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争不抢清朝后宫最长寿的嫔妃介绍,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不争不抢清朝后宫最长寿的嫔妃介绍,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30 更新时间:2024/2/22 3:38:50

清朝后宫最长寿的嫔妃是谁?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众所周知,古代人的寿命都不长,根据资料记载,从夏商周到清朝,人们的平均寿命从18岁升到33岁,所以一旦出现寿命较长的,都极易引起关注。

在清朝的后宫里,曾经连续三代出现了寿命超过90岁的嫔妃,分别为康熙万琉哈氏定妃、雍正耿氏裕妃和乾隆陈氏婉贵妃。其中,寿命最长的要数康熙的妃子万琉哈氏了,她出生于顺治年间,当上定嫔在康熙年间,升任妃子在雍正年间,死于乾隆年间,一共历经四个王朝,享年97岁!

万琉哈氏出生在一个奴仆世家,一大家子都在为皇帝打工,她也不例外。等到14岁的时候,凭借内务府上三旗宫女选拔而入宫,成为了王的女人。

然而这依旧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哪怕在康熙二十四年的时候,她为康熙生下了第十二个儿子胤裪,也还是没有对她的生活造成什么改善,甚至她年幼的儿子还被送去给一个宫女抚养了。

不过,万琉哈氏本来也没有什么野心,总是知足安乐,不参与任何宫斗,只要自己和儿子平平安安即可。

说到这个儿子,正应了一句老话即“有其母必有其子”,也是一个不争不抢的性格,而正因为如此,他才躲开了九子争嫡的漩涡,安全地保下了小命。

不过这也多亏了那个宫女的教导,其实,说是宫女,却比宫女尊贵得多。宫女原名苏沫儿,是孝庄皇太后的贴身侍女,又是照顾康熙度过天花的恩人,还是教授康熙满语文学的蒙老师。

孝庄皇太后去世后,康熙看苏沫儿整日沉浸在悲伤中,担心她如此高龄还郁郁寡欢,容易积劳成疾,于是就把刚出生不久的胤裪赐给了她抚养。

看惯了政治中尔我诈的阴谋,苏沫儿晚年潜心修炼佛道,并教导胤裪做一个低调谦逊的人,从而躲过了夺嫡的风波。

这个宫女也活到了九十岁后才去世的。

到康熙五十七年,一直不受宠的万琉哈氏终于得到皇帝的恩赐,升了定嫔,当然,还有好几个阿哥的母亲都升了级位。

雍正二年,皇帝下诏封定嫔为皇考定妃,并允许她搬到儿子胤裪的府邸居住。这可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自古以来,很多先帝的妃子不是殉葬,就是关进冷宫、黄陵或者寺庙,一辈子得不到优待,只能等死。

而万琉哈氏既没有殉葬,也不用老死,她能和自己的儿子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或许晚年的幸福感也是她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参加过当年夺嫡的皇子,基本上都被雍正处理地差不多了,而置身事外的皇子就是雍正极力想要拉拢的对象,胤裪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在胤裪被上书弹劾的时候,是雍正保住了他,并封其履郡王,他的母妃也得到了善待。

另外,乾隆年间的时候,胤裪还是皇帝的孝贤皇后的堂姐夫,所以有这么一层姻亲关系的庇佑,乾隆对胤裪还是礼遇有加的,曾封他为履亲王,并且多次探访定妃。

不管是万琉哈氏本身的与世无争,还是儿子胤裪的低调谦逊,亦或两位皇帝的尊崇爱戴,都有可能是促成定妃如此长寿的原因。

所以,认清自身的优劣事态、看清环境的形势变化相当重要,不属于自己的怎么争抢都没用,知足常乐才是长久立世之道。

标签: 长寿嫔妃后宫

更多文章

  • 他是清朝的末代王爷还是寿命最长的亲王,也是社会贡献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贡献者,他是,末代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过顺承郡王呢?这位亲王其实就是文葵,他不到六岁的时候就承袭了爵位,同时在清朝末期也成为了最后一位王爷。那么为何历史资料小编要说他是末代王室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究竟吧!当初大清晚期,虽然说他也被封为了铁帽子王,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朝廷下发的奉禄,这也是为何他到了后来没什么收入支撑生活

  • 清朝一个靠四个女人联姻的人生赢家吴克善介绍,他的身世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联姻,清朝,身世

    清朝初年,也就是努尔哈赤起家的时候,为了增加自身的实力,让其他部落支持自己,用的最多的一个方法就是政治联姻,而政治联姻里面,满蒙联姻也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蒙古科尔沁的这位男人,正是利用了这个途径,把自己到成为当时后台最硬的蒙古贵族领导着,他就是清朝第一批封的三个世袭罔替的蒙古亲王之一,名字叫吴克善

  • 清朝严格的”高考“选拔制度,这四类人连续三代不准参加考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考,清朝,三代

    2020年,全国参加的高考人数已经达到了1071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人,高考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看到很多高三学子挑灯夜战彻夜苦学的样子,不得不令人心疼。其实随着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起码有机会参加这次全国最大的考试,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比

  • 清朝科举考试中的趣事儿:考生借案板,油板当书桌,考完衣服锃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锃亮,案板,科举

    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中广大士子改变自身命运的考试,分会试、乡试、和县内小考,无论是哪一种试,都趣闻多,让人忍俊不禁。清末民初大才子齐如山有幸参加过县内小考,翔实地记录了其亲身所 历点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宝贵研究资料。县内小考是上述三类考试中最低级的,只要参加过考试,就可以称为 童生,而通过考试

  • 历史上比范进倒霉一千倍的清朝湖南考生介绍,只好泪别科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科举,湖南,清朝

    想必,大家对清朝著名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的重要角色范进的印象很深刻了吧,几乎人人都把他当成了科举[古代的高考]受害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此人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了漫长的34年,直到54岁才成为秀才;而后不顾岳父胡屠户的冷嘲热讽,瞒着家人参加了乡试,竟运来废铁成金,得到主考官的同情,终于让他高

  • “学霸”康熙大帝曾经参加科考,并且高中探花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科考,探花,大帝

    今天是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二百年前,据说,康熙皇帝曾经以“龙儿”为名,参加科考,并且高中探花。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是个著名的全才人物,他通晓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他一生好学,在位六十一年,几乎年年如一日的早起学习,最后,死都是死在书屋中,绝对算得上皇帝中的学霸。那么历史上的康熙到底有没有参加过

  • 清朝人”高考“时,考官如何防止考生作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考,考官,清朝

    清朝“高考”时,清朝朝廷如何防止考生作弊?现代人看完哭笑不得中国科举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其影响也是极为复杂深远的。不过,不管怎样,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因为通过科举考试能够做官,当老爷,能够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好处这么大,自然就有人打起来歪主意。但是朝廷还是希望科举考试公

  • 清朝”高考“有多难,看看科举考试的大纲,你能考上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考,你能,科举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如何选取天下人才为己用,是每个君王都要考虑的事。先秦时期,主要采用“世卿世禄”以及分封天下的诸侯、卿、士等等。也就是说,当官的基本上都是些贵族子弟,世代延续,平民唯一上升的渠道就是上战场杀敌立功。到了汉代,选拔人才的方式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由各级地方官吏推荐德才兼备

  • 因为士兵没有吃西瓜,年羹尧才被杀害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被杀,西瓜,士兵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年羹尧其实挺有意思的,有意思的地方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的,那就是话说他有一次和雍正在一起看这个士兵操练的情况,结果你猜怎么着,年羹尧让这些士兵吃瓜,结果这个年羹尧就被杀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哦,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其实说这个

  • 反复无常经常举起反清大旗的王辅臣,康熙为何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反复无常,大旗,杀他

    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满洲军一直就对中原虎视眈眈,到了皇太极,也一直没有入关,直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率领满洲军入关,扶持年幼的福临继位为帝,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顺治帝,大清这次得以步入中原。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其中不乏一些能征善战的勇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位,就是在顺治帝死后,留给了康熙帝,可惜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