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仅仅因为一纸诉状吗?

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仅仅因为一纸诉状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33 更新时间:2024/1/24 0:15:32

导读: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仅仅因为一纸诉状吗?

刘邦之所以要杀樊哙,绝非是受到奸人蛊惑,也不是老糊涂了,而是刘邦手握樊哙即将谋反的真凭实据。

一些人印象中的刘邦是大大咧咧不拘一格的,实际上的刘邦从来都很谨慎。韩信、陈平的被用,都显示出了刘邦的谨慎。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陈平手握魏无知的推荐信,汉王刘邦也仅仅是好吃好喝地招待了陈平而已。直到陈平献上直取彭城的妙计,刘邦才问起陈平在西楚的官职,而后在陈平原官职之上加上更为亲近的“参乘”,让陈平以都尉之职负责“典护军”。

刘邦之所以重用陈平,一是因为陈平所献之计果真巧妙,二是因为陈平在一向吝啬封赏的项王麾下便是中高级军官,足以证明陈平是有才学的。

即便如此,刘邦接到周勃、灌婴等人的举报之后,仍旧对陈平心怀疑虑,召举荐陈平的魏无知来询问陈平的为人。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何足疑乎?”

不过,或许魏无知不敢对陈平的人品打保票,所以魏无知在接到刘邦问询时巧妙地避开了陈平的人品。

在一些人眼中,刘邦用人是不管该人品行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刘邦其实也有道德洁癖,只是没有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罢了,所以魏无知的回答并没有让刘邦满意,为了弄清真相,刘邦叫来陈平,开门见山。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最后,得到陈平的圆满解释之后,刘邦才继续重用陈平,但或许也因为陈平“受金”之事,刘邦提“汉初三杰”概念时才没把陈平计算在内。

同样地,刘邦起用韩信时是挺大胆的,但汉军在韩信之前从来就没设置过“大将”一职,“大将”的具体职责也是不明朗的,从登坛拜将时刘邦问计韩信的记载来看,“大将”很可能是高级参谋的代名词。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在韩信讲了还定三秦乃至东争天下的计策之后,刘邦很满意,但也并没有把军权交给“大将”韩信。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从还定三秦到东取彭城,韩信从来都没有执掌一军的时候,这一段时间里,韩信所能做的,就是献计献策,位高而军权不重。

韩信的独立掌军,还是在下邑画策之后。

(汉军)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先后得到夏侯婴、萧何、张良三人的保举,韩信才有机会独立领兵作战,第一战则是攻击反王魏豹,一个既重要也不是特别重要的工作,在韩信出色地完成灭魏国的目标之后,韩信才从位高军权不重的“大将”成为第二战场的总司令,接连打下了代国、赵国和齐国。

同样地,对待诸侯和功臣的谋反,刘邦也是很谨慎的。

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国相。国相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反书闻,上迺赦贲赫,以为将军。

贲赫到刘邦跟前举报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并没有相信,而是跟萧何商量。

萧何也是很谨慎的人,萧何认为,淮南王英布应该不会这样,恐怕是贲赫和淮南王有仇,所以诬陷淮南王,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在把贲赫关进监狱的同时,也要派人去查查淮南王,万一贲赫讲的是真的呢?

淮南王英布之外,对待昔日的大功臣日后的燕王卢绾,刘邦也同样是很谨慎的。

其(指卢绾)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于豨所。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上又使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往迎燕王,因验问左右。绾愈恐,闭匿,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称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语颇泄,辟阳侯闻之,归具报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于是上曰:“卢绾果反矣!”使樊哙击燕。

经过多层查验,刘邦方才确信,卢绾果然是反了,于是派樊哙去击杀卢绾。

也就是在樊哙击杀卢绾之后,刘邦派周勃去夺樊哙的兵权,派陈平去斩杀卢绾,因为刘邦接到举报,说樊哙将在刘邦晏驾后兴兵击赵王刘如意。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虽然史书用“恶”或“短”来形容举报人,但以刘邦对待英布、卢绾等人的反应及刘邦当时的身体状况来看,樊哙和吕氏结党之事当是千真万确的。

樊哙出征前,刘邦已在征讨英布时受了重伤,身体每况愈下,必将不久于人士。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对于上边这段记载,我们通常的关注点都是刘邦的拒绝医治,但实际上,这里还隐含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点,即刘邦的身体状况,只有刘邦自己请的医生和吕后请的医生才知道。

皇帝的身体状况是机密,刘邦自己请的医生自然不会往出说,举报樊哙的人根本不可能从刘邦的医生那里得知刘邦的身体状况,进而编出樊哙兴兵击杀赵王刘如意的话头。

因此,一定是樊哙真的和吕氏密谋了,吕氏知道刘邦很快就要翘辫子了,又恰巧樊哙手握重兵,于是吕氏和樊哙想趁此机会,一举灭掉赵王刘如意。

刘邦原本想重用樊哙以平衡军中势力,结果樊哙反而成了刘邦送给吕后的大礼包。这让刘邦怎么办?当然只好任由太尉周勃继续做大,于是派周勃去代替樊哙平燕,派陈平去斩杀樊哙。

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如果没有跟吕氏密谋这一档子事,刘邦的遗言中就会有重用樊哙的话了,刘邦派樊哙平定燕国时,已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看上去是有接替萧何的潜力。结果,就因为樊哙跟吕氏的密谋,刘邦只能选定辅佐刘肥的曹参作为萧何的接班人。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顺便提一句,为什么刘邦会说“安刘者勃也”?

因为周勃是个胆小的人,他周勃清楚地知道,对待樊哙,刘邦都有后手,如果他周勃效仿樊哙,指不定会有哪个人跳出来,像他周勃取代樊哙那样取代他周勃,因此,周勃选择对刘氏忠心。

标签: 诉状刘邦要杀

更多文章

  • 刘邦是如何从一代草根逆袭成为西汉帝王的?如果不是项羽太君子就没刘邦的汉朝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项羽,就没

    导读:刘邦是如何从一代草根逆袭成为西汉帝王的?如果不是项羽太君子就没刘邦的汉朝了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繁荣强盛的朝代。汉高祖刘邦出生平民草根,最终却以数百人的规模发展到反秦主力军,他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身边一帮有真才实干的谋士协助,最终建立了汉朝。刘邦出生于沛县,因而后来人都称之为沛公。刘邦出生在

  • 千古绝唱:霸王别姬的故事,项羽到底多爱虞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千古绝唱,虞美人

    导读:千古绝唱:霸王别姬的故事,项羽到底多爱虞美人?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的绝世容貌如何?早已消失在历史帷幕的深处。在现 代,梅兰芳等艺术家,一直借题发挥,扮演《霸王别姬》,让她到台前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张扬到了美学的境界。虞姬形象如何,我们都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拥有美貌、才

  • 南昌出土的海昏侯是否真的荒淫无度?为何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荒淫无度,南昌,天皇

    南昌出土的海昏侯是否真的荒淫无度?为何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了?史书记载刘贺是因为荒淫无度被霍光废除的,说到底还是权力相争,其实是得罪了霍光,才被废除的。说起刘贺,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2015年出土的海昏侯墓,那金碧辉煌的陪葬品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为啥海昏侯刘贺在死后就能拥有这么多的金器呢?主要

  • 太史令是什么官职?有哪些权利?如何看待司马迁与汉太史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太史,官职,如何看待

    研究中国历史,必以《史记》为宗。倒不是说《史记》里的所有记载都准确可信,这是任何史书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因为《史记》的作者太史公司马迁,他比《春秋》的作者以及后来的史书作者不但更具才略,也更可信——因为他是最后一个真正的太史令。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中国上古时期的太史令就具有特

  • 《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唯一篇女性传记,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史记,本纪,太后

    导读:《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传记,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吕后?《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史记本纪的第九篇,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

  • 《史记》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史记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记,有什么,就有

    导读:《史记》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史记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 司马迁直言遭祸端:司马迁为谁辩护被判”宫刑“遭到下身阉割的惩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迁,宫刑,祸端

    导读:司马迁直言遭祸端:司马迁为谁辩护被判”宫刑“遭到下身阉割的惩罚?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司马迁含垢忍辱忍受“宫刑”。

  • 史学家司马迁犯了什么错被处以宫刑?司马迁以受宫刑为耻多次想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宫刑,司马迁,史学

    导读:史学家司马迁说了什么被处以宫刑?司马迁以受宫刑为耻多次想自杀。提起司马迁,人们首先会想到有关他的两件事,一是他撰有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一是他受过宫刑。可以这么说,由于司马迁的名气,在宫刑的人物史上,司马迁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他也就与宫刑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他生前把宫刑当作奇耻大辱。司马迁

  • 司马迁在什么环境中写的史记?司马迁最终是气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史记,司马迁,气死

    导读:司马迁在什么环境中写的史记?司马迁最终是气死的吗?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

  • 司马迁的后人为什么要改姓?司马迁的后人为很么姓冯和同,而不姓司马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迁,司马,而不

    导读:司马迁的后人为什么要改姓?司马迁的后人为很么姓冯和同,而不姓司马呢?司马迁后裔为啥改姓同、冯?韩城市嵬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为避祸,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司马迁因“李陵事件”惨受宫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