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卞玉京送别诗之巅峰之作《剪烛巴山别思遥》,堪比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卞玉京送别诗之巅峰之作《剪烛巴山别思遥》,堪比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41 更新时间:2024/3/13 5:34:54

剪烛巴山别思遥

剪烛巴山别思遥

送君兰楫渡江皋

愿将一幅潇湘种

寄与春风问薛涛

我就是通过这首诗认识大才女卞玉京的。这首诗才华横溢才情满满。是送别诗的巅峰。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却给不了确定的时间。巴山是四川的山,指巴蜀一带。“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晚上的雨让秋池的水上涨了。“何当共剪西窗烛”,什么时候才能够一起在西边窗前剪燃起的烛火,“却话巴山夜雨时”再回头来和你讲述现在巴山夜雨的情景。

李商隐在自己归期不定,巴山下起大雨的时间思恋朋友。感叹什么时候才能够一起在西窗旁剪烛火,和朋友讲述现在巴山下雨的情景。

再来看看卞玉京这首诗。“剪烛巴山别思遥”。“剪烛“的意象是:在寂静的夜晚,在窗前点着烛火,火光照亮着窗台。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大家几乎能听见窗外的一切声响,雨落在地上、落在池塘里的声音都那么清晰。我和你褪去尘世的繁华,远离外界一切纷扰和世俗,心非常静,毫无杂念。我和你一起聊着天,玩着这蜡烛的火焰,看着这火焰太亮了静静地慢慢地剪掉一点。“剪烛巴山别思遥”这句诗的意思是:剪烛火还是和李商隐上面那首诗里那样剪烛火,巴山还是李商隐那时的巴山,在巴山剪着烛火,不要担心路途遥远。

“送君兰楫渡江皋”。兰楫是兰花木做的舟楫,兰表示珍贵芬芳典雅,修饰舟楫,楫是划船的桨。皋指湖泊。这一句紧接上一句,在巴山剪烛不要担心路途遥远,送君一幅兰楫用来渡过江河湖泊。

第三句“愿将一幅潇湘种”。对"潇湘"的理解:古代娥皇女英被称为湘夫人,染了湘夫人眼泪的竹子被称为潇湘竹或湘妃竹,湘夫人死于湘江之间。另外林黛玉也被称为“潇湘妃子”。潇湘可以理解为有才情、有文化、有诗情、有真情、有历史沉淀的意境,种“种植”。“愿将一幅潇湘种”:希望将一幅潇湘竹种下。湘夫人由于思恋爱人,眼泪流到了洞庭君山岛的竹子上,让竹子染上斑斑泪痕,这种竹子被唤作潇湘竹,潇湘竹上残留着湘夫人的思恋和真情,情意浓浓,被当做潇湘洞庭一带的特产。“愿将一幅潇湘种”是愿意将一幅饱含深意和思恋的潇湘竹种下。“一幅”常用来指一幅字或一幅画,这儿用一幅来形容潇湘竹表示在作者眼里,这潇湘竹如一幅画一样地展示,一幅一幅,展示潇湘竹的文化品位和形态。

第四句“寄与春风问薛涛”紧接上去,将潇湘竹寄给春风去问候巴蜀之地的大才女薛涛。“寄与春风”是浪漫主义,潇湘竹和春风都是很有诗意的意象,将潇湘竹寄与春风展示了诗人高雅的追求和品位。“问薛涛“:问候薛涛。薛涛是唐代大才女,才情无限,写了无数首优秀的诗篇,制作的薛涛笺流传极广,常被用来写情诗表达爱慕。这第三句和第四句"愿将一幅潇湘种,寄与春风问薛涛”是在向朋友表现巴山一带也有薛涛等唐代大才女,你此去虽路途遥远,但不要悲观,目的地也是个有文化的好地方,要对自己的前景抱有信心。

这首诗才情无限,别致典雅,乐观积极,诗歌展现的品位和追求非常高雅。

我们来体会下大才女卞玉京这首诗的内心和情感变化。“剪烛巴山别思遥”是在剪烛一样宁静、深情的心态进行劝诫和关爱,“你不要担心路途遥远“,坦诚地叙述,情意深深、感情真挚,但情绪还是平静的。然后情绪立即上升,“送君兰楫度江皋”,给君一个非常好的舟楫来度过江河湖海,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同舟共济,是愿景和期望。“愿将一幅潇湘种”,作者希望将一幅潇湘竹种下,作者的强烈的文化情怀顿时喷发,且这时作者的情绪按捺了下来但亟待爆发。“寄与春风问薛涛”,要将潇湘竹代表的心情、心愿与文化的寄给春风去问候唐代大才女薛涛。作者这情怀如滔滔江水,奔流不觉。

送别本来是极其悲哀伤心的事情,各种折柳啊、不舍啊等等,一般的送别诗都是极其悲哀低沉的。

比方说李白最著名的送别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觉得李白的这首送别诗简单,就是李白乘船要走了,突然看见汪伦在一遍踏脚一边唱歌,然后就突然感叹桃花潭水好深但不及汪伦送我的情谊。句子单纯如水。

再看卞玉京的这首诗,“剪烛”、”巴山”展现情趣和文化,“别思遥“是对朋友的叮嘱和关切,“送君兰楫”展现关心与帮助,“兰楫”再次展现文化与品位,“潇湘种”让文化、品位、心情与情绪喷发,“给予春风““送薛涛”让文化、品位、心情与情绪达到高潮。并且这首诗有叙述、有感叹、有关心、有愿景,情绪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卞玉京这首诗的基调非常积极向上,先劝友人不要怕路途遥远,再表达关心之情,送君兰楫度江皋,再侧面告诉友人目的地也有薛涛等唐代大才女,也是个有文化的地方,还是用“愿将一幅潇湘种,寄与春风问薛涛”这样激昂的情怀与诗句。

大才女卞玉京在送别时竟然写出如此积极向上的诗,毫无低沉之色,真是女中豪杰。

一代大才女卞玉京创作出的这前无古人的送别诗一扫送别诗低沉哀怨消极的风格,思想情感积极向上。才华横溢,才情无限,绝对是送别诗的巅峰。

标签: 之作送别巅峰

更多文章

  •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明朝戚家军最后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辉煌,兵怂怂

    天启元年,3月12日,后金铁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前去围攻沈阳城。固若金汤不是白叫的,后金这一会依旧是难以有什么成果,但是明朝的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为贪图军功,竟然带着人马出城迎敌了。之所以明军靠着边城,能够几次三番的抗击八旗兵,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明军是接着坚固的城池,和猛烈的火炮,在城墙上积极

  • 被瓦剌俘虏的朱祁镇能两度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俘虏,当上,两度

    在明朝的历史上,朱祁镇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皇帝,因为他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登上皇帝宝座的人。在朱祁镇第一次当皇帝的第十四个年头,也就是公元1449年,为了彰显明朝的威严,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忽悠下,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可是让朱祁镇意外的是,这次却打了个大败仗,自己也当瓦剌的俘虏。为了保

  • 朱厚熜:是永乐大帝朱棣后代,都继承了哪些优良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永乐,大帝,后代

    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孙的孙子,兴献王朱祐杬之子,生于1507年,卒于1567年,即明世宗属于明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于公元1521年崩驾,因无嗣,朝中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和商量,由其堂弟朱厚熜继承其位。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税等,开创了“嘉靖中兴”局面,为后张居正改革等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其执政后

  • 明朝嘉靖帝朱厚熜被宫女行刺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行刺,嘉靖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皇帝的地位是最为尊贵的,但同时皇帝也是最容易受到觊觎和被刺杀的人。就比如说被后世称之为“天下第一帝”的秦始皇,在当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了他的命。在唐朝,皇帝李显也是被自己的妻子和非常疼爱的女儿联手下毒毒死的。在明朝时期,嘉靖帝朱厚熜也曾被宫中的一众宫女们联手刺杀,不过最

  • 有勇无谋的大明王爷朱高煦,一生都在觊觎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明,有勇无谋,都在

    大明皇朝在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来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开始稳定,皇朝慢慢进入正轨。到了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越发强大,而作为成祖朱棣的儿子们自然成了这个大王朝的直接受益者。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有传统,一旦继承者即位,就要尽早议立太子。而作为朱棣的三个儿子,都希望能成为王朝的未来接班

  • 盘点历史上著名的起义军都用的什么口号 朱元璋起兵的口号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口号,起义军,起兵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人起兵口号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封建王朝时期,每当到了朝代交替的时候总会有起义军的出现,但是想要起兵也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成的。首先就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比如说清君侧,反清复明等等。其次就是要取一个响亮的口号了,而由于起义军首领的个人性格、学识等的差异,口号也有不同

  • 劝朱棣造反的两位谋士都是谁?朱棣造反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造反,谋士,两位

    我们昨天讲朱棣的时候提到他的两个谋士,一个是和尚道衍;另一个是相术大师袁珙。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道衍被后世称为黑衣宰相,他本名叫姚广孝,是长洲(今苏州)人。姚广孝1335年出生在一个行医世家,他们家在当地也非常的有声望,毕竟悬壶济世、救人于疾病之中的医者在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姚广孝对行医问药不

  •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怎么葬送掉大明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明朝,是怎么

    说到崇祯,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1644年春天,京城里一片兵荒马乱,因为,李自成率军攻进了紫禁城。之后,崇祯亲自敲钟,但却没有一个大臣来上朝,使得绝望的他带着一个随从爬上了北边的万岁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伴随着崇祯皇帝的逝世,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的朱氏王朝就此结束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

  • 明朝开国将领汤和为什么没能善终?汤和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善终,是怎么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汤和的故事,在明朝历史上,曾有一位著名的开国将领,名叫汤和。说起汤和,很多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应该都非常熟悉。因为此人的故事,实在是太过传奇了。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会参加农民军起义,就是因为汤和介绍的原因。后来明朝开国之后,汤和亦凭借军功,逐渐受封为信国

  • 嘉庆皇帝被宫女勒死的真相:自作孽不可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嘉庆,勒死,宫女

    宫内关系错综复杂,宫中常住人口就是皇帝、皇帝的三千妃嫔、宫女、太监。至于皇宫的守卫,都不是常住人口。此次我们的主角是宫女和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从此以后也不是皇宫的常住人口了。这场刺杀,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因为根本不会去想。这个压根不该发生的事,历史上真的发生了,还发生在历史上奇葩皇帝最多的明朝,所以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