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变法背景及失败原因分析,改革为何没有得到坚定支持?

王安石:变法背景及失败原因分析,改革为何没有得到坚定支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4/2/21 13:37:15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少时就喜爱读书,当时宋神宗在位,各种制度上弊端显现出来,为了改变北宋积弱积贫局面,于是上书宋仁宗提出改革主张,宋仁宗不加理会,后宋神宗即位,王安石被提拔为宰相,开始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变法有利于改革宋朝社会弊端,改变积贫积弱表现,但是由于在变法过程中,触犯了大地主根本利益,同时一定程度给百姓带来了危害,所以新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北宋冗兵冗员,内忧外患引起集团内部有识之士的深度忧虑

北宋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导致中央集权制严重消弱,国家处于四分五裂,于是将政权、财政、军事管辖权同归中央,以断除祸根,“杯酒释兵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宋初,在官员任免上,实行“一官多职”制度,消弱官员权力,同时大兴科举制,任职官员大量增加,于是官僚机构出现“冗员”现象。

北宋政府为了消除边境祸患,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开始大规模养兵,致使军事体系臃肿不堪,在政治上,大力提拔文人官员,同时为了防止武官专权,实行“更戍法”,导致兵员素质低下,与少数民族交战中处于不利地位,于是军队出现“冗兵现象。”同时,“冗兵”“冗兵”出现导致国家财政开支大量增加,再加上国家大兴土木,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王安石变法“无通识”、“小人竞进”等导致变法失败

《朱子语类》道:“本朝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 。”这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可以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王朝中央集权制,对于抵御少数民族入侵起到过经济作用,但是并非没有弊端,到宋仁宗时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加之每年宋朝政府对外输出“岁币”,导致国家增加贫弱。待宋神宗面对财政“唯存空簿”于是接纳王安石主张实行变革,但遭到激烈反对。

首先王安石放荡不拘的外形象让朝内不少人士不放心,例如苏轼之父苏洵就曾尖刻地指出:“不好奢华,面垢不洗”,甚至不满道:“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大恶之人”。而且当时神宗皇帝也曾半提醒道:“人皆以为卿只知经术,不晓世务。”其次,心胸狭窄,容不得不同意见,他的晚辈晏殊曾告诫道:“有二语欲奉闻,能容于物,物亦容矣。”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始终将之放在一边,就连其多年好友也提出异议,王安石缺乏包容持不同意见者,肯定会遭到发对声潮,变法注定是要遇到强大阻力。

变法措施提出后,需要有一大批品德高尚,正值无私的官员去推行,而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竟然是一些小人,如蔡京、李定等,因为此,苏洵写过一篇文章《辩奸论》:“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而阴贼险恨,与人异趣。”但是王安石依然一意孤行,重用身边小人,成为当时戕害百姓之工具。这些小人甚至排撤异己,倒行逆施,祸国殃民,为王安石变法失败埋下了祸种。

结语

总之,王安石变法是出于改变北宋严重危急而施行的,而提出者罔顾国家实际情况,又不肯容纳不同意见,夭折是必然的,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变法触犯了统治集团的利益,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危害,不得人心的变革是得不到支持的。

标签: 国家官员

更多文章

  • 岳飞抗金:势如破竹,为何没有得到宋高宗的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公元,岳家

    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兵攻破,遂北宋灭亡。公元1134年,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主张北伐收复故旧失地,随后岳家军渡江北伐,金朝派兵阻击,岳家军奋勇杀敌,击败了金朝派来的联军,随后攻克登州、唐州等地。公元1136年,岳家军又举行北伐,占洛阳等地后,因为缺乏后援被迫撤回,在这次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满

  • 武松大闹十字坡,鲁智深为什么会上孙二娘的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妇人,酒店

    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年近三十五六,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那人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回道:“然也。”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武松道:“你莫非是这妇人的丈夫?”

  • 福金帝姬被金人虏去后三天未出牙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俘虏,帷帐

    说到福金帝姬估计很多人都不太知道这个人,但是这个人其实很著名的,其实也不是因为她有多厉害,更多的人知道她是因为她非常的惨烈了,但是又不像命运屈服的一个人,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福金帝姬也非常的漂亮,但是后来话说她被人俘虏走了,结果传言很多,什么这个福金帝姬三天下不了床啊,什么这个福金帝姬三天未出这个牙

  • 宋徽宗掌上明珠福金帝姬三天没下床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公主,说法

    最近小编在看一些宋朝的历史,宋朝的历史小编不好说,但是有一个自己的感觉,那就是宋朝也有好的时候,但是也有非常悲惨的时候,所以看来看去最后就发现有人说这个福金帝姬的故事了,有的人说这个福金帝姬好像三天下不了床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福金帝姬三天下不了床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

  • 宋朝”高考“奇闻趣事:第一次考不中可以接着申请”复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士子,复试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宋代第三代皇帝宋真宗所作的劝学诗,以中第后的丰厚物欲来劝诱士子读书。宋代对读书人的待遇是最优厚的,劝学诗中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

  • 听说在宋朝参加”高考“得首先解决户籍得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汴梁,户籍

    听说在宋朝,除了科考以外,老百姓当官还得搞定户籍。当代的国人都深深感受到了户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拥有户口是何等有分量。从婴儿呱呱坠地,到上学、就业、购房等等可以说户籍,如影随形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户籍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国人发明出来了,帝王统治阶级需要森严的户籍管理制度去维系他们的政权

  • 宋朝“高考”趣事多,不仅有加分还有特招,场面十分热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朝廷,科举

    每年的六月,对于全国的无数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个紧张的季节。十年的寒窗苦读,每一名学生都期望着能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在宋朝其实同样有高考,比如科举,比如从军入伍考试等等,据说,考试的过程还十分热闹,不仅有加分的,还有从军特招,而最受考生喜爱的,则是宋代的老榜制度。这三种特殊情况都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

  • 宋太祖赵匡胤随”黄袍加身“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祖,王朝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家道中落的他历尽生活的坎坷,也知道了贫困的苦恼,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十分难

  • 宋朝”高考“趣事汇总:不仅流行”榜下捉婿“还出现了科举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科举,考试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迟来了30天的高考依旧是牵动着无数人心情的大事情。不过今天不聊高考,小编来和大家唠嗑唠嗑高考的前身——古代的科举考试。给大家讲讲关于科举考试的那么些个有意思的冷知识。宋代科举夫婿靠抢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而再加上宋代经济发达,不少的商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榜下捉婿”的方式

  • 潘仁美本是忠君报国的良将,为何会被改成奸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将,朝代

    宋朝是我们国家朝代中最富有但是国家武力比较低的一个朝代,但是在这个朝代中,名将其实也不少,加上大宋周边的6个强大的对手,其实宋朝武将们的实力还是可以的。要提起宋朝最冤屈的名将,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因莫须有而死的岳飞,而说到岳飞,挨骂的就一定是秦桧。可是在宋朝时期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将,他有着岳飞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