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成就赵匡胤千秋伟业的人,其后人境遇如何?

一个成就赵匡胤千秋伟业的人,其后人境遇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3/12/21 5:12:56

赵匡胤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位伟人,其开创大宋朝,实现祖国统一。但是有这样一位才能卓越,但英年早逝的人,被赞为五代第一明君,这个人就是柴荣,一个成就赵匡胤千秋伟业的人。如果他能够多活几十年,那统一天下的可能就会是他而非是赵匡胤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让我们先分别看下柴荣简介及赵匡胤成长史。

柴荣自幼追随其姑父郭威,并成为其养子,擅长骑射。郭威建立后周之后,任命柴荣治理澶州,三年后任开封府尹,并获封晋王衔。郭威病故后,因其膝下无子,最后其养子柴荣即位。即位后的柴荣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雄心壮志,而且也是按照他那宏伟志一直在做的。军事方面,他大力整顿军务,操练军队,并进行南征北战。先后大败后蜀和南唐,同时连胜辽国,收复三关三州,使得统治区域迅速扩大;政治方面,整治官场腐败之风,任用贤能之才;经济方面,减少百姓赋税,招抚流亡人口,使得百姓具有定所,生活富裕。然而在一次同将领商议如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在班师回朝后不久便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其在位六年),就这样一代千古帝王就此离开人世。

柴荣虽然为帝时间较短,但是却使得后周的军事、经济、化等得到长足的发展。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延续柴荣治下后周的一切,在此基础上终实现了宋朝的统一。

柴家多人被赏赐高官厚禄,赵匡胤还给子孙留下遗训,其中之一便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由此可见,赵匡胤还是位心存感恩的皇帝,知道好好善待故主柴荣的族人及后代。

标签: 养子百姓

更多文章

  • 三分钟了解赵匡胤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公元,节度使

    赵匡胤,生于公元927年,当时的中原王朝正统为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籍,洛阳夹马营(今瀍河区)生人。父亲赵弘殷,曾任后汉护圣都指挥使。后周时,参与与南唐的淮南之战,封天水县男,拜检校司徒,与赵匡胤同掌禁军。宋朝开国,追封宣祖。公元948年,赵匡胤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随郭威

  • 赵匡胤黄袍加身时,为何几乎没有人反对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京城,皇权

    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经典的时刻,也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大事件。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受幼主之命北上抵御北汉、契丹的联军,但行至陈桥时,将士们纷纷拥立他为皇帝,将象征皇权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被"强行"拥戴为帝的他随即班师回京,靠着和京城守将的熟识,他直接进入了皇宫,颠覆了后

  • 陈桥兵变有可能成功的首要条件:此人必须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禁军,节度使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而陈桥兵变成功的关键竟在于一位曾经的茶叶小贩意外英年早逝。这位小贩就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柴荣,如果不是三十九岁的柴荣意外去世,只留下七岁的柴宗训即位,赵匡胤可能连掌握军权的机会都没有。周太祖郭威的亲生儿子在起兵的时候,都被汉隐帝杀了,以

  • 宋太祖赵匡胤趣事二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祖,年号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期,宰相赵普和吏部侍郎卢多逊关系紧张,卢多逊总想把赵普干倒,自己跻身宰相之位。宰相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上这个称号也含有贬义,因为赵普一生只读过《论语》,文化水平不高,以至于常常出糗。《石林燕语》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提议改元乾德,认为这个年号前朝没有使用过,赵普

  • 赵匡胤:我不想黄袍加身,也不想杯酒释兵权,都是被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帝,黑光

    宋朝,一个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王朝。它在历史上也算是比较出名的,有北宋和南宋之分。北宋各方面都要比南宋强,毕竟是刚刚经历过五代十国的洗礼,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可怜的南宋政权则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后成立,本身底子就差很多。今天不谈南宋,就说说北宋的成立。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一生也是充满着传奇,

  • 老僧的一句话,成就了赵匡胤的北宋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祖,群臣

    又是暑往寒来匆匆一年,新禧年更迭之际,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景象之中,庙堂之中,边塞内外关于权力的争夺并不会因此而发生停止。周世宗一生雄韬伟略,南征江南之地的南唐,西取沃野秦川的后蜀四州之地,可惜天年不假早逝。周世宗的早逝也造成了国家主少国疑的局面。时势造就英雄!在这样一个动乱不稳的形势下,赵匡胤被命运选

  • 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的时候,为什么后周没有杀他的家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兵变,家人

    宋朝在我们的印象之中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朝一边是经济繁荣一边又是武不如文,可以说宋朝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赵匡胤那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所致。赵匡胤以武将之名陈桥兵变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自然是害怕后世学习自己兵变而危机大宋的江山社稷,故才扼制武将的权利。看到这些或许很多人会生出一个疑惑,赵匡胤在陈桥驿兵

  • 柴荣、赵匡胤、赵光义都没收回燕云十六州,问题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燕山,战略

    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唐朝以后的历史上,幽云十六州的归属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幽云十六州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说它关乎中原安危一点都不为过。幽云十六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原北方门户和防御北方游牧势力的天然屏障,失幽云,则天下难安。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即如今的北京、天津,以及

  • 历代皇帝都有杀功臣的行为,为什么李世民和赵匡胤没有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功臣,门阀

    读中国古代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开国皇帝们都很喜欢杀功臣。当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却选择急流勇退,不与勾践一起享受成功的荣耀。这就像一家企业成功后,一个商业创始人却选择隐退,不享受这种成功带来的种种荣华富贵。张良深得此道,汉朝建立后立马急流勇退,尤其在目瞪韩信、彭越等人的下场

  • 赵匡胤年仅50岁就暴毙而亡,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亲弟弟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帝王,史官

    在中国古代帝王评价体系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最高的评价,然而在这四位帝王中,宋祖赵匡胤可谓是存在感最弱的帝王,提起前三位的故事典故是何其多,到了赵匡胤身上,就剩“陈桥兵变”和“烛影斧声”这几个充满阴谋的非正能量成语了。这也跟赵匡胤在位时间长短有关系,其他几位帝王主政时间都很长,赵匡胤总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