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家将:故事的由来及形成原因,时势怎样造英雄?

杨家将:故事的由来及形成原因,时势怎样造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37 更新时间:2024/2/21 19:47:05

杨家将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晓,他们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及功绩民间传之甚广,虽然文人写小说等夸饰成分过多,但是其忠君报国故事犹如一条涟漪贯穿于无数普通老百姓心中。五代时候,北汉有刺史杨信生子曰杨崇贵,即杨业,被宋朝收服后归宋,并且成为抗辽一股强有力力量。后杨业娶妻生有七子,分别为延朗、延浦、延顺、延玉、延环、延贵、延彬。在抗辽过程中,杨业与四子杨延玉死于疆场,长子杨延昭领军继续与辽军殊死搏斗,后经民间加工呼其为“杨六郎”,在沙场上勇猛过人为辽军所惧。后杨延昭又生三子,其中三子杨文广屡获战功。

杨家将护国保民为民间所传颂

杨家将故事传扬开来其实在杨业父子之前就应经开始了,杨业身处北汉时、契丹就已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为“无敌”存在,还有其子杨延昭死后民众痛哭不止,因此,在杨业及杨延昭生前声名就开始传扬出去了。杨业死后,宋朝如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对其事迹充分的肯定与褒颂,因此在北宋初年,其护国保民的英雄故事就开始传播了。

杨家将英雄事迹是何时开始形成?有文字最早记载:“杨业及杨延昭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这是在杨君墓志铭见到的,当然这与真实史料还有一些出入,还有一则更具有说服力的文字记载:“至今天下之士,皆能道之。”现在我们知道当时从上之下甚至于儿童都喜欢传扬杨家将的英雄事迹了。因此,杨家将故事声名远扬不是一时促成的,而是经过长时间酝酿、加工而成家喻户晓的故事。

时势是怎样造英雄的

杨家将生活年代正处于五代十国纷争割据时期,天下战乱频繁,人民苦不堪言,后宋朝建立,天下统一局面初定,但同时,大宋频受少数民族骚扰,边境告急,于是,战乱频繁,杨家将应形势发展而在历史舞台上发光发亮。大宋统一天下后,辽军、西夏虎视眈眈,与辽夏长期对峙中,战乱纷繁,而此时宋朝在纷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正是在这种政治军事形势下,其忠君爱国事迹恰恰迎合了当时民众心理,受到朝廷及下层民众广泛赞颂与传扬。

杨家将本身的才略具备与强敌周旋、决战,其英勇、善战在当时朝廷与民众留下了唯美的印象。英雄人物崇高形象、爱国精神正是当时形势所需要的,因此,作为担负着保国安民重任的名将,杨家忠烈之士义不容辞,刺激了其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出现。其次,杨家将在抗拒强敌过程中,为奸人所害,以悲剧收场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同情与悲悯,这个故事容易引起人民的注意并且很容易受感染。

结语

杨家将武略非凡,其忠君爱民思想更是为世人所称道。作为悲剧性人物,说明了做大事需要上下一心,“时不利兮”很容易出现才华得不到展现,报国无门等发生,因此,成大事者应学会选择属于自己的伯乐及“明主”。

标签: 民众故事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变法背景及失败原因分析,改革为何没有得到坚定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家,官员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少时就喜爱读书,当时宋神宗在位,各种制度上弊端显现出来,为了改变北宋积弱积贫局面,于是上书宋仁宗提出改革主张,宋仁宗不加理会,后宋神宗即位,王安石被提拔为宰相,开始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变法有利于改革宋朝社会弊端,改变积贫积弱表

  • 岳飞抗金:势如破竹,为何没有得到宋高宗的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公元,岳家

    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兵攻破,遂北宋灭亡。公元1134年,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主张北伐收复故旧失地,随后岳家军渡江北伐,金朝派兵阻击,岳家军奋勇杀敌,击败了金朝派来的联军,随后攻克登州、唐州等地。公元1136年,岳家军又举行北伐,占洛阳等地后,因为缺乏后援被迫撤回,在这次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满

  • 武松大闹十字坡,鲁智深为什么会上孙二娘的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妇人,酒店

    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年近三十五六,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那人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回道:“然也。”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武松道:“你莫非是这妇人的丈夫?”

  • 福金帝姬被金人虏去后三天未出牙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俘虏,帷帐

    说到福金帝姬估计很多人都不太知道这个人,但是这个人其实很著名的,其实也不是因为她有多厉害,更多的人知道她是因为她非常的惨烈了,但是又不像命运屈服的一个人,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福金帝姬也非常的漂亮,但是后来话说她被人俘虏走了,结果传言很多,什么这个福金帝姬三天下不了床啊,什么这个福金帝姬三天未出这个牙

  • 宋徽宗掌上明珠福金帝姬三天没下床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公主,说法

    最近小编在看一些宋朝的历史,宋朝的历史小编不好说,但是有一个自己的感觉,那就是宋朝也有好的时候,但是也有非常悲惨的时候,所以看来看去最后就发现有人说这个福金帝姬的故事了,有的人说这个福金帝姬好像三天下不了床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福金帝姬三天下不了床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

  • 宋朝”高考“奇闻趣事:第一次考不中可以接着申请”复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士子,复试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宋代第三代皇帝宋真宗所作的劝学诗,以中第后的丰厚物欲来劝诱士子读书。宋代对读书人的待遇是最优厚的,劝学诗中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

  • 听说在宋朝参加”高考“得首先解决户籍得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汴梁,户籍

    听说在宋朝,除了科考以外,老百姓当官还得搞定户籍。当代的国人都深深感受到了户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拥有户口是何等有分量。从婴儿呱呱坠地,到上学、就业、购房等等可以说户籍,如影随形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户籍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国人发明出来了,帝王统治阶级需要森严的户籍管理制度去维系他们的政权

  • 宋朝“高考”趣事多,不仅有加分还有特招,场面十分热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朝廷,科举

    每年的六月,对于全国的无数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个紧张的季节。十年的寒窗苦读,每一名学生都期望着能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在宋朝其实同样有高考,比如科举,比如从军入伍考试等等,据说,考试的过程还十分热闹,不仅有加分的,还有从军特招,而最受考生喜爱的,则是宋代的老榜制度。这三种特殊情况都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

  • 宋太祖赵匡胤随”黄袍加身“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祖,王朝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家道中落的他历尽生活的坎坷,也知道了贫困的苦恼,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十分难

  • 宋朝”高考“趣事汇总:不仅流行”榜下捉婿“还出现了科举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科举,考试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迟来了30天的高考依旧是牵动着无数人心情的大事情。不过今天不聊高考,小编来和大家唠嗑唠嗑高考的前身——古代的科举考试。给大家讲讲关于科举考试的那么些个有意思的冷知识。宋代科举夫婿靠抢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而再加上宋代经济发达,不少的商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榜下捉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