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乱世奸雄:曹操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一方诸侯的?

乱世奸雄:曹操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一方诸侯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65 更新时间:2024/2/12 19:39:49

曹操借着袁绍的势力,打败数十万青州黄巾残部,随即被迎入兖州,继任为刺史。他南下打败袁术,又因私忿进攻徐州,结果兖州大部被四处辗转的吕布袭取。兴平二年(195),曹操赶走吕布,重新站稳脚跟,就派部将曹洪领兵东去,迎接献帝。

曹操与其他许多割据军阀不同,他有政治头脑,更懂得发展经济,两条重要策略推动他走上了统一中国的道路。

一是任人唯贤,而不管出身和道德品质,这就部分打破了旧的门阀体制,同时也颠覆了东汉以儒家道德治国的根本方针。

二是大力开展屯田,既让投降的青州黄巾军屯,也招募流亡百姓民屯。所谓屯田,就是把大批田地收归政府所有,以军事方法组织人力开垦耕作,政府提供牲畜、农具和种子,秋收后征收五到六成的赋税。剥削是相当严重的,但在乱世中有地可耕,有粮可吃,百姓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曹洪领兵东进,遭到董承部队的拦阻。董昭说服了杨奉,让他放曹操前来雒阳。随即董昭给曹操出主意说:“最好把天子迎去许县(今河南许昌市东),脱离西北军的掌控。”曹操非常赞赏他的建议,假做请献帝出巡鲁阳,离开了杨奉等人的势力范围。于是定都许县,改名为许昌,又称许都。

当时关东最大的割据势力还是袁绍,曹操暂时不敢与其抗衡,于是请献帝加封袁绍为大将军,自己做司空,行(代理)车骑将军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不肯顺从自己的割据势力了。

建安三年(198),曹操联合刘备攻灭了占据徐州的吕布,随即消灭在淮南僭号称帝的袁术。关中诸将互攻,李傕被杀,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了雒阳和长安。第二年(199),袁绍消灭公孙瓒,基本统一冀、青、幽、并四州。在消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以后,袁绍和曹操正式翻脸,指挥大军南下,想要劫持天子。著名的官渡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经过多年颠沛流离生活的献帝已经成年了,他不愿继续看曹操的脸色行事,当一个傀儡皇帝,就密诏车骑将军董承、左将军刘备等人,要他们寻机诛杀曹操,至于因此自己会重新落入董承,或者落入刘备、袁绍的掌握中,他大概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建安五年(200),事情泄露,董承被杀,而事先逃往徐州割据的刘备也被曹操击破,孤身走投袁绍。

袁绍大军进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但先锋部队两次在黄河岸边被曹操击败,大将颜良、文丑被杀,挫动了锐气。随即两军在官渡地区长时间对峙,曹操处于弱势,军粮也十分紧张,想要后撤退守许昌。

他的重要谋臣、尚书令荀彧写信劝阻说:“您现在用弱势兵力,对抗强大的敌人,如果不能取胜,定然一败涂地……可是要说众寡悬殊,还不如高祖在荥阳、成皋间对抗项羽,当时高祖所以不肯先退,是因为一退就会为人所制。您现在以不足敌人一成的兵力,扼守咽喉要道,已经守了快半年了,相信转机很快就会到来。”

荀彧的话有点夸大了,曹军虽处弱势,也不会只有袁军十分之一的数量。但时机真的很快来到了,袁绍阵营发生内讧,谋士许攸投靠曹操,向他泄露了袁军大部分粮草都屯积在乌巢的重要消息。于是曹操亲自率兵奇袭乌巢,断了袁绍的粮道。袁军士气浮动,大将张郃、高览等纷纷投降,曹操趁胜进击,袁军一溃千里。

袁绍逃回河北,忧愤而死,他的几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为争夺继承人的资格内斗不休,被曹操逐一击破。建安十一年(206),曹操最后杀死袁绍的外甥高干,基本平定了袁氏家族旧日的领地。建安十三年(208),汉献帝拜曹操为丞相,名实相符地执掌朝政——仿佛第二个董卓。

然而曹操和董卓不可同日而语,经过董承等人的叛乱,他知道必须牢牢将天子捏在手心里,一刻也不能放松。汉献帝因此遭受到他前任诸帝都没有尝试过的高压控制。献帝实在受不了了,就在某次曹操觐见的时候,开门见山地说道:“你如果愿意辅佐我,就对我好一点,不愿意辅佐我,干脆废了我吧!”曹操惊得汗流浃背,从此再不敢独自一人面对皇帝。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荆州牧刘表。还没等到荆州,刘表先就去世了,他的继承人、次子刘琮开城投降。前此依附刘表的刘备被打败,投奔驻守江夏(今湖北新洲西)的刘表长子刘琦。

曹操约同割据江东的孙权势力共同进攻刘备,孙权怕刘备灭亡后,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反而联合刘备,在长江岸边的赤壁击败曹军。从此曹操的势力再也无法越过长江,向南方深入。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他的大本营邺城(今河北磁县南)建造了巨大的铜雀台,以显示自己的威仪。他还作了一篇《让县自明本令志》,内中写道:“民间议论我有篡权之心,因此很多人建议我解除兵权,退隐山林。我知道这样有助于挽救自己的名声,然而天下还未平定,如果没有我,不知道会有几个人称王,几个人称帝……”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秀是如何以少胜多击败王莽大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23年,汉军立刘玄为皇帝,正式建立了与王莽对立的汉政权。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围攻宛城,另一路向北进攻,连克昆阳等地,起义军的风起云涌,已经让王莽如坐针毡,刘玄的称帝更加让王莽忍无可忍。于是王莽从全国各地,集结了四十二万大军,进攻南阳,准备彻底消灭汉军。而这时,汉军的主力还没拿下宛城,如果此时王

  • 西汉大将军李陵投降匈奴之谜:李陵为什么投降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西汉大将军李陵为什么会向匈奴投降,李陵向匈奴投降有哪些原因?李陵(?~前74),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年轻时为侍中建章监。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求攻打匈奴,收复国土。汉武帝很欣赏他这种勇气,就准奏了这次军事行动。李陵于这年九月率5000人从居延

  • 王莽简介王莽篡位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莽弑君篡位的故事耳熟能详,只是王莽为什么会弑君篡位呢,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王莽简介: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

  • 王莽生平简介王莽的故事王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莽生平简介:王莽的故事是怎样的?王莽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王莽?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王莽生平简介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西汉权臣,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为汉朝皇帝刘家后代,篡夺皇位。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王莽

  • 秦始皇简介秦始皇生平故事秦始皇的父亲是吕不韦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对秦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对于秦始皇的父亲是谁一直都难以弄清楚,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秦始皇的生平故事,秦始皇的父亲究竟是不是吕不韦呢?秦始皇简介: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

  • 秦始皇为什么铸造十二金人十二金人下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什么会铸造十二金人呢,十二金人有什么作用,十二金人又去了哪里?十二金人下落之谜真的没办法解开吗!秦始皇简介: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

  • 两汉与西域的关系论述两汉对西域经营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论述:两汉与西域的关系是怎样的?两汉对西域经营管理的方式有哪些?小编这就为你介绍:两汉简介两汉,即汉王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

  • 王莽篡汉背景过程简介王莽篡汉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莽篡汉简介:王莽篡汉的过程是怎样的?王莽篡汉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王莽篡汉简介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

  • 鸿门宴典故简介鸿门宴讲的什么故事鸿门宴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鸿门宴典故简介:什么是鸿门宴?鸿门宴的典故著名来的?鸿门宴的结果怎么样?来看下文:鸿门宴典故简介《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

  • 光武中兴简介光武中兴的措施如何评价光武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武中兴简介:光武中兴的措施有哪些?如何评价光武中兴?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光武中兴简介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