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攻百越之战耗费了多长时间?为什么要攻打百越?

秦攻百越之战耗费了多长时间?为什么要攻打百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44 更新时间:2024/1/17 17:27:27

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元前218年,始皇命赵佗和屠雎率领五十万秦军扑向百越。

对于此次战争,各类史书的记载都语焉不详,《淮南子》的记载如下。

“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根据这段话的记载,当时的五十万秦军是兵分五路,向三个方向出击的,五支部队的战况,可用“三长两短”来形容。

先说“三长”。秦军中路由今湖南南部出发,顺北江一路南下,顺利攻占了今广州一带,并在那里驻军防守。东路两支军队的目标是今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这一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越人没有什么防守的依托,秦军却补给便利。当时该地区不像现在这么富庶,战国时代那里还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也很少。那里的兵力薄弱,装备落后,秦军没有遇到多大抵抗,就顺利平定了那里,并在那里设置闽中郡,派兵驻守。

西路两支秦军的目标是今广西和越南北部,与另外两路秦军相比,西路秦军的遭遇十分悲惨。在屠雎等人的率领下,秦军一路猛攻猛打,烧杀抢掠,并不懂得安民。这一错误的做法激起了越人极大的反抗,当秦军深入越地后,补给也变得越来越越困难,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热。越人深入丛林之中与秦军周旋。不久,越人利用对地形的熟悉,趁秦军不备,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死伤极其惨重,主将屠雎也被杀死。秦军只得停止了对这一地区瓯越人的攻击。

主帅的被杀和将士的大量伤亡,使南征的两路秦军受到了重创,占据桂林、象郡等地的秦军不得不日夜守在城墙上,防止越人偷袭。在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下,秦军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以保存实力,择机再战。

这一守就是三年,始皇用这三年时间,又做了一件泽被后世的大事——开凿灵渠。

当始皇得知秦军受挫的消息后,立即意识到了补给对于秦军的重要意义。为了解决秦军的后勤问题,始皇下令由一个监御史负责此事,史书上没有留下此人的姓氏,只知道名字叫“禄”,后人因其官职是监御史,就称其为史禄

史禄组织了十万军民开凿灵渠,与阿房宫、长城等工程相比,灵渠算不上大工程,但他的设计和构思却是非常巧妙的。

灵渠沟通的湘水和漓水,都发源于兴安县,距离约有三十多公里。史禄就是利用这一点,开凿了连通两条河流的运河。他运用两河之间的地势落差,将湘水导入漓水,使原本属于长江水系的湘水与原本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水连接了起来,沟通了两大流域,便利了两大流域间的交流。

灵渠最精巧的设计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人工航道运河。为了保证船只的安全航行,他在运河上设置了三十六个水闸拦水,以提高水位,即使载重万斤的大船也可以顺利通过。这是世界航运史上的创举,代表着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灵渠开凿成功后,大量的军需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岭南。于是,始皇决定再次对瓯越开战。公元前214年,始皇任命任嚣和赵佗两位将军为主帅,再次发动了对瓯越的进攻。

任嚣和赵佗吸取屠睢的教训,每前进一步都注意保境安民。为了配合秦军的行动,始皇“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前往瓯越地区。秦军每占领一个地区,就将发来的民众安置一部分,这就保证了秦军有稳定的后方。大批“贾人”的到来,有利于加强秦人和越人的经济往来,既有利于社会稳定,也能为秦军的粮饷供应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没有了后勤补给的制约,加之两位将领吸取了以往的教训,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击溃了瓯越的反抗力量,其首领在战斗中被杀死,秦军顺利占领了广西地区。随后任嚣、赵佗乘胜继续向南进击,击溃了那里的雒越,占领了今越南北部地区。至此,秦军彻底征服了岭南地区的越族,始皇很快就在那里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把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秦军南平百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在秦统一之前,百越虽然与中原王朝有有接触,但从来未曾有过相互间的行政统属。秦军占领这一地区后,始皇在这里设立了三郡,纳入秦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此后的历代中央政府,都把这里视为中华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旦有叛乱发生,立即出兵平叛,维护国家统一。所以说,正是这次征服,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南部疆界,为历代王朝树立了疆域标杆。

其次,大大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发展。秦军到达岭南之前,这里还是处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的状态,秦军平百越后,在这里设立了郡县,大大促进了这里的社会发展进程。随秦军进入岭南的大批商人,将岭南的特产贩卖到中原,又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带到岭南,他们架起了中原和岭南经济交往的桥梁,提升了这里的经济水平和生产能力。后来,始皇再次向岭南移民,“谪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这次迁到岭南的多是被贬的官员,他们本身有着较高的文化和法律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那里的行政水准。除了这两次移民外,始皇还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妇女移民。当时,征伐百越的士兵大多就地安置,在那里成家立业,相对于秦军的数量来说,当地的妇女数量有限。因此赵佗向始皇上书要求迁移三万名妇女,以解决秦军士卒的配偶问题。后来始皇答应调集一万五千名妇女,这批人不久之后就到达了岭南。

经过前后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大批的商人、农民、手工业者和官吏定居在岭南地区,再加上五十多万秦军,整个岭南地区的秦人数量约有百万之多,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经营方式、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大大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再次,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上文说到,几次迁徙之后,约有百万秦人进入了岭南与当地的越人杂居共处,这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未婚男子。他们安置下来后,就在当地娶妻生子,通婚后的各族,心理、文化、习俗上的隔阂都大大减小,这就大大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到东汉时期,当地的越族大多已融入汉族,成为中华民族血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总之,南平百越是始皇统一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岭南从此之后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越族也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这次征服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促进岭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从地域、文化等方面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玄感是谁 为什么被称为小霸王 和李密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玄感,隋末时期司徒杨素的长子,为官正直清廉,因反对隋炀帝的统治,兵变失败后被杀。杨玄感兵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混战之一。李密,陕西西安人,父李宽,隋末时期瓦岗寨寨主,人称魏公,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那么杨玄感与李密又是什么关系呢?杨玄感和李密的相识得益于杨素。当初李密读书时偶遇杨素,杨素对其赞赏有

  • 文成公主为什么远嫁吐蕃 文成公主的真实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初,唐太宗凭借着杰出的文治武功,不但平定了中原,发展了经济,使中原的人民得以安稳生活;而且征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与他们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开通了互相贸易往来的通道。这其中,就包括西南方向的吐蕃国。当时的吐蕃王名叫松赞干布,是一个文武双全、富有政治才干的年轻首领。他平定了吐蕃内乱,使吐蕃成为青藏高

  • 秦始皇统治思想的来源,秦始皇与法家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法为教”出自《韩非子》一书中的《五蠹》篇:“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意思是说,人们学习知识可以,但内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和制度。这样,人们看到的文字就只能是朝廷的法律和政令,政府要求人们做什么人们就做什么,从而达到“政令一统”的目的。这是秦代施行的愚民政策之一,也是秦王朝加强思想控制、

  • 隋朝杨玄感造反是怎么回事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玄感是隋朝的将领,父亲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大臣杨素,从小受到父亲和家族的影响,拥有远大的志向。杨玄感凭借着父亲的功劳也得以在朝为官,从上国柱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期间使地方的吏治逐渐好起来了,被当地人认为是公正有才干的人。当父亲杨素死后,杨玄感的家族岌岌可危,最后发动了兵变。那么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呢?一

  • 长孙皇后是谁 她与唐太宗感情有多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是一名德才兼备的女性。她与李世民虽无浪漫的爱情故事,但两人伉俪情深,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长孙皇后的家族在北魏和隋朝都是贵族阶层。长孙皇后年幼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喜欢阅读历史上的人物事迹,自觉遵守礼法规范,这为她日后成为后宫嫔妃的表率奠定了德行基础。长孙皇后十三岁时,由

  • 秦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主张是谁提出的?历史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秦国统一事业的顺利进行,秦国对法家思想也越来越推崇,历代统治者无不认为是法家成就了秦国,创造了秦军的荣耀。但到了庄襄王时期,却有一个人看到了法家思想的缺陷并试图纠正,这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组织大量门客编修《吕氏春秋》,希望能将此书献给嬴政,作为嬴政执政后的指导思想,让他带领秦国走出极端的状态,

  • 平阳公主是谁 谁说女子不如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妹妹。她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曾为李渊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平阳公主年轻时,李渊把她嫁给了武将柴绍。柴绍是一名武艺出众、擅于军事谋略的将领,日后也立下了赫赫战功。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李渊也起兵进军长安。当时平阳公主和丈夫居住在长安,他

  • 民间传说隋唐武力排行最高的十八位英雄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乱世出英雄”,而隋唐期间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对比动乱的年代,并且经过大隋以后,我国逐步的走向了愈加文明的年代,当然最为主要的即是,在隋唐期间呈现了很多的英雄,而在小说《说唐》中就将那些英雄进行了具体的介绍,经过影视作品的介绍,咱们关于隋唐豪杰的认识愈加形象,而作为以武力决胜

  • 秦始皇继承王位后的第一次战争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47年,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突然病死了,年仅13岁的嬴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继承了王位。嬴政继位后,他的母亲赵姬被尊为太后。吕不韦仍然是丞相,另外再加尊号为“仲父”。由于嬴政年纪还小,国家大事主要由赵太后和吕不韦掌握着。就在嬴政继位成为秦王之后不久,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赵、韩、魏、燕、楚五国认为

  • 隋朝书法家虞世基是如何成为一代奸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古代中国的诗人方阵,唐宋当然是满天星斗、星光灿烂,但说到有些短命的隋朝,却有点难觅诗人芳踪,以至于连杨素这样的开国大臣,和同样是重臣之一的虞世基,都算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两人还互有唱和。关于虞世基,知道他是奸臣的可能很多,而知道他是诗人的也许比较少,他的诗文不算太多,据史料显示虞世基“纂有隋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