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借力打力、巧用舆论,谈李唐为何能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谈李唐为何能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26 更新时间:2024/2/16 13:27:14

纵观古代封建王朝,无论中西方,在任何国家,权力的交接都需要遵循法理。即按照法律来说,你拥有继承权,才能继承这个地位。

如果没有继承权,就算经过一番算计获得了权力,也会立即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谁都想来挑战一下,或者在史书中被称为乱臣贼子

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管是农民起义也好,还是地方官员骑兵也罢,都会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便是装神弄鬼,并打出复兴楚国的大旗。朱棣南下靖难,喊出的便是清剿朝中奸臣的口号。

就连农民起义成了气候,第一件事也是打出光复前朝的旗号,比如元末的红巾军便是以大宋的名义从而拉拢到了人心。

而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除了兵锋以外,民间的舆论造势自然也是必不可少,他是如何做的呢?

一. 唐国公李渊

1.杨氏代周

此时的唐国公作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位极人臣。而李昞的先祖也十分显赫,他的先祖李暠便是公元304至439年的十六国时期当中西凉的开国君主,再往上便能追溯到汉朝的飞将军李广爷爷李虎也是柱国将军

拥有如此出身,唐国公一家自然在关陇贵族集团中占据重要地位。再加上李渊又是唐国公在世的唯一儿子,自然是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生活当中。但没过多久,公元572年,唐国公李昞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六岁。

此时的李渊才七岁,就不得不继承父亲唐国公的爵位。但很巧合的是,皇帝北周宣宇文赟也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一岁,和唐国公一样留下孤儿寡母二人。宇文赟死后,儿子北周静帝即位,和母亲杨丽华相依为命。

李渊年仅七岁当唐国公,北周静帝年仅八岁就要当皇帝,小皇帝根本无法掌控朝政,于是杨丽华父亲杨坚动了脑筋,借伪诏当上了北周丞相

杨坚做了丞相后,并没有停下脚步。在勤于政事拉拢人心的同时,对政敌也心狠手辣,用政治手段将政敌悉数诛杀。在杨坚清理朝中政敌的同时,引起了宇文家藩王的警惕,而杨坚又先下手为强,将鲜卑贵族引入朝中诱杀。

内忧外患清理干净后,杨坚便成了北周实际掌权人,他便自封隋王,又胁迫静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从此,隋朝便正式建立。

从这里便可知,隋朝本身就得国不正,是杨坚长袖善舞,将内忧外患清除干净后,胁迫了皇帝禅位,在血统和法理上都不占理

而这也为李渊推翻隋朝省了不少功夫,毕竟一个权臣登基建立的王朝,既不需要否定他的正统性,也不必将自己塑造成北周的法理继承人,一个不正统的窃国者建立的朝代,天下人人得以诛之。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所谓的合法继承权的重要性。

2.“天生反骨”

杨坚建立隋朝,李渊就在旁边目睹了一切,而那位与他命运相仿的北周静帝被迫禅位后,还是被杨坚逼死的结局他也看在眼里,也正是在这段岁月中学到的手段,使得李渊备受杨坚喜爱。

很快,李渊便被杨坚提拔为近身侍卫。也就是在那一年,四位皇帝都见过面,但都不知道各自将来的命运。

此时的李渊还只是一个年轻人,但他敏锐地借着为隋文帝当近身侍卫的机会,学习了大量政治手段。后来他又在隋文帝东征时督运粮草,负责后勤。为隋文帝打工的这段时间,给李渊日后起事做了铺垫。

在李渊正以为他会长久作为隋朝的臣子工作时,命运发生了转机。公元604年,杨坚离奇去世,儿子杨广登基,即隋炀帝

杨广即位后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开凿运河,同时频繁对外战争。且他本人也嗜好享受,几次出游都消耗大量国力。

这一系列不得民心、操之过急的政策使得民怨沸腾,这让李渊敏锐地发现了动乱的迹象,不禁动起了皇帝的心思。

隋炀帝大业七年,邹平人王薄在山东章丘第一个打出反隋的大旗,起义军迅速扩张到数万人。地方上出现了动乱,使得李渊心思愈加膨胀。

再加上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有一人叫做李弘,李弘曾纠结道教势力起兵反抗东晋,甚至自称是十六国中成汉的皇族后裔,但最后被益州刺史周楚消灭。

虽然李弘被消灭了,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民间他的名字就成了造反的代名词。在民间添油加醋的改编之下,只要是姓李的人都有可能造反当皇帝,后来更是延伸出了各种隐晦叫法,比如“十八字”等等。使得当时的唐国公李渊就成了人们口中的“造反派”。甚至引起了隋炀帝的猜忌。

谁叫你姓李呢?再加上当年李弘先生张嘴就来的预言道:李家当兴而为王。这不仅使得在李弘死后,依旧有无数人号称自己姓李,应当顺应李弘的预言起来造反

更使得当时的民间舆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这个李渊是不是就是预言中的那个李家人。毕竟李渊可是唐国公,不缺钱也不缺人,怎么看都像要造反的,招来隋炀帝的猜忌也合情合理

二. 李唐兴起

1. 下定决心

李家引起了隋炀帝的猜忌后,朝堂上的李姓人员都遭了殃,首先便是另一个以当年拥立杨坚而位极人臣的李穆家族。

李穆被隋炀帝收拾也算无妄之灾,因为隋炀帝动手的理由是因为李穆的嫡系血脉中,有一个后代叫做李敏,而这个叫李敏的后代还有一个名字叫李洪,和当年的李弘读音相同。

况且李穆掌握北周的军权,在杨坚进行政治斗争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李穆,杨坚或许坐不上北周的皇位。另外在隋炀帝的朝堂上,李穆也位极人臣,无论是声望还是人力财力都具备,有造反的物质条件。

随着民间舆论愈演愈烈,隋炀帝也渐渐深信不疑。终于有一天,隋炀帝坐不住了,正好有言官上奏,诬告李穆家族中有人谋反。

隋炀帝便借这个机会,派兵冲进李穆宅中,将李敏等一干人全部抓进大牢,没过几天就将其全部诛杀。

隋炀帝如此举动,民间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这下更是对李姓人员谋反深信不疑,李弘那三百年前的预言显得更加靠谱。

而朝中的唐国公李渊先生更是麻了爪子,今天李穆一家人死了一片,谁知道明天铡刀会不会就落在我身上。

在隋炀帝第二次远征高句丽时,同为关陇贵族的杨玄感起兵叛变。这使得李渊确定了内心的想法——隋朝根基以松,天下即将大乱。

因为杨玄感起兵代表关陇贵族集团内部出现分裂,而隋炀帝能坐皇位,离不开关陇贵族们的支持,隋朝统治的根基已经出现了裂缝,缺的就是那命中注定之人再推一把

此时的李渊,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在隋末群雄逐鹿之时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2. 掷下骰子

既然决定起兵了,自然要做好准备。当时的李渊面对的局势如下,自己被隋炀帝命令留守太原,隋炀帝被困江都,无法回到关中地区坐镇。西边是起兵的杨玄感,南面是刚统一中原的瓦岗军。

面对如此形势,李渊在招兵买马的同时,又加了一步:为自己营造舆论优势

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里,市面上散步的李家将谋反的谣言,很大可能是由隋炀帝派人散布开来的,动机极有可能就是要借机打压在朝中举足轻重的李家。不然以李穆那灵敏的政治嗅觉必然会察觉到民间流传的谣言。

况且既然动了李穆,为何不顺便把唐国公李渊也一并剪除呢?要知道李渊也姓李,而且在大业十二年时,贼寇唐弼叛乱,将李弘奉为天子,自称唐王。

怎么看都和李渊有点关系,但隋炀帝却没动李渊一根汗毛。由此可知,这所谓的谣言,可能只是隋炀帝为了削弱朝中派系势力而使用的政治手段。

而这种政治手段,面对已经箭在弦上的李渊,自然是没什么用处。甚至还被李渊借力打力,将这所谓的“预言”为己所用。

李渊首先派当时还是参军的姜謩,在太原城中散布有利于起兵的言论。同时派人收集各路“预言”,按照这些民间传说来给自己的军队打造武器盔甲等。

比如派人打造大量的白色旗帜,来顺应“预言”中的白旗天子出东海。又派人在太原周边制造异象,使得民众都认定了预言中的天命之人就是李渊。

以此手段来忽悠民众,使得李渊在起兵初期,实力得到快速扩张,从而有了应对各路强敌的力量。最终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大破各路群雄,打下李唐江山,而那就是后话了。

三. 结语

在李渊统一全国后,依旧没有放下舆论造势的手段。李渊先是利用五行学说,来“科学”地解释了李唐代隋,充分证明了自身的正统性

同时,在取得天下后,李渊也没有放弃继续塑造自身人设,通过让百姓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李唐政府在民间也有了良好的口碑,统治根基得到稳固。

李渊利用舆论为自己打下天下,又利用舆论为自己治国治民,他治理了整个国家,为盛唐打下了基础。

但他最终没能治理好家庭,最终酿成了三个儿子互相厮杀的人伦惨剧。似乎那只大手真的存在,而命运的一切馈赠,也的确都标好了价格。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假设给多此人10年,其将统一中原,成为比唐太宗更出名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在即位之后,国家便已经是非常稳定的局势了,在加上他勤政贤明的治理下,很快就带了了大唐盛世。李世民也开疆扩土,并且想收复高句丽霸占了百年的中原土地,但事不人愿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没能收复,他吸取隋朝皇帝隋炀帝多次战争的教训,就调养生息没在发起战事了。李世民以文治天下,知人善用人才济济,鼓励朝臣直言

  • 唐代贵妇的水晶项链,比现代人还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的水晶项链还比较少见,只有当时的贵族才可以享用,这件项链由92颗水晶珠、3颗蓝色料珠、4枚金扣、2颗紫水晶吊坠和2颗绿松石吊坠组成,晶莹剔透、十分精美。 发现时,珠子散落在墓主人头部一侧,此前可能是佩戴在墓主人颈部的,应该是她生前心爱之物。墓主为唐辅君夫人米氏,云安郡人,祖先极有可能出自中亚“米

  • 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徒有虚名?周天子:我的“虚名”还是有作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时期周匡王,春秋时期周天子们有多窝囊,春秋时周王室与各王室的关系

    德国学者雅斯贝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曾断言,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左右,人类出现了一个“文化轴心时代”。他说,这时候只有三个或四个地方产生了哲学,其它任何地方都没有,这就是中国、印度和希腊,或者还可以加上以色列,人类至今的文化,依旧是这四种文明和思维方式的延续、发展和变化。雅斯

  • 秦始皇重用的那些名将,在刘邦项羽灭秦时,为何不出手帮助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谁灭了秦国,为什么刘邦和项羽能打败秦始皇,秦国第一美女

    明代的杨慎在《临江仙》中写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很多,改朝换代也是常事,但是在众多国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统一天下的秦朝了。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1年灭齐国,之后便吞并六国、一统江山。十年间,秦始皇手下的将军多不胜数,人们熟知的便有王翦

  • 秦赵两王相会渑池,外交强手蔺相如竟让秦王守着众人击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冲冠一怒蔺相如,蔺相如读音,渑池会上蔺相如怎么斗秦王

    在渑池会谈上,秦王对赵何说听闻赵王擅长音乐,那就请赵王弹奏两曲。在那时,让一国之君奏乐是带有侮辱性质行为,赵何想拒绝也不好拒绝就弹奏了一首。奏完之后,秦王突然对旁边的御史说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写上,在某年某月秦王相会于渑池,秦王令赵王奏乐。[var1]蔺相如听到马上走上前说,我们赵王听说秦王特别擅长秦声

  • 他曾是乞丐,后成为唐朝诗人中官位最大的!李白、杜甫都是他哥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绝句杜甫二首,唐朝衰落时杜甫多大,杜甫画像恶搞

    唐朝的诗坛众星璀璨,能在唐朝当一名诗人是件光彩又高雅的事,但想要加入这个群体,不光要文采斐然,风格还要与别人区分开来,这样才能被世人认可。擅长写粗犷风情的边塞诗人高适,就因自己另辟蹊径的写作风格而扬名。高适不但在诗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官位在唐朝诗人群体中也是最高的,即使他的好哥们李白、杜甫也只有

  • 他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在关键时刻突然犯蠢,最后死了也是白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如此富庶的国家,只要接近权力中枢的人,都想要得到这个令人骄傲的王朝。所以,李世民即使在大哥早就被封为太子了,依旧没有熄灭对皇权的野心。后来李世民兄弟之间便发生了历史上最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是太极殿的重要关卡,能镇守在这个门的大将,都是皇帝的心腹,而且其他外来人等进过这里严禁携带武器。可是当

  • 书生请唐玄宗吃驴肉,席间他说了8个字,唐玄宗大喜:封你为国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死后江山又回到了李家人的手中,但是还有许也想效仿她当皇帝,比如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还有太平公以及韦皇后,她们三个都在盘算着当女皇。李显当时有一个儿子叫李重俊他被封为太子,李重俊因为经常受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挤压决定讨伐这两个女人,结果却是他没有打赢两个女人还送上了自己的生命,随着李重俊的死亡,大

  • 春秋时期出现一个职业,齐国首开先例,此职业现在已经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所谓“官妓”,字面理解便是提供给各级官员享乐的女子。西汉时期,这个职业已经十分盛行了,而最初的形成,是在春秋时期,拜齐国管仲所赐。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大齐国,他在宫中设置了“女闾”这一居所,这是中国最早的以国为单位的青楼,而他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东周策》中描述,齐桓公宫中女市七,女闾七百。

  • 寒浞弑杀后羿后忘记了夏后相还有遗腹子导致身死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尧舜禹时期,部落首领的位置采取的是禅让制,因此禹建立夏朝之后,就有意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但皋陶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又将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秦国王室和赵国王室都是他的后裔)立为继承人。禹驾崩之后,伯益按照习俗守丧三年,但守丧期满之后,禹的儿子启在夏民的推举下成为了最高统治者,伯益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