献。这便是他历经艰辛呕心沥血编纂而成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该书自问世以来,影响深远,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司马光一生著作等身,如果说《资治通鉴》是打造了一面“历史之鉴”,那么,他写的《训俭示康》和《温公家范》,堪称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的典范。

作为北宋的四朝元老,司马光根据自己一生的经验,写了《训俭示康》,告诫儿子司马康和后世子孙怎样才能够像他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光明磊落做官。

他在《训俭示康》中引用了许多古今典型事例,对儿子司马康进行教育,告诫他“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司马光后来官至宰相,仍然生活简朴,吃饭不敢经常吃肉,穿衣服不敢经常穿丝绸,非常节俭。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后世子孙树立了榜样。

《训俭示康》对司马康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司马康自幼便“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为人廉洁,口不言财”,以天下和民心为怀,“事父母至孝”。他为官清正廉洁,威望极高,令人遗憾的是,年仅41岁便英年早逝。据史料记载,司马康去世时,从公卿士大夫到市井百姓,纷纷前往吊唁,无不为之流泪痛惜。司马康这种道德操守和良好声誉,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父司马光的谆谆教诲。

与短小精悍的《训俭示康》相比,《温公家范》则是洋洋洒洒数万言。司马光在书中首先引证《易经》《诗经》《大学》中有关“家范”的论述,并指出“此皆圣人正家以正天下者也。降及后世,爰自卿士,以至匹夫,亦有家行隆美,可为人法者,今采集以为《家范》”。他还在书中提出了“家正而天下定、礼为治家之本”的思想。在司马光眼中,《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他认为,“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他把家庭教育提升到影响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高度,绝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私事。他在《温公家范》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治家方法,修身之道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堪称中国家训史上的典范之作,影响和教育了无数后人。

家训名言

◇原文◇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司马光《训俭示康》

◇解读◇ 我一向穿衣只求抵御寒冷,吃饭只求填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众不同, 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在我心中却以节俭朴素为美。

◇原文◇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日:“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日:“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

◇解读◇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优质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最大的罪恶。”“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做人节俭就会节制欲望,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可以按照正道行事;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优质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多贪欲,就必然会贪赃受贿,老百姓如果多贪欲就必然会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来源:文明晋中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元朝不给西夏修史?这和成吉思汗之死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成吉思汗被卖去西夏做过奴隶吗,元朝为什么不给西夏修史,成吉思汗是被西夏王妃咬死的吗

    历史这种看似低门槛的状态,导致了网上大量关于历史方面的谬论广为流传,比如前不久,就有人给小编讲:周朝的诸侯国卫国和周朝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并把卫国视为一个割据王朝。而在众多的历史谬论中,有这么一条被广为接受:那就是元朝之所以不给西夏修史,是因为成吉思汗是被西夏人害死的,而且蒙古在灭亡西夏的过程中付出了

  • 贺兰敏之逐步不受武则天控制故武则天将这个外甥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其实,武则天杀贺兰敏之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外甥和她离了心,越来越不受控制了。武后引狼入室武则天当年从感业寺走出,进入皇宫,成为李治的妃子,经过几年的宫斗,最终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武则天成为皇后后,娘家人自然好处多多,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被封代国夫人,后改为荣国夫人,父亲武士彟被封周国公。贺兰敏之武则天的姐姐

  •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收入主要靠什么,结果超乎常人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期间的文化艺术非常繁盛。文化艺术主要分为下两大类:一类是精神文化,如诗歌、书法、绘画等;另一类则是实用文化,如手工艺、商业贸易等。对于文化艺术来说,是唐朝社会非常重视的领域,在各领域的创作者们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李白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庭财富的萎缩

  • 包拯铁面无私,多次得罪权贵,为何能毫发无损的于64岁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包拯正式踏入他的仕途之路,是在天圣五年,宋仁宗当政期间,其后被调任端州知府,端州是一个以生产优质砚台而闻名的地方,之前在任的知府都是在进贡的时候,申请比上贡数目多几倍的砚台,留为己用,何为留为己用呢?就是拿着这些多余的砚台送给当朝的权贵,以此来寻求他们的庇佑。可是在包拯担任端州知府的时候,申请的数目

  • 安乐公主一生有多疯狂?未婚先孕为权杀父,比太平公主还要彪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那么在安乐公主这疯狂的一生背后,这些事儿究竟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要说到安乐公主之所以会这样,应该说全是她的性格使然。因为她出生的时候,正是其父亲唐中宗李显被贬到均州的时候,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所以从一出生,她便得到了唐中宗李显很多的怜爱,她提出的很多无理要求,李显也都会尽力去满足她,然而这样一来,却

  • 朱棣进入南京,杨荣拦住他问道:您先拜太祖,还是先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身边的杨荣简介,朱棣即位诏书全文,朱棣初见杨荣

    1402年,朱棣正兴冲冲地率领人马进入南京城,突然有一个人拦住他的去路,直接问了这个问题。这个胆子大、敢于直接向朱棣发问的人正是杨荣,明朝重要的辅政大臣“三杨”之一。不得不说,杨荣的问题的确让志得意满的朱棣突然警醒,他马上回答道: “先拜谒太祖陵墓!”此时的朱棣刚刚取得天下,把这件事做好显然对他十分

  • 猫曾是古代社会吉祥物,为何在隋朝被丑化?原来和这个案件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引言 在封建时代,中国的一些动物总是能和鬼神文化扯上关系,比如老虎、鹿或者牛之类,这些生物有的作为祥瑞的代名词,有的则作为邪祟的存在。比如猫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比较尴尬的存在,在隋朝之前猫的作用和牛羊一样,在人类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到了隋朝之后,猫的形象就开始被恶化,成为邪恶的代名词,而这背后牵

  • 神棍令北宋灭亡?宋钦宗为何轻信骗子郭京?4个类似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郭京的“神兵”乃孙傅的剧本,维持士气的强心剂 不同于第一次开封保卫战,金军已是孤军深入后的强弩之末。第二次开封保卫战从开始就注定凶多吉少,这是当时许多重臣的共识。禅让的宋徽宗在金人撤军后,顿感安全,妄想讨回权力。而在位的宋钦宗则对其父严加看守,父子间的勾心斗角瞬间摆上台面,最终引发了一系列让人窒息的

  • 朱瞻基原配胡善祥,26岁被废为仙师,如今被黑成恶毒女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那么,历史上的胡善祥真有这么坏吗?翻阅《清史》,我们不难发现胡善祥是被这部电视剧严重黑化了。历史上的她不但不恶毒,反而颇有贤名,这也是明成祖朱棣选中她做孙媳的原因之一。或许胡善祥也曾憧憬过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毕竟老朱家在这方面还是有家传的,朱元璋和原配马氏、朱棣和原配徐氏、朱高炽和原配张氏都是夫妻

  • 包拯究竟是怎么死的?专家挖开包拯墓,揭开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包拯怎么死的简介,皇上审包拯包拯不服,包拯死了的真相

    历史上的包拯和电视剧中的形象基本吻合,也是廉洁公正、敢于替百姓做主的好官,所以被民间称为“包青天”“包公”。但电视上也不是完全准确的,比如关于包拯的外貌。上世纪70年代,专家对包拯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在其中发现了包拯家族墓群,还有不少墓志铭,其中记载了包拯生前的许多事迹,包括死后迁至合肥的经过都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