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桥兵变有可能成功的首要条件:此人必须死!

陈桥兵变有可能成功的首要条件:此人必须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14 更新时间:2023/12/21 5:33:58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而陈桥兵变成功的关键竟在于一位曾经的茶叶小贩意外英年早逝。这位小贩就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柴荣,如果不是三十九岁的柴荣意外去世,只留下七岁的柴宗训即位,赵匡胤可能连掌握军权的机会都没有。

周太祖郭威的亲生儿子在起兵的时候,都被汉隐帝杀了,以至于郭威晚年膝下只有柴荣这么一个养子。柴荣办事又使郭威非常称心,郭威传位给柴荣也就顺理成章了。柴荣在担任这个擅州节度使的时候,就做过一些改革的尝试,他免除了百姓的部分差役和负担,这些为政举措获得了郭威的褒奖,这也是他登基后为政措施的一个缩影。朱元璋评价郭威时曾这样说:“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

郭威在去世前一年贬谪了颇有野心的王峻,升柴荣为开封府尹、晋王,在弥留之际又特别将侄子李重进叫来对柴荣行君臣之礼,这一切都是为了稳定柴荣的帝位。而柴荣之所以能最终坐稳帝位,靠的还是自己的作为和能力。郭威刚刚去世,北汉就勾结契丹,进攻后周,本来柴荣刚刚即位,身处前线会导致朝局不稳。但柴荣深知此战对自己的重要,不顾诸位大臣的反对,决定亲自率军北上迎战,最后大败北汉于高平。赵匡胤虽然也参与了高平之战,并且也建立了功勋,积攒了威望,但绝对比不上亲征的柴荣攒的威望多。

正是由于柴荣的这种改革,我们注意到,朱温石敬瑭刘知远等人虽然和赵匡胤一样,都是以军权夺取帝位,但这些人所依靠的都是地方节镇兵,而赵匡胤则是直接“策反”了柴荣建立的,最强大的中央禁军。如果柴荣不死,稳稳地掌握中央禁军,包括赵匡胤在内的统兵将领是没有机会造反成功的。事实证明赵匡胤即位后,延续柴荣的做法,无论是打着忠于后周的旗号起兵的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还是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的前后,中央禁军都显示出了超群的战斗力和威慑力。

标签: 禁军节度使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趣事二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祖,年号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期,宰相赵普和吏部侍郎卢多逊关系紧张,卢多逊总想把赵普干倒,自己跻身宰相之位。宰相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上这个称号也含有贬义,因为赵普一生只读过《论语》,文化水平不高,以至于常常出糗。《石林燕语》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提议改元乾德,认为这个年号前朝没有使用过,赵普

  • 赵匡胤:我不想黄袍加身,也不想杯酒释兵权,都是被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帝,黑光

    宋朝,一个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王朝。它在历史上也算是比较出名的,有北宋和南宋之分。北宋各方面都要比南宋强,毕竟是刚刚经历过五代十国的洗礼,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可怜的南宋政权则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后成立,本身底子就差很多。今天不谈南宋,就说说北宋的成立。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一生也是充满着传奇,

  • 老僧的一句话,成就了赵匡胤的北宋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祖,群臣

    又是暑往寒来匆匆一年,新禧年更迭之际,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景象之中,庙堂之中,边塞内外关于权力的争夺并不会因此而发生停止。周世宗一生雄韬伟略,南征江南之地的南唐,西取沃野秦川的后蜀四州之地,可惜天年不假早逝。周世宗的早逝也造成了国家主少国疑的局面。时势造就英雄!在这样一个动乱不稳的形势下,赵匡胤被命运选

  • 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的时候,为什么后周没有杀他的家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兵变,家人

    宋朝在我们的印象之中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朝一边是经济繁荣一边又是武不如文,可以说宋朝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赵匡胤那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所致。赵匡胤以武将之名陈桥兵变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自然是害怕后世学习自己兵变而危机大宋的江山社稷,故才扼制武将的权利。看到这些或许很多人会生出一个疑惑,赵匡胤在陈桥驿兵

  • 柴荣、赵匡胤、赵光义都没收回燕云十六州,问题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燕山,战略

    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唐朝以后的历史上,幽云十六州的归属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幽云十六州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说它关乎中原安危一点都不为过。幽云十六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原北方门户和防御北方游牧势力的天然屏障,失幽云,则天下难安。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即如今的北京、天津,以及

  • 历代皇帝都有杀功臣的行为,为什么李世民和赵匡胤没有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功臣,门阀

    读中国古代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开国皇帝们都很喜欢杀功臣。当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却选择急流勇退,不与勾践一起享受成功的荣耀。这就像一家企业成功后,一个商业创始人却选择隐退,不享受这种成功带来的种种荣华富贵。张良深得此道,汉朝建立后立马急流勇退,尤其在目瞪韩信、彭越等人的下场

  • 赵匡胤年仅50岁就暴毙而亡,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亲弟弟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帝王,史官

    在中国古代帝王评价体系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最高的评价,然而在这四位帝王中,宋祖赵匡胤可谓是存在感最弱的帝王,提起前三位的故事典故是何其多,到了赵匡胤身上,就剩“陈桥兵变”和“烛影斧声”这几个充满阴谋的非正能量成语了。这也跟赵匡胤在位时间长短有关系,其他几位帝王主政时间都很长,赵匡胤总共才

  • 为何说隋文帝杨坚篡得天下,要比赵匡胤篡位的难度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宇文,总管

    赵翼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观古之帝王,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隋文帝。”赵翼的理由是:北周年仅22岁的周宣帝宇文赟早死,留下幼帝宇文阐。宇文赟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矫诏辅政,然后大杀宇文皇族,轻而易举地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当皇帝,真的如赵翼所说是史上最容易

  • 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不厚道?你看后周的江山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江山,太后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皇帝柴荣病重。由于得到了“点检为天子”的谶语,为了确保大周江山不被外人夺去,柴荣当机立断解除了时任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职务,改以赵匡胤充任并兼检校太傅。六月十九日,年仅39岁的柴荣带着无限的遗憾去世,年仅7岁的太子柴宗训于柩前即位。次年正月初一,契丹与北汉联军南下的消息传

  • 北宋各方面都并不强大,为何赵匡胤却可以与唐太宗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功臣,人才

    赵匡胤,立下赫赫战功,武功很强。当时柴荣就十分器重他,柴荣也一样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只是天妒英才,柴荣忽然患了重病,仅仅只当了五年的皇帝就便驾崩。柴荣的三个儿子都死于后汉隐帝之手,在活着的儿子中,柴宗训年纪最大,但也只有七岁。所以也还是需要有大臣辅佐的,所以柴荣想到了赵匡胤。柴荣提升赵匡胤为殿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