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49 更新时间:2024/1/16 20:59:33

导读: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司马迁,汉朝人,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科学家,汉景帝中元5年(前145年)生于左冯翊夏阳县的一个农村(今陕西韩城县南芝川镇)。父亲司马谈,也是汉代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生前已开始了《史记》的部分写作,另一代表作品是《论六家指要》。

司马迁于元光、元朔之际,约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公元前129—前128年),曾亲受董仲舒的《春秋》和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董仲舒的《春秋》学说和孔安国的《尚书》学说,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影响。还在司马迁童年的时候(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在长安城西北八十里,槐里县的茂乡建造自己的陵园,周围三里,把茂乡改为一个县,叫作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并鼓励人民移往茂陵,每户给钱二十万,田二顷。到司马迁十九岁这一年(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听信说客主父偃的献计,把全国地方豪杰及家产在三百万以上的富户迁到茂陵。在汉武帝始而鼓励人民、继而压迫豪强迁徙茂陵的形势下,司马迁的家庭不知在哪一年和什么原因,也搬到茂陵来了。因此茂陵显武里成为司马迁的新籍贯。晚年的董仲舒和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也都移家茂陵。后来到司马迁五十岁的时候(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汉武帝又一次“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云陵(今陕西淳化县北)”,这时茂陵“户六万一千八十七,口二十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七”,约占右扶风二十一县户口的三分之一,它已成为一个有名的皇家贵族的游园别墅和公开、集中地管制豪强的很大的城市了。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二十岁的司马迁云游祖国各地访问名山大川。司马迁在旅游之后,又过了几年,约在二十五六至三十岁之间(元狩、元鼎间,公元前122~前116年),开始登上仕途的阶梯,作了一名“郎中”。这是汉宫廷内部庞大郎官系统中最低一级的郎官。月俸三百石,实领十七斛。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谈逝世的第三年,司马迁作了太史令,他的郎官生活到此结束。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更因太史令的专门职务,倡议并主持了改革历法的工作。这个新历,以正月为岁首,即为有名的《太初历》,是对古历的一次重大改革。

司马迁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著作《史记》。《史记》之名是后人所题。这时,汉兴已经百年(公元前206~前104年),在秦火之后,又陆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这给司马迁著书以很大的方便。更重要的,是他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调查了许多古代历史传闻和故事,接触了伟大国家现实面貌和当代许多重要人物,并从许多前辈重要人物的子孙后代,得到了从未记载的许多谈话资料。在著作的形式上,由于过去一些历史著作的发,司马迁把古今历史作一次通盘的清理而纳入于“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不同的体例。本纪,通过帝王的活动提携一代一事。表,记历代大事,特别是要把错综的史事表列得眉目醒然。书,是论述某些政治制度和某方面的社会现象。世家,记述享有封爵、能世其家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列传,记述各方面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这是包括多种体裁的综合体。旧称之为纪传体是不确切的。全书有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共一百三十篇,上起传说时期的黄帝,下至于司马迁的时代,上下三千年,五十二万六千字。

司马迁在开始著作后的第七年,遇到了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件。李陵是名将李广孙子。司马迁早年见过李广;后来与李陵同在宫廷侍从,虽未相熟成为朋友,但很佩服李陵的为人,认为他是一个“奇士”,有“国士之风”。“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与匈奴战于浚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喀尔喀境),最后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以为李陵决不会向匈奴投降。因此触怒了武帝,下了监狱。审讯的结果,司马迁得了“诬上”(欺骗皇上)的罪名,是一个死罪。这时是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他的全部著述工作,还在“草创未就”的时候。最后司马迁被处以腐刑,也就是宫刑。

但是司马迁没有象东方不败那样去练葵花宝典,他的目标在我们现在人看来要高尚的多。他之所以没有死,是因为他没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写自黄帝以来的一部通史。司马迁出狱后,作了中书令。这个官也是汉武帝新设的,“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比太史令高。经常职务是把皇帝的命令下到尚书,也把尚书的奏事呈给皇帝。从此以后,司马迁以一个宦官的身份,在内廷侍候,更接近武帝了。这好象是“尊宠任职”,但司马迁除了坚持他的著述工作以外,对朝廷内外的一切事务,已经毫无兴味。

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历史上就没有了他的踪迹。他写好的《史记》是通过他的女儿流传的。他的女儿嫁给了杨敞,杨敞在汉昭帝时任丞相。杨敞死后,司马迁的著作传给了其次子杨恽,杨恽把外祖的著作公布于天下。在西汉时期,司马迁的著名并不是人人可读的。汉宣帝有一个儿子非常喜欢读书,非常想读《太史公书》(即《史记》),但遭到了拒绝,认为;“《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汉书·宣元六王传》

标签: 史记的人司马迁

更多文章

  • 巨鹿之战的真相是什么?破釜沉舟原来是司马迁忽悠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巨鹿,破釜沉舟,之战

    导读:巨鹿之战的真相是什么?破釜沉舟原来是司马迁忽悠的吗?乍一提巨鹿之战,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知道,可是要说起破釜沉舟的故事,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一战让项羽一举成名,他杀秦将苏角,俘获大将军王离,涉间不降自杀,迫使章邯大军战败投降,彻底扭转了诸侯军队面临的不利局面,并把亡秦

  • 少年的班固是什么样的?班固的一生都有哪些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班固,都有哪些,经历

    导读:少年的班固是什么样的?班固的一生都有哪些经历?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九岁能文,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汉书,至章帝建初

  • 班超万里封侯讲的是什么故事?班超和班固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万里,讲的是,关系

    导读:班超万里封侯讲的是什么故事?班超和班固什么关系?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人士,家乡位于现今的陕西咸阳。他才华出众,能力极佳,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的父亲是历史上有名的史学家班彪,他的长兄班固与妹妹班昭在史学方面的成就也颇大。班超自小就胸有大志,为人不拘泥于琐碎之事,并且对待自己的

  • 班固在东汉赞誉天下,却曾两次入狱,班固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班固,是怎么,两次

    导读:班固在东汉赞誉天下,却曾两次入狱,班固最终是怎么死的?作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誉。在史学界,他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或“马班”;在文学界,他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也有人将他与马融并称“班马”。可这些人虽与班固齐名,却不与之同时。难道班

  • 班固著名作品有哪些?当时已是兰台令史的班固为何会死在了狱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班固,狱中,已是

    导读:班固著名作品有哪些?当时已是兰台令史的班固为何会死在了狱中?公元54年的时候,班固的父亲班彪去世,由于生计困难,班固回到了老家。尽管如此,班固没有气馁,而是在父亲已经撰写好的《史记后传》上,开始利用家中的藏书,扩充《世纪后传》的内容,这也是班固正式撰写《汉书》的开端。除此之外,班固一在积极寻找

  • 汉书是谁写的?少年的班固九岁能文,才华尽显,他是怎么著汉书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书,他是,尽显

    班固九岁能文,他著的《汉书》有何价值?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班固,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人。九岁便能为文,诵读诗赋。成年以后,更是博览群书,对九流百家之言都有研究。他学无常师,不注重章句,只要求掌握文章的主旨。班固为人宽厚,并不因自己的才能出众而傲视别人,因此儒生们都很仰慕他。东汉明帝

  • 班固才华横溢编写汉书功不可没,为什么会两次入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两次,汉书,功不可没

    导读:班固才华横溢编写汉书功不可没,为什么会两次入狱?要说东汉最具才华的一位人物,那一定就是班固了。他的父亲是一位的史学家,而他在耳濡目染之下,在文学造诣上也十分不凡,加上他少年聪慧、勤奋好学,在少年时期就博得一个少年神童的声名。等长大之后,才学更是不凡,写的一些文章,就连当时的大家都赞不绝口,但是

  • 班昭是谁?班固是哪个朝代的人?班超,班固,班昭三人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的人,班固,朝代

    导读:班固是哪个朝代的人?有什么成就?班超,班固,班昭三人是什么关系?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从小出生儒学世家的班固受到父祖的熏陶,博览群书、九岁能属文,十六岁对于儒家经典无一不通。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不满足于这样的儒学教育,于是到洛阳的太学求学。在这里班固结识了许多贤人,也看到了许多经书典

  • 推恩令是什么意思?《推恩令》为什么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阳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侯,汉武帝

    推恩令是什么意思?《推恩令》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阳谋”很多人都知道汉朝时期,汉武帝为了削藩而颁布的推恩令,千百年来人们对推恩令的看法不一,但有一种说法认为,推恩令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强的阳谋,诸侯明明知道这是为了削弱他们的权力,可是却根本没有任何办法,皇权也因此得到了加固。但推恩令真的就没有解吗?如果

  • 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为何会害怕窦太后这位奶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太后

    汉武帝为何会害怕窦太后这位奶奶?孝文窦太后,字漪房,清河归津(今河北武邑)人,汉文帝皇后。出身名家,贤良淑德。汉惠帝时选为家人子,入宫伺候吕后,称为窦姬。后被赐予代王刘恒,随行代国,甘苦与共。汉文帝刘恒接位后,册立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景帝接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