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都是母亲出身卑微,为何允禩遭到嫌弃,而嘉庆就可继承皇位?

同样都是母亲出身卑微,为何允禩遭到嫌弃,而嘉庆就可继承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80 更新时间:2024/2/29 0:57:03

1795年农历九月初三,正是乾隆登基六十周年的日子,也就是在这一天,乾隆将公布皇储究竟是谁。话说,自雍正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后,储君是谁,就成了天下最大的秘密。早在1773年,乾隆就将立储诏书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随后的这22年,匾额后的名字就成为天下臣民最热衷猜测、却又始终没有确切答案的谜题。直到九月三日这天,这一切终于真相大白:皇十五子永琰被立为皇储,因为永是常用字,为了绕开避讳的麻烦,永琰因此改名颙琰,在三个多月后的新年,正式登基,是为嘉庆皇帝。

而在悬念即将揭晓的一刹那,永琰的内心其实并没有多少波澜,因为就在前一天晚上,和珅就献给他一柄玉如意,这其中的含义,傻子也都明白。只是,让和珅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弄巧成拙了:永琰并没有记下他的拥戴之功,反而在后来惩处他时,这事儿成了头条罪状,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而在九月三日这天的永琰,不仅体会到了即将迈人生巅峰的喜悦,也知道了什么叫母凭子贵:她的生母、早已去世的令懿皇贵妃被追封为皇后。也直到这时,永琰才明白为何他的皇阿玛没在她额娘生前封后:避免人们通过立后猜出皇储究竟是谁。

说起令妃来,这大概是乾隆朝后宫中最大的黑马。这个本是内务府三旗包衣出身的魏姓女人及其儿子,拿走了后宫盛宴中最大的蛋糕,这恐怕是她刚入宫时,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情。毕竟,内务府三旗包衣,是皇室的家奴,虽然只是一种身份上的认定,但家奴就是家奴,出身注定了卑微。所以,令妃和他的儿子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清宫的奇迹。

而这一切,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允禩。允禩的母亲卫氏被康熙封为了良妃,虽是五妃之一,地位尚可,但良妃最大的问题也是出身卑微:她出身于辛者库。所谓辛者库,是包衣的一种,因为良妃并不是罪籍,所以她这个辛者库和一般的包衣佐领其实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康熙的良妃与乾隆的令妃,出身都差不多,只是令妃的儿子嘉庆最终成了皇帝,而良妃的儿子允禩,按正史说法,正因良妃出身卑微,最终失去成为皇储的资格。那么,同样是出身卑微,差距为何这么大呢?

先说一下允禩的为人。他做人的口碑很好,在皇子和朝廷中威望都比较高。而他在18岁时,就被康熙封为贝勒,成为康熙诸子中最年轻的贝勒爷,可以看出康熙对他的喜爱。另外,康熙将最难管理的内务府交给允禩打理,也可以看做是康熙对允禩的信任和对允禩才干的认可。

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康熙其实并不嫌弃良妃的出身,但满汉大臣众口一致的推荐允禩为太子,让康熙感到了害怕。因为太子一旦确立,将会以太子为中心形成一个新的政治势力。而允禩在朝野中威望如此之高,真的成为太子,这康熙怕是要成孤家寡人了,甚至可能会被架空从而被迫交出权力。所以,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康熙也就立即否决了允禩。但他心中真正的理由,又登不上大雅之堂,只好寻个出身卑微的借口,来堵住悠悠之口。

也正是经历了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教训,雍正发明了秘密立储之法,这就避免了一旦储君公开,会形成以储君为中心的政治势力的弊端,从而避免了父子之间的猜忌,稳定了朝局。乾隆是这一制度第一个受益者,嘉庆则是第二个。只不过,不知道雍正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康熙也秘密立储,那么,这个储君会是谁呢?雍正还会成为皇帝吗?

标签: 嘉庆都是皇位

更多文章

  • 嘉庆帝的昌陵和乾隆爷的裕陵地宫内刻满佛经佛像,恰似地下佛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佛堂,宫内

    秦始皇陵被项羽一把大火烧三月之久而毁,至今已无从知晓其是否属于“黄肠题凑”式的木椁室。不过,无论是怕被盗还是火焚,到了东汉时已基本上废弃了木椁玄宫的墓葬,渐以砖石砌之。这种砖石砌筑的地下玄官,发展到明代时已是形局俱全了。清代的帝王葬,完全以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形式而筑,局部建筑和名称有所改动而已。如果

  • 嘉庆为何急于杀了乾隆心腹,和珅死后嘉庆为何后悔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嘉庆,乾隆,心腹

    和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在乾隆的庇佑下肆无忌惮,搜敛了无尽家财。乾隆活着的时候,和珅曾数次闯祸,犯了许多大错,然而,皇帝却偏爱这位“脑满肠肥”的精明家伙,始终没将其定罪。嘉庆登基后,把目光瞄向了早就看不顺眼的和大人,费尽心思查找罪状将其灭了满门。然而和珅出身卑微,家境贫寒。那么,如此出身的和珅

  • 嘉庆帝“得罪”俄国,惹怒沙皇一世,拿破仑一个举动帮助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拿破仑,俄国,沙皇

    在1804年的时候,拿破仑在法国加冕称帝,此时古老的东方中国正是嘉庆皇帝的朝代,两个素未谋面的帝王之间尽管隔着很远,但是因为拿破仑的一个举动,却帮助了中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得从1803年的时候说起,当时的刚刚继位的沙皇一世刚刚继位,为了搞好一下和周边的邻里关系,就向中国发了一封公函,意思是向清

  •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为什么没有株和珅九族?嘉庆与雍正相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庆,雍正,要杀

    嘉庆帝为什么要杀和珅呢?一个皇帝要处置一个重臣的时候,往往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臣之权威胁到了皇权。和珅在乾隆朝时,深得乾隆信任,权力滔天。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和珅能就此止步,老老实实当一个听话的臣子,嘉庆有可能还会放他一命。可偏偏和珅,不止想当乾隆朝的权臣,还想要在嘉庆帝时继续维持自己手中的

  • 如果此人不死,根本轮不到嘉庆当皇帝,乾隆晚年都还念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乾隆,此人

    纵观清朝的皇帝,可以看到,不仅国力在逐渐下降,就连皇帝的资质能力也是在逐渐下降的。想当初,不管是征战沙场的皇太极,还是英年早逝的顺治,或者是开创了一番伟业的康熙,亦或者是雷厉风行的雍正,他们都是杰出的帝王,都显示了他们卓越的政治能力。乾隆虽然不及他的祖辈,但也算是资质上乘的,加上清朝经过雍正的整治,

  • 封建末世:嘉庆二十五年,嘉庆皇帝猝死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嘉庆,避暑山庄,寝宫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皇帝颙琰猝死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烟波致爽殿里。对于嘉庆之死,《清仁宗实录》记载:响夕,上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那木多尔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铺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宁。戌刻,

  •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为银子杀掉和珅?非也,原因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庆,杀掉,四个字

    大贪官和珅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和珅最大的失误,也是最致命的失误,“没想过大靠山乾隆死了我怎么办。”和珅的失误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被抄家不说,最后还丢了命。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病死,嘉庆即位。次日,和珅即被革职拿问。正月初七,和珅就被交刑部审讯,府邸也被查抄。正月十一日,嘉庆发布了上谕,他历数

  • 清朝嘉庆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从嘉庆皇帝本人遇刺中就能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嘉庆,遇刺,能看

    纵观嘉庆一朝,确实没有发生对后世有重大意义的事,值得一提的是由来已久的白莲教起义被镇压下去; 之后又一改乾隆年间的做法,平反文字狱稳定人心,励志振兴大清,然而现实骨感却一次又一次的将这个君王的理想和抱负消磨的只剩下苟且偷安的想法了。嘉庆八年的一天,嘉庆皇帝乘坐仪仗从圆明园赶回紫禁城办公。在途经神武门

  • 刘墉欲告老还乡,嘉庆不允,乾隆说了句宫灯歪了,嘉庆立刻准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庆,刘墉,乾隆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是乾隆年间少有的清官,因为人正直,为民办事,在剧《宰相刘罗锅》中也是深得乾隆信任,百姓也十分爱戴他。乾隆一生文治武功,晚年自封为“十全老人”,一生都以自己的皇爷爷康熙为楷模。乾隆在即位之初曾立下誓言:假如能在位60年,当传位于皇太子,不敢和圣祖爷康熙比肩

  • 乾隆盛世不过是徒有虚名,嘉庆皇帝也是被乾隆所拖累,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嘉庆,徒有虚名

    清朝历经了200多年,一共经历了12位皇帝,大家可能都只到光绪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窝囊的,一直被慈禧所支配,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当中,连他本人的私生活都不能左右,更不用说是掌握实权了,其实光绪在位时也是有想法的,比如他提出的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刚开始的时候慈禧是一直在支持他的,但是维新党派的轻浮与旧势力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