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秦孝公时期,为了增强国力,各国都不断笼络人才,希望通过改革让国家强盛,而秦孝公也得到了能人商鞅,商鞅向秦孝公讲述了变法图强的办法,秦孝公欣喜若狂,将这件事完全交给了商鞅,他全力支持。就这样,商鞅通过一系列的变法: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而其中最终要的一条就是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无论是王室贵胄还是平民百姓,想要职位就拿军功来换,没有军功一切免谈,所以一时间秦国上下形成了尚武的风气,战场杀敌更是个个勇猛,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拼死杀敌就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还会受人尊敬。
[var1]
那么在秦国想要封侯究竟有多难呢?战神白起大家应该不陌生,长平之战中他坑杀40万赵军,从此被人称“人屠”,即便是如此军功他也没能被封侯;另外一位是大秦名将王翦,他们父子帮助秦始皇扫平五国,这样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即便是这样也没能被封侯,而是后来灭掉强大的楚国后才被封为武成侯;另一位是吕不韦,他是嬴政的“父亲”,嬴政能够当王他功不可没,嬴政亲政之前他权倾朝野,但是也不得不争取机会带兵灭东周君刷军功,这样才被封为文信侯。由此可见秦国封侯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var1]
那么嫪毐封侯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如果说给太后充当面首就能封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顶多也就是得到一些金银珠宝之类的赏赐已经很了不起。那么嫪毐究竟有什么功劳能够被封侯,对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也并非嫪毐相关的资料缺失,很多秦始皇身边人的资料都语焉不详,比如嬴政有多少子女,王后是谁?他有哪些妃子?这些更是基本没有记载。
[var1]
但是也不是说毫无线索,如果仔细翻阅史料可以发现,在嫪毐封侯的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根据《史记》记载,这一年秦王政的弟弟成蛟发动了叛乱,但是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而关于这场叛乱并没有详细记载,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嫪毐在这次平定叛变中立下了大功,而且是了不得的功劳,因为帮太后和嬴政干掉了影响王位的最大不稳定因素,或许是带兵平息部分叛乱,又或是传递了足够重要的情报,要知道在商鞅的法令里,除了军功,“告奸”也是可以与“斩首”一起算功劳的。
[var1]
按理说嫪毐已经被封侯,可以说荣华富贵想之不尽,但是他太有本事,《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嫪毐凭借一身本事让赵姬欲罢不能,最后还给他生下了两个孩子,有了身孕之后太后还奏请秦王到外面居住休养,原本一切都天衣无缝,但是这天秦王拜访太后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嫪毐的孩子当着嬴政的面叫嫪毐父亲,情况顿时剑拔弩张,好在嬴政及时化解危机,回去后嬴政一怒之下将这两个孩子活活摔死,嫪毐被杀,赵姬被软禁,此中缘由让人不胜唏嘘。嫪毐的结局也告诉我们,人不作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