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个人简介和事迹,以及对他的评价

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个人简介和事迹,以及对他的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79 更新时间:2023/12/20 21:31:42

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个人简介和事迹,以及对他的评价。

符存审简介

关于符存审简介,符存审原名存,字德祥,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是有名的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因被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个人简介和事迹,以及对他的评价收为义子并之赐国姓,故史册又载其为李存审。直到后晋时期他的儿子符彦饶复归本姓。符存审一生历经百战,却未尝败绩,曾多次与后梁交战并击破朱温、驱逐北漠契丹,与周德威齐名。并且在欧阳修所撰写的《新五代史》里,他是列传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余人因获授国姓皆被记载为“李”姓。

符存审简介提到他少年时性格十分豪迈,重侠义精神,而且他足智多谋,非常喜欢跟大家讨论兵法。到了唐末中和年间,河南一带强盗四起,民不聊生。生逢乱世的符存审悲天悯人,他追随光州刺史李罕之上沙场。后来李罕之因为不敌蔡文权而放弃光州转而投奔诸葛爽,符存审也跟着他到了河阳担任小校一职,屡战有功。诸葛爽死后李罕之等人逃到了怀州,部下不满其生性残暴而纷纷四散,符存审此时跟随了晋王独眼龙李克用,就此展开了其南征北伐的战争生涯。

生平事迹

同光二年四月,朝廷本来已经决定要授符存审宣武节度使、蕃汉马步军总管,只可惜诏告未至,符存审五月十五日便卒于幽州官舍,享年六十三,后下葬于太原。符存审的遗言陈述没有得到圣上面觐,言词凄惋,庄宗闻讯后痛苦良久,废朝三日,又追赠符存审为尚书令,谥号同忠烈扶天运功臣,并被追封为秦王。

符存审是列传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符存审的故事自然广泛流传。

符存审年少时曾经是敌军的俘虏,将要在郊外被处决,临行刑之前他指著一堵危墙对对方说:“请将我斩于此面墙下,好等那些颓垣败瓦覆盖我的尸体,也算为孤魂造福,不至客死异乡无人葬。”。对方刽子手可怜他,便听他的,把他移到墙下处斩。就在小兵押符存审动身之际,对方首领揽着歌妓饮酒,正想找个人唱歌助兴。那名歌妓就对首领说道:“俘虏中有个叫符存审的乃妾身的旧识,不如就要他击掌伴奏吧。”,那首领一时兴起,就当场把符存审释放了。

还有一件关于符存审的故事,符存审生九子,晚年时召各人于厅堂训曰:“我本来自幼家寒,年少时带上一把剑便只身离乡别井闯功名,四十年时间过去,终于位极人臣出将入相。当中经历过如履薄冰、万死犹生般的凶险危难不下一次,剖开皮肉从伤口中取出箭头也百余次。”,之后就把曾经取出来的箭头拿给儿子们看,并吩咐他们把箭头收藏起来,用来提醒他们铭记当年起家举步维艰,家业得来不易,尤其不要做一个骄奢淫逸的人。他的九个儿子紧记教诲,日后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当中尤以四子魏王符彦卿最为闻名。由符存审起一家三代三朝人出了两王三后众将军,符氏家族又多与宋代宗室联姻,符氏家族成为著名的外戚家族,五代宋初符氏家族也发展到鼎盛时期。

作为一个经历五朝的武将,也是一个在五代十国的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杰出将领,符存审可谓劳苦功高。

对符存审的评价

符存审有着高超的武艺以及丰富的军事理论素养。拥有卓越的战功,自然和高超的武艺分不开。符存审在十三岁的时候,就擅长骑马射箭。清泰初,皇帝赐给他战袍战马,符存审在一日之内就射中了猎物四十二只,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种少年时期练就的武功自然和其武将家庭出身的背景有很大关系。关于符存审的武艺,曾有人说过这么一件事,符存审去世之前对儿子们说“吾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取将相,然履锋冒刃出死入生而得至此也。因出其平生身所中矢镞百余而示之”。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正面描写对符存审武艺的评价,但是四十年的残酷战争生涯,身受百余创而不死,仍然成为五代时期最为杰出的将领,若没有高超的武艺肯定是不行的。

提到对符存审的评价,不得不提起另一件事。符存审出身贫寒,日后尽管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经常教导他的儿子说:“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意为告诉儿子们,尽管出生在富贵之家,仍然不要忘记了父辈们白手起家的过程。以此可见,符存审也是一个勤俭朴素,不忘初心的大将。

标签: 武艺评价

更多文章

  • 靠嚎啕大哭就做了皇帝?李从珂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凤翔,皇帝

    靠嚎啕大哭就做了皇帝?李从珂究竟是谁?五代时期,由李存勖在父亲基业上创立的的后唐帝国,疆域最为鼎盛,这个只存在13年时间的王朝,却留下了不少的狗血故事。其中,后唐几位皇帝之间的自相残杀,更是一出皇室争权夺利的闹剧。李存勖之后,另外三个皇帝的皇位,都得来不易。后唐末期,末帝李从珂更是靠着一场大哭夺得了

  • 五代十国仅有的明君柴荣都有哪些政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政权,皇帝

    五代十国仅有的明君柴荣都有哪些政绩?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个时候中原大地各种政权纷纷自立。这个时候的中原谈不上是一个国家,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争斗,已经忘记了国家的意义。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终于有一个英雄的人物出现了,他志在统一中原,让人们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只是如同诸葛亮一

  • 如果周世宗不罢免张永德都点检之值,赵匡胤敢兵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天子,受益人

    宋朝的立国完全得益于周世宗柴荣的这次人事改动,问题是:这个决定后周命运的“点检作天子”的牌子到底是从哪来的,到底有没有这个牌子?排除天意,就是人为,谁会做这样的事情呢?当我们找不到明显证据的情况下,就只有从受益人怀疑起。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人,很明显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是赵匡胤干的吗?周世宗柴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手下无人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太祖,部下

    谈及“杯酒释兵权”,世人只知宋太祖赵匡胤四两拨千斤,稳稳当当的将部下的兵权聚拢到自己手中。却不知道若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起手下哗变、造反!述说历史,我们先从后周建隆元年说起,因为这一年是赵匡胤翻身做主人的一年。他以自己优秀的编导才华,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皇帝的新装”的戏,史称: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回答

  • 赵匡胤流离失所、艰难探索的那些岁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僧,刺史

    赵匡胤的家族迁移到开封后,开始有些落魄。19岁的赵匡胤与贺家的一个小姐结婚了,从此走向了婚姻的坟墓。家境的落魄迫使赵匡胤不得不出去打工,也说不定还有机会创业。不过此时他只是想打工而已。在起初的三年里,他去到了今天陕西、湖南、甘肃,一路漂泊,历尽千辛。痛苦的是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不断的流浪,流

  • 大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为什么要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节度使,安史之乱

    唐朝的时候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全国设置节度使统率诸军、镇,以此方便征调全国军队。节度使一职对一方的军队有专制的权力,“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符,树六纛。外任之重,无比焉。”发展到后来,节度使更是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各地往往对朝廷保持着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唐玄宗时期,

  • 赵匡胤曾密立一碑,发誓善待前朝遗孤,“仁慈”背后却是因果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雄杰,皇帝

    传言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基业后,曾在太庙的密室中,立了一块誓碑。此碑来历颇为神秘,它不仅用黄幔遮盖,门上还有一把大锁,钥匙也被严加看管。赵匡胤还定下规矩,后代皇帝自他当上太子,就要前去恭读誓词,且虔诚无比,一拜再拜才出来。为了不泄密碑文,同去侍奉的小黄门专挑不识字的,而且还要远远站着,以防泄露天机。

  • 一位老人向赵匡胤要官做,赵匡胤听完老人的话,毫不犹豫给个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郡县,父亲

    唐末时期,节度使的隐患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朝廷根本无力控制节度使,最终间接的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唐朝灭亡之后,就出现了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这就是五代十国。现如今人们对五代十国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从公元907年一直到公元979年,都是处在大分裂时期,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这样的格局。此人就

  • 宋朝官帽都有大翅膀,真是赵匡胤篡位后,怕别人议论才设计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臣子,帽子

    是的,我们看古代电视剧,宋代的官员帽子上也有两根长长的耳朵,而且好像越是级别高越是挺阔直,这种帽子简直可以被称为宋代独有的官帽。有人想问,为什么宋代官员的帽子是这个样子呢?有人讲了你们知道吗?这种帽子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赵匡胤当年是篡位起家的,本来是大周朝的武将,结果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自己篡位当了

  • 拼命的赵匡胤,为了完成梦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命官,太祖

    据《宋史》中对于宋太祖赵匡胤的记载:“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一位武将出身的皇帝,赵匡胤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众皇帝中也算是很有名了。然而只知道他如何得到皇位的人,可能会认为他这皇帝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