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闲聊西周以后的婚姻制度

闲聊西周以后的婚姻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70 更新时间:2024/3/8 21:31:51

谢安婚后无子,想纳个妾,可夫人不许!谢安就让侄子和外甥去劝一劝夫人。这谢安的侄'甥就去劝说去了。而且是引经据典的劝说。经是诗经,典是周礼,礼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帝可以娶几媳妇儿,宰相可以娶几媳妇……然后云云。引诗经《关雎》《螽斯》其意是说:女人不要有妒忌之心,人生在世多子才能多福……云云。

谢安的侄甥是:讲会周礼,念一句诗经。念一句诗经,讲会周礼。然后对夫人曰:祖宗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祖宗之法是不可不遵守的……。谢安夫人不消而诘问曰:这样的诗和礼,是谁撰写的呢?谢安侄甥答说:这都是周公撰写的。谢安夫人听后训斥说:周公是男子,必定是为男子谋,若是周姥撰诗,当无如此臭诗。

谢安侄甥无言以对。归诉于谢安,安曰:若使周姥制礼,礼不当如此。

据传:诗经是周公组织人编撰的,礼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定的是什么礼呢?简而言之就是:男尊女卑,男婚女嫁。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从一而终。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媒六证,彩礼嫁妆,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理。等等。一些以此为准的人际社会关系。这就是俗说的娶媳妇儿。

其实在古代,周姥也制定了礼!周姥制定的是什么礼呢?周姥制定的礼是:女尊男卑,女婚男嫁。女人可以有多招几个女婿,来家里干活。而男人不可再和其他女人来往。这就是俗说的招女婿。当然这也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就是俗语有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由来。这公婆谁说的是理呢?

其实在中国从西周到民国,这三千多年来,官方提倡的就是这俩种婚姻制度。官方不提倡——也不反对的婚姻制度还有很多!如:私奔,靠家,走婚,拉帮套,相好的……

就是有宋以后官方提倡贞节牌坊,也只是:提倡——说说而已……

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掌握了政权,他认为:男尊女卑这事儿不对!女尊男卑这事儿也不对。男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而所谓的平等,其实就是个:对等。而对等就是:你对我怎样,我就对你怎样!所以男女必须是:结婚!不应娶嫁。

而结婚是:婚姻当事人:有爱不需媒,自愿无需命,情笃不用保,自营无彩聘。

这就是毛公定礼(礼同理)了。从西周到现代官方提倡的就这三种婚姻制度。

【西周以前的婚姻制度不是这样的,它是:对偶兄弟共妻制,与对偶姐妹共夫制。或者说是:一种〔兄弟姐妹异族杂婚制〕对此我就不做多解了】

简而言之:娶媳妇儿,就是婚姻当事人,只对男方父母——承担孝敬赡养责任,并继承男方父母的财产。招女婿:是婚姻当事人,只对女方父母——承担孝敬赡养责任,并继承女方父母的财产。而结婚是:婚姻当事人对双方父母——承担孝敬赡养责任,并继承双方父母的财产。

此三种婚姻制度,孰是孰非呢?毛执政后终其一生来推行结婚制。但正如古人所言:其人存,其政举,其人亡,其政息。

改革开放以后,俗人无知至极:不知道:什么是:娶媳妇,招女婿,结婚。好多人拿着结婚证,而不知道什么是结婚。又开始遵循着周公或者是周姥制定的理——来:约束'衡量自己、或他人行为上的对错是非。特别是那些村野匹夫农妇。不以此为耻,反而以遵循周姥周公——定的理为荣。

毛之定礼——路漫漫其修远兮。谁将上下而求索呢?哀呼哉?

其实在人类的未来,还有理婆制礼〔理同:礼'李〕李婆制定的是什么理呢?李婆制定的礼是:李婆认为:男女关系没有绝对的平等,男女关系就是个动态上的平衡,就跟跷跷板似的。有时女人占上风,有时男人占优势。阴阳互依,不失彼此。……

所以李婆认为:男女必须是:合婚,不应嫁娶与结婚。什么是合婚呢?合婚就是:婚姻当事人只对:自己的子女承担抚养教育责任,而自己的父母——自己一人承担孝敬赡养责任,自己继承自己父母的财产,与其配偶无关。其配偶只付连带辅助责任,而不受谴责。这就是李婆定礼。

试问这四个“理”是哪个“礼”?对呢?!其实只有应时之礼,而无永恒之理。所以古人云:礼岂是为吾辈所设。

诗曰:但知礼岂为我设,莫管俗人背后言。茫茫亘古是自然,哪有礼仪廉耻事。后来杞人扰无为,才为天地立中心。强者制理顺德行,卿心有道为其尊。

其实夫妻结的不是婚,而结的是义!而此义应超八拜之交。不济求其次——也应完胜桃园儿那一拜!

编者按:西周以前的婚姻制度不是这样的,它是:对偶兄弟共妻制,与对偶姐妹共夫制。或者说是:一种兄弟姐妹异族杂婚制,汉族至到现在还有其遗风:如农村:叔嫂之间无忌的调戏,小姨子和姐夫说不清的关系。

因为商以前的家庭观念,没绝对的对偶夫妻理念。也就是说商以前的家庭是以:血缘与异族个人共生的家庭组织为主。

到西周:周公以后才有了:以对偶夫妻关系为主的家庭增多。这在考古学上有所体现:因为商与西周初期的墓葬、多是单人墓,西周中期后多是双人合葬墓……

从法礼上严格地来说:西周以前娶的是:媳妇儿。西周以后娶的是:妻。 “抢、娶”来的媳妇儿是兄弟共有的。“娶、抢”来的妻,是属于一个男人的。

以此观之:商朝以前的继承关系是:兄终弟及,而后传侄——就可以理解了,这是:传贤传能。

西周以后才是父子相传,立嫡、不立幼……

这是因为:男女对偶夫妻为家庭的观念出现了。

商以前的家庭观念是: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家庭观念,——他没有:对偶男女夫妻关系为家庭的观念。

个人愚见:好多人都说:从西周到民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是周公制定的宗法制度。这些言论、我以为是错误的,因这三千年来是:妻尊妾卑的社会。

是周姥为了保护个人“妻”的地位,而制定的立嫡长子制度。反说是周公制定的宗法制度。

试问周幽:会制定这样的制度吗?周幽王就因:费嫡立幼,而亡国的。刘邦会制定嫡长制吗?……

那么周姥——或者说女人,在古代为什么制定了:妻尊妾卑的家庭社会伦理呢?

这是因为哺乳动物、有个自然生育性别比例,雌雄比例是:雌性是七,雄性是三。养过猪狗的人,可以细数其一窝生下的宝宝。总是母多公少!这窝是这样子,下一窝还是这样子。

这是因为:每个物种,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想壮大自己的族群。公的不会生崽,母的还有个孕育期,所以只有多生母的,才能壮大自己的族群。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古代男女分工不同,男人从事战争、打猎、重体力劳动,故伤亡也大。男女比例也就更不协调了。这是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原因。

物以稀为贵,所以社会层面是男尊女卑。家庭层面是女尊男卑。所以女人又制定了妻尊妾卑……

细读古代君王史、哪个不是受女人挟制?不是受挟于母亲,就是受制于妻。这男尊女卑又从何说起呢?

刘邦临终歌曰: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男人对女人就这样无可奈何!……细思之——世间因女人而多彩……

《明月如逝水》其一

古人见过今时月,今月不曾照古人。美人对月蹙额眉,古今月下多少英雄泪。

《明月如逝水》其二

古人不见今时月,那时明月还照今时人。

美人月里一声叹,古今月下幽幽英雄泣。

戊戌年春、清明、草于龙子峪。——凌儒子辉

【作者简介】:张辉,男,75年生人,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黄家庄村民。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代已有文字,但比甲骨文落后?考古发现重要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近些年来有学者认为夏朝文字并非“初熟文字”,而是夏篆,一种结构严谨的成熟文字,夏禹书、禹王碑就是其代表。据说,商朝是游牧民族,起初并不使用文字,盘庚迁殷之后才使用了夏朝的民间俗体字。最终结论是夏朝不仅有文字,而且比商朝甲骨文还要先进。真相到底如何呢?其实,殷墟甲骨文与二里头遗址的陶文,基本证实

  • 盘点战国最后的名将,第一当之无愧,第三差点进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李牧把他放第一,估计没人不服,此人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生平无败绩,镇守北方,把匈奴揍得数十年不敢犯赵国边境,出兵抗秦,秦军就没有一次占过优势,当时正赶上赵国地震,严重缺粮,长平之战的各种后遗症,敢出来率兵抗秦就已经不容易了,还打的那么出色,连王翦在战术上都赢不了,不过他的王上真坑,被小

  • 仓颉造字之谜,学者:仓颉首造黄帝二字,甲骨文中黄与帝暗藏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这是仓颉的最早记载,很有意思的是,荀子否定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是整理文字的人。《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中,也没有确认仓颉造字,只是说“仓颉作书”,因为“书”有文字之意,但也有书籍之意。《淮南子·本经训》:“昔

  • 别再说韩有功中晋上了,韩先楚不是“晋上将”,而是本该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先楚,韩先楚妹妹扮演者,金一南评价韩先楚全集

    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用激动的声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一时之间,四海之内成了欢庆的海洋!多难兴邦,在经历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岁月后,中国人终于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var1]这些成功离不开开国功臣们挥洒的血汗,于是在1955年,我们按照军功等级为那些曾经做出过杰出

  • 商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为何亡于周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朝是无敌的朝代吗,周人大肆抹黑商朝,商朝下面是什么朝代

    图-夏商周的都城不过直到商朝灭亡之时,周人也没有积累起能够独立撼动商族的军事实力,所谓灭商大军实际上是一支由各部族拼凑起来的联军。初期周人表现出来的驯服让商朝高层将主要矛头对准东方,为此一连几代的商王持续向东南用兵,这也为周人积蓄力量提供了时间。与商朝的重商主义不同,周是一个农耕部落,其发源地位于西

  • 盘点不爱国的名士,孙子吴起领衔,白起不甘人后,大票谋士紧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起和白起的生平简介,吴起为什么有过人之处,吴起的一生充满传奇

    [var1]第一孙子如果列军事家排名的话,他基本上都稳居第一,如果他不是第一,那么那个版本的排名基本上不正规,类似“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的名衔轻轻松松的排出几十个没问题,可如果说爱国,这哥够不上,他本身是齐国人,可并没有在齐国忠君爱国,而是跑到了吴国,帮助吴国差点灭掉楚国,功绩是很高,

  • 上古神话中的十大凶蛇,第6种被后羿所杀,第1种战斗力远超应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闲话少说,“史书凌轩阁”今天就用这篇文章来看一看上古神话中的十大凶蛇,第6种被后羿所杀,第1种战斗力远超应龙。第10种:长蛇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羣走类,靡不吞噬——《山海经》长蛇是上古神话中体型非常巨大的一种凶蛇,它身上长满了箭猪一样的硬刺,而且长蛇吼声响亮,就像敲鼓一

  • 战国特种兵,百里挑一的秦国猛士,为何对敌军首级疯狂追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战国时期,最早称得上精锐的是齐国齐技击,当时齐国百姓民风彪悍,武德充沛,民间有不少武功高强,擅长骑射的能人,齐鲁之地出侠士,齐国高层把这些人招募起来统一训练,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军队,齐技击本质是雇佣兵。 荀子曾评论:“齐魏秦三国军队奖赏优劣的时候,说齐技击之士气,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

  • 战国时的武安君并不是只有白起,他们也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武安君简介,白起为何被称为武安君,战国武安君谁最厉害

    武安君只是一个封号名,只要能安邦胜敌的,都能获此称号,在战国里就多人获此殊荣,当然不是一个国家的。[var1] 第一,白起,这个大家都了解,战神嘛,他不配这个称号估计也没人敢当了,当然在秦国了,因为跟楚国作战有功,被封武安君。 [var1] 第二,李牧,李牧这人相信这几年随着电视剧,小说的普及,名气

  • 比商纣王还暴虐的4个皇帝,特别是第3个,就算你有9条命都不够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文|史哥哥中国历史上的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名声都不是很好,简直可以说是暴君的代名词了,不过有些皇帝比他们更残忍,残忍到令人发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比商纣王还暴虐的4个皇帝,特别是第3个,就算有9条命都不够用!第一个、吴王孙皓作为三国时期吴国最后的一个君主,孙皓也算是用自己的暴虐让自己名留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