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仁杰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介绍杜仁杰怎么死的

杜仁杰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介绍杜仁杰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602 更新时间:2024/3/7 2:43:55

元朝诗人杜仁杰留存了哪些诗歌代表作品?杜仁杰的生平经历如何?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元朝诗人吧!

杜仁杰简介:

杜仁杰(约1201—1282年),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号善夫(“夫”也作“甫”),又号止轩。济南长清(今属山东济南市)人。元代散曲家。《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他由金入元,金朝正大中与麻革、张澄隐居内乡山中。

元初,屡被征召不出。性善谑,才学宏博。平生与元好问相契,有诗文相酬。元好问曾两次向耶律楚材推荐,但他都“表谢不起,”没有出仕。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由于子贵,他死后得赠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号文穆。

杜仁杰生平经历介绍:

杜仁杰,出生于诗书之家。父杜忱志行廉洁,有文名,进士及第授京兆录事判官,后因病归里。仁杰淡于名利,一生未仕,淡泊于功名,不求仕进,大部分岁月流连于山水之间。金末,他隐居于河南内乡山中,与友人麻革、张澄等以诗相唱和;入元,屡征不就,隐居长清故里,居住在灵岩寺内的石龟泉畔,常游于灵岩、五莲山之中,并谒曲阜孔庙,登泰山,留有多处碑文、游记和墨迹。

在残曲[双调]“蝶恋花”中,他说自己“难合时务”,把“荣华”、“品秩”看作“风中秉烛”、“花梢滴露”。他认为世人只看官禄,不辨贤愚;只认金玉,不识亲疏。对昏暗腐败的政治现实,他无力改变也不想去改变,只好洁身自好,保持住自己一点节操。因此,金正大中,他与麻革、张澄隐居内乡山中;入元,屡征不就,隐居于长清故里,伏游于灵岩和五峰山之间。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因赠翰林院承旨、资善大夫,卒谥“文穆”。葬长清东北王宿铺西里许,墓已不存。

杜仁杰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祖、父对其文学传教熏陶,使他在诗、词、曲、文诸方面具有良好素养。金正大元年(1224),杜仁杰离家南游汴梁,参加金廷科考未中,乃滞留京师,结识著名诗人元好问。开兴元年(1232)元军与金军战于钧州三峰山,金军大败,是为“壬辰之变”。杜氏于乱军国北渡黄河,逃归长清,结束了长达八年之信的游历生活。

这时严实“称藩于东平,以长清为汤沐邑,往来其间,能折节下士”。请名流学者“延教其子”,“兴办长清庙学”,“一时名士会聚于此”(《长清县志》)。杜仁杰、张澄、商挺等即于此时成为严实的门客与政治谋士,家庭教师。严实卒后,其子忠济、忠范、忠嗣相继任东平行台。这段时间约从乃马真后称制到至元初的二十余年间,正是杜仁杰的中年时期,是在东平严氏幕府中度过的。

此时的东平,聚集了一大批金亡以后的名流人物,如元好问、王磐、王鹗、商正叔、商挺、宋子贞、李治李昶、刘肃等,为教化方、治理东增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中间,杜仁杰与严氏子关系尤为特殊,一方面都是长清人,有同乡之谊;另一方面,杜与严实有知遇之恩,与严氏史弟则亦师亦友,志同道合;还有,杜氏在东平行台和东平府学谋划出力颇多,却始终示出任正式职务,无心仕途,处于隐、仕之间,很让严氏放心。

在杜仁杰的鼎力辅佐与策划下,严氏办了三件深得民心的事:第一,宣扬孔孟仁慈爱民的王道,反对元朝推行的野蛮劫掠的霸道。以德养民,以礼养士,深得东平民心。他建议严实改“善善堂”为“种德堂”,以教严氏子孙和辖内百姓修德行善。这在当时具要的现实意义。第二,兴学养士。中原战乱未定,严实率先办起东平府学,不仅吸引了大批名流学者,为东平繁荣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还培养了一大批政治与文化人才。

如前列举的人物,大都做了元廷的高官,后起之秀如王恽、王构、王旭、李谦、徐世隆、孟祺、阎复、高文秀、张时起等,亦成为朝廷官员和著名诗人、戏剧家。所谓“东平庙学(即府学)……教养诸生,后多显者”(《元史·严忠济传》)。第三,兴礼乐以化民,改变杀伐之音。金亡后,严实首先把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从汴京请到东平,行礼乐之教,并为元廷输送了一批礼乐人才。

严氏父子治理东平的四十余年间,曾数次至曲阜祭孔,意在宣扬孔孟的仁义礼乐之教,把东平治理成为一方“王道乐士”。上述种种,杜仁杰居间筹划力行,功不可没。至元初年,杜仁杰约六十五岁,是步入晚年的老者了。此时东平行台严氏兄弟相继去职家居,杜氏靠山失据;加之行政区划变动,东平散府,新任执政者与其关系不似严氏亲密;另外,长期在东平患难与共的老友或入京为官,或去各地任职。

杜仁杰诗歌代表作品有哪些?

约在至元二年(1265)后,杜仁杰便离开东平,在此后的近二十年中,他隐迹山林,徜徉于泰山、灵岩、长清、济南之间。大约在至元十九年(1282)逝于长清老家。杜仁杰之了杜无素,字质,曾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杜仁杰因此被赠为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文穆。

杜氏著作有《逃空丝竹集》、《河洛遗稿》,惜皆早佚。现存诗作二十八首,词二首,散曲六首,尚不足九牛一毛。一生交游颇广,与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元代散文家王恽、诗人胡祗遹交往甚厚,彼此有诗唱酬。隐居期间,在故乡的名山胜水间,也留下不少碑文、游记和诗篇。如定宗二年(1247年)游五峰山洞真观,撰《五峰山真静崔先生传碑》和《崔先生像赞》(今存)。

杜仁杰是怎么死的?

此外,有《贫乐岩铭》(徂徕山)、《娄敬洞洞虚观碑记》(娄敬洞山)、《谷山寺碑》(谷山)、《泰山天门铭》,以及《东平张宣慰登泰山记》等。今存《灵岩志》(卷三)的《游灵岩寺》一首七律云:涧水消尽水声喧,山杏开时雪满川。老木嵌空从太古,断碑留语自前贤。蓬莱不合居平陆,兜率何为卜半天。金色界中无量在,可能此地了残年。

不幸而此诗成为诗谶,杜仁杰终以80高龄而卒于此。杜仁杰著有《逃空丝竹集》、《河洛遗稿》,已佚。清人顾嗣立编《元诗选》三集甲集收有《善夫先生集》一卷。散曲作品散见于《朝野新声太平乐府》、《雍熙乐府》、《盛世新声》等集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朝历史为什么短揭秘元朝历史短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朝代之一,只存在了不到100年。那么元朝的历史为什么那么短?元朝历史短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小编为你解答。元朝的历史为什么那么短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也经历了不少浩劫,五胡乱华期间汉族差点就被灭族,任何文明在传承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只有经历磨难的文明才能更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创作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轼《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水调歌头》原文及其作品翻译吧!苏轼《水调歌头》原文鉴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特点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辛弃疾诗歌作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原文及其作品翻译等内容吧!辛弃疾诗歌作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鉴赏: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品

  • 辽金元的官职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的中央机构特点是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个系统。北面官掌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南面官理汉人。两套机构都由皇帝统辖。北面官设北、南宰相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机构和职官的名称。两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及总知军国事、知国事等长官。北宰相府长官由皇族耶律氏成员担任,南宰相

  • 辽国灭亡后契丹族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以“镔铁”自称的民族,他们就是契丹民族,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威武的民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挥斥长城内外,饮马黄河。在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北部半壁江山,但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

  • 耶律楚材怎么出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代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在中都(今北京)西北香山一座豪华的宰相府中,宰相耶律履在厅堂中不安地来回走动。忽然,后面的卧室中传来婴儿呱呱坠地的哭声,接着,报信的匆匆说:“报告老爷,是个男孩儿。”耶律履高兴极了,他对亲人说:“我活了六十多岁,才有这么个儿子,这是

  • 耶律阿保机是如何建立辽国的 耶律阿保机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阿保机全名是耶律阿保机,也就是辽太祖,小名啜里只,汉名为亿。阿保机对于契丹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契丹族的民族英雄。他以超群的谋略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完成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统一,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阿保机被称为迭剌部耶律氏家族的英雄。在他出生时,契丹的贵族阶层正在为争夺

  • 耶律阿保机生平简介成就和历史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耶律阿保机出身契丹的贵族阶层。他自幼聪敏过人。长大成人后,身长九尺,目光犀利,力大无比。阿保机继承伯父的职位后,开始向四周部落扩张,不久就威震一方。唐天祐三年(906年),阿保机被推选为可汗。按照传统,可汗之位三年改选一次。阿保机却希望像中原皇帝一样建立终身制和世袭制,所以他任满三年后不肯交出可汗位

  • 辽国统一北方:辽国是怎样攻灭室韦、平定渤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时,在契丹的西北边居住着室韦。该族最西一部即呼伦湖西南的乌素固部,与回鹘接界。由此向东,依次为移塞没部、塞曷支部、黑车子室韦部、乌罗护部,再往东即是“那礼部”。“那礼”即阿保机的祖先泥礼。契丹人同室韦人在语言、风俗等方面十分相近。回鹘强大时,黑车子室韦与达靼一同受其役属,是其左厢。唐末,回鹘散亡,

  • 辽国简介:辽国是现在的哪里 辽国很强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其创建者为耶律阿保机。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民族。历史文献上有关契丹族的确实记载,始于北魏登国四年(389)。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一带,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狩猎。该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