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隋文帝杨坚篡得天下,要比赵匡胤篡位的难度大?

为何说隋文帝杨坚篡得天下,要比赵匡胤篡位的难度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62 更新时间:2024/1/27 22:10:47

赵翼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观古之帝王,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隋文帝。”赵翼的理由是:北周年仅22岁的周宣宇文赟早死,留下幼帝宇文阐。宇文赟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矫诏辅政,然后大杀宇文皇族,轻而易举地建立了隋朝。

隋文帝杨坚当皇帝,真的如赵翼所说是史上最容易的吗?稍加分析就知道,赵翼的观点是无法成立的。

诚然,杨坚能出将入相,首先是因为父亲杨忠争气,是北周(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封随国公。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在官场上不用做太多打拼就能一步登天。但是北周那么多贵族二代、三代,为何只有杨坚能挤身上层?仅仅因为他是宣帝皇后杨丽华的父亲吗?当然不是!要知道,神武雄略的周武帝宇文邕一直怀疑杨坚有异志,但没舍得杀杨坚。周宣帝即位后,确实动了杀杨坚的念头,甚至对杨丽华说:我终要杀你全家。周宣帝埋伏刀斧手,然后召杨坚入内,看他眼色杀之,只不过最终也没下手。可见,杨坚在武帝和宣帝时的生存环境并不好,随时可能掉脑袋。这样的生存环境,容易吗?

就拿与杨坚相似的一个人——赵匡胤来说,他们都是幸逢圣主(周武帝宇文邕与周世宗柴荣)短命,幼主登基,趁势取之。但是柴荣在世时,从来没有怀疑过赵匡胤,甚至在死前拿下掌握禁军的张永德,换上看上去忠心的赵匡胤。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位,对不起周世宗(赵普对赵匡胤语),但杨坚几次险丧命,这样的生存环境,比赵匡胤危险多了。诚然,赵匡胤在淮南战场上险些丧命,但那是战争,连皇帝柴荣自己几次都险些丧命,作为大将的赵匡胤还有什么好说的?

更重要的是,赵匡胤接手的是柴荣打造的无敌于天下的禁军,地方再无能与禁军对抗,这才是赵匡胤能“杯酒释兵权”的底气所在。赵匡胤篡位后,除了李重进与李筠,地方藩镇都不敢反抗,也是这个原因。而杨坚所处的时代,并不具备赵匡胤那样有利的历史环境。

杨坚初登相位后,身边全是敌人,首先是宇文皇族。宇文泰的几个儿子比如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等在长安,随时可以掀翻杨坚这艘在惊涛骇浪中四处摇晃的小船。杨坚下手够狠是不假,在逃出赵王宇文招的“鸿门宴”后,杀掉诸王稳定了长安的局面,但杨坚面临的危险才刚刚开始。

反对杨坚的势力已经不少了,但还没完。北周之所以成为强国,最关键的原因是南下占领了巴蜀。时任益州总管王谦也不想当杨坚的小跟班,约司马消难尉迟迥,共同反对杨坚。巴蜀与长安所在的关中只隔着秦岭,中有子午谷、傥骆道等山路。一旦益州兵偷袭长安,杨坚是极为被动的。

另外,豫州总管、襄州总管、荆州总管辖区内的各部落,也纷纷打着反对杨坚的旗号浑水摸鱼,烧杀抢掠,形势大乱。好在杨坚手下有一批精兵强将,北周国宝级的名将韦孝宽甘为杨坚所用。杨坚稳定局势后,就开始反击这些反对势力。没用多久,杨坚就逐个平定四面八方的反对势力,铲除了自己登基的所有障碍,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综合来看,杨坚夺取天下的难度,要大于赵匡胤夺取天下的难度。

标签: 宇文总管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不厚道?你看后周的江山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江山,太后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皇帝柴荣病重。由于得到了“点检为天子”的谶语,为了确保大周江山不被外人夺去,柴荣当机立断解除了时任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职务,改以赵匡胤充任并兼检校太傅。六月十九日,年仅39岁的柴荣带着无限的遗憾去世,年仅7岁的太子柴宗训于柩前即位。次年正月初一,契丹与北汉联军南下的消息传

  • 北宋各方面都并不强大,为何赵匡胤却可以与唐太宗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功臣,人才

    赵匡胤,立下赫赫战功,武功很强。当时柴荣就十分器重他,柴荣也一样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只是天妒英才,柴荣忽然患了重病,仅仅只当了五年的皇帝就便驾崩。柴荣的三个儿子都死于后汉隐帝之手,在活着的儿子中,柴宗训年纪最大,但也只有七岁。所以也还是需要有大臣辅佐的,所以柴荣想到了赵匡胤。柴荣提升赵匡胤为殿前都

  • 赵匡胤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与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将,皇帝

    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的战略很正常,这是封建社会皇帝的必然选择。首先人都有自保心理,作为皇帝就要保权,别人死很可能不会“家族全灭”皇帝肯定会。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被自己的亲信杀死、灭族挺频繁的。53年,建立了六个政权,八个不同姓氏为帝(李嗣源与李存勖虽同姓,但因是沙陀族人既非汉人也非同宗;郭威全家被杀

  • 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太祖,后代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君主,他本是后周重臣,但在受命北上抵御外敌,行至陈桥时发动兵变,于是“黄袍加身”,反攻后周。很快,他就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称帝后,他致力于统一大业,于是四处征战,建立了不朽功勋。开宝九年(976),赵匡胤暴死,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在许多非官方史料中,都记载了赵匡胤去世

  • 赵匡胤:开创文治巅峰的大老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夫,王朝

    历数中国历史,两宋时期,是文人地位最高的时代。这是一个宽和自由的时代。没有血腥的宫廷政治,没有动辄剥皮示众的酷刑,没有飞扬跋扈的外戚,更没有宦官乱政,而是皇帝与文臣和和气气,共治天下。开创这个文治王朝的,是一介武夫,名叫赵匡胤。赵匡胤,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五代乱世,读书没有什么用,学武参军,倒是门营生

  • 宋太祖的脾气有多差,肚量就有多大,两件轶事令人捧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祖,唱片

    北宋司马光编完《资治通鉴》后,因《资治通鉴》止于北宋建国前,仍打算再写一部《资治通鉴后纪》,把北宋开国以后的历史记载下来,所以他认真的创作了笔记集《涑水纪闻》,准备作为《资治通鉴后纪》的资料汇集。《涑水纪闻》中记载了许多北宋趣事,尤其是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几件轶事更是令人忍俊不禁。赵匡胤平时有个小爱好

  • 宋太祖统一南方之战:先打谁,后打谁,都处处透着战略上的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祖,开城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未因此而结束,宋朝从后周继承过来的疆土,主要为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及淮南地区。当时,天下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边:有强大的契丹及北汉;南边: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四个实力较强的政权,

  • 继承皇位的不是儿子而是弟弟,太祖之死成了中国历史的千年谜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祖,真相

    前面都说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有故事的人,一生都是戏,就连死都不走寻常路,当然,这件事估计谁也无法提前预见。公元976年11月14日,首都开封传来消息,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不少人觉得莫名其妙,这太祖刚刚50岁,身体健康,虽然前几天生了病,但也不是什么重病,怎么突然就死了呢?据说,太祖临死的前一晚,天

  • 皇位继承背后的阴谋:宋太宗登基,是合理合法,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祖,宋史

    先说结论:赵二赵匡义的得位不正,赵匡胤的死肯定也有阴谋,至于后来拿出的所谓金匮之盟大概率也是赵二和赵普的一项政治交易。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享年不到五十岁(虚岁五十)。然而,赵匡胤的死亡是非常不正常的。按理来讲,赵匡胤这样一个身体健硕,无任何疾病史并且养尊处优的皇帝而言,在这个年纪去世,可以算

  • 爱新觉罗氏竟是赵匡胤后代,大宋是大清的祖宗,历史总是出人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代,真人

    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对外战争频频失利。打不过辽国,打不过西夏,打不过金国,打不过蒙古。凡是在宋朝周围出现的国家,宋朝都打不过。可以说宋朝是一个很弱小的朝代,但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国家经济是世界第一,文化达到了一个前所没有高度。但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一个国家是很难在这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