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代已有文字,但比甲骨文落后?考古发现重要证据

夏代已有文字,但比甲骨文落后?考古发现重要证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26 更新时间:2024/1/22 15:21:14

不过,近些年来有学者认为夏朝文字并非“初熟文字”,而是夏篆,一种结构严谨的成熟文字,夏禹书、禹王碑就是其代表。据说,商朝是游牧民族,起初并不使用文字,盘庚迁殷之后才使用了夏朝的民间俗体字。最终结论是夏朝不仅有文字,而且比商朝甲骨文还要先进。

真相到底如何呢?其实,殷墟甲骨文与二里头遗址的陶文,基本证实夏朝已有文字,但整体水平不如商朝。

上个世纪,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发现商王“周祭制度”,即帝辛等商王对先公、先王有条不紊轮流进行的五种祭祀,十旬一个周期,由此形成了“周祭谱”。在周祭谱第一旬时,商王祭祀的是“上甲三报二示”这六位商汤之前的先公,第二旬至第十旬祭祀二十五位先王。《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商人先公有六个,与“周祭谱”高度相似,只是个别名称略有不同,可能是古今写法不同导致的。

除了“周祭谱”之外,甲骨文中还有“高祖夒(náo)”、“高祖夋(帝俊)”的记载,“高祖夒”就是“高祖夋”,“夒”与“夋”是字形讹变关系。史书记载,帝俊、帝舜、帝喾可能是同一人,是商朝的始祖,之后是商契,年代最迟在夏朝前期,也可能在夏朝之前。

通过“周祭谱”与“高祖夋”等的记载,在证实了《史记》的可信度之余,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可以看到夏朝的诸侯国——商国,最迟在夏朝前期已有文字,否则这些商人先公的名字流传不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夏朝中期之后,商族酋长名字已经很规范了,采用的是“日名制”,即“某个字+十天干中出生当天的天干字”。

正常来说,商族使用的文字,应当与作为天下共主的夏族保持一致,就像牧野之战前周人文字就与商人文字一样,因此应该是夏人文字传给了商人,夏人商人文字在当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即夏人无文字,下面诸侯国商国反而有文字,不过二里头遗址的陶文基本可以否定这一点。

196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记载:“刻划记号共发现24种(下图,部分),其中绝大多数皆刻在大口尊的内口上沿。这些记号的用意,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或许是一种原始文字,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1999年,大型发掘报告——《偃师二里头》出版,涵盖了1959—1978年所有发掘资料,对于陶器上的刻符,书中记载:“发现的刻划符号,主要出自大口尊的口沿内侧和其他器内的口部,有粗细不同的竖线、十字形、交叉形、树枝形等,有的近似象形文字。”

当时不太清楚,但后来在对比甲骨文之后,基本可以确认这些刻符就是文字,与甲骨文存在传承关系。

之所以说二里头的陶文刻符是文字,可以看一看学者曹定云对上图1-4、上图5-7的分析。

首先是图1-4,与甲骨文中的“矢”字存在传承关系。上图1-4中,图1有些特别(见下图),与甲骨文传承关系非常明显,属于甲骨文“矢”字的初文,商代之后随着对“矢”的认知提升,知道加了尾翼更有效果,于是加了尾部之后又在文字上有所体现。图2-4也是“矢”字,甲骨文中也有在此基础上加尾翼的“矢”字。

二里头陶文中的两种“矢”字,到底是代表同一种意思,即图2-4是图1的简化,还是代表不同用途或不同身份使用的箭矢,如今还搞不清楚。

其次是图5-7,代表不是“口”,而是“井”,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比较明显。古人逐水而居,他们挖井的目的,起初不是为了取水,而是为了捕猎,所以甲骨文中的井字写法,其中一个上面有一头鹿,即专门为捕鹿而挖的井。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证据,与二里头陶文图8有关,图8还画了一个“矢”字,说明是将这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的一种捕猎方式,即有箭矢有陷阱的捕猎,由此也可见二里头时期古人已经知道了“会意造字法”。

图8代表的意思,如今没有单独汉字可以表达,这也是判断甲骨文等古文字的难点之一,因为时代变迁,上古某些文字因不适合时代需求而被淘汰了,图8即是如此。已经彻底被淘汰的文字,在后世没有传承,自然就很难破解,所以西方学者说破译了古埃及等文字,的确让人不可思议。

通过二里头陶文与甲骨文传承来看,陶文相对原始一些,甲骨文的字形更规范、造字方法更齐全,明显要比陶文更先进一些。

因此,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遗址的话,那么它们就是夏朝文字,即按照文字演化逻辑推测的“初熟文字”。

参考资料:《曹定云:夏代文字求证——二里头文化陶文考》、甲骨文“周祭谱”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盘点战国最后的名将,第一当之无愧,第三差点进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李牧把他放第一,估计没人不服,此人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生平无败绩,镇守北方,把匈奴揍得数十年不敢犯赵国边境,出兵抗秦,秦军就没有一次占过优势,当时正赶上赵国地震,严重缺粮,长平之战的各种后遗症,敢出来率兵抗秦就已经不容易了,还打的那么出色,连王翦在战术上都赢不了,不过他的王上真坑,被小

  • 仓颉造字之谜,学者:仓颉首造黄帝二字,甲骨文中黄与帝暗藏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这是仓颉的最早记载,很有意思的是,荀子否定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是整理文字的人。《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中,也没有确认仓颉造字,只是说“仓颉作书”,因为“书”有文字之意,但也有书籍之意。《淮南子·本经训》:“昔

  • 别再说韩有功中晋上了,韩先楚不是“晋上将”,而是本该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先楚,韩先楚妹妹扮演者,金一南评价韩先楚全集

    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用激动的声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一时之间,四海之内成了欢庆的海洋!多难兴邦,在经历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岁月后,中国人终于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var1]这些成功离不开开国功臣们挥洒的血汗,于是在1955年,我们按照军功等级为那些曾经做出过杰出

  • 商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为何亡于周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朝是无敌的朝代吗,周人大肆抹黑商朝,商朝下面是什么朝代

    图-夏商周的都城不过直到商朝灭亡之时,周人也没有积累起能够独立撼动商族的军事实力,所谓灭商大军实际上是一支由各部族拼凑起来的联军。初期周人表现出来的驯服让商朝高层将主要矛头对准东方,为此一连几代的商王持续向东南用兵,这也为周人积蓄力量提供了时间。与商朝的重商主义不同,周是一个农耕部落,其发源地位于西

  • 盘点不爱国的名士,孙子吴起领衔,白起不甘人后,大票谋士紧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起和白起的生平简介,吴起为什么有过人之处,吴起的一生充满传奇

    [var1]第一孙子如果列军事家排名的话,他基本上都稳居第一,如果他不是第一,那么那个版本的排名基本上不正规,类似“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的名衔轻轻松松的排出几十个没问题,可如果说爱国,这哥够不上,他本身是齐国人,可并没有在齐国忠君爱国,而是跑到了吴国,帮助吴国差点灭掉楚国,功绩是很高,

  • 上古神话中的十大凶蛇,第6种被后羿所杀,第1种战斗力远超应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闲话少说,“史书凌轩阁”今天就用这篇文章来看一看上古神话中的十大凶蛇,第6种被后羿所杀,第1种战斗力远超应龙。第10种:长蛇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羣走类,靡不吞噬——《山海经》长蛇是上古神话中体型非常巨大的一种凶蛇,它身上长满了箭猪一样的硬刺,而且长蛇吼声响亮,就像敲鼓一

  • 战国特种兵,百里挑一的秦国猛士,为何对敌军首级疯狂追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战国时期,最早称得上精锐的是齐国齐技击,当时齐国百姓民风彪悍,武德充沛,民间有不少武功高强,擅长骑射的能人,齐鲁之地出侠士,齐国高层把这些人招募起来统一训练,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军队,齐技击本质是雇佣兵。 荀子曾评论:“齐魏秦三国军队奖赏优劣的时候,说齐技击之士气,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

  • 战国时的武安君并不是只有白起,他们也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武安君简介,白起为何被称为武安君,战国武安君谁最厉害

    武安君只是一个封号名,只要能安邦胜敌的,都能获此称号,在战国里就多人获此殊荣,当然不是一个国家的。[var1] 第一,白起,这个大家都了解,战神嘛,他不配这个称号估计也没人敢当了,当然在秦国了,因为跟楚国作战有功,被封武安君。 [var1] 第二,李牧,李牧这人相信这几年随着电视剧,小说的普及,名气

  • 比商纣王还暴虐的4个皇帝,特别是第3个,就算你有9条命都不够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文|史哥哥中国历史上的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名声都不是很好,简直可以说是暴君的代名词了,不过有些皇帝比他们更残忍,残忍到令人发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比商纣王还暴虐的4个皇帝,特别是第3个,就算有9条命都不够用!第一个、吴王孙皓作为三国时期吴国最后的一个君主,孙皓也算是用自己的暴虐让自己名留千年了,

  • 商朝环形玉龙,与美洲印第安人文明有惊人的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商代,玉为皇家贵族所专用,是王权的象征,有许多都是礼器。在这里,礼不是礼貌而是等级,。在远古时期,玉是王权的象征,古文字中玉和王是一个字。(玉字的上两横离得较近,王字三横平均分布)于用来祭祀,是重要的礼器,如良渚文化中广泛使用玉琮,玉钺、玉璧,这些都是礼器。不管是北方的红山文化还是南方的良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