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靠嚎啕大哭就做了皇帝?李从珂究竟是谁?

靠嚎啕大哭就做了皇帝?李从珂究竟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16 更新时间:2023/12/18 15:56:40

靠嚎啕大哭就做了皇帝?李从珂究竟是谁?五代时期,由李存勖在父亲基业上创立的的后唐帝国,疆域最为鼎盛,这个只存在13年时间的王朝,却留下了不少的狗血故事。其中,后唐几位皇帝之间的自相残杀,更是一出皇室争权夺利的闹剧。李存勖之后,另外三个皇帝的皇位,都得来不易。后唐末期,末帝李从珂更是靠着一场大哭夺得了帝位,堪称神奇。

李从珂本姓王,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自幼与母亲魏氏相依为命。这魏氏虽然是个农家女子,倒颇有几分姿色,后来幸运地成为了李嗣源的妾室。就这样,十岁的李从珂成为李嗣源的养子。李嗣源当时是晋王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之一,能征善战,深得器重。李从珂长大之后,便跟随李嗣源四处征战,逐渐成长为一员出色的将领。

五代前期,前晋与后梁之间是一对生死大敌,经常相互攻伐,在长达十几年的战争后,前晋在李存勖的率领下,终于占据了上风。在此过程中,李从珂骁勇善战,随同李嗣源屡立战功,连李存勖都对他赞赏有加。在李嗣源麾下,一共有两员猛将,一个是在史书上名声很臭的石敬瑭,另一个便是李从珂。

公元926年,后唐发生“兴教门之变”,李嗣源被造反的士兵推举为首脑,被迫走向了李存勖的对立面。远在横水的李从珂听说义父起兵,率军星夜兼程赶去相助,使得李嗣源的队伍士气大振,一路南下攻入了国都洛阳。李嗣源登基后,有从龙之功的李从珂可谓是官运亨通,一路步步高升,最终升任当朝太尉和凤翔节度使,手握重权,这给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后唐王朝埋下了又一个隐患。

李嗣源仅仅在位六年时间,就因病去世,由他的儿子李从厚继承皇位。比起战功赫赫的李从珂,20岁的李从厚显得太过稚嫩,所以他登基后,一直对这个功高震主的义兄有所忌惮。就在登基一年后,优柔寡断的李从厚在身边宠臣的怂恿下,决定对李从珂下手了。他首先是将李从珂做禁军统领的儿子外调,然后以“换镇”为名,想要把李从珂从他经营多年的凤翔节度使位置上调走。

这个时候,就算是傻子也知道皇帝要下手了,此时要么坐以待毙,要么铤而走险造反。李从珂征战沙场多年,自然是选择了后者。这一年是公元934年,后唐应顺元年,李从珂以“清君侧”的名义,传檄各地,在凤翔起兵造反。不过,他低估了朝廷的反应速度。闻知李从珂反叛消息的李从厚,由于早就有所准备,立刻派出军队朝凤翔出发,一时间,四方兵马齐聚凤翔,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凤翔城墙低矮,在后唐军队的围攻下,眼看就要城破。李从珂纵横半生,还是第一次面临这种生存存亡的时刻。目睹部下惨死,在皇帝猜忌下被迫造反的李从珂,不由得悲从中来。他走到了城头,脱下自己的上衣,露出上身纵横交错的伤疤,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痛陈自己跟随先帝李嗣源立下无数战功,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心有不甘,一时间,凤翔城头哀嚎震天。

李从珂的这一举动,引得敌我双方的将士纷纷注目。攻城的后唐将领和士兵,看到声泪俱下的李从珂,不由得心生同情。就在此时,负责攻城的后唐将领张虔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眼看着凤翔即将城破,立功心切的他居然不顾李从珂的嚎哭,催促士兵攻城,还杀了不少驻足不动的将士。此举一下子激起了众怒,将士们纷纷调转武器,转而支持李从珂。

最终,李从珂转败为胜,他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各节度使纷纷投降,叛军很快攻到了洛阳。大势已去的李从厚,在逃跑途中被石敬瑭抓住献给了李从珂,不久被弑杀。李从珂凭借自己那一场城头嚎啕大哭,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不过,天道轮回,就在三年之后,石敬瑭就勾结契丹人围困洛阳,绝望的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纵火自焚,不仅皇帝梦碎,还让传国玉玺的下落成为千古之谜,至今未解。

标签: 凤翔皇帝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仅有的明君柴荣都有哪些政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政权,皇帝

    五代十国仅有的明君柴荣都有哪些政绩?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个时候中原大地各种政权纷纷自立。这个时候的中原谈不上是一个国家,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争斗,已经忘记了国家的意义。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终于有一个英雄的人物出现了,他志在统一中原,让人们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只是如同诸葛亮一

  • 如果周世宗不罢免张永德都点检之值,赵匡胤敢兵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天子,受益人

    宋朝的立国完全得益于周世宗柴荣的这次人事改动,问题是:这个决定后周命运的“点检作天子”的牌子到底是从哪来的,到底有没有这个牌子?排除天意,就是人为,谁会做这样的事情呢?当我们找不到明显证据的情况下,就只有从受益人怀疑起。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人,很明显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是赵匡胤干的吗?周世宗柴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手下无人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太祖,部下

    谈及“杯酒释兵权”,世人只知宋太祖赵匡胤四两拨千斤,稳稳当当的将部下的兵权聚拢到自己手中。却不知道若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起手下哗变、造反!述说历史,我们先从后周建隆元年说起,因为这一年是赵匡胤翻身做主人的一年。他以自己优秀的编导才华,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皇帝的新装”的戏,史称: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回答

  • 赵匡胤流离失所、艰难探索的那些岁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僧,刺史

    赵匡胤的家族迁移到开封后,开始有些落魄。19岁的赵匡胤与贺家的一个小姐结婚了,从此走向了婚姻的坟墓。家境的落魄迫使赵匡胤不得不出去打工,也说不定还有机会创业。不过此时他只是想打工而已。在起初的三年里,他去到了今天陕西、湖南、甘肃,一路漂泊,历尽千辛。痛苦的是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不断的流浪,流

  • 大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为什么要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节度使,安史之乱

    唐朝的时候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全国设置节度使统率诸军、镇,以此方便征调全国军队。节度使一职对一方的军队有专制的权力,“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符,树六纛。外任之重,无比焉。”发展到后来,节度使更是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各地往往对朝廷保持着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唐玄宗时期,

  • 赵匡胤曾密立一碑,发誓善待前朝遗孤,“仁慈”背后却是因果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雄杰,皇帝

    传言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基业后,曾在太庙的密室中,立了一块誓碑。此碑来历颇为神秘,它不仅用黄幔遮盖,门上还有一把大锁,钥匙也被严加看管。赵匡胤还定下规矩,后代皇帝自他当上太子,就要前去恭读誓词,且虔诚无比,一拜再拜才出来。为了不泄密碑文,同去侍奉的小黄门专挑不识字的,而且还要远远站着,以防泄露天机。

  • 一位老人向赵匡胤要官做,赵匡胤听完老人的话,毫不犹豫给个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郡县,父亲

    唐末时期,节度使的隐患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朝廷根本无力控制节度使,最终间接的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唐朝灭亡之后,就出现了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这就是五代十国。现如今人们对五代十国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从公元907年一直到公元979年,都是处在大分裂时期,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这样的格局。此人就

  • 宋朝官帽都有大翅膀,真是赵匡胤篡位后,怕别人议论才设计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臣子,帽子

    是的,我们看古代电视剧,宋代的官员帽子上也有两根长长的耳朵,而且好像越是级别高越是挺阔直,这种帽子简直可以被称为宋代独有的官帽。有人想问,为什么宋代官员的帽子是这个样子呢?有人讲了你们知道吗?这种帽子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赵匡胤当年是篡位起家的,本来是大周朝的武将,结果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自己篡位当了

  • 拼命的赵匡胤,为了完成梦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命官,太祖

    据《宋史》中对于宋太祖赵匡胤的记载:“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一位武将出身的皇帝,赵匡胤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众皇帝中也算是很有名了。然而只知道他如何得到皇位的人,可能会认为他这皇帝之位

  • 一个成就赵匡胤千秋伟业的人,其后人境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养子,百姓

    赵匡胤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位伟人,其开创大宋王朝,实现祖国统一。但是有这样一位才能卓越,但英年早逝的人,被赞为五代第一明君,这个人就是柴荣,一个成就赵匡胤千秋伟业的人。如果他能够多活几十年,那统一天下的可能就会是他而非是赵匡胤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让我们先分别看下柴荣简介及赵匡胤成长史。柴荣自幼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