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堪比安史之乱的泾原兵变,差点让大唐提前灭亡,引爆点竟是一顿饭

堪比安史之乱的泾原兵变,差点让大唐提前灭亡,引爆点竟是一顿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97 更新时间:2024/1/22 23:22:53

许久,奉旨犒赏将士们的京兆尹王翊来了。然而,让士兵们愤怒的是,所谓御赐的宴席竟然是“粝食菜啖”。

皇帝亲自点兵,按理来说将士们会得到一大笔赏赐,可泾原军上下望眼欲穿好几天,连一个铜仔也没看到。如今即将踏上征程了,送行餐居然连猪食都不如。

于是现场一片哗然:“吾辈弃父母妻子,将死于难,而食不得饱,安能以草命捍白刃耶!国家琼林、大盈,宝货堆积,不取此以自活,何往耶?”

我们这些人抛妻弃子,舍身为国,朝廷居然连一顿饱饭都不给,就将我们推上前线肉搏。琼林、大盈两座宝库堆积如山,朝廷不给咱就自己去取。

愤怒的将士们调转枪口,直奔长安城里。

节度使姚令言吓坏了:“等到了洛阳朝廷的赏赐就有了,你们不要鲁莽,这是取死之道。”

士兵们一把推开姚令言:你他么当领导的不愁发财,管过我们吗?滚开!

姚令言傻了,赶紧派人入宫向皇帝汇报。唐德宗大吃一惊:这还了得?赶紧灭火,快,打开琼林库,紧急调拨二十车缯彩前去劳军。

然而一切都晚了,当劳军的官员赶来时,泾原军将士们已经攻破丹凤门,杀进了长安城,大街上老百姓狼奔豕突,乱兵径自杀奔皇宫。

堂堂帝国首都,怎么就被5000人轻易攻破了?神策军呢?不好意思,这时候的神策军不光数量不足,而且战斗力弱爆了。

此时神策军的主力是“豪家不肖子”“京师沽贩之徒”,毫无战斗力可言。由于河朔三镇反叛,其主力还被行营节度使李晟带到河北参加平叛去了,京师所剩无几。

因此当泾原军叛乱,唐德宗令神策军使白志贞率部抵抗时,居然没一个人来。于是唐德宗仓惶出逃,继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之后,成为第四位“流浪皇帝”。

皇帝跑了,大唐帝国怎么办?

凉拌呗,泾原军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推出了自己的代言朱泚。当月初八,朱泚在宣政殿登基称帝,建国号“大秦”,并屠杀了滞留在长安的李唐宗室子弟77人。

两天后,朱泚“御驾亲征”,追捕逃亡在奉天(陕西乾县)的唐德宗,大唐帝国命悬一线。

因为一顿饭引发帝国的生存危机,这种事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泾原军的将士们这么大脾气?我们顺着时间线往前推。

☞唐德宗举措失当,是战乱蔓延的推手

泾原兵变源于唐德宗的削藩政策。这个政策原本没问题,但他却连出昏招,三步臭棋导致大唐崩盘。

自从安史之乱平定后,河北各藩镇就不听朝廷调遣,也不纳税,成了割据政权。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逝,其子李惟岳请求继承父职,但遭到唐德宗的拒绝。

于是李惟岳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一同举兵谋反,史称“四镇之乱”。

唐德宗征调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平叛。在唐军的打击下,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病逝,其子李纳被围困,风雨飘摇。

而梁崇义则被李希烈击败并自杀,李惟岳被部下王武俊反杀,四镇之中仅剩擅自接管兵权的淄青节度使李纳,和魏博节度使田悦。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唐德宗下出第一步臭棋,他封赏不公,引发三位平叛功臣朱滔、王武俊和李希烈的不满,结果三人与李纳、田悦一起反叛,五人共同称王,结成联盟对抗朝廷。

唐德宗忙活半天,从原先的“四镇之乱”演变为“五镇联盟”,形势反而更糟了。

朝廷只好增派李勉和哥舒曜去讨伐李希烈,岂料,由于唐德宗的不当干预,导致唐军一败涂地,形势进一步恶化。

为了做最后的挣扎,唐德宗又下旨,令泾原军火速增援。哪知道,由于劳军不当,泾原军又反了。这一刀远比四镇之乱和五镇联盟还要狠,自捅大唐帝国的心脏。

唐德宗连三步臭棋,把局势越搞越糟,真是衰到了家!

☞唐代宗姑息藩镇,是泾原兵变的祸根

好奇怪,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天下都已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怎么就又乱了呢?

这都是唐代宗(德宗之父)留下的恶果,他在位期间,纵容河朔三镇做大,为藩镇割据埋下了毒种子。

后人都说唐代宗是一代明君,以我来看,他一点都不明,说他“昏”更恰如其分。

从安史之乱的后半程开始,唐代宗就开始打压功臣势力。实事求是讲,这个政策虽然有点“不道德”,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这并没有错。

可问题,唐代宗犯了两个大错,一是无原则地宠幸宦官,利用宦官势力对功臣势力大肆迫害,造成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生存艰难。

第二个大错是,他又冤杀了自愿放弃兵权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此举引爆了皇权与武将之间压抑许久的矛盾。

从此以后,武将们要么不听朝廷宣召,如李光弼,要么暗中勾结回纥、吐蕃以自保,如仆固怀恩,要么干脆公开叛唐,如梁崇义等人。

唐代宗的众叛亲离,直接导致吐蕃攻陷长安,大唐差点亡于代宗之手。

后来亏得郭子仪不计前嫌,以一己之力再造大唐。惊魂过后的唐代宗吓破了胆,他意识到藩镇问题不好解决,于是政策又从极端的打压,转变为无原则的纵容。

当初平定安史之乱后,叛军有一大批反正的将领需要安置。按理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丰厚的赏赐,换取他们的兵权。实在有难度,至少将他们分散于不太重要的地域。

然而,唐代宗居然将河北之地给了他们,这就相当于将一群狼养在一个圈里,分明是给他们创造相互勾结的机会。

皇帝如此贴心,安史旧将哪能不领情?于是以河朔三镇为首,逐渐形成了不听诏、不纳税的河北割据势力。

这个影响太坏了,因为全国各地到处都是藩镇,那些将领也都不傻,有样学样,于是割据之风开始蔓延。

可以说,正是唐代宗的失策,给大唐留下了覆灭的种子。

☞泾原兵变,一场积压已久的火山爆发

泾原军其实是一个火药桶,即便没有这次赐食事件,它早晚也会反,因为这是一支备受歧视,数次走在叛乱边缘的军队。

泾原军的前身是安西军和北庭军,首任节度使就是大唐赫赫有名的猛将李嗣业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主力几乎丧失殆尽,于是便从全国各地征调勤王之兵。李嗣业奉命,分安西、北庭节度使5000人马参与平叛。

这支队伍像个流浪儿,河东、关中、关东、河南、河北、朔方,几乎所有的热点地区都跑遍了。

直到白孝德任节度使时,这支队伍才有了固定的防区,改名为“邠宁军”。马璘任节度使时,又调任泾州和原州,改称“泾原军”。

不同于朔方军、河东军这些传统藩镇,由于泾原军长期没有驻地,是一支“行营军”,这就导致将士们既辛苦,且没有归属感,更没有任何油水。

从李嗣业开始,这支队伍就被注入了勇猛的军魂,苦战几乎都离不开他们。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就是荣华富贵吗?可泾原军的现状让他们的收益与贡献极不平衡。

因此,从第二任节度使荔非元礼开始,这支队伍就时常爆发哗变。当年荔非元礼就是死于士兵哗变,白孝德和马璘在任期间,士兵多次哗变未遂。李怀光接任节度使后,曾经爆发了“刘文喜之乱”

朝廷一边使劲挤压泾原军的价值,一边对他们采取歧视性政策,这就让这支队伍如同一座活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恶果,泾原兵变的杀伤力丝毫不亚于安史之乱

泾原兵变后,曾经的泾原节度使朱泚被乱兵拥戴,建立了伪秦帝国,史称“朱泚之乱”。

朱泚之乱又像滚雪球一样,引发李怀光的朔方军、李忠臣的淮西军,以及姚令言、张光晟、源休等一大批武将的叛乱,战火蔓延的速度和涉及区域,竟然远超安史之乱。

值得庆幸的是,朱泚并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号召力,藩镇之间利益也不一致,他们各怀心思,各有盘算,即便朱泚与朱滔亲哥俩都相互拆台。

同时朝廷又有一位大神级人物横空出世,他就是神策军行营节度使李晟。在他的率领下,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唐德宗重新回到长安。

但值得注意的是,泾原兵变虽然平息了,可是它却让唐德宗的削藩行动功亏一篑。同时,藩镇割据做大的趋势,也因为这次变乱而愈演愈烈。

从这个角度讲,泾原兵变也是大唐走向衰败的一个分水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明成祖朱棣原来叫明太宗?嘉靖皇帝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确实原来叫太宗,我们先要明白这个称号的来历,这个称号叫庙号,古代帝王死了以后有两个号,一个是谥号,一个是庙号,庙号不是所有皇帝都有的,汉代的很多皇帝就没有庙号,但是明朝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的规矩就是太祖太宗,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宗,后面都只能叫宗,不能叫祖。开国为祖,守成为宗。明太宗朱棣就怎

  • 土耳其人是匈奴的后代,还是源于突厥,DNA检测的结果令人费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土耳其小女孩土耳其人的起源一直备受争议。传统上,他们被认为是突厥人的后代,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他们可能有匈奴人的血统。最近的一项DNA研究让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因为它似乎证明了两个理论都是正确的。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土耳其地区的人类就开始移民。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许多游牧民族在这里定居,包括

  • 朱元璋的免死铁券:其实就是一张催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免死铁券收回怎么说的,铁券金书,朱元璋收回免死铁券

    意思是,你们往大的玩吧,玩出火来,免死铁券可保住你们的命。真是金券银券不如有个铁券。可事实果真如此吗?那些有铁券的开国功臣,别说敢玩火的,就是小心谨慎的,也难脱被朱元璋诛杀的厄运。一个个不仅自己被杀,满门抄斩的也比比皆是。免死铁券不仅不能免死,反而是让开国功臣放心大胆的去以身试法的催命符。看来,朱元

  • 南宋流亡小朝廷纪事之二百三十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给南宋小朝廷缓喘的机会,趁机收回失地,特别是文天祥,利用这段时间,整顿队伍,越过梅岭攻入江西。途中他在马背上吟诗一首;“去年伤北使,今月叹南驰。云湿山如动,天低雨欲垂。征夫行未已,游子去何之。正好王师出,崆峒麦熟时”。崆峒为一山名,在今江西赣县南,这里是文天祥的家乡和他为官,勤王募兵的地方。勤王军的

  • 20岁,29岁,43岁,51岁,61岁的李白,一生壮志未酬,含恨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简介及个人简历,李白的中年时期的事迹,李白的一生经历简介

    由于唐代经商之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李白要想进入仕途只能另走捷径,公元716年,15岁的李白创作了《名堂赋》,这篇赋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意图得到当权者的认可。公元721年,20岁的李白听说渝州刺史李邕愿意结交名士,而且喜欢向朝廷推荐青年才俊。于是李白便乘舟下渝州去拜谒李邕,在李邕府上李白侃侃而

  •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是必然,还是偶然,它对李世民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都城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杀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那么,这一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一事件对当时只是秦王身份的李世民有什么影响?玄武门之变是当时的必然,就是没有玄武门之变,也会有其他地方、其他方式的事变。它的发生,唐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秦

  • 明朝,是一个有故事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天,方逢辰听说附近的一座山上盛产文玩石,他便决定前往采集。当他到达山顶时,见到一个老翁正在摆摊贩卖石头。方逢辰挑选了几块石头,付款离开。回到家中,方逢辰开始琢磨着如何将这些石头做成精美的艺术品。他几经挫折,最终发现其中一块石头内有一艘小船,而且这艘小船看起来极其逼真。于是,他开始在石头上用刀刻出

  • 浅析南北朝时期士族社会的婚姻习俗及其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在南北朝时期,士族社会是封建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影响和地位在当时非常的重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婚姻习俗在这个时期也不断演变和变化,受到了极为复杂的影响和因素。婚姻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系到

  • 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发动起义,朝廷拿他们没有办法,便密令陕西巡抚汪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最怕的明朝将领,张献忠简介,张献忠小说大全

    汪乔年派人挖开李自成的祖坟时,发现坟墓里有一条白蛇,据史料记载:“冢中盘一白蛇,长尺二寸,头角崭新,视见人,首昂起三寸,张口向日,复盘卧如故,意思安闲。”白蛇被掘墓者打死。汪乔年又派人掘开张献忠的祖坟时,发现里面有数石大蚂蚁,便下令用开水将其烫死。后来,李自成率兵攻打襄阳城,活捉汪乔年,因恨其下令扒

  • 魏晋南北朝的“人生贵适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人贵适意什么意思,魏晋南北朝人生哲理名句,魏晋南北朝的美好与荒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已经形成了大一统王朝思想背景之下,天下开始进入动荡割据时期。“五胡乱华”中少数民族开始入主中原,对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原天朝至上思想的文人们,产生了剧烈的思想冲击。同时,朝政的动荡不安、政治环境的畸变不稳,都使得这一时期的文人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文人们开始纷纷逃离