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外戚是什么意思 东汉外戚势力是什么时候崛起的?

外戚是什么意思 东汉外戚势力是什么时候崛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66 更新时间:2024/1/16 8:24:35

刘炟是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生母贾贵人,是明帝马皇后的表姐妹。因为马皇后没有生子,明帝就把小刘炟托付给她抚养,并且说:“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孩子,但一定要自己来抚养孩子。”刘炟19岁继位,是为东汉孝章皇帝,尊马氏为皇太后。他一直把马氏当作亲生母亲一般孝顺,把马氏的娘家人当作自己关系最近的亲戚,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而对于生母贾贵人,明帝只是厚赐财物,礼仪规格比作藩王太后而已。

明帝马皇后,也就是章帝马太后,乃是功臣马援最小的女儿。马援在光武帝时代出征五溪蛮,死在军中,虎贲中郎将梁松和黄门侍郎窦固等人趁机揭发马援的短处,使得马家败落。马氏幼年时家中贫穷,因此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习惯。明帝继位,她起初被封为贵人,永平三年(60)被立为皇后。明帝父子喜欢经学,马氏也不例外,生平最喜欢读的书是《春秋》和董仲舒的著作。

马氏平常爱穿粗布衣服,其他嫔妃很不理解,她于是笑着说:“这种料子很好啊,染上颜色也不容易褪。”明帝很喜欢她,遇到难以解决的政务也总喜欢和她商量。然而马氏绝不因此骄傲自满,也不为自己的兄弟们请求高官厚禄。

明帝去世后,她撰写了一部《显宗起居注》,章帝请求添加上舅舅马防服侍明帝服药的事情,马氏拒绝说:“我不想让后人知道先帝跟外戚亲近的事情,所以故意不写。”

建初元年(76)夏天,各地普遍发生旱灾,大臣们就上奏请求比照光武帝时封阴氏为侯的成例,加封外戚马氏兄弟为侯,说旱灾正因不封外戚而起,是上天的警告。

马氏下诏说:“凡是这样建议的,全都是谄媚我而想要邀功。当年王氏一日进封五侯,黄雾四起,不见天降甘霖。再往前,田蚡窦婴等人恃宠骄横,后来全都败亡,成为千古教训。所以先帝谨慎防备外戚,不让我的兄弟们身居高位。他封诸子为王的时候,划定的封地都比楚、淮扬等国为小,对我说:‘我的儿子不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为什么今天你们偏要拿马氏来比阴氏呢?!”坚决不肯答应。

章帝继位时刚刚成年,但在马太后的教导下和扶持下,遵照光武帝和明帝的既定方针来治理天下,国内太平无事,百姓得以安居。章帝之比明帝,为人更为宽厚仁慈,这种性格一方面保证了朝局的安稳,减少苛政滥刑,另方面也容易对豪强作更大的让步,使土地兼并问题更难得到解决。

章帝比明帝更好经学,深信谶纬,然而今、古经学家一直攻讦不休,谶纬学中也有诸多矛盾之处,使学习者难以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初四年(79),章帝召集天下著名儒生在洛阳白虎观商讨研究五经异同,对于不同的意见,亲自给予裁决。数月后,会议结束,由班固总结,写成《白虎通议》一书,正式把经学和谶纬学完整地混合起来。

此书中心内容是宣扬董仲舒提出的三纲六纪,并且把“君为臣纲”提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前面,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所授,神圣不可侵犯。哲学化的儒学至此正式转变为神学化的儒教。

章帝时代,通用的书法是小篆和隶书,但草书已经开始出现,被称为“章草”。所谓“章草”,和“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其得名有多种说法,或说是章帝所创始的,或说是因为章帝爱好,或说是章帝曾命杜度草书上事,还有说是因为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故称“章草”。但总之,汉章帝是一位书法爱好者,甚至还是一位书法家,这是无可怀疑的。

建初四年(79),马太后病逝。马氏生前一直压制外戚的势力,不使马家兄弟进入权力中心,但在她死后,性格温和的章帝却开始重用外戚和宦官,埋下了东汉最终动乱、灭亡的种子。

章帝的皇后是开国功臣窦融的曾孙女窦氏,她可不像马太后那样谦退简朴,因为自己没有生子,而宋贵人生了皇太子刘庆,梁贵人生了刘肇,她就一直在章帝面前说两人的坏话。最终宋贵人被逼自杀,刘庆被废黜,梁贵人忧惧而死,刘肇被窦皇后抢过来亲自抚养,并且立他为皇太子,就是后来的汉和帝。

窦皇后的长兄窦宪,兄弟窦笃、窦景、窦瓌,就因此迈入了权力中心,开东汉外戚掌权之先例。建初八年(83),窦宪仗着皇后的关系,竟然想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田园,公主不敢反对,只好卖了给他。

章帝听说此事后大怒,责骂窦宪说:“你这种夺取公主田园的行为,和赵高指鹿为马,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连公主的田园都敢强夺,更何况平民百姓呢?!”窦宪吓得连连磕头,赶紧托自己的妹妹窦皇后向章帝求情。但最终章帝只是让窦宪把田园还给公主而已,也没对他多加惩戒。

章和二年(88)二月,章帝病逝于章德前殿,年仅33岁,遗诏任命窦笃为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瓌为中常侍,共同辅佐10岁的太子刘肇。再加上窦宪身为侍中,兄弟四人全都身居内朝要职,遂专断朝纲,把年幼的新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第二次党锢之祸是怎么回事 和黄巾起义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二次党锢之祸的规模比第一次更大,所牵扯到的范围也更为广泛。年仅14岁的灵帝看了宦官们传递上来的奏章,疑惑地问道:“什么叫钩党?”宦官们回答说:“就是指的党人。”皇帝问:“党人做了些什么,而必须严惩?”宦官们回答说:“他们互相举荐联络,欲图不轨,必须清除!”于是灵帝准奏。大搜捕开始了。逮捕令下达到汝

  • 一代明君汉武帝为什么杀太子太子被冤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一代明君,刚继位就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而且很想干出一番事业。他继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使汉朝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有了稳步发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结婚后一直没有儿子,大臣们和他都很着急,在封建社会,国君如果无子,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汉武帝心里也很焦急,但是妻妾就是

  • 刘秀“光武中兴”的另一面 刘秀为什么废皇后改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政权的重要支柱是豪强地主。光武帝刘秀本人就是南阳大族,南阳郡和河北诸郡响应他起兵的,也都是拥有宗族、宾客、子弟的豪门势力。这些豪族们为了在新莽动乱中保住自己的产业,很多都建筑坞堡,搜集装备,豢养自己的武装。动乱年代,这些坞堡还能起到保护部分百姓的作用,天下太平以后,却变成了横行乡里,称霸一方的恶

  • 大将军窦武最终为何命丧宦官之手?遇事不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羌族是居住在东汉西北边陲的古老的游牧民族。羌人最早称为西戎,据说周人的祖先就曾与西戎杂处甚至婚配,周文王、周武王都很有可能带有西戎的血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周人根本就是西戎的一支。不管怎么说,周人最终东进击败商朝,控制了中原地区,而仍留在青海、甘肃一带的西戎,和中央政权时战时和,最终大部分都被秦国

  • 匈奴为什么要迁徙 匈奴迁徙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晚期,匈奴分裂,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公元73年至91年,东汉联合南匈奴持续发动了对北匈奴的战争,将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北匈奴则逐渐向西后退,直至顿河、多瑙河流域,并以南俄罗斯大草原为基地,对罗马帝国发动战争,是致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

  • 宦官是什么意思 邓太后是如何利用宦官和外戚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宦官,是指因为失去生殖能力而被送入内宫服侍君主及其嫔妃的男性,原本以天阉或遭受宫刑(割去生殖器的刑罚)者为多,后来则几乎全是从小故意阉割,然后被送入宫中的。许多皇帝都认为这些宦官没有子女,家在宫中,既便于控制,也不会想要谋反篡位,比外面的大臣们要可靠多了,往往把自己懒得处理的政务都交付给宦官。可

  • 东汉的末日:董卓是如何入京废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然历经两次党锢之祸,士大夫们反对宦官的行动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前仆后继,永不退缩。光和二年(179),著名的酷吏阳球就任司隶校尉,司徒刘郃就鼓动阳球运用手中的权力惩处宦官。正好阳球的妻子是常侍程璜的养女,程璜与王甫、曹节素来不合,就也故意把王甫及其家族违法乱纪之事透露给阳球知道。阳球上奏举发王甫、段

  • 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原名异人)母亲:赵姬(说法不一有说吕不韦的舞姬,也有说赵国将门之后)身世之谜关于秦始皇的身世,史书里记载含糊不清,有人猜测是吕不韦孩子。《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之母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名政;《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载“秦始皇帝者,秦

  • 东汉宦官势力的开端:汉和帝是如何诛杀外戚势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窦氏兄弟在和帝朝初期,几乎完全掌控着朝政。当时名义上最尊贵的官职是太傅,窦宪看前太尉邓彪为人胆小怕事,名声倒很响亮,就推荐由邓彪出任太傅。此后窦宪想要做些什么,在外朝就指使邓彪率领百官上奏,在内朝就恳求窦太后盖章批准,诸事都得以畅行无阻。然而窦宪并没能开心太长时间。章帝去世后不久,齐殇王之子、赐爵都

  • 苍天已死:黄巾起义的时间是多久 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因为土地兼并问题非常严重,整个东汉一朝,从光武帝开始,地方上的农民起义就从来没有停顿过。但是东汉早期,农民们活不下去了,大多上山为盗,就算攻破城邑,杀死官员,也顶多自称个“将军”什么的。和帝朝以后,起义规模越来越大,矛头也直指东汉中央政权。顺帝建康元年(144),当涂(今安徽蚌埠西南)人马勉起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