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光荣的背后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载浮载沉的人生道路

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光荣的背后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载浮载沉的人生道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16 更新时间:2023/12/4 11:40:00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出现了变化——乾隆皇帝要一统天下思想文化,于是疆场厮杀转为文化清理,风云际,纪晓岚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此前,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曾点评过许多学术典籍与名家诗歌,也撰写过家喻户晓的《阅微草堂笔记》,然而这些都无法与《四库全书》相媲美。《四库全书》成为纪晓岚一生最大的荣光。这荣光的背后,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载浮载沉的人生道路。

网络配图

1724年,纪晓岚诞生于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崔庄。他的出生被附会了种种神奇之说:祖父纪天申梦见一道火光闪入楼中,随后纪晓岚出生;还有人说纪晓岚是火精转世:献县自五代时期就有驱赶火精的习俗,相传火精为女性,赤身出现在火光中。纪晓岚出生前一天,当地又发现了火精,人们敲打铜器来驱赶,火精闪入纪家,这时纪晓岚出生,耳垂有穿痕,脚白而尖,状若缠足,像极了火精;除了火精转世外,还有蟒精、猴精投胎的传说:纪家附近有大蟒,纪晓岚出生之后,大蟒消失;纪晓岚从小喜欢吃榛栗梨枣,一吃就停不住口,性子又喜动,无事也不能安坐片刻。这种附会还联系上了纪晓岚的名字,他名“纪昀”,字“晓岚”,“昀”意为日光,以它为名就是和光怪有关。

在野史传说中,名人的诞生常伴有异象发生,可是像纪晓岚那样出生之后还总是有神奇表现的就很少见了:两三岁时,几个身穿彩衣、佩戴金钏的泥娃娃和他一起玩耍,亲切地叫他弟弟;四五岁时,纪晓岚两目如炬,在黑暗的地方看东西没有丝毫障碍,七八岁后,视力才慢慢变得像普通人一样;31岁考进士前问卦,测了一个“墨”字:“黑”部拆开是二甲第四名,下面四点是“庶”字脚,士为“吉”字头,预示进翰林院作庶吉士,后来果然如此;不惑之年任福建学政时,试院里唐柏的树梢上夜现两位红衣人,向他拱手作揖,渐渐消失——这诸多奇景,并非坊间传闻,乃是纪晓岚自己说的,都可以在他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找到。不光纪晓岚如此,据他讲,他的一些亲友也多有离奇经历,如果把《阅微草堂笔记》里面纪晓岚及其家人朋友的种种离奇遭遇汇集起来,大概可以编作一部清人奇遇记。

读者一定很想知道,有着各种传奇经历的纪晓岚到底是什么样子。根据清代人的描述,他“貌寝”、“短视”,也就是说,不光容貌丑陋,还是个近视眼,个子好像也不高。不过,纪晓岚生性机敏,喜欢嘲谑,小时候一起读书的同学,长大后同朝的官员,都没少受他的戏弄。他的恶搞往往和文字有关,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有一次,年幼的纪晓岚和邻家几个小孩踢藤球,刚好踢中路过的知府轿子。知府拾起藤球,孩子们派纪晓岚前去要。知府见其出众,就出了一副对联给他:“童子六七人,独汝狡。”纪晓岚说:“太守二千石,唯公……要是你把球还我,就是‘唯公廉’;要不还便是‘唯公贪’了。”知府叹其聪敏,于是把球还给他。

长大后的纪晓岚,对文字更是机敏。一年夏天,宫中新添了不少扇子,乾隆皇帝命纪晓岚为自己最喜欢的一把扇子题字,选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七绝诗《凉州词》。这首诗的原文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题写中,纪晓岚却不慎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掉了。乾隆皇帝看完后,很不高兴地把扇子丢回给纪晓岚,说他有欺君之罪!纪晓岚一看才知道漏写了一个字,他不慌不忙,缓缓地说:“禀圣上,这不是诗,而是一首词,让微臣吟诵给圣上听: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经纪晓岚这么一断句,一首《凉州词》果然由诗变成了词。乾隆皇帝哈哈大笑,连连夸赞纪晓岚机敏过人。

网络配图

纪晓岚还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易喜易怒,喜欢道听途说,到处讲述自己的离奇经历,甚至屡屡对好奇者脱下鞋袜,展示自己那宛若裹足的尖脚。他的日常生活也迥异于常人:不吃米面,饮食以肉为主,一顿两三斤;虽喜食肉,却绝不吃鸭肉,总觉得鸭肉腥秽,难以下咽,一次不慎误食,立刻大吐;善吸烟,用一支很大的烟锅,人称“纪大锅”。

纪晓岚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人,关于他的奇闻异事从乾隆时期就开始广为传播。人们欣赏和喜爱他的机智,又在流传中添油加醋地加以演绎,甚至无中生有,把不相关的事,如与和珅的水火不容也附会在他身上。实际上,历史上的纪晓岚从来没有戏弄过和珅,反而在好友曹锡宝上折弹劾和珅时从旁劝阻。纪晓岚之所以被塑造成影视剧中不惧权威的理想人物,只是凝聚了民间对其幽默、正直、机智和才学的想象。作为传奇人物,纪晓岚的幽默机智遮掩了他的真性情;作为官员,他的飞黄腾达掩盖了他的坎坷与心酸。

纪晓岚和其他人一样,是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的。相比于屡试不第的蒲松龄,纪晓岚幸运得多:17岁应童子试,成为秀才;24岁参加乡试,名列第一;31岁高中进士,廷试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文学侍臣生涯。纪晓岚在翰林院期间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扈从伴驾,写作词章。乾隆皇帝也是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所以纪晓岚写作了不少恭维、唱和的诗作。这类诗歌往往四平八稳,以歌功颂德为主,现在看来无甚意味,但在当时对于纪晓岚来说却非同一般。它们为纪晓岚赢得了乾隆皇帝的欢心,得到“天语嘉奖”,而乾隆皇帝的赏识,对纪晓岚的一生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从1756年进入翰林院,到1768年晋升为侍读学士,纪晓岚度过了一段顺利平静的时光。因为乾隆皇帝的赏识,他得以步步高升:1763年官任福建学政,升侍读;1768年,按常规本来应该外出任职,准备补授贵州都匀府知府,但乾隆皇帝因为他学问素优,认为出任地方官员不能尽其所长,特命加四品衔,留任左春坊左庶子,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这种破例提拔在当时社会是很荣耀的。然而,就在纪晓岚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这一年,人生出现戏剧性的逆转,获罪落马,昔日朝中宠臣,今日阶下罪囚,被发配到乌鲁木齐。

网络配图

导致纪晓岚人生出现重大转折的是卢见曾案。1768年,刚刚上任的两淮盐政尤拔世向盐商索贿不成,上奏折揭发上一任盐政普福,说他在任职期间营私舞弊、挪用公款,由此引发乾隆皇帝的震怒,下令彻查。因历任盐政均有营私侵蚀行为,已退休很久的两淮盐运史卢见曾也被捕入狱,乾隆皇帝下令“即行严密查封,无使少有隐匿寄顿”。然而查抄卢家时却发现他家中没有什么值钱之物,乾隆皇帝很生气,认为是有人通风报信,使得卢家转移了财产。随后,查明通风报信的人就是纪晓岚。纪晓岚和卢见曾是什么关系呢?纪晓岚有3子3女,长女嫁给了举人卢荫文,而卢荫文的祖父就是卢见曾。当时纪晓岚已晋升为侍读学士,得以出入宫廷,听到一丝风声后就告诉女婿卢荫文,朝廷正在查办两淮盐务。卢荫文随后又见到了过从甚密的郎中王昶,王昶告诉他是历年盐引的积弊被揭发了,于是他赶紧送信回家。结果自然是悲惨的,纪晓岚和王昶因泄密获罪,主犯卢见曾则死在狱中。

纪晓岚的这段经历在史书上找不到什么痕迹,民间的版本却是生动有趣:纪晓岚既担心姻亲,又顾虑惹祸,于是用空白信封密封了盐和茶叶,命人连夜送往卢家。卢见曾最初不解,再三揣摩,悟出了其中的秘密:盐案查(茶)封,于是马上转移资产。民间还流传着纪晓岚应对乾隆皇帝讯问的精彩回答:“皇上严于执法,合乎天理之大公;臣惓惓私情,犹蹈人伦之陋习。”乾隆皇帝闻言,为之一笑。戏说虽然精彩,但是纪晓岚的人生确实因此发生重大转变。他被贬戍乌鲁木齐约两年半的时间,因其文采出众,在戍所主要做文案工作,行动也比较自由,并未因此受多少苦,反而因为西域的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1770年,纪晓岚47岁时,受乾隆皇帝恩命赐还,于次年6月长途跋涉回到北京,再入翰林。

初入翰林,为新科进士;再入翰林,为赦罪犯人。当年挥斥方遒的青年,此时已深刻体会了世事无常和人生艰难,不复当年心态。“人生快意果有失,一蹶万里随戎旃”,这是对以前快意人生的后悔;“少年意气已萧索,伤禽宁望高飞翻”,这是对前途莫测的恐惧;“毋乃怪我趋营猛,讽我宴坐娱林泉。拈花微旨虽默契,拂衣未忍犹留连”,这是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友朋知己尚必报,况乃圣主恩如天”,这是彷徨之后决意仕进的选择——这些诗句都出自纪晓岚刚从乌鲁木齐返京后写作的《幽篁独坐图》,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

网络配图

虽然遭受挫折,纪晓岚还是义无反顾地再次投身仕途。返京的当年10月,纪晓岚迎銮密云,正值土尔扈特部归顺,龙颜大悦,纪晓岚作了文章进献,得乾隆皇帝嘉奖,复授翰林院编修。1773年,朝廷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得大学士刘统勋的推荐,被乾隆皇帝任命为四库全书馆总纂修,这一年纪晓岚刚好50岁。对他而言,总纂《四库全书》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前后花费10年之功。因整理《四库全书》、纂修总目有功,纪晓岚此后平步青云:被提拔为内阁学士;授兵部侍郎、御史、礼部尚书;又调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1805年2月,纪晓岚离开人世,当时他已升任为协办大学士18天。

晚年的纪晓岚,虽官高名显,但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终是文学侍臣,形同俳优。1785年,员外郎海升殴死发妻,身为左都御史的纪晓岚参与审案,被乾隆皇帝斥为“无用腐儒”;1786年,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家奴刘全仗势招摇,此事与纪晓岚无关,而乾隆皇帝在上谕中明确怀疑纪晓岚,揣度他对和珅心怀不满而暗中唆使,此事后来虽未牵扯到纪晓岚,但纪晓岚内心之恐慌可想而知,因此言行也愈发隐忍顺从,闲居之时也只是独坐焚香著述而已。至于乾隆皇帝驾崩之后,嘉庆皇帝即位,更是将纪晓岚当做元老对待,有客气而无实质上的任用,否则也不会到他行将就木才予其大学士之衔。

但是不管怎样,纪晓岚做官做到死,在学术盛兴的乾嘉时期,这种选择也是耐人寻味的。同时期的大诗人、思想家袁枚,年长纪晓岚8岁,少年成名,高中进士并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但却没有留下来,而是外放知县,仕途辗转十几年后归隐随园,寄情山水;同年进士钱大昕,和纪晓岚齐名,人称“南钱北纪”,亦在盛年辞官,致力于学术;同一时期在史学上有很高成就的章学诚,考中进士、外放官员之后选择不去……对比这些学者,作为学者的纪晓岚是世俗的,作为官员的纪晓岚则是孤寂的、无奈的。纪晓岚集官员、学者、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若从价值角度论,他首先是一位学者,留下了《四库全书》,在学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标签: 是一个编纂光荣

更多文章

  • 阿济格是谁?乾隆为什么不肯放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放过,不肯

    乾隆四十三年,距离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这几位与当今天子有沾亲带故关系的满族男儿去世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经历了雍正十多年的统治之后,乾隆皇帝登上历史舞台,此时国库充裕,国泰民安,没有乱世风险,妥妥的就是一个太平盛世。为了加固清王朝的统治,也是为了让现在的太平盛世看起来更像一个“盛世”,乾隆皇帝决定,进

  • 爱新觉罗弘昼到底多荒唐?他为什么要给自己办葬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爱新觉罗,他为,要给

    2017年,韩国的首尔一家名为孝恩康复中心的机构提供了一项服务,为活的人举行葬礼,体验葬礼的人从青少年到老人各个阶段不等,体验者先会参加一个讲座,观看死亡的视频,继而被带到一个严肃气氛的大厅,体验者们要在菊花点缀的黑暗棺材当中度过十分钟,不少人在进行这场体验之后都表示,自己会更加珍惜当下,享受活着的

  • 清朝的左,右都御史是什么职位?哪个权力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御史,清朝,权力

    还不知道:清朝左右都御史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御史”最初设立是在明朝,作为当时都察院的长官,其拥有很大权力,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司。清朝立国后,在确立监察体系时沿袭了明代制度。实际上,清朝在尚未入关时就设立了都察院专门负责监察百官,顺治以后设置了左、右都御史,选

  • 史上最“败家”的皇帝乾隆介绍,花钱如流水,做事讲排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讲排场,史上

    很多人都不了解败家皇帝乾隆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康熙帝,奠定了大清朝盛世的基础,倘若没有他,就不会有“末代皇帝”溥仪和慈禧太太败不完的家产;而雍正用“劳心劳力,事必躬亲”的努力将家产一点点扩大,一生活得太压抑,以至于累死;乾隆帝好大喜功,凡事讲排场,尤其鉴赏能力极高,但有什么用呢?

  • 为何德妃不喜欢自己的皇帝儿子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自己的,不喜欢

    俗话说母凭子贵,在后宫的争宠中最重要的就是为皇帝生下儿子才可以保自己的荣华富贵和今后的平安。可是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却是十分讨厌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于儿子的登基她认为是对先皇的大不敬,拒绝做太后,这个女人就是雍正的生母德妃。在后宫的女人拼的不只是美貌还有家势,但是康熙却对一个镶黄旗的包衣女子一见钟情。

  • 隆科多为何要拥护皇四子胤禛?其实是遵循了康熙皇帝的告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拥护,告诫,康熙

    清康熙四十七年,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0多年的爱新觉罗·胤礽,被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黜了其太子之位,康熙帝诸位皇子对皇位的争夺逐渐公开化、明朗化。太子之位出现空缺,除了最先跳出向皇储位置发起冲击的皇长子胤褆,就属皇八子胤禩周围的

  • 令康熙为其割发的孝惠章皇后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其,皇后,康熙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孝惠章皇后的故事。在清朝历史上,帝后关系不睦一共出现过四次,第一次是顺治帝与废后,第二次是顺治帝与孝惠章皇后,第三次是乾隆帝与继后,第四次是光绪帝与孝定景皇后。今天笔者要讲的是第二次,即顺治帝与孝惠章

  • 富察·马齐是谁?清朝历任三朝的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重臣,历任,清朝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嫡位的空虚使得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朝中大臣更是纷纷结党串连,以拥护自己属意的皇子来夺得嫡位。于是朝中就涌现出了“大爷党”(以大阿哥胤褆为主)

  • 《如懿传》历史真相:乾隆为什么这么恨第二任皇后如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皇后,真相

    如懿死在了冷宫,死前未见乾隆,乾隆更是抹去了如懿一切的痕迹,令人唏嘘。《如懿传》中的乾隆,爱过如懿,最后也留着如懿的断发,心里始终有着如懿。那么,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历史上的如懿,最后为何被乾隆皇帝厌恶呢?历史上的如懿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即辉发那拉氏。辉发那拉氏和乾隆皇帝是年少时期的恋人,16岁嫁给

  • 受尽荣宠26年,成乾隆后宫大赢家的庆恭皇贵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后宫,受尽

    清朝皇帝纳汉女入宫为妃开始于顺治年间,第一位正式册封的汉妃是恪妃石氏,在随后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后宫中,都有大量的汉妃出现,不过抚养过皇帝的几乎没有,本文要讲的便是唯一抚养过皇帝的汉妃—庆恭皇贵妃。庆恭皇贵妃陆氏,生于雍正二年,官方史料记载她的父亲名叫陆士隆,具体的家世信息却一概不提,因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