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郡国并行制的背景原因简介郡国并行制有什么作用?

郡国并行制的背景原因简介郡国并行制有什么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803 更新时间:2023/12/10 21:57:04

郡国并行制简介: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是什么?郡国并行制有什么意义作用?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郡国并行制简介

汉代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分封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朝最大的不同之处。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郡国两制并行。

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一、汉朝郡国并行制

早在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异姓"。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

与此同时,刘邦又大封他的子弟为王,称为“同姓王”,高于列侯。当时封立的"同姓王"共有9国,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拥有一定的军权、财权、治权等,史称"郡国并行制"。

二、西楚郡国并行制

《后汉书·百官志》: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

故学者认为,汉朝郡国并行制是西楚郡国并行制的翻版,或者汉朝郡国并行制承袭了西楚。

郡国并行制的发展历史

西汉(前202年~8年)两百年间的疆域和政区变化很大,初期的版图小于秦代,北方的河套地区为匈奴所占有,南方五岭以南为赵佗所割据(见南越),东南(今福建、浙南)地区和西南(今贵州、云南、川西南)地区也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管辖。

全境只有四十余郡,其中大部分郡属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诸侯王国所有,汉初诸侯王国地位远在汉郡之上。

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王国支郡逐渐被削,诸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格,与郡同为一级行政区划。汉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遂行郡(国)县两级制,与秦代的郡县制实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领域缩小;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

但是版图仍与汉初一样,并未扩大。汉武帝以后分全国为司隶部一,刺史部十三,共十四个监察区,上述一百零三郡国即依地域分属这十四部。

郡国并行制有什么意义作用?

一、郡国并行制的作用

郡国并行制开始实施是在西汉时期,其雏形是在楚汉之争时就出现的。当时刘邦为了分散项羽的部下,壮大自己的势力,将自己手下的大将韩信和英布等人分封为王。

华夏自周天子分封制开始实施后,天下的各路诸侯王实际上都是周姓,只因封地不同才衍生出来秦楚等等姓氏,所以各路诸侯同周天子本质上实属一脉。

关于刘邦分封的诸侯王,则并非是刘氏,也不同自己一脉,实属“异姓王”。“异姓王”的册封,是后来出现的郡国并行制的前身。即郡国并行制的作用最初是刘邦用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分散项羽的兵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汉景帝时期,西汉的国土面积不断地扩张,通过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治理,加上之前“异姓王”的册封,最终确立了郡国并行制。也就是说在汉景帝时期,郡国并行制的作用将国土进行划分,从而有利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进行管理。

综上,郡国并行制从其诞生到被正式确立下来,经历了西汉的几代皇帝。其能够在当时存在并发展的原因在于郡国并行制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即:

第一,郡国并行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各个分封国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放任诸侯国自行发展经济有利于正国家的经济的发展。

第二,郡国并行制的实施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当时的西汉疆域辽阔,但是各地的气候等并不相同,若朝廷统一制定发展政策,不利于对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各个诸侯王可以自主的根据自己国家所属的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的发展。

二、郡国并行制的意义

刘邦初定天下,面对开国功臣,一方面很感激,一方面也不得不防,正所谓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于是郡国并行制就诞生了,刘邦等皇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主要意义就是为了削弱刘邦之前册封的异性王的势力。

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的主要意义在于稳固江山,削弱诸侯国实力,但是这一目的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就西汉的历史记载,在刘邦去世后,由他的子孙接管江山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七王之乱”。

关于“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实际是在汉景帝统治期间,当时诸侯国的势力已经远远凌驾于郡县之上,诸侯王的权利已不能满足各位诸侯对权利的向往,所以他们发动了动乱。

此时,郡国并行制的主要意义已经完全不存在了。这次动乱被占压后,汉景帝则认识到了该制度的不足,开始着手削藩事宜,但是削藩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才被完成的,郡国并行制也被“推恩令”所取代。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屈原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介绍屈原怎么死的墓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爱国诗人屈原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最后是怎么死的?有哪些代表作品?屈原的作品有着怎样的风格特点?一起了解一下诗人屈原吧!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

  • 韩信胯下之辱简介韩信胯下之辱故事详细介绍有哪些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胯下之辱这个故事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一起了解一下吧!韩信胯下之辱故事简介: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其实韩信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看到当时社会正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会有自己的出头之日。公元前209年,全国各地反对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

  • 左丘明简介生平经历作品介绍左丘明怎么死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秦诗人左丘明有哪些历史影响?左丘明的作品有哪些?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晚年怎么就失明了呢?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先秦诗人左丘明吧!左丘明简介: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

  • 司马迁故事简介司马迁生平故事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以为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散文家。那么关于司马迁的故事大家知道多少呢?司马迁的生平是怎么样的?司马迁一生有哪些成就呢?下面我们来说说关于司马迁的故事。司马迁历史简介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

  • 韩非子简介生平经历著作思想主张介绍怎么死的故居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韩非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著作?韩非是怎么死的?故居在哪里?一起来了解一下伟人韩非吧!韩非子简介: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

  • 推恩令简介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推恩令是谁提出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推恩令简介: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推恩令有什么作用?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推恩令简介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

  • 列御寇简介生平经历代表著作介绍列子的墓地祠堂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列御寇生平经历是怎样的?留存了哪些代表著作?列子的墓地在哪里?八卦御风台又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列御寇简介: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

  • 文景之治出现时间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景之治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呢?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文景之治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吧!文景之治简介:文景之治出现在什么时候?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

  • 汉和帝刘肇生平故事简介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汉和帝刘肇的故事是怎样的?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汉和帝(88年105年在位),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

  • 郑国渠在哪是谁修的 郑国渠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国渠,是一位名叫郑国的韩国人为秦国主持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而这条渠道之所以会被兴建,则是源于一个拙劣的阴谋。话说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子楚驾崩,十三岁的嬴政继位,成为秦国新的掌舵人。虽然此时距离这个少年成为始皇帝,灭亡六国还有二十六年,但这一时期,秦国对外扩张的凶猛攻势,已经压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