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儁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这场战役后,朱儁因为立下战功,不仅被授予都亭侯的爵位,还被征调到朝廷担任谏议大夫。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中平二年(185年),朱儁被汉灵帝册封为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众所周知,车骑将军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也即朱儁已经成为东汉朝廷的高级武将了。
公元189年,董卓篡夺朝廷大权后,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考虑到朱儁的威望和能力,董卓想任用他为副手,遭其婉拒。之后,朱儁出逃荆州,徐州刺史陶谦欲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是,朱儁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四年(193年),朱儁升任太尉、录尚书事。
兴平元年(194年),朱儁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骠骑将军,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兴平二年(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杀,这导致汉献帝的处境十分危险。于是,朱儁前去劝解这两位诸侯,不过,郭汜扣留朱儁作为人质。朱儁性格刚烈,即日发病而死,也即朱儁属于被气死的情况,这显然是东汉朝廷的一大损失。
二、张济
张济(?-196年),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省靖远县)人,张绣的叔父。张济原为董卓部将,董卓伏诛后,张济与李傕一同率军攻破长安,任中郎将。不久之后,张济升任镇东将军,封平阳侯,出屯弘农。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和郭汜内讧的时候,张济前来劝和。同年七月,张济以及原董卓部下杨定、杨奉、董承皆随天子车驾东归。因为张济等人护驾有功,于是,汉献帝拜张济为骠骑将军,如同三公一样开府辟召掾属;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都被封为列侯。又以董承为安集将军,郭汜等人一起护送汉献帝。
但是,同年十月,李傕、郭汜后悔放汉献帝东归,于是联合起来率军追击。而骠骑将军张济因与杨奉、董承等人不和,也在不久之后联合李、郭二人,一起追赶汉献帝。十二月,双方大战于弘农东涧,这导致东汉朝廷又一次遭到重创。后来如果不是曹操出手,汉献帝很可能要饿死了。
建安元年(196年),张济因军中缺粮,于是率军来到荆州,攻打南阳郡的穰城。面对前来抢夺粮草的张济,刘表坚决反击,这导致张济中箭身亡。张济被杀后,他的侄子张绣接管了他的兵马。对于张绣来说,选择与刘表联合,并屯于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