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最特殊的皇太后——孝静成皇后

清朝最特殊的皇太后——孝静成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22 更新时间:2024/1/1 14:29:28

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养母,议政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生母。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咸丰帝即位之后,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寿康宫,遵照皇太后礼遇奉养。咸丰五年七月初一,康慈皇贵太妃病笃时,咸丰帝感其养育之恩,下诏晋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薨逝,葬于慕东陵,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累加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

人物生平

博尔济吉特氏生于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1812年6月19日),比道光帝小30岁。父为追封三等承恩公花良阿。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皇六子恭忠亲王奕䜣生母,咸丰帝养母。道光五年(1825年)四月初三,年仅14岁的博尔济吉特氏进入皇宫紫禁城,服侍道光帝,初赐号静贵人。道光六年(1826年)初,15岁的静贵人怀孕。道光六年(1826年)四月初七日晋封为静嫔。道光六年十月二十三日(1826年11月22日),静嫔生皇次子奕纲。道光六年(1826年)十二月初一日行静嫔册封礼。道光七年二月初八(1827年3月5日),皇次子奕纲夭折,道光七年(1827年),四月二十日晋封为静妃。时年16岁。道光八年(1828)五月十六,怀孕四个月时流产,时年17岁。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1829年12月2日),静妃生皇三子奕继,道光九年(182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奕继夭折时年18岁。道光十年十二月初七(1831年1月20日),静妃生皇六女,时年19岁,六公主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21岁的静妃生皇六子奕䜣,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静妃的接连生育,导致她体亏气虚,多次生病。道光十三年(1833年)八月十五日,静妃晋升为静贵妃,时年22岁。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1840年),皇后钮祜禄氏崩逝于澄静斋,奕詝时年十岁,道光帝静贵妃抚育皇四子奕詝。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二十五日晋封静贵妃为皇贵妃。道光二十年(1841年)十二月十七日行皇贵妃册封礼,时年29岁。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十二天后,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1850年3月9日),孝全皇后之子皇四子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咸丰即位后,尊静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之寿康宫,时年39岁,以皇太后规格奉养。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恭上皇贵太妃册宝。同时根据道光帝遗诏,封皇贵太妃之子皇六子奕䜣为恭亲王,并加恩恭亲王可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黄色。咸丰元年(1850年)五月十一,为皇贵太妃庆祝四十大寿,寿宴无比隆重。到了咸丰五年(1855),太妃开始生病,一直医药不治。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太妃已病入膏肓。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初一日,咸丰帝为冲喜而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八天后,即咸丰五年(1855)七月初九日巳时(8月21日),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于寿康宫,享年44岁。咸丰五年八月初十(1855年9月20日),咸丰帝追谥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二十日,孝静皇后梓宫下葬于慕东陵。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两宫皇太后于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这样博尔济吉特氏谥号即被改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治元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加谥庄仁。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加谥和慎。这样,博尔济吉特氏的全谥最终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初入宫闱

道光初年,博尔济吉特氏以贵人的身份选秀入宫,之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连续为道光帝生育三子一女,并且位分由静贵人一路升为静妃,可见在此期间博尔济吉特氏很受道光帝的宠爱。之后在道光十三年道光帝将静妃晋封为静贵妃,超越了资历更老的和妃、恬嫔。

六宫之首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道光帝的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病逝。道光帝非常哀恸,同年,道光帝下诏加封静贵妃为皇贵妃,总摄后宫。在清朝后宫,皇贵妃位比副后,地位极尽尊贵,皇后健在时一般不立皇贵妃,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又执掌六宫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六宫之首。

储位之争

孝全皇后留下十岁的独子——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帝,交付静皇贵妃抚养。皇贵妃的小儿子奕䜣与奕詝年龄相仿,同在上书房,十分友爱,犹如同胞兄弟。静皇贵妃也对这两兄弟呵护备至,万般疼爱。但是后来,两人渐渐长大,为了未来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开始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史载,奕䜣文武双全,而且聪明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中国人蔑称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而奕詝为嫡长子,忠厚老实,秉承中庸之道。道光帝原先认为奕䜣之“才”堪此大任,但深为痛惜孝全皇后钮钴禄氏,更爱奕詝,于是为了储位问题犹豫再三。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圣心,教奕詝“藏拙”,也就是不在不如奕䜣的方面和他比试,而在父皇道光帝面前表现“孝子”、“仁君”。果然,道光帝认为奕詝比奕䜣更有“德”,再加上孝全皇后往日的恩情,终于于道光二十六年下定决心立奕詝为储君。但道光帝毕竟可惜奕䜣,就在遗诏中写明,立奕詝为皇太子而即帝位,封奕䜣为亲王。当然由于雍正朝以来的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这份遗诏在道光帝生前未曾公布,是在死后公布的,但遗诏中破天荒地封亲王,反映了道光帝的复杂心理。

尊为太后

据记载,“圆明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继母恭慈皇太后于此。咸丰帝即位,破格奉养仅为先帝侧室又非生母的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这是咸丰帝以道光帝侍奉孝和太后的方式来侍奉康慈皇贵太妃,并且将养母康慈皇贵太妃生辰定名为"慈寿节",每年俱隆礼称祝。而探病问安,又无异于亲子,这些都是逾制报答皇贵太妃的抚育之恩的加倍孝顺之举。咸丰帝曾在上谕中提过“朕在冲龄,仰蒙康慈皇贵太妃抚育深恩”、“抚育朕躬十五载。恩恤优加”。由此可见咸丰帝与康慈皇贵太妃养母子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底,皇贵太妃的病情加重,七月初一日,咸丰帝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咸丰五年七月初九日巳刻,皇太后卒于寿康宫之“爱日春长”,梓宫停放慈宁宫正中。七月二十一日移大行皇太后梓宫到绮春园迎晖殿暂安。咸丰五年九月二十三日正式恭上大行皇太后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咸丰五年十月初一日,咸丰帝钦命孝静皇后丹阐抬旗,于是在孝静皇后身后,其家族改为正黄旗满洲人。

身后事

咸丰帝为康慈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对于配享太庙等事,根据咸丰帝自己的说法,“爰考会典所载,太祖高皇帝三后,惟孝慈高皇后配祔太庙,谥号称高。是别殿奉祀,称号宜殊,非惟前代之旧章,实本我朝之定制。今明禋钜典,朕不敢以感恩之故,稍越常经。景铄鸿名,朕何敢以尽孝之私,致逾定礼。”是咸丰帝自己不想开这个先例。根据《实录》的记录,“皇太后疾大渐,(咸丰帝)复诣爱日春长问侍。巳刻,康慈皇太后崩,上哀恸号呼,摘冠缨,易素服,诣灵驾前奠酒,还养心殿。申刻,复诣寿康宫,奉大行皇太后灵驾至慈宁宫,上翦发成服……上哀恸深至,哭无停声,王大臣等伏地环跪,恳上节哀。酉刻,大行皇太后大殓,奉安梓宫于慈宁宫正中,上奠酒行礼。”基本上是按照标准皇太后的流程进行的。咸丰五年七月二十日(1855年9月1日),孝静皇后的身后事操办完成,第二天(1855年9月2日),咸丰帝因奕䜣在办理皇太后葬礼时礼仪疏略,罢去了他的军机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黄旗满洲都统职务,仍在上书房读书,后来咸丰帝临终时也未把奕䜣列入辅佐儿子同治帝的顾命大臣名单,将他排除于最高统治集团。整个咸丰朝,除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与英法联军谈判,奕䜣几乎没有受重用。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去世,同治帝奉遗诏即位,两宫皇太后(指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祺祥政变,捕杀顾命大臣,垂帘听政。为了在政局稳定得到恭亲王的支持,两宫皇太后于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这样谥号即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加谥庄仁,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加谥和慎,这样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全称就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墓地

孝静皇后死后,葬于清西陵道光帝慕陵的东面的慕陵妃园寝,改称慕东陵。按清朝规制,皇后先于皇帝驾崩的与皇帝合葬,后于皇帝驾崩的则另建陵寝。但是慕东陵却异反常规,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寝,而是皇后和妃子埋葬在一个陵寝之中。根据《新整内务府文件修建工程》中记载,在慕陵妃园寝建成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末,道光帝曾降旨在妃园寝添建石券一座。十月十一日又下谕旨:“妃园寝前层中座石券,着照龙泉峪宝顶(即道光帝慕陵)式样,修建宝顶一座,再行踏看,绘图呈览。钦此。”虽然道光帝决定将静皇贵妃葬入妃陵,但也为她提高宝顶的等级。康慈去世时,为尊父命,又敬养母,咸丰帝谕令诸军机大臣:“将来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拟以慕陵妃园寝做为山陵,惟宝城城后,必须筑墙一道,……至围墙亦有顺路可通。”宝城内葬孝静皇后,宝城外至中间葬十六个嫔妃,使整个妃园寝形成了以孝静皇后为中心的大园套小园的形状。这样既不违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静皇后的位置。为进一步表示孝敬,咸丰帝又决定将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为后陵——慕东陵。

标签: 皇太后清朝皇后

更多文章

  • 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死因成谜的皇后——孝全成皇后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后,死因,唯一一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钮祜禄氏,原满洲正红旗人,后抬满洲镶黄旗,为道光帝的第三任皇后,咸丰帝生母,曾祖父为乾隆朝驻藏将军成德,祖父为穆克登布,二等侍卫、一等男爵颐龄之女。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及重视,从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

  • 为何道光帝亲自祭奠她50次之多?孝慎成皇后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多,祭奠,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帝的第二任皇后,三等承恩公舒明阿之女。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七日(1792年)佟佳氏出生。嘉庆十三年(1808年)封为二阿哥绵宁继福晋。嘉庆十八年(1813年)生绵宁长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驾崩,绵宁继位,改

  • 载淳:出生问题揭秘,为啥野史出入会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入会,那么大

    载淳,即同治帝,出生于1856年,卒于1875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咸丰帝与慈禧所生长子,是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公元1861年载淳始求学,后咸丰帝逝去之前,召匡源、杜翰等军机大臣代替写诏书,拥立载淳为皇太子。咸丰死后,年仅6岁的载淳就登基作皇帝,后慈禧贪恋权力,发动政变,遂改国号为“同治”。同治帝

  • 孝昭仁皇后:三仁皇后中的异类,为何会得到康熙帝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后,异类,康熙帝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属满洲镶黄旗人,生于公元1653年,卒于1678年,清名将额亦都孙女,清太宗元妃侄女,可以说出身背景良好。康熙1677年册封为皇后,康熙1678年驾崩。对于登位皇位仅一年的钮祜禄氏逝世,康熙感到万分悲痛,从逝世之日到三月二十五,康熙每日都要去梓宫前举哀。三仁皇后中的异类,为何会

  • 孝圣宪皇后:雍正帝胤禛挚爱,乾隆帝有多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有多,挚爱,皇后

    孝圣宪皇后,满洲镶黄旗人,生于公元1693年,卒于公元1777年,十三岁入雍正亲王府藩邸格格,雍正元年赐封熹妃,雍正八年受封熹贵妃,她的寿命非常长,且是中国历史上最享受清福的一位皇太后。孝圣宪皇后年仅10岁在康熙皇帝的指婚下与年龄仅13岁皇四子胤禛结合,就这样尚未成年的孝圣宪皇后与胤禛完成了婚配,那

  • 孝仪纯皇后: 乾隆帝弘历的最爱,出身低微为何能得此殊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低微,殊荣,皇后

    孝仪纯皇后即魏佳氏,出身于满族正黄旗,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后来通过选秀被选为皇帝嫔妃。由于进宫长得容貌秀丽,因此深得乾隆帝宠爱。《鸿称通用》里记载,孝仪纯皇后被封为“令妃”中“令”的意思是“聪明睿智”,在《清实录》里言道:“魏佳氏”受封后地位高居列妃之首,因此,出身地位较低的孝仪纯皇后能够得此殊荣

  • 孝淑睿皇后: 嘉庆帝永琰的结发妻子,幸福指数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结发,皇后,妻子

    孝淑睿皇后,是嘉庆帝永琰的首任妻子,满洲正白旗人,道光帝的生身母亲。据高宗的口中直言,乾隆三十九年被父皇指定婚配,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为储君,为了掩饰住这一作法,其婚配对象选为家世背景不太突出的孝淑睿皇后。当然乾隆的这一作法也有人进行歪曲,说是乾隆帝担心外戚干预朝政,且不提从清朝制度上分析外族很难干预

  • 不争不抢清朝后宫最长寿的嫔妃介绍,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寿,嫔妃,后宫

    清朝后宫最长寿的嫔妃是谁?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众所周知,古代人的寿命都不长,根据资料记载,从夏商周到清朝,人们的平均寿命从18岁升到33岁,所以一旦出现寿命较长的,都极易引起关注。在清朝的后宫里,曾经连续三代出现了寿命超过90岁的嫔妃,分别为康熙万琉哈氏定妃、雍正耿氏裕妃和乾隆

  • 他是清朝的末代王爷还是寿命最长的亲王,也是社会贡献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贡献者,他是,末代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过顺承郡王呢?这位亲王其实就是文葵,他不到六岁的时候就承袭了爵位,同时在清朝末期也成为了最后一位王爷。那么为何历史资料小编要说他是末代王室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究竟吧!当初大清晚期,虽然说他也被封为了铁帽子王,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朝廷下发的奉禄,这也是为何他到了后来没什么收入支撑生活

  • 清朝一个靠四个女人联姻的人生赢家吴克善介绍,他的身世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联姻,清朝,身世

    清朝初年,也就是努尔哈赤起家的时候,为了增加自身的实力,让其他部落支持自己,用的最多的一个方法就是政治联姻,而政治联姻里面,满蒙联姻也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蒙古科尔沁的这位男人,正是利用了这个途径,把自己到成为当时后台最硬的蒙古贵族领导着,他就是清朝第一批封的三个世袭罔替的蒙古亲王之一,名字叫吴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