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把张郃比作韩信,是否恰当?那么他俩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曹操把张郃比作韩信,是否恰当?那么他俩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01 更新时间:2024/2/6 3:07:03

官渡之战前夕,郭嘉提出十胜十败之说,深得曹操赞赏,但最重要的一点,郭嘉没有刻意点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主公之间的较量,自古昏君必败,贤君必胜,无一例外。如果把袁绍换成周瑜或者诸葛亮,那么官渡之战鹿死谁手,恐怕也就尚未可知了吧?

袁绍有张郃却不能用,非要重用颜良文丑两个匹夫,这也是导致三军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易中天也曾指出官渡之战袁绍之所以惨败的四点重要原因,其中一点就是张郃、高览的倒戈相向。

那么张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居然成了能够左右战局的重要棋子之一。

实际上张郃真的很重要,这是袁绍帐下最有谋略的一个将军,行军打仗以巧变著称,曹操见了张郃来降,那是喜出望外,居然以“韩信归汉”来比喻张郃的投诚。

[var1]

这句话对一个将军来说,真的是受用无比,为将者,谁不希望像韩信一样统帅三军,叱咤风云,一举荡平天下呢?

当年读书至此,小编内心还是咯噔了一下,觉得曹操把张郃比作韩信,是不是不太恰当呢?是不是太高估了张郃呢?

韩信那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光芒万丈的人物,在当世还找不出一个对手能与之相比,就连西楚霸王都不是他的对手。他的很多军事思想,对后世都有影响,堪称“兵仙”。那张郃何德何能,以韩信比之,岂不受之有愧?

张郃军中地位其实不高,后期才做到左将军的位置,和徐晃查不多,仅次于名将张辽。那么曹操为什么不把张辽或者徐晃比作“韩信”呢?

[var1]

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张郃的用兵之计与张辽相比,更贴近韩信的风格,而张辽不是,怎么说呢?

张辽虽然智勇双全,但其用兵,还是偏向于猛打猛冲,讲究一鼓作气,速战速决,一开始就以气势压制对手,犹如泰山压顶,先声夺人,无论是天柱山战役还是逍遥津战役,都体现了张辽用兵凶猛和神速的特点,这个风格,是类似于霸王的。项羽用兵,也是一鼓作气,破釜沉舟,技术含量不高,却往往能收到特殊的效果。张辽是极具个人魅力的人物,而且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捕捉战机。他的勇武也对身边的战士起到了鼓舞的作用。

但就技术性层面而言,无疑张郃更高,这也是曹操将张郃比作韩信的缘故。《三国志》评张郃:识机变,善处营陈,料敌势地形,无不如计,自刘备、诸葛亮以下皆惮之,从张郃后期大战蜀汉的情形来看,此言非虚也。

[var1]

张郃善于随机应变和审时度势,从他几次单挑蜀汉名将就可以看出来了,战局吃紧时,他可以死磕张飞百十合不退,战局不紧时,他与赵云斗过三十回合就拍屁股走人了,战局明显对自己有利时,他敢于主动追击赵云,那一次赵云怀抱阿斗,与张郃狭路相逢,赵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张郃趁机赶来,因为他觉得胜利在望,斩杀赵云,大功一件。后来赵云被追得急了,马蹄坠落土坑,张郃挺枪而刺,但见红光一闪,那马跃出土坑,疾驰而去,张郃惊惧而退。

此战,让人感觉张郃无处不在,尤其在战局对己方有利的情况而下,他敢于单独领兵前去阻截,显示的是一流名将的审时度势和知己知彼,使人佩服。

张郃的实际武力有多高,还真的难以捉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历史上张郃武力比演义里肯定高出一大截,至少不会输给蜀汉那五个吧?因为演义是尊刘贬曹的,随曹被贬低的,还有张辽、张郃等一流魏将。

[var1]

上述之战足见张郃的审时度势。一代名将一切应以战局为重,而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什么时候需要挺身而出,死战不退,什么时候只需走走过场,完成任务,什么时候可以乘胜追击,什么时候应该且战且退,张郃全部了然于胸,这个才是张郃的过人之处,绝对不是那些匹夫能够相比的。

张郃乃曹操平时深爱之人,曹操爱的当然不是他的颜值,而是他的谋略,尤其在行军布阵,随机应变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军事素养,直逼当年用兵如神且多多益善的韩信了!

那么您怎么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借力打力、巧用舆论,谈李唐为何能获得隋朝的“合法继承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古代封建王朝,无论中西方,在任何国家,权力的交接都需要遵循法理。即按照法律来说,你拥有继承权,才能继承这个地位。如果没有继承权,就算经过一番算计获得了权力,也会立即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谁都想来挑战一下,或者在史书中被称为乱臣贼子。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管是农民起义也好,还是地方官员骑兵也

  • 假设给多此人10年,其将统一中原,成为比唐太宗更出名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在即位之后,国家便已经是非常稳定的局势了,在加上他勤政贤明的治理下,很快就带了了大唐盛世。李世民也开疆扩土,并且想收复高句丽霸占了百年的中原土地,但事不人愿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没能收复,他吸取隋朝皇帝隋炀帝多次战争的教训,就调养生息没在发起战事了。李世民以文治天下,知人善用人才济济,鼓励朝臣直言

  • 唐代贵妇的水晶项链,比现代人还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的水晶项链还比较少见,只有当时的贵族才可以享用,这件项链由92颗水晶珠、3颗蓝色料珠、4枚金扣、2颗紫水晶吊坠和2颗绿松石吊坠组成,晶莹剔透、十分精美。 发现时,珠子散落在墓主人头部一侧,此前可能是佩戴在墓主人颈部的,应该是她生前心爱之物。墓主为唐辅君夫人米氏,云安郡人,祖先极有可能出自中亚“米

  • 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徒有虚名?周天子:我的“虚名”还是有作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时期周匡王,春秋时期周天子们有多窝囊,春秋时周王室与各王室的关系

    德国学者雅斯贝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曾断言,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左右,人类出现了一个“文化轴心时代”。他说,这时候只有三个或四个地方产生了哲学,其它任何地方都没有,这就是中国、印度和希腊,或者还可以加上以色列,人类至今的文化,依旧是这四种文明和思维方式的延续、发展和变化。雅斯

  • 秦始皇重用的那些名将,在刘邦项羽灭秦时,为何不出手帮助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谁灭了秦国,为什么刘邦和项羽能打败秦始皇,秦国第一美女

    明代的杨慎在《临江仙》中写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很多,改朝换代也是常事,但是在众多国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统一天下的秦朝了。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1年灭齐国,之后便吞并六国、一统江山。十年间,秦始皇手下的将军多不胜数,人们熟知的便有王翦

  • 秦赵两王相会渑池,外交强手蔺相如竟让秦王守着众人击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冲冠一怒蔺相如,蔺相如读音,渑池会上蔺相如怎么斗秦王

    在渑池会谈上,秦王对赵何说听闻赵王擅长音乐,那就请赵王弹奏两曲。在那时,让一国之君奏乐是带有侮辱性质行为,赵何想拒绝也不好拒绝就弹奏了一首。奏完之后,秦王突然对旁边的御史说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写上,在某年某月秦王相会于渑池,秦王令赵王奏乐。[var1]蔺相如听到马上走上前说,我们赵王听说秦王特别擅长秦声

  • 他曾是乞丐,后成为唐朝诗人中官位最大的!李白、杜甫都是他哥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绝句杜甫二首,唐朝衰落时杜甫多大,杜甫画像恶搞

    唐朝的诗坛众星璀璨,能在唐朝当一名诗人是件光彩又高雅的事,但想要加入这个群体,不光要文采斐然,风格还要与别人区分开来,这样才能被世人认可。擅长写粗犷风情的边塞诗人高适,就因自己另辟蹊径的写作风格而扬名。高适不但在诗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官位在唐朝诗人群体中也是最高的,即使他的好哥们李白、杜甫也只有

  • 他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在关键时刻突然犯蠢,最后死了也是白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如此富庶的国家,只要接近权力中枢的人,都想要得到这个令人骄傲的王朝。所以,李世民即使在大哥早就被封为太子了,依旧没有熄灭对皇权的野心。后来李世民兄弟之间便发生了历史上最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是太极殿的重要关卡,能镇守在这个门的大将,都是皇帝的心腹,而且其他外来人等进过这里严禁携带武器。可是当

  • 书生请唐玄宗吃驴肉,席间他说了8个字,唐玄宗大喜:封你为国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死后江山又回到了李家人的手中,但是还有许也想效仿她当皇帝,比如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还有太平公以及韦皇后,她们三个都在盘算着当女皇。李显当时有一个儿子叫李重俊他被封为太子,李重俊因为经常受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挤压决定讨伐这两个女人,结果却是他没有打赢两个女人还送上了自己的生命,随着李重俊的死亡,大

  • 春秋时期出现一个职业,齐国首开先例,此职业现在已经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所谓“官妓”,字面理解便是提供给各级官员享乐的女子。西汉时期,这个职业已经十分盛行了,而最初的形成,是在春秋时期,拜齐国管仲所赐。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大齐国,他在宫中设置了“女闾”这一居所,这是中国最早的以国为单位的青楼,而他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东周策》中描述,齐桓公宫中女市七,女闾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