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高煦为何对皇位有如此深的执念,作死的根源都怪朱棣

朱高煦为何对皇位有如此深的执念,作死的根源都怪朱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36 更新时间:2024/2/13 3:40:29

导读:朱高煦为何对皇位有如此深的执念,作死的根源都怪朱棣,并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朱高煦的死法也是千古罕见,最终被亲侄子朱瞻基活活烤死。

《大名风华》以明朝历史为主线的历史大剧,一经上线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有很多人是奔着饰演明宣宗的朱亚文而来,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人们却发现剧中的汉王朱高煦着实有些“可爱”!

朱高煦作为剧中整日图谋篡位的“大反派”,却丝毫不令观众感到厌恶,甚至还被观众亲切地称为“铁憨憨”,而在最新剧情中汉王朱高煦的下线也令观众为之不舍!朱高煦这个人物塑造得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俞灏明精湛的演技,这不禁让我们有些好奇:历史上的汉王朱高煦也是这般可爱吗?

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靖难之变”的中流砥柱——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次子,出生于1380年,自幼顽劣,品行不端,言行轻挑,为太祖朱元璋所厌恶,因而并不受宠,1395年,受封为高阳郡王。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新帝初立,根基不稳,急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允炆就着手削藩,这引起各路藩王的强烈抵触,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变”!

“靖难之变”中,朱高煦常伴朱棣身旁,作为大军前锋“攻城拔寨”,并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因而受到朱棣的宠爱,并产生立他为储君的念头!

建文四年,朱棣大军攻破应天,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变”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同年,朱棣登基为帝,是为永乐帝,当时朱棣年龄已然不小,因此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确立储君,但朱棣在朱高炽与朱高煦之间难以抉择。

从私人感情来说,朱棣偏向于英勇善战的朱高煦,但朱高炽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世子,成为储君乃是理所当然!在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后,朱棣还是选择了朱高炽。据《明史》所载: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

觊觎皇位,走上“作死”之路

受封汉王的朱高煦心中很是不忿,他自认功高盖世,应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因此不肯前往云南就藩,留在南京伺机而动。

留在南京的朱高煦居功自恃,仗着朱棣的宠爱为非作歹,并多次构陷太子,永乐十四年,得知朱高煦罪行的朱棣赶其回封地,但这并未断绝他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仁宗宽厚,顾念兄弟之情,虽知朱高煦有反意却不治其罪,反而对其大加封赏。1425年,仁宗驾崩,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宣宗对朱高煦仍极为宽厚,平日里赏赐不断,对他的要求也尽力满足,但朱高煦此人实在“不上道”,宣宗父子的宽厚反而被他视为软弱无能,心中反意不仅没有断绝,反而更加“汹涌”起来。

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426年,再也按耐不住的朱高煦起兵造反,宣宗得知后御驾亲征,准备亲自动手“清理门户”,面对宣宗的“王者之师”,朱高煦未战先怯,且麾下叛军人心惶惶,有哗变迹象,眼看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开城投降,一场叛乱就这么过去了,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

朱高煦投降后,群臣都劝宣宗将其明正典刑,但宣宗仍旧顾念叔侄之情,只是将其贬为庶人,关押于皇城西安门内。造反这等诛九族的大罪都能免于身死,足以可见宣宗宽厚,但朱高煦并不领情,反而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据《明实录》记载:宣宗曾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以一记“扫堂腿”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此等死法空前绝后,古今罕有,倒也配得上朱高煦这个“作死小能手”!

朱高煦为何对皇位有如此深的执念?

朱高煦对皇位的迷恋已经称得上执念,仁宗和宣宗的宽厚都没能使他“迷途知返”,反而心中的反意越来越汹涌,究其根源,朱棣绝对脱不了干系,据《明史》所载:建文四年,朱棣兵败于浦子口,岌岌可危之时,朱高煦率人赶到,绝境逢生的朱棣口不择言,随口就许下一张“口头支票”:“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

就是这么一句话,使朱高煦心中生出了野心,从此生根发芽,再也难以磨灭,最终发展为执念!

真实的朱高煦:

历史上的朱高煦虽也是英勇善战之人,却不像影视剧中那般“率真可爱”,反而是生性顽劣,品行不端,极为“不上道”之人,视仁宗和宣宗的宽厚为软弱可欺,不断在“作死”的边缘来回试探,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当然,朱高煦能有如此结局,朱棣也有一定的责任,有道是君若无信,何以为君,承诺岂能随意轻许!

标签: 皇位根源作死

更多文章

  • 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儿子都有什么结局?朱高炽病死、朱高煦被烤死、朱高燧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儿子,都有,善终

    导读: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儿子都有什么结局?朱高炽病死、朱高煦被烤死、朱高燧善终,永乐大帝朱棣有四个儿子,长大的有三个,分别是长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幼年夭折,朱棣的其他三个儿子都挺有能力。朱棣过世之前,将皇帝之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史称明仁宗。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厚道人,对自己的两

  • 朱高煦投降后为何给明宣宗来了个扫堂腿?结果给被侄子活烤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扫堂腿,来了,侄子

    导读:朱高煦投降后为何给明宣宗来了个扫堂腿?结果给被侄子活烤死,揭秘真实的朱高煦是如何死的?自古皇家寡亲情,若要盘点篡位失败的悲情王爷,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其悲情指数,很少又超过他的。。自从被亲爹一句“勉之,世子多疾”坑了以后,朱高煦先是在谋反的关键时刻选择投降,后来又脑子一抽,给明宣宗来了个扫

  • 靖难之役的主力朱高煦为何最终一家都被杀光?妻子儿子无一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被杀,主力,之役

    导读:靖难之役的主力朱高煦为何最终一家都被杀光?妻子儿子无一幸免朱棣二儿子朱高煦,为什么那么悲催?其实他被人联手给坑了!确实有点背的因素,他老子朱棣曾经抚着他的背说:“世子多病,你要多努力”,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把皇位传给他。但是后来朱棣在大臣的劝谏下,以及太子有个好儿子,朱棣最终没能兑现自己诺言。朱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火烤亲叔朱高煦?剖析汉王朱高煦的造反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王,之路,造反

    导读: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火烤亲叔朱高煦?剖析汉王朱高煦的造反之路虽然朱高炽拼命求情保住了朱高煦的性命,但是他在皇宫里却是待不下去了。暗地里藏着兵器还说自己不想造反,谁会相信呢?朱棣对朱高胞的行为很是气愤,也无法容忍。失去了朱棣信任的朱高煦,只好带着一点银子,在最快的时间内去了远离京城的乐安,想在那儿

  • 朱高煦还有后人吗?朱高煦子女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后人,子女,结局

    导读:朱高煦子女什么结局?朱高煦还有后人吗?朱高煦还有后人吗朱高煦是明代皇子中的“火”字辈,其他兄弟名字中均带有火字,只有朱高煦名字没带火旁,命运的结局却给他补上了,结果死在了火里,也不得不感叹是命运使然。在朱高煦死后,朱瞻基并没有放过他的家人。朱高煦总共生了十一个儿子,其中长子早夭,另外十子全部被

  • 朱高煦造反没被杀,却脑子抽筋给皇上来了个扫堂腿,连累10个儿子全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被杀,扫堂腿,来了

    导读:朱高煦造反没被杀,却脑子抽筋给皇上来了个扫堂腿,连累10个儿子全被杀。以前读了当年明月的历史,总感觉那里面的历史人物棱角分明,似乎很好分辨,或许这不是,当年明月先生有意为之,只是想让人们对历史变得更加有兴趣,但他这一做法无疑扭曲了很多历史人物的多维性。就拿当年最为搞笑的王爷朱高煦来说,他在真实

  • 朱棣为何不传位给英勇善战的朱高煦而是传给肥胖迟钝的朱高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善战,英勇,肥胖

    导读:朱棣为何不传位给英勇善战的朱高煦而是传给肥胖迟钝的朱高炽?说起朱棣想必无人不晓,但谈到他的继承人朱高炽或许少有人知。朱棣一生风云交错,尽管皇位得之不当,然其文治武功实属一代明君。而朱高炽中年登基,仅坐了十个月龙椅便骤然驾崩。人们对他本人的印象除了肥胖就是迟钝,相比之下他弟弟朱高煦高大勇猛,屡立

  • 明朝最悲情王爷朱高煦,一人作孽全家遭殃,十几个儿子全被杀死,妻子无一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一人,遭殃

    导读:明朝最悲情王爷朱高煦,一人作孽全家遭殃,十几个儿子全被杀死,妻子无一幸免。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他性格凶悍,言行轻佻,洪武年间,朱高煦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一同到京城学习,但朱高煦却不肯学,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为此,他爷爷朱元璋很不喜欢他。朱元璋病死后,朱高煦与大哥朱高炽一同到京师南京,他的舅

  • 朱瞻基是如何打败英勇善战的汉王的?明宣宗活烤亲叔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王,善战,英勇

    导读:朱瞻基是如何打败英勇善战的汉王的?朱瞻基活烤亲叔是不是真的?明仁宗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并不喜欢这个儿子。汉王朱高煦自小好武,靖康之役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成祖于危难之中,十分得朱棣喜爱。朱棣对于汉王的偏爱,使汉王起了

  • 面对豆腐渣工程看看明朝的朱元璋是怎样打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豆腐渣工程,是怎样

    明朝初期,朱元璋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江山,因此采取了雷霆手段,甚至亲力亲为狠抓建设,同时对于消极怠工的官员处以极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明朝有个祝枝山,能诗善画,博学多闻,跟唐伯虎、文征明、朱祯卿等人齐名,并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祝枝山写了一本书,书名叫《西樵野记》,书里追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