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公九卿制:九卿是哪几个官职,分别有哪些作用?

三公九卿制:九卿是哪几个官职,分别有哪些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85 更新时间:2024/1/21 21:29:42

三公是统领百官的三个中央要职,此外,秦朝又设立了九卿,来负责某一方面的政务。九卿及其职责如下。

(1)奉常。奉常又被称为太常,是负责祭祀和各类礼仪的官员。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就有着浓厚的宗法血缘观念,因此,对祖先的祭祀是一件十分重大和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例如,新的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都要先祭祀祖先,大战之前,也要向祖先祷告,即使是造反成功后,也要祭祀祖先,告诉先人自己的功绩。因此,无论谁上台,无论政权建在哪里,太常都是各个统治者必须优先设立的职位。

奉常之下,设有太史令、太卜令、博士等属官。太史令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和国家大事,并掌管历法的修订。太卜令负责占卜等事宜。博士职责较为广泛,一是作为皇帝的智囊团成员,为皇帝出谋划策;二是参加朝会,议论国家大事;三是负责教导那些准备出任国家官员的人员,大多是贵族子弟。

(2)郎中令。秦代的郎中令相当于后世的大内总管,是皇帝的顾问,也是皇帝的对外联络官,便于接近皇帝,因此权力较为重大。赵高曾担任此职,利用与皇帝接近的机会,教唆秦二世办了不少坏事。汉武帝时,郎中令改称光禄勋,但职责并未发生大的变化。

(3)卫尉。顾名思义,卫尉就是统辖卫士的官员。秦代,卫尉的职责是保卫皇宫,并协助国尉等官员处理一些日常事宜。

(4)太仆。太仆的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负责管理皇帝的车马出行,出行的车马、次序都由太仆制定,有时太仆也会亲自为皇帝驾车。二是主管全国的养马事务和有关的驯马等事宜。太仆和郎中令一样,都是终日在皇帝身边,因此也容易对皇帝的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

(5)宗政。主管皇室和外戚事务,主要职责是管理皇族和外戚的名籍、褒奖等事务,在宗室成员犯罪后,宗政负责处置工作。

(6)典客。汉代称大鸿胪、大行令。他的主要职责是接待少数民族和附属国的朝贡等对外交往问题。汉武帝时,改称大鸿胪,除负责对外交往事务外,还负责诸侯王和归附部族的朝觐之事。

(7)廷尉。掌管国家的刑罚讼狱事宜,是全国的最高司法官。其职责是负责全国的司法活动,处理皇帝交给的各类大案要案。李斯曾长期担任此职。

(8)治理内史。汉代改称大司农。治理内史是秦代专管财政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部长。治理内史的职责十分广泛,他要负责全国的财政税收,并负责计划全国的财政收支平衡。此外,治理内史还要负责全国各地的钱粮及各种物品的调配,在各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在灾害频发之时,钱粮的来回调度、以丰补歉就成为治理内史最重大的职责。由于治理内史的工作繁重,因此有两丞和太仓令等大批属官协助其工作。

(9)少府。少府是皇室的财政机构,专门负责管理皇室的山泽之税和工商业的税收。也就是说,少府是为皇室收税的,其收入不归国家而归皇室,供应皇室的开销。由于要负责全国的山林物产等税收,还要管理手工业和商业,因此,少府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属官在九卿中是最多的。少府是对皇室负责的,要保障皇室的利益,因此,少府的长官多为皇帝的亲信,和皇帝的关系较为密切。

三公九卿制度是秦代官僚制度的主体,在三公和九卿之外,秦朝还设有大批其他官职,处理庞杂的国家事务。例如,负责建设和维修事务的是将作少府,负责维持京城治安的是中尉,负责教育太子的是太子少傅,等等。

秦朝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基本的范式,是以后历代王朝建立的官僚机构模式的主框架,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代开始延续了近八百年,直至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但三省六部制的结构也无处不闪现着三公九卿制的影子。此后,三省六部制一直延续,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掉三省,六部开始直接对皇帝负责,历史上的中央官制分三级的框架才寿终正寝。可以说,秦代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上承商周,下汉唐,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童年遭遇是什么样的 童年很懦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政这一年9岁了,长得又黑又瘦,穿得破破烂烂。因为从小就受尽欺辱,所以他的脸上总带着一丝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冷漠和早熟。在他的眼神里除了孤独,还有高傲和坚忍。就在前几年,秦国大将白起率领精兵几十万,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会战。当时赵国大将赵奢已经去世,丞相蔺相如也已经重病在床,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赵

  •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长平之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想必都知道,他小时候熟读兵书,说得头头是道,但他的父亲赵奢却说,他将来是不能领兵打仗的,否则必会败军辱国。果不其然,他一上任,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更换将领,改变军中的制度,把赵军搞得上下离心,斗志消沉。最要命的是,他改变了廉颇的固守防御方针,妄图筹划大规模进攻,为赵国夺回上党。秦

  • 《吕氏春秋》讲的什么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死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诛杀了嫪毐之后,秦王嬴政对丞相吕不韦也开始存有戒心了。虽然丞相吕不韦为了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大业日夜操劳,功绩显赫,但是他的势力和声望却膨胀得让秦王嬴政有些不安。他认为,要想让自己的政权稳固,就必须把国家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秦王嬴政开始认真地翻阅研读吕不韦和门下宾客一同编著的《吕氏春秋》,

  • 少年秦始皇:返回咸阳 初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政回到秦国都城咸阳以后,改回了秦王族的本姓——嬴,叫嬴政。不久,他的曾祖父昭襄王就病故了,太子安国君继位,称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册封华阳夫人为王后。秦孝文王先服丧一年,然后才正式即位,在位仅仅三天就去世了。子楚继承王位,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秦王,也就是秦庄襄王。华阳夫人被尊为太后,庄襄王的生母夏姬

  • 长平之战赵国与秦国的差距在哪儿?赵国为什么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平大战并不是发生在嬴政统治时期的一场战争,但却是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场战争,也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遇到的最为艰难的一场战争,更是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强国争夺统一权的战争。谁胜了,谁就更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因此,两国对这场战争的准备、投入和重视程度,都是前所未有

  • 郡县制度是怎么来的?郡县制度是谁提出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朝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但是,只有中央政府机构而无地方行政机构,仍然无法建立强大而稳固的统治。因此,秦国必须建立起与三公九卿相适应的地方行政体制。在地方行政体制的建立上,对设立什么样的地方行政模式,秦统治集团内部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公元前221年,秦刚刚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重任,以丞相王绾为首

  • 少年秦始皇第一次拜见华阳太后是什么样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嬴政自从回到秦国后,母亲赵姬和老师吕不韦就多次向他提起华阳太后。但是因为刚回到秦国,要学习礼仪等很多课程,所以他还一直没有机会正式拜见华阳太后。但是他已经在睡梦中多次梦到过拜见华阳太后的场面了:华阳太后居住的宫殿又高又大,里面的装饰金碧辉煌。华阳太后十分美丽、威严。穿着华丽服装的侍女们在大殿上往来忙

  • 秦国在统一六国时采用了哪些连横合纵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这并不意味着统一战争是件容易的事情。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此,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谁都不能不慎重。为了进行统一战争,秦王君臣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既有宏观上的战略,又有微观上的策略与战术。秦国统一六国是在嬴政时期完成的,但统一的战略方针早在昭王时就

  • 茅焦是谁 为什么能让秦始皇接回赵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平定嫪毐的叛乱、逼死了仲父吕不韦之后,母亲赵太后被他迁出咸阳,在雍城幽禁了三年。三年里经常有大臣向他提起应该接回太后,但秦王嬴政充耳不闻,他不想再提这件事。尽管天下人对他的行为议论纷纷,说他不孝,但他痛恨那些让他蒙辱的人。这一天上朝时,老臣蒙武又提起这件事:“请大王下旨接回太后,母子三年没见

  • 甘罗是谁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被秦始皇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时在七国中,燕国最弱小,为了避免被强国吞并,燕国与赵国结成盟国。眼看着秦国日渐强大起来,燕国又想与秦国结盟。燕王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向秦国表示友好,并且请秦国派一名大臣到燕国做丞相。秦国丞相吕不韦认为这是个削弱赵国、化解燕赵联盟的好机会,他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当丞相,但是张唐却推辞不去。因为要想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