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睿宗李旦“三让天下”究竟是无奈还是无能?

唐睿宗李旦“三让天下”究竟是无奈还是无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11 更新时间:2024/2/16 19:13:22

导读: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睿宗本性软弱懦弱,所以在武则天时期可以存活下来,睿宗虽然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但是武则天为了自己的权力,为自己做皇帝,杀起儿子也是毫不手软的。

正是他这样本性软弱懦弱,逆来顺受的才没被杀死,高宗皇帝死后,中宗继位,才几年,被武则天废掉,睿宗继位。睿宗率群臣“恳请”武则天登基,改李唐为武周,这样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但是武则天到底是一个女人,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继承问题,如果是武姓天下,就要传给她的侄子,侄儿是不是会永远祭祀姑妈,是一个问题。所以最后不得不还是立中宗为太子,恢复李姓天下,武则天自己还是回到李家为儿媳妇,称为“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死后,中宗的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想学武则天的样,竟然将中宗毒死,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联合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了韦氏,立睿宗,以后,李隆基囚禁了太平公主,尊睿宗为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

开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病逝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享年55岁,葬于桥陵,庙号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为何三让天下?

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在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睿宗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睿宗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一让母亲】睿宗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睿宗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诏复政于睿宗皇帝。睿宗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689)。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为了配合武则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

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睿宗,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睿宗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此举未必是出于本意,却使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台阶,也使睿宗自己得保平安。

【二让皇兄】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睿宗“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显然,睿宗称病只是一个借口,他是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

唐睿宗的推让,不仅说明了他的明理和识趣,也使武则天可以名正言顺地重立唐中宗,同时避免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不和谐。睿宗让位既保护了哥哥,也让自己有更多机会组织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团,扩大自己势力,同时也避免被严密监视,一家人这时才被放出来。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不久,中宗又别出心裁地把睿宗立为皇太弟,这显然与他推让皇位继承人的举动有关。对这一称呼,又因为睿宗的坚决推辞而作罢。由于睿宗的谦让,他在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漩涡中,虽然屡屡遭受猜忌也能够保得平安。

【三让儿子】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安国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参谋辅政,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睿宗当作了一大障碍,睿宗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睿宗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

睿宗这次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到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个月的睿宗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睿宗三让天下,他一让母亲,应系情非得已;二让皇兄,原是事出有因;三让儿子,可谓实属无奈。不过,睿宗三让天下,均保自己平安如初,有惊无险,就连司马光也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然而,睿宗是不是真的“好让”,倒也未必,只是他这最后一让,竟让出了一个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时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开元盛世的来临,是在睿宗之后的历史延续。

标签: 无能无奈天下

更多文章

  •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生平介绍简介,又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生平,又如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简介(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

  • 唐朝又一怕老婆的名人李建成的老师任瑰是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下场,怕老婆

    对任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唐朝的名将之中有一个人的才能,是不输于程咬金,秦叔宝等凌烟阁功臣的,但这位名将却鲜少为人所知。这位唐朝名将就是隐太子李建成的老师任瑰。任瑰经历了隋唐两朝,其一生可谓是饱经风霜。但作为名将,任瑰依赖的并非绝世武艺,而是自身的足智多谋。正

  • 如何评价李渊?李渊为什么会被李世民逼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渊,逼宫,评价

    关于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古今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能力很弱,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开国皇帝。北宋文学家苏辙曾说过:“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间,卒至大

  • 武则天不得李世民宠爱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宠爱,武则天,真相

    现实中的玛丽苏是不存在的,当然不会人见人爱。权术的高低和皇帝宠爱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吕后不得宠也不代表她无能。某个进化为女性的生物没有得到某个进化为男性的生物爱才是人类的常态。作为皇帝,身边的女生不论出身,容貌,品德,才华是什么样,都会选符合自己的喜好的。比如萧宝卷宠爱的潘淑妃换个皇帝可能就觉得索然无

  • 唐朝末代皇帝是谁?唐朝灭亡和李柷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末代,灭亡

    对于一个有过鼎盛时期王朝来说,走向衰落是必然的。而作为历史上强大富强的唐王朝来讲,它的落幕就不禁令人感叹,感它过去的鼎盛,叹它最后的下场。因此作为唐王朝落幕前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处境就不免让人为之可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朝末代皇帝——李柷的坎坷一生。大唐王朝,这样一个曾经引万邦朝供的鼎盛皇朝,在经历

  • 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和现在的高考考入清华北大哪个难度系数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考,更大,科举

    在中国古代,也有“高考”,那时候叫做科举制度,如果从隋炀帝设进士科算起,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科举因其相对公正的选举形势,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随后,高考制度取代了科举制度,成为了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正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制度,相

  • 唐朝规模最大的一次“高考”为什么没有一人中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考,一人,中选

    天宝六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缔造像"贞观之治"一样的盛世,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的千秋万代,下诏举办一场唐朝规模最大的"高考",令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部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对他们的选拔。当朝宰相李林甫听说此事,一下子慌了手脚。李宰相知道自己任职以来也没有干过什么好事,民意测评肯定不会太好,京师一

  • 看看古人和今人,到底谁的“高考”更苦逼,看完后你一定会得到深深的安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考,今人,看完

    俗话说,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又来了,今天我们来写写和这人生第四喜相关的唐朝科举制。看看古人和今人,到底谁的高考更苦逼。相信我,看完后,你一定会得到深深的安慰。01一提起唐代科考,大家可能会纷纷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分明经和进士两科!不错,

  • 假如太白欧巴李白遇到唐朝的”高考“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白,高考,李白

    不得不说,唐朝是个伟大的时代,古代的高考——科举制度开始完善发展。那些年轻的读书人,从小被教导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现在终于不用坐在茅庐里等着发生战乱,等着哪位明主来请了。就连当时最知名的网红群体——诗人也不能免俗。网络图片一 要是能重来,你当真要选李白李白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参加

  • 唐朝的“高考”考什么?唐朝的“高考状元”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高考,叫什么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开始了,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推迟了一个月,往年的这个时候已经落下帷幕了。我们经常把各省高考第一名的学生称为“高考状元”,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唐代“高考状元”们的修炼手册吧!唐代科举考试,大致分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即“常贡之科”,亦称常举、贡举,是面向社会、常年定期、分科进行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