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高考“也要”猜题“和”狂刷题“,还有科举应试专业户连续几代出猛人

古代“高考“也要”猜题“和”狂刷题“,还有科举应试专业户连续几代出猛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88 更新时间:2024/1/20 1:02:26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很大,考生们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和名儒疏解,还要通晓史册。这些科目读下来,耗费大量时光,头发都会读白,古人称为皓首穷经。

有个《儒佛两不收》的笑话,说是杭州秀才杨兆南,死后一年托梦于妻子说:“人死必有所归。我生前是个儒士,司魂者把我送到文昌所,帝君出题试我,我不能作,帝君不收;司魂者再把我送到佛菩萨处,佛出经问我,我不能解,佛又不收。可怜我彷徨阴间,没有歇足之地。”这从另一面反映出杨秀才才疏学浅,没吃透儒释经典,患了惧怕考题综合症。

为应付科考,走捷径,猜题很重要。宋朝有个读书人王应麟,博学多才,一次看到杭州官府给皇宫进贡野蚕茧及丝绵纱绢,就跟同学们说:“今年会试万一以此命题,我们作文中间将如何铺叙?”

同学们都被问呆了,相顾无语。于是,王应麟先拟一联:“缫丝纤纩,无惭禹贡之征;冰素方空,不数齐官之献。”丝绵纱绢,四物皆备,同学们无不叹服。

清朝学者王应奎《柳南续笔》记载说,顺治15年(1658)的殿试在瀛台由顺治帝亲试,题目是《瀛台赋》。常熟的陈宿源,是前明老秀才陈式的儿子,陈式曾经作过一篇《燕都赋》,自认为是得意之作,叫陈宿源从小熟背。这次阴差阳错碰上了,陈宿源把老爸的《燕都赋》略将修改,顷刻而就。顺治帝一看,连声叫好,钦定为第二名。

猜题,狂刷考题

因为猜题,要狂刷考题,就出现了很多应考的时文选,把科举考试中认为做得好的八股文范文集中起来,供考生们阅读和模仿。这相当于现在的教辅材料,不过当今做教辅的,可不像古代儒林那么落拓了。

那些科举成功的士大夫家庭,子弟们一出生,就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培训教育,在科举考试中会出现累世中第的家族性现象。可以说,这些家族就是应试专业户。

明清时期江苏太仓的王世贞家族和王锡爵家族,就是典型代表。在科举出仕方面连绵不绝、代代延续外,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是代有人才,俊彦辈出。

明朝文坛盟主王世贞的家族,按祖源称为琅琊王氏。4代中,共有10人进士及第。另一家有“祖孙宰相”、“两世鼎甲”之称的王锡爵家族,按祖源称为太原王氏。5代内,进士及第有11人。

科举应试专业户 连续几代出猛人

万历16年(1588),王锡爵的儿子王衡参加北直隶乡试第一,成了解元。当时朝官联名弹劾主考官黄洪宪是在拍王锡爵的马屁。万历帝亲自复试所劾举人,王衡还是第一。

王锡爵是个很有自尊的人,不允许儿子去参加会试。王锡爵回乡多年 后的万历 29 年(1601),王衡参加会试,考中榜眼。王衡授官后不久就辞官归乡,每天教儿子王时敏习文为乐。他每天出一考题,然后自己作一范文,这是模拟科举考试要从娃娃抓起。

古人讲究孝道,晚辈早晚都要去长辈那里看望,陪老人讲几句话。王时敏每晚去向祖父王锡爵问安时,王锡爵都会问:今天什么题?你爸爸写的文章说了些啥?

王时敏就把王衡写的作文呈上,王锡爵一看就说不好,拿纸笔来,看你爷爷怎么写的,不构一思,顷刻而成。

后人把王锡爵写的这些作文汇集成册,取名《课孙草》,就是教孙子应试所草就的文章。看了王锡爵这样的人家,就知道为什么他们一门多科举猛人的原因了。

当然,明清两朝还有很多这样的士大夫家族,如四川新都的杨廷和家族,广东南海的伦文叙家族,安徽桐城的张英一门十二进士、六代翰林,江苏昆山顾炎武的外甥徐元文家族等。

标签: 也要高考专业户

更多文章

  • 明朝”高考“最大舞弊案南北人歧视,录取52人全是南方人,朱元璋:重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高考,南方人

    我们都知道,高考时同一学校在不同省份录取的名额和分数不同,比如大家都想去清华北大,但清华北大在有些地区的录取分数要比北京高一些,录取名额也比北京少一下。据说这种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教育公平。那这种制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学者考证说,是从朱元璋时期,而且,是从一个“科举舞弊”大案开始的。公元1397年,

  • 明朝“高考”考官是如何阅卷的?分工明确防范措施很严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高考,阅卷

    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难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把科举考试称作“独木桥”,高考简直就是“高速公路”。明代的科举考试(资料图 图源网络)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生员”

  • 明朝著名“高考“舞弊案,“南北榜案”重考后竟全是北方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高考,上榜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科举场上发生一起舞弊大案,史称“南北榜案”,即著名的刘三吾科举案,又称 “春夏榜案”。《明史》载,刘三吾,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人。他曾在广西躲避战乱,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刘三吾被召到京城。此时,他已73岁。当时天下刚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

  • 明朝的”高考“为什么会有南北分歧要分南北卷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高考,分歧

    明朝为了选拔人才也每年设立科举考试,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现在推行的各省考试就是来源于古代,主要是考虑到古代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的成绩有所偏差,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南北卷。这里解释一下当时的考试流程,首先是在考生按照自己所在的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参加考试,被录

  • 明朝最憋屈的一次”高考“,十年寒窗苦读,上榜的竟然全是北方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高考,憋屈

    对于现在多数家庭来说,学生是生活的重点,高考更是头等大事。由于现在可选择的高校比较多,又具有公平性,考生之间比的就是实力。但是,明朝参加科举的考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如果出生地不对,就会遭到连连厄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制定了一项奇怪的科举制度,让人感到这种制度就是专门针对南方考生的。因为朱元璋

  • 朱元璋一共娶了几个老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几个,有谁,娶了

    说到朱元璋还真的是有超级多的故事的,毕竟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传奇的历史人物了,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朱元璋最为厉害的地方是从一位农民开始做起,最后成为了皇帝,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真的是太少见了,所以朱元璋是真的厉害,今天我们也不在多说朱元璋了,我们来说说这个朱元璋的老婆吧,那么这个朱元璋取了几个老婆呢?这

  •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怎么样?只有马皇后敢叫朱重八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后,朱元璋,感情

    说到“重八”想必大家还是非常了解的,就是指的朱元璋了,但是在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敢叫这个朱元璋为“重八”了,那这个人就是马皇后了,那么有的人要问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哦?其实还真的是这样的,其实这也提现了这个朱元璋是非常非常爱这个马皇后的,那么到底有多么的爱呢

  • 顾横波有哪些作品?盘点秦淮八艳之顾横波的坎坷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淮,横波,坎坷

    眼波横流,眉峰攒聚,这是美人的专属,没有十成的容颜与之匹配,以此取名恐怕要徒惹人笑话。但明朝的这个传奇女子对这个名字绝对是当之无愧,顾横波。既有色,又满腹诗书气自华。秦淮八艳,李香君,柳如是,董青莲,陈圆圆等,每一个都是这世间顶出众之人,但顾横波名列其中,不仅没有被掩盖华彩,反而是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

  • 秦淮八艳之顾横波一生是怎么样的?敢爱敢恨巾帼不上须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淮,须眉,不上

    秦淮八艳的这几个女子,虽然都沦落风尘,但是她们却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来这人世间一遭,或悲或喜,这几个女子,都活成了那个时代里的传奇。有敢爱敢恨的柳如是,也有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陈圆圆,只是这几人中能得一个善终结果的却不多。如若真要评价,这八人之中,谁能过得肆意潇洒,又有一个好的结局,那么这个女子一定是顾

  • 秦淮八艳指的那八个人?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淮,明末清初,盘点

    秦淮八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末文士余怀所写的《板桥杂记》中,他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香兰、柳如是、陈圆圆这八个人称为江淮地区最有名的名伎,虽然后来有所改变,但是余怀是和她们八人同时代同地区的文人,又经常出入这些地方,他所写的更具说服力。那她们八人中,除了陈圆圆和柳如是有名气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