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刘封帮助了关羽,蜀汉的结局会如何呢?

如果刘封帮助了关羽,蜀汉的结局会如何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3/12/9 13:39:41

刘封之死是蜀汉政权的一大悲剧。这是因为刘封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他的死有点处置过当了。如果留下刘封的性命,那么这员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可以为蜀汉出更大的力。不过,刘封的死除了诸葛亮说的刚猛难制的原因,也有着他自身的原因。当时刘备责备他的罪责就是没有援助关羽,欺凌孟达和丢失上庸。而这里面,没有援助关羽是一切罪责的起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正史上,刘封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所说的,是在关羽走麦城的时候,派廖化求援的的。而是在襄樊之战期间接到关羽要求援助的信件的。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在关羽出兵襄樊之前,刘封和孟达就攻占了上庸。上庸和襄樊有汉水相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刘备夺取上庸,把自己的养子刘封放在这个位置,也是为了下一步北伐做准备。在这里。刘封既可以策应汉中方向的北伐,也可以策应襄樊方面的北伐。这样,刘封就处于连接东西两面进攻的重要位置上。

可是,刘备派刘封来上庸却是来错了,这是因为,刘封要面对的是三国时最反复无常的孟达。孟达和法正在一起奉刘璋之命迎接刘备入川的时候,刘备只带了法正入川,而将孟达留在了荆州。后来刘备又派孟达攻打房陵、上庸。本来,以孟达的能力完全可以拿下上庸,而刘备却又派刘封来到上庸,还辖制孟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孟达的不信任。

平心而论,刘封虽然是一员能征善战,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可是在玩弄权谋上,刘封根本就不能和老狐狸孟达相提并论。在此之后,刘封和孟达内讧不断,在冲突最严重的时候,刘封连孟达的鼓吹都给夺了。可是,这有效果吗?没有,孟达根本就不服刘封的指挥,处处显出独断专行的迹象。

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他选择的战机还是不错的。东吴准备在淮南发动攻势,曹军纷纷东调。曹操的主力正从关中撤退,由于曹操的身体原因,一直滞留在关中。关羽对襄樊一带的曹军有兵力的优势,同时由于关羽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在兵种上也拥有优势。这一切都显示出关羽高超的军事能力和敏锐的战术眼光。也是因为这样,关羽利用这一切优势,水淹曹操派来的七军援军,获得了初期的辉煌胜利。

但是,从种种迹象表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他在得到独断专行的权力后,擅自做主的。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关羽并没有没有得到蜀中一丝一毫的支援。在蜀中,刘备刚进位汉中王,正忙着征发民夫,进行土木建设。所以,由于实力不足,在取得初期的胜利后,关羽反而陷入了困境。

当时关羽将三万多曹军俘虏押回江陵,将部下推进到郾城,远近的反抗曹操的军队都奉关羽的旗号。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在考虑迁都。可是,关羽手中的军队也就三万多人,这里还有一半是水军。面对樊城的曹军,关羽是心急火燎的。这是因为只要拿下樊城,曹操在这个战区的主力就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蜀汉的战略形势会发生根本性的扭转。用曹军谋士满宠的话来说,就是洪河以南不再是曹操的控制区了。

可由于实力不足,关羽眼看着胜利果实就在眼前,却无力摘取。这个时候,关羽把目光投向了上庸的刘封孟达。关羽多次派人去上庸求援,但是都被刘封和孟达以山城初定,不可动摇而拒绝了。由于双方互不统属,关羽也无可奈何。

当时,刘封如果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话,他就应该果断的援助关羽。他占据上庸就是为了策应北伐,这个时候关羽对襄樊的进攻,不管是不是对曹魏北伐的开始,在这种有利情势下,当然要投入全力去争取更大的成果。

如果拿下樊城,关羽的荆州和上庸又有了汉水沟通联系,自然会立于不败之地了。这样一来,即便是孙权袭取江陵,关羽也可以凭借上庸为后方,进可攻退可守。而就算拿不下樊城,有刘封孟达这支军队保证汉水上游的安全,加上关羽的水军主力,也可以让关羽有一条安全的退路。最起码关羽不会落得个全军覆没,身首异处的下场。

但是,刘封没有出兵援助关羽。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关羽平时的人缘不好,他过于恃才傲物,造成了和同僚之间的紧张关系。所以当关羽去要求刘封孟达的帮助时,他们自然找借口推脱了。

第二个原因是刘封指挥不动孟达。我们可以看到,推脱关羽要求是刘封、孟达两个人共同的回复。在这里,刘封作为孟达的上峰,自然不该有孟达发表意见的余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封的处境尴尬。他指挥不动孟达的军队,自己亲自去援助关羽也是不可能的。这才造成了不去援助关羽的局面。

这也是在关羽败亡后,刘封未动,孟达倒先逃跑了的原因。这是孟达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刘备追究下来,罪责难逃。不过,孟达到最后还是暗算了刘封一把。他给刘备留下一封信,在信里把自己洗白了一遍,并且还把责任隐隐的推卸给了刘封。随后孟达又率领曹军夺取了上庸,彻底置刘封于死地。

刘封在回到成都后,由于孟达的构陷,上庸的丢失,还有诸葛亮的劝说,最后刘备让刘封自杀。事后刘备得知刘封拒绝孟达的招降,心里后悔,但也只能痛哭流涕了。

结语:

当时在关羽要求刘封援助的时候,正是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取得大胜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关羽急于扩张胜利的形势,但是实力不足,这才向刘封求援。可是刘封出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关羽的要求。

这使得关羽只得抽调防备东吴的军队到襄樊前线。这就给了东吴以可乘之机。东吴的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关羽在南下的时候,由于士卒离散,只得走保麦城。后来在逃亡西川的途中,被东吴擒杀。

如果刘封接受了关羽的求援要求,率领军队来到襄樊前线。当时曹军困守樊城一点,刘封孟达的军队加上关羽的水军,完全可以控制樊城战场,并且保证关羽有一条以汉水为沟通的联络线。这样,关羽的主力就可以转用其他方向。这样,不管拿下不拿下樊城,关羽都会立于不败之地,自然也不会有失败的悲剧了。

标签: 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清朝时期,后宫嫔妃脖子上带着一条白布,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总计296年。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近年来宫廷剧非常受人们喜爱,就比如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甄嬛传》等等,这些电视剧都是以清朝时期妃子们与皇帝之间的爱恨情仇的故事进行展开叙述的,虽然明知道是假的,但大家还是被饰演这些妃子的女明星以及剧中曲折的故事所深

  • 五代十国时期战役:幽州之战的背景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幽州之战,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幽州之战是指后梁乾化元年(911)至三年,占据河东的晋王李存勖攻取幽州(今北京)地区,灭亡大燕的一场战役。背景幽州,是河北藩镇割据地区之一。后梁开平元年 (907),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光杀兄囚父占据幽州后,自恃兵强地险,欲称雄河北。先威迫成德(治镇州,今河北正定)、义武(治定州,今河北定县)等

  • 宇文化及本来是后周皇子,为什么甘愿做隋朝的臣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宇文化及,隋朝,历史解密

    宇文化及不是北周皇子,代郡武川(今内蒙武川西)人,本姓破野头,匈奴人种,因其祖先曾是鲜卑宇文部酋长宇文俟豆归的仆人,便改姓为宇文。宇文化及的爷爷宇文盛和父亲宇文述都曾官拜北周上柱国,父亲宇文述在北周时因剿灭叛将尉迟迥被拜为上柱国,隋文帝时期因参加灭陈之战有功,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后宇文述由于参与杨广夺

  • 越王勾践为何要杀文种和范蠡?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越王勾践为何要杀文种和范蠡?是因为功高震主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第一个解释来自于司马迁的记载,顺利逃脱勾践屠刀的范蠡在离开越国时给文种留了封信,在信中这样写道:“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即越王本人刻薄寡恩,可以共患难,但不能

  • 叶公超:原名崇智,字公超,近代著名外交家、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叶公超,外交家,历史解密

    叶公超(1904年10月20日—1981年11月20日),原名崇智,字公超,英文名乔治(George),字公超,祖籍浙江余姚,籍贯广东番禺,出生于江西九江。近代著名外交家、书法家。1981年11月20日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终年77岁。晚年寄情于书画创作,著有《介绍中国》、《中国古代文化生活》、《英

  • 李世民十分看重魏征,为何要在他死后推倒其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唐朝,历史解密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常对身边的侍臣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为何李世民还要推到魏征的墓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世民推到魏征的墓碑,主要是因为两件事:一是太子李承乾谋反;二是魏征把劝谏李世民的草稿拿给史官看。我们首先来看下太子李承乾谋反。本来,这件事与魏征并没有什么关系,问题是,

  • 清朝帝陵中,为什么雍正的陵墓保存最完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帝陵中,为什么雍正的陵墓保存最完整?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第一:帝陵的时间差异。清朝帝陵基本都是分布在河边遵化清东陵以及河北易县清西陵这些地方。清东陵始建是在顺治十八年时候,直到慈禧定东陵建完,延续二百四十七年,而清西陵是从雍正八年开始建,一直到光绪崇陵修建完,差不多有一百八十五年

  • 明朝藩王有哪些恶行丑闻?他编写的《御制纪非录》是否有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藩王,历史解密

    为了警示子孙,希望藩王们能约束并匡正自己的行为,朱元璋将汉朝到明朝藩王所作的恶行记录下来,编成《御制纪非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先后册封子侄二十多人为藩王。这些藩王养尊处优,在封国内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做了很多恶行丑事,令朱元璋大为头疼。朱元璋为

  • 靖难之役中李景隆做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靖难之役中李景隆做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景隆,男,汉族,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袭爵曹国公,奉旨出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建

  • 古人戴冠、帽、巾都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早在春秋时期开始,戴帽子就已经成为了中原文化区别于蛮夷文化的一种标志了,虽说经历了战国动乱的时期,但是行冠礼和对冠服的重视却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即使到了清初都还保留着这些文化,因为清朝开始剃发易服才导致逐渐丢失了这项传统文化。很多时候我们会进入一个误区,总是看电视,认为只有书生才会戴帽子,其实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