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柴荣、赵匡胤、赵光义都没收回燕云十六州,问题出在哪里?

柴荣、赵匡胤、赵光义都没收回燕云十六州,问题出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54 更新时间:2024/2/9 16:10:17

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唐朝以后的历史上,幽云十六州的归属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幽云十六州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说它关乎中原安危一点都不为过。幽云十六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原北方门户和防御北方游牧势力的天然屏障,失幽云,则天下难安。

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即如今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的北部地区,东西宽约六百公里,南北长约二百公里,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更具体一些的话,幽云十六州以燕山、太行山为界可分为: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七州包括幽(今北京)、顺(今北京顺义)、檀(今北京密云)、蓟(今天津蓟州区)、涿(今河北保定涿州)、瀛(今河北沧州河间)、莫(今河北沧州任丘北);太行山西北的九州包括儒(今北京延庆)、新(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妫(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武(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蔚(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应(今山西朔州市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朔(今山西朔州)、云(今山西大同)。

柴荣打下了好的基础,接过担子的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其实也有机会夺回燕云十六州的。不过可惜的是他们战略方向出现错误,采取了和柴荣不同的战略路线,而是先南后北,先去摆平南方诸国。在南方先吃下南平、南汉、后蜀,最后才拿下南唐。然后以疲惫之师,在北方先朝貌似弱小的北汉下手,结果赵匡胤就是在征北汉的时候含恨而终。宋太宗赵光义后来虽然拿下北汉,但付出的成本太大,恼羞能怒下令将晋阳城(太原)毁成废墟。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二人在先伐契丹还是先伐北汉的问题上,都出现了战略错误。北汉开国皇帝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北汉自认承袭后汉。郭威夺后汉而建后周,又杀掉刘崇之子刘赟。二者之间有国仇家恨,因此不管对后周还是北宋,北汉的抵抗意志是最为坚决的。北汉和契丹相互勾结,在受到攻击的时候能得到契丹支援,还有太原坚城可以固守,攻克难度很大。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二人都是怼着北汉死磕,明显是选错了战略对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有宋一朝始终没能拿回幽云十六州,始终被北方游牧势力辽、金掐着脖子,且最终亡于蒙元之手。

标签: 燕山战略

更多文章

  • 历代皇帝都有杀功臣的行为,为什么李世民和赵匡胤没有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功臣,门阀

    读中国古代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开国皇帝们都很喜欢杀功臣。当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却选择急流勇退,不与勾践一起享受成功的荣耀。这就像一家企业成功后,一个商业创始人却选择隐退,不享受这种成功带来的种种荣华富贵。张良深得此道,汉朝建立后立马急流勇退,尤其在目瞪韩信、彭越等人的下场

  • 赵匡胤年仅50岁就暴毙而亡,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亲弟弟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帝王,史官

    在中国古代帝王评价体系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最高的评价,然而在这四位帝王中,宋祖赵匡胤可谓是存在感最弱的帝王,提起前三位的故事典故是何其多,到了赵匡胤身上,就剩“陈桥兵变”和“烛影斧声”这几个充满阴谋的非正能量成语了。这也跟赵匡胤在位时间长短有关系,其他几位帝王主政时间都很长,赵匡胤总共才

  • 为何说隋文帝杨坚篡得天下,要比赵匡胤篡位的难度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宇文,总管

    赵翼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观古之帝王,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隋文帝。”赵翼的理由是:北周年仅22岁的周宣帝宇文赟早死,留下幼帝宇文阐。宇文赟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矫诏辅政,然后大杀宇文皇族,轻而易举地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当皇帝,真的如赵翼所说是史上最容易

  • 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不厚道?你看后周的江山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江山,太后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皇帝柴荣病重。由于得到了“点检为天子”的谶语,为了确保大周江山不被外人夺去,柴荣当机立断解除了时任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职务,改以赵匡胤充任并兼检校太傅。六月十九日,年仅39岁的柴荣带着无限的遗憾去世,年仅7岁的太子柴宗训于柩前即位。次年正月初一,契丹与北汉联军南下的消息传

  • 北宋各方面都并不强大,为何赵匡胤却可以与唐太宗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功臣,人才

    赵匡胤,立下赫赫战功,武功很强。当时柴荣就十分器重他,柴荣也一样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只是天妒英才,柴荣忽然患了重病,仅仅只当了五年的皇帝就便驾崩。柴荣的三个儿子都死于后汉隐帝之手,在活着的儿子中,柴宗训年纪最大,但也只有七岁。所以也还是需要有大臣辅佐的,所以柴荣想到了赵匡胤。柴荣提升赵匡胤为殿前都

  • 赵匡胤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与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将,皇帝

    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的战略很正常,这是封建社会皇帝的必然选择。首先人都有自保心理,作为皇帝就要保权,别人死很可能不会“家族全灭”皇帝肯定会。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被自己的亲信杀死、灭族挺频繁的。53年,建立了六个政权,八个不同姓氏为帝(李嗣源与李存勖虽同姓,但因是沙陀族人既非汉人也非同宗;郭威全家被杀

  • 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太祖,后代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君主,他本是后周重臣,但在受命北上抵御外敌,行至陈桥时发动兵变,于是“黄袍加身”,反攻后周。很快,他就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称帝后,他致力于统一大业,于是四处征战,建立了不朽功勋。开宝九年(976),赵匡胤暴死,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在许多非官方史料中,都记载了赵匡胤去世

  • 赵匡胤:开创文治巅峰的大老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夫,王朝

    历数中国历史,两宋时期,是文人地位最高的时代。这是一个宽和自由的时代。没有血腥的宫廷政治,没有动辄剥皮示众的酷刑,没有飞扬跋扈的外戚,更没有宦官乱政,而是皇帝与文臣和和气气,共治天下。开创这个文治王朝的,是一介武夫,名叫赵匡胤。赵匡胤,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五代乱世,读书没有什么用,学武参军,倒是门营生

  • 宋太祖的脾气有多差,肚量就有多大,两件轶事令人捧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祖,唱片

    北宋司马光编完《资治通鉴》后,因《资治通鉴》止于北宋建国前,仍打算再写一部《资治通鉴后纪》,把北宋开国以后的历史记载下来,所以他认真的创作了笔记集《涑水纪闻》,准备作为《资治通鉴后纪》的资料汇集。《涑水纪闻》中记载了许多北宋趣事,尤其是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几件轶事更是令人忍俊不禁。赵匡胤平时有个小爱好

  • 宋太祖统一南方之战:先打谁,后打谁,都处处透着战略上的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祖,开城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未因此而结束,宋朝从后周继承过来的疆土,主要为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及淮南地区。当时,天下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边:有强大的契丹及北汉;南边: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四个实力较强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