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死前留给和珅一道“保命遗诏”,和珅被抓后,打开遗诏看傻了

乾隆死前留给和珅一道“保命遗诏”,和珅被抓后,打开遗诏看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53 更新时间:2024/1/25 23:31:53

因为康熙帝是乾隆的爷爷,但是乾隆很长寿,又不好在执掌皇权的时间上高过爷爷,所以在他执掌皇权60年后,就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嘉庆帝了,但这位皇帝名义上禅位了,但权力仍然在他手里。

但是乾隆与和珅又是一对很特殊的臣子关系,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巨贪,和珅被抄家的财产居然达到8亿两到11亿两白银之多,在当时那个时代,和珅可以称为世界首富。其实和珅不只是贪财,他也干政。但是他贪的太多,所以后世对他的印象就是贪。

和珅是一位头脑灵活,善于理财,又会阿谀奉承的人,据说和珅每次见到乾隆都有新的词语奉承乾隆,乾隆被和珅恭维的心花怒放,对和珅也是十分宠信,到了乾隆晚期,朝廷内其他党派都不能与和珅争宠。就像刘墉,刘罗锅这样的人物也只能靠装老装傻蒙骗和珅,不敢与他争锋。

而嘉庆皇帝活的就更悲惨了,乾隆禅位后虽然名义上他是新皇帝了,但是乾隆不放权。乾隆到了暮年,越发昏聩,行动、说话已经不方便,上朝时和珅、嘉庆都站在乾隆身边,但是只有和珅知道乾隆要表达什么意思,和珅就做起来乾隆帝的话筒、宣旨机。而嘉庆帝则更像一个侍从,站在旁边,成为朝廷上的一个摆设。

和珅也借此机会,把持朝政,谋取私利,打击对手,甚至在宫中安插宫女、太监,监视乾隆、嘉庆,这两位皇帝的人身自由都受到和珅的限制,人称和珅为“二皇帝”。一肚子委屈的嘉庆是恨透了和珅,但是乾隆活着的时候他又没有权利杀了和珅。

乾隆禅位四年后,终于死了,嘉庆眼疾手快,动作迅速的把和珅给收押了,一边命人查抄和珅的家产,一边给和珅议罪。当时给和珅议定了二十多条罪状,除了巨贪这一条可以判死罪外,还有把乾隆的宫女拿来做妾(比如黑玫瑰),把持朝政,陷害忠良等。

大臣们议定之后,建议凌迟处死和珅,看着和珅马上就要推出去行刑时,有人捧着一道遗诏走到嘉庆、群臣面前。告诉嘉庆,这是乾隆帝留给和珅的“保命遗诏”。乾隆知道自己死后,嘉庆肯定要杀了和珅,为此留下一道遗诏。

和珅笑着拿过来遗诏,看着一脸无奈的嘉庆,高喊“还是先皇对我好啊”,当他得意的打开遗诏,正想要给大家宣读一下老皇帝的这份遗诏时,他看到遗诏上的三个字,瞬间傻眼了。

和珅本以为乾隆会在遗诏中说和珅虽然贪财,但是服侍乾隆一生,深得喜爱,功绩显著,可免一死之类的。但是遗诏上只有简单的三个字“留全尸”。看到这个遗诏后,嘉庆高兴的赐给和珅三尺白绫,让他回家自裁了。

这个说法在电影和某些史料上是这样说的,听起来很有趣。但是也不全是,有些人认为乾隆不可能留这样的遗诏,不过存在争议也是好事,历史越讨论就会越接近真相。

有话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虽然抄了和珅的家,但终因整个清朝的官僚贪腐太严重,再加上嘉庆为了政治稳定,没有雷厉风行的进行改革,所以他没有阻止住清朝败落的趋势,从嘉庆开始清朝一步步走衰败、灭亡。

更多文章

  • 王阳明:此心光明,良知四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01宋明理学,理心气学宋明理学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和哲学思想的“造极”期,是儒释道三教融突和合的精华。唐以来就希望把中国的儒释道融合起来,当时提出来一个文化整合的方法,叫作“兼容并蓄”。但是唐代的200多年到宋代前60多年,并没有真正把儒释道三教融合起来而构建出一个新的哲学理论体系。为什么?因为唐代后期

  • 大航海家郑和,埋葬地成谜,直至“真身”被几名精神病人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那你知道在蒸汽轮船发明前,历史上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点登陆的哪个舰队吗?不是哥伦布、麦哲伦,也不是达·伽马。而是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的舰队。在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前,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他的舰队在当时可以航行到世界任何地方,登陆任何地点。郑和舰队规模,是其他国家航海家舰队的

  • 读资治通鉴26:为何老好人总是被毫无顾忌的欺瞒?被奸臣蒙蔽的汉元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事,从容应对。亲

  • 元朝西僧的交往范围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西僧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头衔,与上层统治者关系密 切。宗王家族供养上师是从阔端系开始。窝阔台时期,公元1235年分 封西夏故地于窝阔台次子阔端,从此阔端家族镇守西北安置在河西凉州。从阔端供 养上师萨迦班智达开始,阔端家族与藏传佛教西僧之间关系密切。窝阔台时期“蒙 哥汗与止贡派。阔端与萨迦派,忽必烈与蔡巴

  • 宋仁宗最重视的3个女人,两个爱上宦官,另一个却死于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与他的政绩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却并不幸福:身为帝王,妻妾成群,生前却与两个正宫皇后感情不睦;一生3子、13女大都早亡,只存活了4个女儿。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两个皇后郭皇后、曹皇后,和他最宠爱的大女儿——福康公主都与宦官纠缠不清,给后世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郭皇后是北宋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皇后曾经

  • 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选择朱允炆,背后原因令人震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棣晚年与允炆见面,牛人允炆和朱棣的关系,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留给朱允炆

    “嫡长子继承制”是历朝历代普遍遵循的原则,这样可以确保政权稳定延续,保江山永固,如果皇太子生下了儿子,朱元璋也可以立皇孙为接班人。太子朱标有5个儿子,分别为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和朱允熙。其中朱雄英夭折,朱允熞和朱允熙在朱标去世时不到7岁。所以15岁的朱允炆和14岁的朱允熥就成了选择对象。而

  • 成吉思汗去世后,送葬大军为何一路上见人就杀?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吉思汗下葬方式,成吉思汗死因大揭秘,成吉思汗死后葬到了何处

    第一是他的死对蒙古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因为这一位让人闻风丧胆的统治者突然去世,不仅会使得蒙古内部产生动乱,而且会给其他征服地区以可乘之机。于是蒙古内部便打算将成吉思汗秘密安葬,希望不要被任何人察觉和知晓。因此导致后来给成吉思汗抬棺的人见人就杀不留活口,目的就是斩草除根,以免留下任何祸患。第二是为了

  • 崇祯皇帝,不好色也不享乐,却仍然成为亡国之君,这说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与这些人比起来,真的不像亡国之君。他登基后,勤于政事,厉行节俭。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一心为了大明王朝的复兴在努力。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不好色也不享乐的皇帝,却仍然成为亡国之君,这说明了什么?崇祯的确是不好色,不享乐。可是,崇祯的问题也不少。他个人的能力比较欠缺,而且刚愎自用。在位期间,他频繁的更

  • 北宋皇室漏网之鱼,为何能够力保大宋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赵构这个皇帝还是被人诟病的,他在位期间,奸臣当道,还和奸臣秦桧合伙杀了主战派岳飞,一心求和,委曲求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却让大宋延续了下来,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相比之下,大明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在崇祯死后,新建立的南明并没有挺下来,走向了灭亡。那么,北宋皇室漏网之鱼,为何能够力保大宋半

  • 同唐朝和五代时期相比,北宋前中期监察使职,具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职务高低与权责轻重不相匹配自魏晋南北朝开始,监察使职才开始有和后世相似的含义。唐代建立之后,监察使职也并不是作为一类专门的官职进行授予,而是作为中央高级官员的兼任职务。唐朝监察使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即监察使作为监察地方的官员,在初期并不列入地方行政系统,只是作为中央官员的兼职存在。直到中晚唐时期,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