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为什么要攻打韩国?是为了韩非吗?

秦始皇为什么要攻打韩国?是为了韩非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55 更新时间:2024/1/29 9:31:04

战国时代,秦国是法家的天堂。秦人尊法守法,秦国以法家治国理政,秦军因法家改革而强大。因此,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在秦国有较高的地位,也容易有较大的作为。

到了战国晚期,当商鞅等人的光辉早已逝去的时候,李斯来到了秦国,法家再次放出光辉。如果说李斯是法家中的实干派,那不久后来到秦国的韩非,就是法家中的学术派。

韩非是韩国新郑人,是韩王室的公子之一,被后世称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据《史记》的记载,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精于“帝王之术”,而韩非对“刑名法术之学”十分精通。但韩非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就是讲话结巴。因此他不擅长辞令,但他的文章写得十分好。嬴政就是在看到他的著作后,才决定攻打韩国,将他“请”过来的。

韩非动漫形象

韩非生活的时代,韩国积贫积弱,时刻处于秦军的“监护”之下。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希望韩王能采用他的法家主张,改变当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当时的韩王昏庸无能,韩非的主张并未被采纳。韩非说这时的韩国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于是他便退而著书,写出《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名篇,这些文章,都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现代人大多认为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却认为韩非是阴谋学家,因为《韩非子》中很大一大部分都是关于阴谋的。但是,《韩非子》中的思想远非“阴谋”二字所能概括。韩非在他的这部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即使在现在看来也十分可贵的主张。

在《韩非子》中,韩非对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扬弃,推动了法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他指出,申不害和商鞅的学说,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就是“未尽”,他说“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

在韩非看来,申不害的“术”不够彻底,而商鞅的“法”也不够彻底。因此,在《韩非子》中,韩非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国家要想治理好,君主必须善用权术,同时臣下也必须要遵纪守法。在韩非看来,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严刑重罚,以期达到以刑止刑的目的。

此外,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推翻了“刑不上大夫”的主张,提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商鞅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对于清除当时的旧贵族特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的全部理论都源于荀子“性恶论”的思想。在他看来,人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畏诛而利庆赏”是人的共性。所以,君主的主要职责就在于利用“刑”和“德”,使民众畏威归附。君主要顺利做到这一点,只靠法和术不行,还必须要有“势”做后盾。“势”,即权势。所谓“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的术和势的理论,包含许多阴谋权术在里面,这也是人们抨击法家“刻薄寡恩”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对法家的贡献其实并不大,至少不是开创性的。法家“教民耕战,富国强兵”的思想是商鞅开创和发扬光大的,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得益于此,但韩非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并不大。“法不阿贵”这个成语是韩非说出来的,但早在商鞅时期,秦国实际上就已执行了,不然太子的老师也不会获罪。这种“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做法,对古代社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韩非也没有贡献什么。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黄巢起义失败后,他的家人妻妾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没事儿去读读历史,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很多古人的事儿啊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你原本以为的好人,谁知道会恶贯满盈。你原本以为的大奸臣,谁知道还是个痴情种子。就像历史书上所写的黄巢起义,历史书上的定义是农民起义。本想黄巢是农民吧,其实不然,黄巢不仅不是农民,他还是个大富豪,家里是非常的有钱,自己也是一个诗

  • 秦始皇嬴政继位之前秦国的发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他在位期间通过连横之策,总共做了三件对秦国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秦国击败魏国,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为秦国进一步东进奠定了基础;二是秦国派司马错率兵伐蜀,夺取了成都平原这一天府之国,此后,关中和蜀地这两个粮仓成为秦国对六国用兵的经济保障;三是秦国西部的一支戎族——义渠戎归附,

  • 唐宣宗为什么被称为“小太宗” 唐宣宗晚年犯了什么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十三年,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对内整顿吏治,削弱藩镇,对外积极用兵,收复不少失地。唐宣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人称“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小太宗”。但是唐宣宗晚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最终将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忱努力仿效

  • 揭露嫪毐和秦始皇嬴政生母赵姬之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嫪毐本是吕不韦的舍人,按《史记》的记载,此人武艺超群、枪术精湛,也算是一个合格的武士。但此人还有一项特长,就是在房帏之事上能力超强。赵姬听到传闻,向吕不韦打听是否确实。吕不韦趁机许诺让太后见识真人,实际上就是将嫪毐献给太后做面首。面首,在古代就是男宠的意思,中国古代许多帝王之家的女性都拥有面首。进献

  • 唐代四大女诗人都有谁 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与代表,据专家考证:在唐朝290年间竟然出现了207位女诗人。尽管在诗坛众多耀眼的“巨星”当中,女诗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但也散发着自己的独特光芒。其中,数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最为著名,她们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李治李冶(?—公元784年),字

  • 如何评价唐末唐宣宗所创的“大中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中之治是唐宣宗在位期间由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而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称为“大中之治”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但是“大中之治”也是晚唐最后一抹灿烂的晚霞。唐宣宗李忱曾经被视为智障人士,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认为。在武宗在位期间他一直扮演

  • 黄巢起义的历史评价为什么那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盛唐的光辉之后,唐朝便无力与世界另一极阿拉伯帝国抗衡,只得放弃西部的势力范围。安史之乱使唐朝外强中干的事实暴露无遗,唐朝的中央政府没有了过去的权威。在唐宣宗时期,中央政府曾出现了一时的中兴,让人感觉似乎唐朝还有希望。不过唐宣宗时期中兴没有错,但是此刻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加之后两位皇帝昏庸无能,最终导

  • 古代人们有假期吗 唐朝假日还是最多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雀东南飞》里,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子刘氏虽然恩爱异常,但由于平时居住在官署,年轻夫妻聚少离多,以致于妻子哭诉:“贱妾留空房,相见日常稀。”这正是汉代公务员工作期间必须留居官府、难以顾及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一个连续工作周期是五天,然后有一天固定休息,名为“休沐”,即休息、沐浴。古代男子蓄发梳髻,高

  • 唐朝怛罗斯战役是什么 怛罗斯战役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玄宗前期,在开端处理了吐蕃方面的麻烦以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为了抢夺西域,开端采纳手腕对立愈来愈猖狂的阿拉伯人。原因是一度强大的突厥系突骑施部落败亡以后,失去了敌手的阿拉伯人在中亚树立了霸权,欺压中亚的昭武九国臣服,而这里是传统的唐代隶属国度。为了突破阿拉伯的铁幕统治,名将高仙芝借口说阿拉伯人的盟友

  • 李斯与秦始皇是什么关系?李斯对秦始皇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秦国的朝堂上,不仅有李斯、韩非这样主内的谋略家,还有一批如姚贾、顿弱一样的外交家。当然,那个时代的外交家大多是纵横家出身,姚贾、顿弱也不例外。姚贾是魏国大梁人,史书上说他出身“世监门子”,就是说他的父亲是看管城门的小兵。可见姚贾的出身不好,社会地位很低。但在那个时代,出身已经不被人们看重,人们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