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乐大典》“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哪位皇帝编纂的?作者是谁?

《永乐大典》“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哪位皇帝编纂的?作者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44 更新时间:2024/2/11 23:03:06

《永乐大典》“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哪位皇帝编纂的?作者是谁?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讨“编写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做成。永乐年间(1403年),明成祖下决心修一部巨作突显国威,惠及万代。核心理念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开始令解缙组织编撰(规模147人),一年后做成《文献大成》,但明成祖亲阅后颇为不满意,钦点姚广孝出任监修,另外编撰团队扩张来到2196人(累计达3000多的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终稿,明成祖亲手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本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录结束。

《永乐大典》內容包含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知识財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辞典”内容中称我国明朝类书《永乐大典》为“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早已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标记。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再命太子少师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及其刘季篪等重新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撰写。机构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承担各层面工作中。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南京文渊阁的所有图书,永乐五年(1407年)终稿进呈,明成祖看过十分满意,亲手为序,并取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季才宣布成册。据《进永乐大典表》称,本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册11,095册。《永乐大典》完成后,明廷又在全国各地招募了大量缮书人开展描栏、清抄、制图和圈点工作,因为工作人员总数过多,早已没法统计分析了。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里纂修进行后,只抄写了一部,称为“永乐正本”;到明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之为“嘉靖副本”。由于两台大典都藏于在宫廷中,沒有刊印,广为流传稀缺,在朝代更迭、内外交困中被盗窃、掳掠、焚烧处理,“原件”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余400余册。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移都北京市,选择了一部分图书送到新都的,《永乐大典》在正统年里宣布被置放在文楼中。永乐和万历年间,尽管都曾有些人建议过刊刻,都因“工费浩繁”无法完成。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市文渊阁火灾,《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宫里起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烧毁,收藏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原件差点毁于火灾。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任职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承担重录《永乐大典》的工作中。吏部和礼部组织了“糊名考试”,选拔任用出109位善书人。内府调拔了画匠、砑光匠、纸匠等。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也各自承担木碳、酒饭和“月米”的供货。重录工作中正式开始了。隆庆年间告成,本来偿还南京市。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这本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而有些人猜疑那时候仍未抄完。

针对原书的动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时间学术界有多种多样猜想。顾炎武《日知录》判断大典“所有皆佚”。另一个猜想是,原书已给嘉靖帝陪葬。明嘉靖病逝后沒有立刻入葬只是等了好长时间,那时候抄本已经进行中,有些人觉得是在等抄录工作中完毕。而最终明嘉靖的抄本仅有8,000册,令人猜疑可能是急切安葬而沒有抄完。

《永乐大典》原件并未明确是不是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遭遇浩劫,大多数毁于火灾事故和战争,也是有非常一部分被后代以修书之名窃走,现如今仅剩800余卷且撒落于全球。

标签: 大典百科辞典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舰队,锡兰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水上远航活动,初次出航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出航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总共七次。因为使团正使由郑和出任,且舰队出航至婆罗洲往西洋面(即明朝所说“酉洋”),故称。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哪个皇帝让他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海船,航海图

    明朝初期的外交关系有意承袭元朝的规模,但在邦交核心理念上各有不同。明太祖积极参与、主动不断发展与藩国的邦交相互关系,对中国周边国家采“不侵占”的心态,并在《皇明祖训》中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尝试搭建一个以大明为核心,有级别纪律的、和睦的理想化世界格局。有见解觉得,明廷为此为基础形成了友谊外交关系

  • 朱棣曾5次北伐每次都取得胜利,为何没有占领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人,皇帝

    朱棣曾5次北伐每次都取得胜利,为何没有占领土地?明成祖朱棣夺位成功后,并没有在南京登基,而是迁都北京,回到当藩王的地方。过去,朱元璋给朱棣的任务就是防备北方的蒙古人进入中原,朱棣当藩王时,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好。但当了皇帝后,却没有放下这个担子,而是以天子的身份,当起了国门的守卫者。而在当皇帝期间,对北

  • 朱高煦是明成祖的二儿子,最后为何反而搞得身败名裂遭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儿子,太子

    朱高煦是明成祖的二儿子,最后为何反而搞得身败名裂遭惨死?身为皇室的他下场也太惨了,大明皇朝在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来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开始稳定,皇朝慢慢进入正轨。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到了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越发强大,而作为成祖朱棣的儿子们自然成

  • 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王,江西人

    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五,朱棣与群臣在午门观赏灯会,此后颁布旨意蠲赦修省,都指挥佥事纪纲大概是觉得解缙获释的机会到了,便将他的名字也报了上去,可真是好心办坏事吖。朱棣看完眉头一皱,“缙犹在耶”,解缙关了这么久了还在?言下之意是,解缙怎么还在世,毕

  • 嘉庆突然逝世,没有立储密旨,皇后为何不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庆,密旨

    皇太后,是皇帝为母亲上的尊号,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皇太后”,或称“太后”,一般是指皇帝的母亲,但不一定是生母。历朝历代的太后,大多都是一个狠角色,从汉朝时期的吕雉控制自己的儿子起,到唐朝武则天对儿子的打压,更有甚着到了清朝,慈禧太后

  • 想扭转清朝国运却“为而不能”,嘉庆皇帝到底面临一个怎样的困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庆,国运,困局

    在清朝的皇帝中,嘉庆皇帝绝对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了,嘉庆之前,康雍乾三代雄主打造了清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嘉庆之后,继位的道光皇帝遭遇了鸦片战争,接下来就是动荡惨痛的近代史。而嘉庆夹在这两段历史之间,存在感自然低,而且嘉庆本人确实相对谨慎平庸,所以也没什么能让人记住的功德,有些学者用这么一个笑话来评价

  • 他的字写得太好!嘉庆皇帝都连连赞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嘉庆,写得,太好

    郭尚先(1785~1832年),字元开、号兰石,又字伯抑、伯抑父。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卿、大理寺卿等,以书法名世。他所著《芳坚馆题跋》对多种碑帖进行题跋,是一部有相当价值的论书著作。郭尚先不仅工诗善书,亦能绘画,尤喜画兰竹。精篆刻,有《郭兰石印谱》传世,其作品的用印大多收入其中。郭

  • 乾隆刚死,嘉庆帝就下令让和珅自尽,嘉庆到底忍了和珅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乾隆,自尽

    即使没读过清史,通过关于清朝的影视作品,我们也可以知道和珅的贪婪程度,新皇上任后抄他的家时,看到从他家里面抄出来的巨额金银珠宝,直接气得发抖。正因为乾隆对他的无限信任,才让他做出了买官卖官等中饱私囊之事。碍于乾隆的存在,嘉庆帝就算对和珅的行为愤怒不已,也只能暗自忍下了。嘉庆帝越是隐忍,和珅就越是作福

  • 嘉庆登基后,迅速处死了巨贪和珅,为何宽大处理同样贪腐的福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长安,登基

    乾隆死后,嘉庆这个傀儡皇帝得以亲政,嘉庆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掉了和珅,这个过程至今看来,依然令人触目惊心。乾隆是1799年正月初三去世的,嘉庆让和珅在宫内主持丧事,然而在初七的时候将和珅下狱,在正月十五就公布其二十大罪,正月十八就赐其自尽。前后只有十五天,乾隆还没有出殡就把和珅给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