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唐名将郭崇韬究竟是为了何事公开受贿?

后唐名将郭崇韬究竟是为了何事公开受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43 更新时间:2023/12/20 21:35:09

后唐名将郭崇韬究竟是为了事公开受贿?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被克用任为河东教练使。后唐庄宗时历为中门副使、枢密使、侍中兼枢密使、又兼镇、冀州节度使等职。同光三年(925)又任西南面行营招讨使,率军平定前蜀。为人精明干练,长期参掌机要,以谋议佐助庄宗建立后唐;位兼将相,权重内外,以天下为己任,为朝士所往。而诸子骄纵,入蜀后举措失宜,又遭宦官诬构,致使庄宗不满,平蜀后不久即被杀。

后唐灭梁,郭崇韬功劳最大,是他建议奇兵偷袭,才得以灭掉后梁。因而,灭梁之后,郭崇韬被委任为枢密使,也就是国防部长,很得庄宗信任。一直以来,郭崇韬以清廉著称,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也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同僚的敬佩。可是,自从进了开封,郭崇韬如突然换了一个人似的,让大家不敢相认。

他大开府门,公然接受贿赂。当时的后粱官员,人心惶惶。为了探听新朝对他们的态度,是惩处还是留用,大家都集拢来商量。有的人提议,找郭崇韬,给他行贿,买个平安。这个建议,马上遭到反对:“听说郭崇韬那家伙十分清廉,油盐不进。”大家一听,灰心丧气,不知怎么办好,甚至有人暗思,不行的话,就逃走,或者反抗。也有人不死心,去了郭崇韬那儿,送了钱财。郭崇韬呵呵大笑着收了,不但收了,还笑容满面地把来人送出大门,很是客气。这一消息迅速在投降官员中播散开来。于是,后梁的降臣都看到了希望,一个个再也不用胆战心惊了,都拿着钱物去了郭府。

郭崇韬门前,一时车水马龙。送了礼,这些官员的心静了下来:有郭崇韬撑腰,大家还害怕什么。后唐的大臣们见了,都非不满,心说,这个郭司令,刚进城,就被敌人的糖衣炮弹打趴下了。有的老战友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去劝:“你是朝廷大臣,圣上最信任的人,怎么能大受贿赂啊?”郭崇韬捋着胡须笑笑,用外交辞令道:个中奥妙,无可奉告。老战友长叹,心说,贪污,当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了。庄宗知道了,也很不爽,找来郭崇韬问:“吃饱了吗?”郭崇韬听了,不慌不慢,告诉庄宗,后梁刚灭,大臣人心惶惶,此时行贿,是买一个平安。如果自己不收,他们就会更加惊慌不安,不知新朝会怎么处理他们,甚至可能激成变故。现在一收他们的钱财,他们不就安定了吗?庄宗点点头,没说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后唐慢慢腾出时间,消化了后梁势力,局势渐渐平稳下来,敌友矛盾也慢慢缓和下来。这时,新的问题出来了,国家初创,连年战争,国库一贫如洗。庄宗想想,还是增加百姓的赋税吧。郭崇韬拦住了,战乱之后,百姓一贫如洗,哪有钱粮?他让人到自己府上去,把收受的钱财全部上缴国库。同时,拿出一本账簿,告诉皇帝,这些都是当时后梁大臣们所送之物,他们这样做,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为了解除国家财政困难。后梁的那些大臣见了,又是惭愧,又是感动,心里真的彻底平静下来,而且,再也不敢以腐败官员的眼光看待郭崇韬了。

郭崇韬交出账本时,又上了一道奏折,请求皇帝降自己的职。原因很简单,作为大臣,私收别人的东西,无论如何难脱受贿嫌疑。庄宗听了忙劝告,你这都是为了国家,处罚嘛,我看就算了吧。郭崇韬谢绝了皇帝的好意,义正辞严地告诉皇帝,国法无情,怎可说算就算?庄宗无奈 ,对郭崇韬当堂进行了降职处罚。

朝堂上的其他官员一见,大惊失色,尤其是过去看见郭崇韬受贿,也效仿受贿的官员,都纷纷拿出自己受贿的东西充盈国库,个个严格检讨自己,自请降职处分。 朝堂之上,一时之间,风气一清。郭崇韬受贿,一举三得:稳定人心;充实国库,减轻百姓负担;肃清贪污之风。

标签: 大臣枢密使

更多文章

  • 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个人简介和事迹,以及对他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艺,评价

    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个人简介和事迹,以及对他的评价。符存审简介关于符存审简介,符存审原名存,字德祥,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是有名的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因被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个人简介和事迹,以及对他的评价收为义子并之赐国姓,故史册又载其为李存审。直到后晋时期他的儿子符彦饶复归本姓。符存审一生历经百战

  • 靠嚎啕大哭就做了皇帝?李从珂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凤翔,皇帝

    靠嚎啕大哭就做了皇帝?李从珂究竟是谁?五代时期,由李存勖在父亲基业上创立的的后唐帝国,疆域最为鼎盛,这个只存在13年时间的王朝,却留下了不少的狗血故事。其中,后唐几位皇帝之间的自相残杀,更是一出皇室争权夺利的闹剧。李存勖之后,另外三个皇帝的皇位,都得来不易。后唐末期,末帝李从珂更是靠着一场大哭夺得了

  • 五代十国仅有的明君柴荣都有哪些政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政权,皇帝

    五代十国仅有的明君柴荣都有哪些政绩?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个时候中原大地各种政权纷纷自立。这个时候的中原谈不上是一个国家,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争斗,已经忘记了国家的意义。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终于有一个英雄的人物出现了,他志在统一中原,让人们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只是如同诸葛亮一

  • 如果周世宗不罢免张永德都点检之值,赵匡胤敢兵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天子,受益人

    宋朝的立国完全得益于周世宗柴荣的这次人事改动,问题是:这个决定后周命运的“点检作天子”的牌子到底是从哪来的,到底有没有这个牌子?排除天意,就是人为,谁会做这样的事情呢?当我们找不到明显证据的情况下,就只有从受益人怀疑起。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人,很明显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是赵匡胤干的吗?周世宗柴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手下无人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太祖,部下

    谈及“杯酒释兵权”,世人只知宋太祖赵匡胤四两拨千斤,稳稳当当的将部下的兵权聚拢到自己手中。却不知道若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起手下哗变、造反!述说历史,我们先从后周建隆元年说起,因为这一年是赵匡胤翻身做主人的一年。他以自己优秀的编导才华,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皇帝的新装”的戏,史称: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回答

  • 赵匡胤流离失所、艰难探索的那些岁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僧,刺史

    赵匡胤的家族迁移到开封后,开始有些落魄。19岁的赵匡胤与贺家的一个小姐结婚了,从此走向了婚姻的坟墓。家境的落魄迫使赵匡胤不得不出去打工,也说不定还有机会创业。不过此时他只是想打工而已。在起初的三年里,他去到了今天陕西、湖南、甘肃,一路漂泊,历尽千辛。痛苦的是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不断的流浪,流

  • 大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为什么要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节度使,安史之乱

    唐朝的时候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全国设置节度使统率诸军、镇,以此方便征调全国军队。节度使一职对一方的军队有专制的权力,“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符,树六纛。外任之重,无比焉。”发展到后来,节度使更是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各地往往对朝廷保持着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唐玄宗时期,

  • 赵匡胤曾密立一碑,发誓善待前朝遗孤,“仁慈”背后却是因果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雄杰,皇帝

    传言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基业后,曾在太庙的密室中,立了一块誓碑。此碑来历颇为神秘,它不仅用黄幔遮盖,门上还有一把大锁,钥匙也被严加看管。赵匡胤还定下规矩,后代皇帝自他当上太子,就要前去恭读誓词,且虔诚无比,一拜再拜才出来。为了不泄密碑文,同去侍奉的小黄门专挑不识字的,而且还要远远站着,以防泄露天机。

  • 一位老人向赵匡胤要官做,赵匡胤听完老人的话,毫不犹豫给个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郡县,父亲

    唐末时期,节度使的隐患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朝廷根本无力控制节度使,最终间接的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唐朝灭亡之后,就出现了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这就是五代十国。现如今人们对五代十国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从公元907年一直到公元979年,都是处在大分裂时期,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这样的格局。此人就

  • 宋朝官帽都有大翅膀,真是赵匡胤篡位后,怕别人议论才设计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臣子,帽子

    是的,我们看古代电视剧,宋代的官员帽子上也有两根长长的耳朵,而且好像越是级别高越是挺阔直,这种帽子简直可以被称为宋代独有的官帽。有人想问,为什么宋代官员的帽子是这个样子呢?有人讲了你们知道吗?这种帽子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赵匡胤当年是篡位起家的,本来是大周朝的武将,结果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自己篡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