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眉军的实力怎么样?他们为什么会迅速衰落?

赤眉军的实力怎么样?他们为什么会迅速衰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35 更新时间:2024/2/20 9:40:56

导读:赤眉军的实力怎么样?他们为什么会迅速衰落?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进入长安。更始皇帝刘玄单人独骑逃出长安,他的那些将相大都向赤眉军投降。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把皇帝的玺绶交给了赤眉军立的十五岁的小皇帝刘盆子

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同时,赤眉军内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年终祭祀的那天,“赤眉设乐大会,酒未行,群臣更相辩斗;而兵众遂各逾宫,斩关入,掠酒肉,互相杀伤。”在此之前,赤眉军就抢掠剽夺,致使“百姓不知所归”。刘秀邓禹领兵向西,关中的百姓“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邓禹认为赤眉军军势正盛,就先攻占了长安北面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

经过了年终祭祀那天的混乱场面,刘盆子的哥哥刘恭觉得赤眉军必败无疑,就教给刘盆子“辞让之言”,不让他再当皇帝。刘盆子在新年的时候,表示自己不愿再当皇帝,“涕泣唏嘘”。以樊崇为首的赤眉军首领纷纷表示:“臣无状,负陛下,请自今已后,不敢复放纵!”长安城里安生了二十多天后,赤眉军“复出,大掠如故”。

经过赤眉军的掠夺,长安城中没有粮食了。于是赤眉军带着金银财宝继续向西行进,纵火焚烧了长安的宫室。在西进的路上,被隗嚣的军队打败,又遇到大雪,许多士兵冻死。赤眉军无奈之下,开始向东撤退,路过西汉皇陵的时候,“发掘诸陵,取其宝货”,“污辱吕后尸”。

这个时候刘秀已经看出天下的形势:面对关中地区已经残破的局势,赤眉军不得不东归。他一方面派冯异去替换邓禹,告诫冯异一定要维持好军纪,以赢得关中地区的民心;一方面给邓禹下诏说:“慎毋与穷寇争锋。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以饱待饥,以逸待劳,折棰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刘秀则在潼关以东摆开大军,等着赤眉军。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冯异率军与赤眉军大战。战前,冯异先派了一部分人化装成赤眉军的样子,埋伏起来。双方大战一天后,冯异提前安排的“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冯异率军追击,“大破之于崤底(今河南洛宁县),降男女八万人。”赤眉军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赤眉军余部向东走到宜阳(今河南宜阳县)的时候,遇到了刘秀亲自率领的大军。赤眉军派出刘恭向刘秀请求投降。刘恭问投降之后“陛下何以待之?”刘秀说:“待汝以不死耳。”于是,以刘盆子为皇帝的赤眉军向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投降,刘秀从刘盆子那里得到了皇帝的玺绶。至此,赤眉起义彻底失败。

赤眉军的首领樊崇,投降后被允许和妻子在洛阳居住,后来因谋反被杀(不知是真的谋反,还是刘秀终究对他不放心,借口其谋反而杀之)。刘盆子一开始被封为赵王郎中,后来因病失明,刘秀又“赐荥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

经过赤眉军的掠夺,长安城中没有粮食了。于是赤眉军带着金银财宝继续向西行进,纵火焚烧了长安的宫室。在西进的路上,被隗嚣的军队打败,又遇到大雪,许多士兵冻死。赤眉军无奈之下,开始向东撤退,路过西汉皇陵的时候,“发掘诸陵,取其宝货”,“污辱吕后尸”。

这个时候刘秀已经看出天下的形势:面对关中地区已经残破的局势,赤眉军不得不东归。他一方面派冯异去替换邓禹,告诫冯异一定要维持好军纪,以赢得关中地区的民心;一方面给邓禹下诏说:“慎毋与穷寇争锋。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以饱待饥,以逸待劳,折棰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刘秀则在潼关以东摆开大军,等着赤眉军。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冯异率军与赤眉军大战。战前,冯异先派了一部分人化装成赤眉军的样子,埋伏起来。双方大战一天后,冯异提前安排的“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冯异率军追击,“大破之于崤底(今河南洛宁县),降男女八万人。”赤眉军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赤眉军余部向东走到宜阳(今河南宜阳县)的时候,遇到了刘秀亲自率领的大军。赤眉军派出刘恭向刘秀请求投降。刘恭问投降之后“陛下何以待之?”刘秀说:“待汝以不死耳。”于是,以刘盆子为皇帝的赤眉军向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投降,刘秀从刘盆子那里得到了皇帝的玺绶。至此,赤眉起义彻底失败。

赤眉军的首领樊崇,投降后被允许和妻子在洛阳居住,后来因谋反被杀(不知是真的谋反,还是刘秀终究对他不放心,借口其谋反而杀之)。刘盆子一开始被封为赵王郎中,后来因病失明,刘秀又“赐荥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

标签: 衰落实力赤眉

更多文章

  •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子孙刘玄为什么说刘玄是可怜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高祖,刘邦,子孙

    导读: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子孙刘玄为什么说刘玄是可怜的?刘玄,汉高祖刘邦的子孙,汉室宗亲,和刘秀一样,传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已经开始没落了。反王莽的起义爆发后,刘玄参加了一支小股部队“平林兵”,“平林兵”后来被合并入了当时反莽的最大两支起义军之一的“绿林军”,而另一支叫做“赤眉军”。结果这两支部队最终都没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始作俑者真的是刘焉吗?刘焉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的是,始作俑者,割据

    导读: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始作俑者真的是刘焉吗?刘焉做了什么?很人对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底是谁引起的有争论,有人说是董卓,有人说是袁绍,还有人说何进,当然更有人提出一个冷门的答案,那就是刘焉,之所以说这个答案是冷门答案,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刘焉做了什么,就被认为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始作俑者。其实说起董

  •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杀救命恩人?难道一心想求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高祖,刘邦,恩人

    标题: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杀救命恩人?难道一心想求死?在传统争霸天下,互为敌手的两方在决出成功着后,势必要面临一种状态,那即是成功者会如何对失利者的下级。而非常首先开启争霸的即是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奋斗,非常后刘邦获取成功。项羽兵败自刎,刘邦获取成功,而这时分项羽另有许多下级人,只能选定尊从刘邦

  • 刘邦开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的先河?看看太上皇和皇帝之间都有哪些礼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上皇,开了,刘邦

    导读:刘邦开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的先河?看看太上皇和皇帝之间都有哪些礼仪?君主如何对待他们的父母,看起来自古就是个难题,周礼要求人们拜天地君亲师,君是指君主,亲是指包括父母在内的长辈。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征战。君的权威没有建立起来,连臣子都可顶撞君主,在行礼这一方面更是一直没有严格规定。所

  • 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仅仅因为一纸诉状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诉状,刘邦,要杀

    导读: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仅仅因为一纸诉状吗?刘邦之所以要杀樊哙,绝非是受到奸人蛊惑,也不是老糊涂了,而是刘邦手握樊哙即将谋反的真凭实据。一些人印象中的刘邦是大大咧咧不拘一格的,实际上的刘邦从来都很谨慎。韩信、陈平的被启用,都显示出了刘邦的谨慎。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

  • 刘邦是如何从一代草根逆袭成为西汉帝王的?如果不是项羽太君子就没刘邦的汉朝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项羽,就没

    导读:刘邦是如何从一代草根逆袭成为西汉帝王的?如果不是项羽太君子就没刘邦的汉朝了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繁荣强盛的朝代。汉高祖刘邦出生平民草根,最终却以数百人的规模发展到反秦主力军,他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身边一帮有真才实干的谋士协助,最终建立了汉朝。刘邦出生于沛县,因而后来人都称之为沛公。刘邦出生在

  • 千古绝唱:霸王别姬的故事,项羽到底多爱虞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千古绝唱,虞美人

    导读:千古绝唱:霸王别姬的故事,项羽到底多爱虞美人?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的绝世容貌如何?早已消失在历史帷幕的深处。在现 代,梅兰芳等艺术家,一直借题发挥,扮演《霸王别姬》,让她到台前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张扬到了美学的境界。虞姬形象如何,我们都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拥有美貌、才

  • 南昌出土的海昏侯是否真的荒淫无度?为何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荒淫无度,南昌,天皇

    南昌出土的海昏侯是否真的荒淫无度?为何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了?史书记载刘贺是因为荒淫无度被霍光废除的,说到底还是权力相争,其实是得罪了霍光,才被废除的。说起刘贺,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2015年出土的海昏侯墓,那金碧辉煌的陪葬品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为啥海昏侯刘贺在死后就能拥有这么多的金器呢?主要

  • 太史令是什么官职?有哪些权利?如何看待司马迁与汉太史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太史,官职,如何看待

    研究中国历史,必以《史记》为宗。倒不是说《史记》里的所有记载都准确可信,这是任何史书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因为《史记》的作者太史公司马迁,他比《春秋》的作者以及后来的史书作者不但更具才略,也更可信——因为他是最后一个真正的太史令。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中国上古时期的太史令就具有特

  • 《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唯一篇女性传记,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史记,本纪,太后

    导读:《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传记,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吕后?《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史记本纪的第九篇,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