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伟大的武士政治家?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伟大的武士政治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97 更新时间:2024/1/26 10:29:09

中国影视文艺作品的皇帝,经常是一副德高望重的样子,很稳重,缺少像西方历史上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一类的政治领袖:既是统帅和政治功业的开创者,自身又是具备崇高武德和天才战斗技艺的武士。

项羽是大家知道拥有高超战斗技能的例外,但他本身战略思维的水准以及政治智慧的不足,却又降低了他作为伟大士兵的声望,而他对俘虏的残忍,更是一件败坏武德的不名誉行为。

回顾中国历史,要说在这方面足以与世界上那些伟大武士政治家媲美的人物,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

陈寅恪先生谈李唐开创的核心力量及其族群特征,曾用“胡化的汉人和汉化的胡人一语,”这一论断可谓精准钩划出唐太宗时代与地区精英族群的文化及个性特征。

当时李家所在的太原是北方不同族群势力交错,战争为生活主要内容的地区,按民国军事家蒋百里的说法,生活方式与战斗方式高度一致,这就决定了唐太宗年幼时代所受的教育是一种武士化的贵族子弟教育,骑射、战斗技能以及战略的知识,乃成为其日常的功课。

而由于战乱时期,有防卫的城市为各种躲避战火的游民聚集之地,而好行动与向往功业的性情则又使其对不同的底层人群有接触的兴趣。这些再与其得天独厚的天才相结合,于是,一个既有天下大局观,又有高超战斗技艺的少年武士就诞生了。

史书中记载他第一次参加战斗,并发挥重大作用是十六岁。当时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围困,李世民参加了一名叫云定兴的将军的部队,前往救援。

他向主帅提出:突厥敢于围困中国皇帝,必定是基于大规模救援不及的判断,如此小规模的救援部队,直接投入战斗,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不如让部队分成不同的分队,多张旗帜,拉开行军间距,令敌人认为是大规模部队来援,如此,突厥人必定认为自己判断错误,因此就会自动撤军。

主帅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判断。

关于他在太原起兵的关键决定中的作用,史书已有太多记载,但人们容易忽略的关于他作为武士的独特个性和作为。到李唐底定关中,他作为方面军统帅,在与王世充窦建德的战略决战中,仍然有大量他亲自参加战斗,带队突击敌阵,并取得关键战果的记录。这是中国军事史上极为罕见的。

读过隋唐演义的人都谙熟尉迟恭单骑救主之类故事,与一般毫无根据的历史人物演义不同的是,这些故事都有真实的战史原型,而且,历史上的故事远比演义精彩。

在演义中,是由于唐太宗游园之类原因,导致对方偷袭,而事实上,这是太宗常见的战斗方式。公元621年,在围攻洛阳王世充的最后战斗阶段,他多次带少量骑兵部队或侦察敌情,或诱敌来攻,或直接带头突击、贯穿敌阵,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左右开弓,与他经常配合战斗的是后来那位门神尉迟恭,后者的武器是马槊,一种骑兵使用的长矛。

他专门编练了一支千余人的骑兵突击分队,号称玄甲军,各小队分别有秦叔宝、程知节等人率领,这种矛头部队经常是他战役计划的核心,也成了其百战百胜的秘密武器。与亚历山大一样,他不仅亲自参加战斗,而且也是古代骑兵战略的大师,堪称闪电战的古代前驱。

正如后世有所谓三大战役的说法,紧接着东都的围攻,窦建德救援王世充的大军倾巢而来,除了史书记载的太宗在战略和战役战法上的精妙之外,在决战当日,太宗率领的骑兵特种部队,率先对溃逃中临时反身结阵的河北大军展开中央突击,其势如奔雷,锐不可当,一战阵擒窦建德,因此也使得东都负隅的王世充开城而降,为李唐王朝扫平了统一天下的两大障碍。

唐太宗自16岁正式参加战斗,直到29岁通过政变成为皇帝,这种辉煌武士的青春时代对他的一生事业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漫长的战斗岁月使其僚属成为政治利益一体化的团体,而长期战斗中形成的战友感情也给传统的君臣关系注入了一种难得的伙伴色彩,这也是唐初政治空气相比其他王朝远为宽松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战斗的残酷和战略思维的务实、严谨与冷静也给予他与众不同的人格和个性训练,使他的统治更富于人性与理性色彩,可以说,他统治的年代也是中国漫长帝王专制历史上罕见的思想相对宽容、个性化和文化上开放的年代,这是他作为伟大的帝王经常被后世人们怀念的重要原因。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楚国是怎么灭亡的?楚国是被谁灭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信伐楚失败后,秦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战略,意识到自己和李信都犯了轻敌的错误,也意识到了王翦有先见之明。于是,他就派人请王翦回朝任职,但王翦一直称病不出,秦王只好亲自登门谢罪。秦王说:“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一开始依旧坚持不出山,但秦王一再请求

  • 唐朝文化为什么在日本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文化灿烂无比,不管在建筑还是在其他领域上,唐朝的文化底蕴都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但是可惜的是在现代,唐朝的文化可以说是荡然无存的。可是,当你到日本那边旅游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里面会出现另一个“长安城”,到底是何解?为什么在中国没有的唐朝文化在日本却会是到处可见?要追求真相,我们得回到那个唐朝战乱的

  • 楚幽王历史评价如何?楚幽王的父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国是战国时代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立国久远,实力雄厚,一直以来都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诸侯国之一。即使只经过了昙花一现的吴起变法,楚国的国力也有了不小的飞跃。《史记》上说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可见,如果吴起变法成功的话,那统一天下的是谁就不一定了。遗憾

  • 佛教的兴衰 唐朝佛教为什么发展到了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西汉末年。它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魏晋以前为输入时期,东晋南北朝为传播时期,隋唐为兴盛时期。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门阀世族统治阶级的提倡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皇帝、贵族和世族官僚大都信仰佛教,印度僧人佛图澄、鸠摩罗什先后被后赵石勒、石虎和前秦苻坚尊为国师。南朝

  • 战国时期楚国强大吗?为什么楚国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国灭亡后,秦军将矛头指向了南方的楚国。楚国的灭亡比较类似赵国,它本身并不弱,但几经较量后,它还是败给了更强大的秦国。楚国自立国以来,一直比较强大。由于立足于南蛮之荒地,因此,历代楚王都是靠征战而生存壮大,楚国的民风也以尚武著称,这一点与秦国有些相似。楚国立国八百多年,比秦国要早得多,而且楚国地大物

  • 韩非与《韩非子》是什么关系?韩非是被谁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非的主要贡献,就在术和势上。但这两点正是法家的缺陷所在,所以著名学者顾准曾这样评价韩非:“他的贡献,似乎不外是:(1)君主阴险残酷的御下之术;(2)君主有权无限纵欲的说教。这两者,在法家的全部武器库中是积极作用起得最少、消极作用起得最多的东西。二千年来法家被攻击为刻薄寡恩,目标首先是韩非。这么说来

  •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崛起的?魏国又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30年,在秦军灭掉韩国的同时,赵国发生大饥荒。秦王趁机集中精锐部队,大举向邯郸出兵。在李牧的抵抗下,秦赵相持一年多。公元前229年,秦王用反间计除掉李牧,秦军顺利攻下邯郸,俘虏了赵王迁。如果以此作为赵国灭亡的标志,那么赵国就是第二个被嬴政灭掉的国家。但赵国宗室并未灭亡,公子嘉在代地自立,如果

  • 韩国是怎么灭亡的?韩国是被谁灭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军攻赵虽久攻不下,但赵国被严重削弱,丧失了牵制秦军,救援韩、魏的能力。秦国的既定方略是先弱赵,再亡韩、魏,此时秦王认为时机已到,便决定灭掉韩魏,再伺机而动,灭掉赵国。那么,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呢?这还要从韩国自身说起。韩起源于晋国同姓宗室,也是周王室的宗室,与燕国同为姬姓诸侯。公元前433年,晋国

  •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李牧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就是赵王办的第二件坏事:不明大势,侵燕自损。当时,燕国弱小,赵国强盛。但燕国就像是苍蝇一样,一旦有机会就去叮赵国,使赵国觉得十分恶心。赵国当时的国力不足以灭燕,又有秦军虎视眈眈。因此,赵王的最佳决策应当是主动与燕国修好,而不是主动寻衅,致使燕国和秦国成为事实上的盟友,共同夹击赵国,陷赵军于两面作战

  • 埃及金字塔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说金字塔的建造令我们迷惑不解的话,那么,金字塔本身所包含的秘密更令我们难以想像和猜测。暂且不说它的神秘,只是它那涵概的科学技术就令我们惊叹不已了!金字塔与天文学、数学有着一种现代人难以理解的联系。大金字塔的长度单位是根据地球的旋转大轴线的一半长度而确定的,即大金字塔的底是地球旋转大轴线一半长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