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赵国怎么样了?赵国是如何走向覆灭的?

长平之战后赵国怎么样了?赵国是如何走向覆灭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21 更新时间:2024/2/3 13:22:38

长平大战后,华夏的统一权就牢牢地掌握在了秦国手里。赵国虽被严重削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依旧是秦国统一战争中最强劲的敌手之一。因此,秦国始终把赵国锁定为第一对手,制定了“弱赵”的政策,而赵国也始终把秦国视为眼中钉,不断组织联军和秦国对抗。

秦国趁着长平之战取胜的威势,继续向东推进,想一举拿下邯郸,攻灭赵国。但魏信陵君窃符救赵,联合楚军,三国联军在邯郸保卫战中打败秦军,并乘胜追击,迫使秦国放弃了此前侵占的魏国河东地区、赵国太原地区和韩国上党地区,暂时遏制住了秦军东进的势头。但长平大战后,赵国已经十分衰弱,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抗衡。

邯郸之战使秦国意识到,要想顺利进行灭六国的战争,必须切断六国之间的相互联系,阻止六国合力抗秦。

为了执行这一战略,秦国从秦王政元年开始,发动了以切断六国联系为目标的一系列战争。在蒙骜等人的率领下,秦军再次夺回了上党地区,攻下晋阳地区,再次设置了太原郡。从秦王政元年到六年,蒙骜等将领攻下韩、魏近四十多座城池。秦国国土不断向东扩张,最终实现了与齐国接壤、分割六国的战略目的,并对韩国和魏国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秦军的神速进展引起了东方各国的担忧。在赵国的组织下,赵、魏等五国联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结果被秦军击败,秦军还趁势夺取了魏国的朝歌。此后,被南北分割的列国再也没有组织过联合抗秦的行动,秦国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分割战略实现后,秦国主导的统一战争开始了。当然,秦国的首要目标还是削弱赵国,只要赵国垮了,统一大业就等于完成了一半。

就在此时,昏庸的赵王又办了件糊涂事——和燕国打了起来。

当秦国一路东进的时候,作为第二强国的赵国也奈不住寂寞,不甘心看着秦国坐大,更不愿坐以待毙。但他也知道赵国现在不比从前,已无力和秦国对抗,因此要想增强实力,就必须谋求扩张。

但赵国的地理位置不太理想,处于四战之地。要想进攻一国,就必须先搞好外交,防止被他国趁机偷袭,陷于两面作战的境地。于是,赵王把扩张方向锁定了北部的燕国。燕国较弱,也是赵国向南发展的后顾之忧,因此,燕赵可谓宿敌。在赵王看来,赵国如果能吞下燕国,北面就再无敌国了,只剩下没什么政治抱负的匈奴,不会对赵有大的威胁。然后,赵国就可以从北、西两个方向夹击齐国,赵国就再次有了与秦国一较高下的资本。

这是赵王打的如意算盘。赵王打算盘的时机选得还是不错的,此时的秦国,始皇亲政不久,正在忙于处理嫪毐吕不韦等内部事务,暂时无暇东顾。

因此,赵王就先派人到秦国搞外交去了。秦国热情款待了赵国使者,并表达了对赵王的问候,还说了些保证两国和平相处,互不干涉内政等好话。

使者回国后,赵国就全力以赴准备拿燕国开刀了。但赵王的政治能力实在是太差了,长平之战赵国就吃亏在这点上,这次也不例外。赵国这一准备就是两年,两年后赵国感觉准备好了,但秦国的“家务事”也已处理完毕,嬴政正在和朝臣商议先灭哪个国家,正在找出兵的借口。

公元前236年,赵国派庞煖率大军攻燕。

燕国混了几百年,但国力始终不强,仅比韩国好一点。因此,在赵军的功击下,燕国很快招架不住,开始求援。

燕齐之间仇深似海,都恨不得灭掉对方,燕国不可能向齐国求援,没准齐国还正想着趁火打劫呢。魏楚远在南方,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燕国只好向秦国求援。

赵军北上攻燕,国内空虚,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秦国本来就想趁机攻打赵国,但古人讲师出有名,必须得找个合适的借口。嬴政君臣正在想借口的时候,燕国送上门来了。这是天赐良机,怎能错过。于是,秦国便打着主持公道、锄强扶弱的大旗,发兵攻赵。

秦国出动大军三十万,分南北两路。北路两支部队,一支由战神王翦率领,进攻太行山上的关隘——阏与,这是赵国最重要的关卡之一。当年马服君赵奢就曾在这里击败来犯的秦军,使赵国声威大震。另一支由杨端和率领,进攻橑阳。两支军队进军神速,顺利拿下阏与和橑阳。此时,赵国的主力军正在攻打燕国的勺梁,当赵国军队打到燕国的狸时,杨端和与南路秦军遥相呼应,一口气攻下了赵国六座城池,当赵军攻下燕的阳城时,秦军又拿下了赵国的邮、安阳两城。

赵王一看,赵军每打下燕国一座城,秦军就能打下赵国至少两座城,这是绝对的赔本买卖,不能再干了。于是,赵王让庞煖立即放弃攻燕,迅速回国,同时调回正在北方抵御匈奴的李牧。赵国军事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迅速组织起了二十万军队,从西、南两个方向抵御秦军的进攻。

西面的赵军由李牧统领,防守太行山一线,抵挡秦军北路。太行天险果然名不虚传,那里行军困难,补给不便,因此,秦赵两军就沿太行山一线对峙了起来。南部的军队由扈辄统领,他也依靠地形展开防守,将赵国的南长城作为依托,抵御南路秦军。赵国南长城临着漳水,若秦军进攻南长城,就要背漳水而战,这是兵家大忌,当时韩信还没出生,背水布阵的打法还没人敢用。因此,秦军和赵军再次对峙。赵悼襄王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抑郁了一年后就死去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公九卿制:九卿是哪几个官职,分别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公是统领百官的三个中央要职,此外,秦朝又设立了九卿,来负责某一方面的政务。九卿及其职责如下。(1)奉常。奉常又被称为太常,是负责祭祀和各类礼仪的官员。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就有着浓厚的宗法血缘观念,因此,对祖先的祭祀是一件十分重大和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例如,新的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都要先祭祀祖先,大战之

  • 秦始皇的童年遭遇是什么样的 童年很懦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政这一年9岁了,长得又黑又瘦,穿得破破烂烂。因为从小就受尽欺辱,所以他的脸上总带着一丝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冷漠和早熟。在他的眼神里除了孤独,还有高傲和坚忍。就在前几年,秦国大将白起率领精兵几十万,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会战。当时赵国大将赵奢已经去世,丞相蔺相如也已经重病在床,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赵

  •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长平之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想必都知道,他小时候熟读兵书,说得头头是道,但他的父亲赵奢却说,他将来是不能领兵打仗的,否则必会败军辱国。果不其然,他一上任,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更换将领,改变军中的制度,把赵军搞得上下离心,斗志消沉。最要命的是,他改变了廉颇的固守防御方针,妄图筹划大规模进攻,为赵国夺回上党。秦

  • 《吕氏春秋》讲的什么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死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诛杀了嫪毐之后,秦王嬴政对丞相吕不韦也开始存有戒心了。虽然丞相吕不韦为了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大业日夜操劳,功绩显赫,但是他的势力和声望却膨胀得让秦王嬴政有些不安。他认为,要想让自己的政权稳固,就必须把国家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秦王嬴政开始认真地翻阅研读吕不韦和门下宾客一同编著的《吕氏春秋》,

  • 少年秦始皇:返回咸阳 初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政回到秦国都城咸阳以后,改回了秦王族的本姓——嬴,叫嬴政。不久,他的曾祖父昭襄王就病故了,太子安国君继位,称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册封华阳夫人为王后。秦孝文王先服丧一年,然后才正式即位,在位仅仅三天就去世了。子楚继承王位,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秦王,也就是秦庄襄王。华阳夫人被尊为太后,庄襄王的生母夏姬

  • 长平之战赵国与秦国的差距在哪儿?赵国为什么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平大战并不是发生在嬴政统治时期的一场战争,但却是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场战争,也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遇到的最为艰难的一场战争,更是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强国争夺统一权的战争。谁胜了,谁就更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因此,两国对这场战争的准备、投入和重视程度,都是前所未有

  • 郡县制度是怎么来的?郡县制度是谁提出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朝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但是,只有中央政府机构而无地方行政机构,仍然无法建立强大而稳固的统治。因此,秦国必须建立起与三公九卿相适应的地方行政体制。在地方行政体制的建立上,对设立什么样的地方行政模式,秦统治集团内部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公元前221年,秦刚刚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重任,以丞相王绾为首

  • 少年秦始皇第一次拜见华阳太后是什么样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嬴政自从回到秦国后,母亲赵姬和老师吕不韦就多次向他提起华阳太后。但是因为刚回到秦国,要学习礼仪等很多课程,所以他还一直没有机会正式拜见华阳太后。但是他已经在睡梦中多次梦到过拜见华阳太后的场面了:华阳太后居住的宫殿又高又大,里面的装饰金碧辉煌。华阳太后十分美丽、威严。穿着华丽服装的侍女们在大殿上往来忙

  • 秦国在统一六国时采用了哪些连横合纵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这并不意味着统一战争是件容易的事情。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此,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谁都不能不慎重。为了进行统一战争,秦王君臣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既有宏观上的战略,又有微观上的策略与战术。秦国统一六国是在嬴政时期完成的,但统一的战略方针早在昭王时就

  • 茅焦是谁 为什么能让秦始皇接回赵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平定嫪毐的叛乱、逼死了仲父吕不韦之后,母亲赵太后被他迁出咸阳,在雍城幽禁了三年。三年里经常有大臣向他提起应该接回太后,但秦王嬴政充耳不闻,他不想再提这件事。尽管天下人对他的行为议论纷纷,说他不孝,但他痛恨那些让他蒙辱的人。这一天上朝时,老臣蒙武又提起这件事:“请大王下旨接回太后,母子三年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