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李牧是怎么死的?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李牧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02 更新时间:2024/1/21 14:16:28

这就是赵王办的第二件坏事:不明大势,侵燕自损。

当时,燕国弱小,赵国强盛。但燕国就像是苍蝇一样,一旦有机会就去叮赵国,使赵国觉得十分恶心。赵国当时的国力不足以灭燕,又有秦军虎视眈眈。因此,赵王的最佳决策应当是主动与燕国修好,而不是主动寻衅,致使燕国和秦国成为事实上的盟友,共同夹击赵国,陷赵军于两面作战的境地。

如前所述,赵王趁秦王亲政,忙于内部事务的机会,大举攻燕,结果秦军抗赵援燕,秦赵又在太行山一带形成了对峙局面。

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赵王迁继位。这个消息对赵国来说绝对是个噩耗,因为赵王迁在赵国名声很差,史书上说他“素以无行闻于国”。他的母亲是妓女出身,却被昏庸的赵悼襄王喜爱。赵悼襄王爱屋及乌,就废掉了公子嘉而立了迁。由于他的名声极差,在臣民中毫无威望。

在秦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他的继位,对赵国很不利。

赵王迁二年,秦国大将桓(即樊於期)奉命伐赵。桓攻击赵国平阳,赵王派出扈辄迎战,双方在平阳发生激战,赵国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主将扈辄也被秦军杀死。一年后,桓再次率军出上党、越太行,从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赵国的赤丽、宜安,兵锋直指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亡国之危,赵王迁理所当然地想到了他的北方长城——李牧。他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全权指挥赵军对秦军的反击。李牧的主力军与邯郸出发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遭遇。李牧认为,秦军攻城拔寨,接连取胜,士气高昂,若现在与秦军作战,即使取胜,也难免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不如暂时筑垒固守,等待敌军露出破绽,再伺机反攻。

但秦将桓却认为,李牧现在的战略是和廉颇当年的一样,要长时间固守,使远道而来的秦军补给困难,逼其退军。于是,他便设计诱使赵军出战。他率主力进攻肥下,希望趁赵军增援时,将赵军一举歼灭。

这样的伎俩怎瞒得过李牧。李牧对敌军意图了如指掌,因此当赵葱建议李牧分兵救援肥下时,李牧说,秦军攻击肥下,就是为了引诱我军救援。一旦我军出战,就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这样我军就受制于人了,这是兵家大忌。因此,赵军并未出动。

但此时李牧已经有了再打一场包围歼灭战的想法。

当秦军主力去肥下后,秦军大营兵力薄弱。而且,赵军连日来一直坚守不出,麻痹了秦军,因此,秦军大营疏于防备。李牧乘机突然发兵,一举攻占了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的秦军和军需物资。

李牧料定桓必会回救大营,便部署一部分兵力正面阻击,将主力部队部署在侧翼,随时准备将秦军包围。果不其然,桓回军救援,与赵军阻击部队遭遇,李牧立即令侧翼骑兵迅速包抄,对秦军发动钳形攻势。经过激烈战斗,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桓率少量士兵冲出包围。这次战斗秦军损失极大,桓丧师辱国,畏罪不敢回秦,便逃到了燕国。

这场战争又是一次经典的围魏救赵战。李牧击退秦军后,赵王迁说:“李牧就是寡人的白起啊。”白起的封号是武安君,因此赵王迁也将李牧封为武安君。从此以后,李牧手中的边防军就成为赵国的主力。从北到南,再从南到西,李牧像是一个救火队员,奔波在赵国边境每一寸战火燃烧的土地上。他手下的骑兵,也成为秦军最为惧怕的力量。

赵王迁四年,秦军再次兵分两路攻赵。一路攻邺,准备渡漳水后攻击邯郸,另一路经太原,出井陉,直奔邯郸。李牧认为,邯郸之南有漳水和长城两道防线,秦军在短时间内难有进展。因此,李牧决定各个击破,他采取了南守北攻战略,让司马尚守住南长城一线,自己亲率主力向北挺进。

李牧北上遭遇秦军后,立即率军猛攻,秦军大败而回。之后李牧立即回师邯郸,准备与司马尚会师后攻击南路秦军。但南路的秦军此时已经得知北路军被击退的消息,估计自己也不会占到什么便宜,就知趣地撤退了。

两次大败,两次无功而返,给了秦军深刻的教训。秦王认为,李牧是秦军受阻的最大原因,要灭赵,必须先想方设法除掉李牧。

两年后,即公元前230年,秦军灭掉韩国,魏国也危在旦夕。也就在这一年,赵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国力大大削弱。秦王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便派出王翦和杨端和两位大将再次分两路出击。王翦率军攻打邯郸的北部门户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几十万从南部扑向赵都邯郸。

赵王派李牧出战,全权指挥赵军抗击秦国入侵。王翦得知消息后,认为李牧不除,秦军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战果。因此他上书秦王,建议再行反间计。秦王采纳了王翦的建议,派大量奸细到赵国,重金收买了奸臣郭开。郭开干这种事儿太老练了,姚贾赴秦,廉颇出走,都是他的“功劳”。

郭开在赵国四处散布流言,说李牧和司马尚勾结秦军,要背叛赵国了。昏庸的赵王迁听到谣言,立即派宗室将领赵葱等人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的指挥权。

李牧信守“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原则,拒绝执行赵王的命令。于是,赵王便暗中布置圈套,将李牧逮捕并杀害了。司马尚也被剥夺了所有的指挥权。秦人就这样借赵国之手轻而易举地铲除了李牧。李牧冤死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就这样无辜冤死,谁还肯为昏庸的赵王卖命,因此赵军士气全无,作战能力大打折扣。

李牧死后仅三个月,王翦率军出井陉杀向邯郸。赵军没了李牧,很快被秦军击溃,主将赵葱战死,副将颜聚狼狈逃回。秦军顺利攻下邯郸,俘虏了赵王迁和颜聚。公子嘉带领宗室几百人逃到代郡自立为王。

李牧这位驰骋沙场的名将没能马革裹尸,而是死在了昏君手中。他的无辜被害,后人无不扼腕叹息。苏洵在《六国论》中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司马贞在《史记索隐述赞》中也说:“颇牧不用,王迁囚虏。”这些都点明了是李牧在支撑晚期的赵国,失了李牧,赵国必亡。

对李牧的军事才能,后人更是赞赏有加。汉文帝刘恒说:“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而与李广齐名的车骑都尉冯唐则对李牧更是推崇,他说:“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埃及金字塔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说金字塔的建造令我们迷惑不解的话,那么,金字塔本身所包含的秘密更令我们难以想像和猜测。暂且不说它的神秘,只是它那涵概的科学技术就令我们惊叹不已了!金字塔与天文学、数学有着一种现代人难以理解的联系。大金字塔的长度单位是根据地球的旋转大轴线的一半长度而确定的,即大金字塔的底是地球旋转大轴线一半长度的

  •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是个什么样的人?李牧的军事才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是与白起、王翦、廉颇齐名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许多人把李牧排在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因为李牧一生战功显赫,从未打过败仗。他指挥的许多战役都是以少胜多,是战史中的经典。李牧一生的活动大致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廉颇出走前,李牧主要负责赵国的北部边防,长期与匈奴对抗;廉颇出走后,李牧的活

  • 顿弱是谁 秦始皇为何对他礼贤下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时秦国有一位贤士,叫顿弱。秦王嬴政亲理朝政以后,很想广泛地听取有识之士的治国建议,他听说顿弱是个非常有才学的名士,便派一名小吏去请顿弱。小吏恭敬地对顿弱说:“先生,大王请您进宫,想听听您关于治理国家的意见。”一般人听到秦王要召见,一定会受宠若惊,觉得很荣幸,可顿弱却很清高,他提出了他的条件:“要我

  • 生不逢时:乱世王孙秦始皇出生异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59年,赵国都城邯郸的一户民宅里,传出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接生婆笑着对一位年轻的母亲说:“恭喜夫人,您生了一位福大命大的小公子,将来一定会做大事的!”这位年轻的母亲就是赵姬。听了接生婆的话,她清秀美丽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什么福大命大,只不过是个苦命的王孙罢了。”这个被母亲称作“苦命的王孙”

  • 长平之战后赵国怎么样了?赵国是如何走向覆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平大战后,华夏的统一权就牢牢地掌握在了秦国手里。赵国虽被严重削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依旧是秦国统一战争中最强劲的敌手之一。因此,秦国始终把赵国锁定为第一对手,制定了“弱赵”的政策,而赵国也始终把秦国视为眼中钉,不断组织联军和秦国对抗。秦国趁着长平之战取胜的威势,继续向东推进,想一举拿下邯郸,攻

  • 三公九卿制:九卿是哪几个官职,分别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公是统领百官的三个中央要职,此外,秦朝又设立了九卿,来负责某一方面的政务。九卿及其职责如下。(1)奉常。奉常又被称为太常,是负责祭祀和各类礼仪的官员。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就有着浓厚的宗法血缘观念,因此,对祖先的祭祀是一件十分重大和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例如,新的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都要先祭祀祖先,大战之

  • 秦始皇的童年遭遇是什么样的 童年很懦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政这一年9岁了,长得又黑又瘦,穿得破破烂烂。因为从小就受尽欺辱,所以他的脸上总带着一丝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冷漠和早熟。在他的眼神里除了孤独,还有高傲和坚忍。就在前几年,秦国大将白起率领精兵几十万,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会战。当时赵国大将赵奢已经去世,丞相蔺相如也已经重病在床,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赵

  •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长平之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想必都知道,他小时候熟读兵书,说得头头是道,但他的父亲赵奢却说,他将来是不能领兵打仗的,否则必会败军辱国。果不其然,他一上任,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更换将领,改变军中的制度,把赵军搞得上下离心,斗志消沉。最要命的是,他改变了廉颇的固守防御方针,妄图筹划大规模进攻,为赵国夺回上党。秦

  • 《吕氏春秋》讲的什么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死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诛杀了嫪毐之后,秦王嬴政对丞相吕不韦也开始存有戒心了。虽然丞相吕不韦为了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大业日夜操劳,功绩显赫,但是他的势力和声望却膨胀得让秦王嬴政有些不安。他认为,要想让自己的政权稳固,就必须把国家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秦王嬴政开始认真地翻阅研读吕不韦和门下宾客一同编著的《吕氏春秋》,

  • 少年秦始皇:返回咸阳 初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政回到秦国都城咸阳以后,改回了秦王族的本姓——嬴,叫嬴政。不久,他的曾祖父昭襄王就病故了,太子安国君继位,称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册封华阳夫人为王后。秦孝文王先服丧一年,然后才正式即位,在位仅仅三天就去世了。子楚继承王位,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秦王,也就是秦庄襄王。华阳夫人被尊为太后,庄襄王的生母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